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叙事 >

诗歌教材分析【精选3篇】

小编: 甜味拾荒者

诗歌教材分析【精选3篇】一

三年级语文下期第一部分

诗经

楚辞

汉乐府

》教学设计

三语

沈斌

一、播放音乐《高山流水》

导语:同学们,现在大家听到的乐曲时以古琴为主旋律,以古筝为伴奏的著名乐曲《高山流水》,古琴音色低沉,音韵悠长,好像把我们带到了远古的回忆,像我们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向我们我们传达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诗经》《楚辞》《汉乐府》是我们中华古文化的精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美好的诗句,一起领略中华古诗文的感人力量。

二、请欣赏第一首:《诗经》硕鼠

1、教读

2、齐读

3、师生接读

4、一生读诗意;“硕鼠”指?“乐土”呢?

5、自己练习朗读2遍,并思考:诗人借助对硕鼠的批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生回答,(师板书:期待)因为受到欺压所以希望得到乐土,也就是理想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7、背诵诗句

一起来学习《观沧海》:

1、师生接读

2、齐读

3、一生读

4、齐读诗意

5、自己练习朗读2遍,并思考:作者观沧海时看到了哪些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练习背诵你最喜欢的诗句;《诗经》伐檀:

1、自己练习朗读

2、一生读

3、男女接读

4、《诗经》伐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句诗中感受到的?今天我们还将学习一首非常美的古诗《汉乐府﹒上邪》

1、教读

2、齐读

3、师生接读

4、齐读诗意

5、你从哪些地方看到作者在向心爱的人表达自己的誓言呢?哪句誓言让你最为感动?

6、练习背诵你最喜欢的诗句;

结束语:中国的《诗经》《楚辞》《汉乐府》博大精深,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向中国古代文学殿堂的大门,让我们用追求理想的精深,细细研读品味,相信你一定会从中获取无穷的阅读乐趣。第二部分魏晋南北朝诗歌三语沈斌

一、导入:魏晋南北朝诗歌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时期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诗人,今天我们将学习这个时期的两位著名诗人的佳作。

二、学习《七步诗》

1、教读

2、齐读

3、师生接读

4、一生读诗意;“相煎何太急”指的是什么呢?补充资料说明曹植,字子建。自幼颖慧,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操的宠爱。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不拘礼法,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得立为世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5、自己练习朗读2遍,并思考:诗人借助对煮豆这一事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生回答,(师板书:悲哀)因为受不了兄弟相残的折磨,表达了自己痛苦的心情。

7、背诵诗句

过渡:魏晋时期还有一位在诗歌、散文、辞赋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的诗人,他就是陶渊明。在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这种田园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在于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田园被其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一起来学习《归园田居》:

1、师生接读

2、齐读

3、一生读

4、齐读诗意

5、自己练习朗读2遍,并思考: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练习背诵你最喜欢的诗句;《饮酒》:

1、自己练习朗读

2、一生读

3、男女接读

4、《饮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句诗中感受到的?陶渊明的诗除了表达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满足和由于体力劳动的艰苦和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宁静乃至安乐,还有一些积极向上的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共读《杂诗》

1、教读

2、齐读

3、师生接读

4、齐读诗意

5、这首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6、练习背诵你最喜欢的诗句;

结束语: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本节课中学习的四首诗歌风格委婉细腻,语言清丽,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希望同学们能多诵读背诵,让这些文化瑰宝浸润心灵。

诗歌教材分析【精选3篇】二

《木兰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

二、课型新授课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完整、准确地复述课文,积累文言知识,了解并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

2.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与才能,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3.背诵课文。(二)过程与方法

1.在师生反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课文读音、注释问题,了解文章内容,分析花木兰的人物形象。2.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文背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花木兰勤劳朴实、刚毅勇敢的性格特点,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验诗中花木兰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

2.分析花木兰的人物形象。

五、教学难点

诗中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及其运用。

六、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对话教学法2.学法:预习法、诵读法、合作讨论研究法

七、教学工具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PPT、音乐、图片、视频等素材进行教学,适当板书。八、课时安排

两课时(40分钟/课时)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掌握课文字词,了解文章大意,试着分析花木兰的人物形象,有问题的地方做好标记。

2.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资源,了解花木兰的故事和北朝民歌的特点。(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中国古代不乏将军英雄这样的角色,他们通常是威风凛凛、英姿飒爽的男子,是一个高大威猛、武功卓越的盖世英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但是,中国古代又有着“巾帼不让须眉”这样的说法,那么,大家都知道有哪些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樊梨花、梁红玉、花木兰……)大家知道吗,曾经有一位女英雄被美国迪士尼公司拍成了动画电影,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下电影片段(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

2.刚刚动画中出现的女主人公,大家知道她是谁吗,没错就是我们熟知的一位巾帼英雄花木兰,她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那同学们知不知道有这样一首诗写的就是花木兰这位女英雄呢,这首诗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木兰诗》(板书)3.背景介绍(详见PPT)

1)写作背景2)郭茂倩与乐府诗3)花木兰人物介绍

(三)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注意字音。

2.小组内合作,解决读音注释,疏通文意(课堂检测,见PPT)3.概述故事情节,以四字词语的格式概括每节内容。(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再见亲人、讴歌英雄)4.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第三部分(5—6段)——凯旋归来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四)人物分析

再次通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从女儿性情和英雄气概两方面分析花木兰的人物形象。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勇敢坚毅,忠孝两全,深明大义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名利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女儿性情:勤劳孝顺、善良、淳朴、谨慎英雄气概: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五)中心思想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六)课后作业

1.复习本堂课所讲内容。2.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检测

1.复习上一课时所讲内容(详见PPT)2.检测背诵(二)课文赏析

1.品味语言

1)文章一开始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文章一开始写的是木兰的忧愁情态:“唧唧复唧唧”,而不是直接写木兰从军的原因。这样写有两个好处,①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优?为何愁?②能使文章简洁。如果从起因开始写,将相当复杂。③“当户织”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辛勤劳动的女子,而不是侯门小姐,这为下文替父出征奠定了基础。)

思考: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木兰为什么要停机叹息,她想到什么?(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表现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的性格。)

2)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式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那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不繁琐吗?(不繁琐。①写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要采买上好的用品。②战事紧迫,时间紧张,渲染出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③铺陈的艺术手法。诚如谢榛所说:“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四溟诗话》)(联想乐府诗《江南》)④互文的艺术手法。(简单介绍互文,找出其他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小结。)3)赏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对偶、夸张、互文;战争之长、多、苦、烈)

4)第五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要点:夸张;木兰功劳之大;淡泊名利)

5)第六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要点:欣喜若狂)

6)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又为何以兔为喻做结尾?(最后一段是木兰对战友们的“惊煌”所作的回答,也是作者对木兰的深切赞美。这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互文见义的手法,说无论是“雄兔”还是“雌兔”,都是“脚扑朔”、“眼迷离”的,它们在一起跑动的时候,你怎么能分辨雄雌呢?这幽默风趣的比喻,表现了木兰的稳重机智,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女英雄形象,又使这首诗的结尾余音袅袅,悠扬不尽!)

2.详略分析

1)从军缘由——详写2)出征前的准备——略写

3)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4)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概5)凯旋辞官——详写6)家人迎接——详写7)木兰改装——详写

a作用:①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②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③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b思考:为何略写征战中木兰的英勇?(这种写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木兰的机智勇敢无须赘述,一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就概括出来了。这样,儿女情与英雄气融合得天衣无缝,更是相得益彰。

3.艺术特色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在于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设问、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语句连接紧凑、生动畅达的联珠句法,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来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思想感情服务,事奇诗亦奇,不愧为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三)思维拓展

木兰为什么不当官?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男主乎外,女主乎内”是封建礼法定下的一条戒律。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地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然而,她却不能随着战争转入和平,继续在朝廷为治理国政而做出贡献。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其他的故事也反映过这一点,如黄梅戏《女驸马》等。木兰只有辞受封爵、解甲归田这惟一道路可走。)(四)总结(详见PPT)

1.内容上2.结构上3.影响上

十、教学反思

1.《木兰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块瑰宝。一直以来,它都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绝对是一篇经典。在设计本课时,我力争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创设情境,注重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研讨的能力。精心设计,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

2.但在教学中,也反映出了以下几点不足,比如:学生的知识面还不够宽,学生的朗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时,气氛还不够热烈,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等。这些在我以后的教学中,都会有所改进。

诗歌教材分析【精选3篇】三

儿童诗《我想》教学设计

教师:李文书

教材简析: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从而展现童年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幸福。

设计理念: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想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学习儿童诗表达方式,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我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儿童诗,形象解读儿童诗意境的“意”和“境”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的愿望就被写进了诗里,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诗吗?——儿童诗师:同学们,你们读过儿童诗吗?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儿童诗吗?

1:诗人写给儿童读的诗叫儿童诗。

2:适合儿童读的诗。

3:还有儿童写的有儿童情趣的诗

……

师:对!成人或儿童写的具有儿童情趣、反映儿童生活、适合儿童阅读的诗就是儿童诗。

师:有人说儿童诗意境好美啊,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诗的意境吗?不知道吧,下面我们来了解儿童诗的意境吧。

师出示符号“0”,让学生根据“0”的形态特点观察、想象:“0”是什么?(数字零、字母0、鸡蛋、石子、张开的嘴、圆圆的盘子、圆圆的月亮、红红的太阳„„)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想象是一幅幅画面,就可以作为儿童诗的“境”,如果以此为题目在诗中进行无限的遐想抒发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就是“意”。我们读儿童诗就要抓住诗中的“境”去体会诗中的“意”。

二、启发学生以“小手、桃树枝,眼睛、风筝,我、春天的土地”为依据,想象《我想》这首诗的意境,体会儿童奇特的想象

师:出示“小手﹢桃树枝”,如果把你的小手安在桃树枝上,会长出什么呢?1:我会长出稚嫩的花蕾,在阳光下尽情地绽放。

2:我会长出稚嫩的枝条,在春风春雨中尽情地生长。

师:此时的你会有些什么想法?

1:我会与树上的小鸟、桃树枝、桃树叶成为好朋友。

2:我会让小鸟在我的枝条上筑巢、搭窝,让鸟的家族自由地歌唱。

3:歌唱美好的生活„„

师:出示“脚丫十柳树根”,如果把你的脚丫接在柳树根上,又会长出什么呢?

1:我会长好多好多的根。

2:我会发好多好多的芽。

3:我会长出很多很多的柳枝、柳叶。

4:我会长出很多很多的柳树,长成一片茂盛的柳树林子。

师:此时的你会有些什么愿望?

我会给人们遮荫,让我的同学在树下乘晾、读书„„

师:出示“眼睛十风筝”,如果把你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你会看到些什么?1:我会看见蓝蓝的天空、自由飘飞的白云。

2:我会看见自由飞翔的小鸟;还会看见红彤彤的太阳。

师:往下看。

看到巍巍长城、滚滚长江、滔滔黄河、一碧千里的草原;看到繁华的都市北京、上海、重庆、广州„„

师:出示“我+春天的土地”,如果把你种在春天的土地里,你会变成什么?我会变成小草、小花,把祖国打扮得美丽无比„„

师:那么,你们又会有什么美好的愿望?

1:我会变成蒲公英,在空中自由地飞呀飞,把我的理想告诉小树、小花,告诉小松鼠、小花猫、小熊猫„„

2:我会变成一棵摇钱树,为穷人摇下很多很多的钱,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3:我会变成神笔马良,为瘫痪的妈妈画出神药,妈妈吃了药马上就能站起来。

师:多么孝顺、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

我也会变成神笔马良,为穷人画美味佳肴、高楼大厦;还为我自己画一台电脑,我要在网上读好多好多书,还要尽情地玩各种喜欢的游戏„„这一切都是我们所想。

请同学们打开书39页——儿童诗之《我想》

板书课题:

9、我想

三、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我想》,启发学生用学习诗歌的方法体会《我想》的思想感情

1.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

2.检查、教读,读到正确、流利,读出儿童诗的节奏、韵味。特别注意“悠啊(wa)悠”、“长啊(nga)长”、“望啊(nga)望”、“飞啊(ya)飞”中的“啊”的变音指导。

师过渡:同学们刚才的想象丰富、奇特,我相信你们还有很多美好的愿望。我相信你们的愿望通过努力一定会实现的。“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土地上”作者又是怎么想象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四、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体会《我想》的意境及情感教育

(一)作者想象

师:请同学们把课文认真读一读,看看作者的想象好在哪里?

1:第一节作者用了比喻和拟人进行想象,作者想象“小手长成花苞牵着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天的歌”让人回味无穷。

板书:安----悠(歌唱)

第二小节作者用“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概括了我们所有的想象。板书:接------长(篷帐)

第三小节作者把蓝天比喻成课堂很美。

板书:装------望(蓝天)

师:第三小节作者只写了天空的景象,没写天底下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作者的想象不够丰富?

如果高洪波把想到的都写下来,课本装得下吗?在这里他是选取典型的画面“白云、太阳、天”表达儿童对蓝天的遐想和喜爱之情。

师:第四小节想象奇特,“飞”字用得好,写出了儿童对美好愿望的向往与追求。

板书:种------飞(远方)

(二)体会作者构思特点,模仿写诗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每一节的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1:作者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每一节都是先写我想怎么样,再想象做什么、结果是什么.

师:对!你能模仿着写一写吗?(学生模仿写作师巡查)

分享:我想把鼻子装在蜜蜂上,带着毛嘟嘟的身体,在花丛中飞舞,闻啊,闻——闻花朵的清香。我想变成一对翅膀\\\\让想飞的人们\\\\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尽情欣赏祖国的秀美风光\\\\我想变成一双眼睛\\\\让盲童们感受人间的温暖\\\\看见世界的光芒\\\\我想变成一幅清亮的喉嗓\\\\让聋哑儿童\\\\拥有甜美的声音\\\\能够尽情歌唱。我想变成一片花瓣\\\\悄悄地站在枝头\\\\眺望着\\\\春天那美丽的面庞\\\\我想变成一个西瓜\\\\躺在绿油油的田野里\\\\享受那夏日的艳阳\\\\我想变成一片雪花\\\\快乐地飘啊飘\\\\用我的粉妆玉砌\\\\装点祖国山河大江。

„„„„

(三)情感教育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老师相信你们的明天就像你们的遐想一样美

好,但无论你走多远,有多辉煌,请别忘了家里还有牵挂你的和你牵挂的人。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五、升华总结

1、作者高洪波以“想”为诗眼,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2、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我的童年我做主!

愿所有的孩子都过上一个幸福,快乐、难忘的童年!

六、课后练习

写一首儿童诗。

附:板书设计

正板书:9我想

小手十桃树枝-----安----悠

丰富的想象力

脚丫十柳树根---------------接------长(篷帐)

眼睛十风筝------------------装------望(蓝天)对美的追求、向往

我十春天的土地------------种------飞

附板书:

儿童诗:成人或儿童写的具有儿童情趣、反映儿童生活、适合儿童阅读的诗。

感情、道理、想法

儿童诗

画面

通讯地址:贵州省德江县长丰乡中心完小

联系电话:13885695397

2013年3月29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我想》

教师:李文书

2013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