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话题 >

2021思政建设心得体会 2021思政课培训心得体会

小编: HYH何

2021思政建设心得体会,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新时期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举措、新方向,要有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全体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一个都不少,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心得体会有哪些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几篇关于2021思政建设心得体会的优秀范文,有需要的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接下来就让小编带着大家去具体看看2021思政建设心得体会吧!

2021思政建设心得体会一

作为教师,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学习气氛浓烈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就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真正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排头兵,最大限度地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科学发展观,就要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使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出来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要充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方法。我们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学生的一切行为。教师应该最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着,学生才是学习的主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教师应该是导演的角色,学生是演员,只有演员入戏才能把戏演好。学习就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摒弃其他的坏习惯,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现在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争做教学改革的领导者和示范者。

四、教育发展,德育先行

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反映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书育人的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他们最终要走向社会,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思想是最主要的因素。我们要加强知识中渗透德育,要努力成为教学与德育并举的多功能型教师。德育需要教师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还要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成功的教师。才能成为创新型教师。

五、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大的位置,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良好的师德在学生和家长心中都是受到十分的钦佩和尊敬的。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接受教育,我们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教师还要有奉献精神,要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教师这一职业只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把科学发展观和奉献精神结合在一起,那么就是一个成功的、高尚的、受人尊敬的教师。

总之,作为教师,通过学习,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这一难得机遇,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开拓思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我校的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2021思政建设心得体会二

近期,通过政治的学习,我认为教师应注意从下面四个方面加强学习和修养,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注意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

一、热爱教师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教师职业也是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应该只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更应该把教书育人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是伟大的。象邹有云老师那样三十多年坚持在大山深处的黄岭村小学太阳山教学点上“让教育的阳光照亮深山”,盘振玉老师二十几年如一日“用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在大瑶山中不断延伸”等等,为我们树立了人民教师的光荣榜样。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做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这些事情连着千家万户,连着祖国的未来。教书育人,辛勤耕耘,也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通过教师的教育使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学生掌握了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看到经过自己参与教育的学生们长大后在祖国的各行各业中做贡献,内心就会感到莫大的欣慰,这就是教师劳动的价值。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是非常大的,只有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引导他们,他们都会成为很有出息的人才。教师有了对工作、对学生的热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才能在日常平凡的教育教学中谱写“爱的教育”新篇章。

二、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方向

要结合教学,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宣传知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告诉学生任何知识、公式、定理、定律都是人类总结生产实践获得的。告诉学生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我们“提高全民的素质”的伟大理想才能得以实现。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只有掌握足够的知识,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才不会被时代淘汰,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

三、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学生观

现代教育提倡教育工作者与学生是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已成为全社会都普遍认同的观点,爱和责任是师德之魂。青少年学生都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难免有缺点和错误,作为教师不能一味批评指责他们,而要从关心爱护的角度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和他们谈心,谈感受,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才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才能象黄静华老师那样“想学生所想,忧学生所忧,用我们的爱心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启迪学生的良知,为他们学会做人奠定道德基石。”

四、刻苦钻研业务。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

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逐步丧失,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信心可言,对教师任教的学科也不可能有学习兴趣,当然也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必须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

通过这次政治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对照有关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检查和分析自己的工作情况,找准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以模范老师为榜样,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加强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教师,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师。

2021思政建设心得体会三

校党委书记杨贤金作开班动员,并作了题为“坚持立德树人 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专题辅导报告,畅谈了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心得体会。校长钟志华等领导班子成员及学校中层干部、全校教职工党支部书记聆听了报告。开班式和报告会由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方守恩主持。

杨贤金指出,学校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准则》从12个方面对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既指出了病症,也开出了药方;既有治标举措,也有治本方略。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是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金钥匙,是不断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是党员作风的净化器。我们要准确把握准则内容,贯彻落实准则要求。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贯彻落实好《准则》高级干部要带头,要以上率下。在学校里,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让师生员工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

杨贤金强调,全党一盘棋,所有的党员都要接受《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约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条例》,落实好党内监督责任。回望历史,党内监督作为我们党自我净化的重要能力,对于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党内监督失效,其他监督必然失灵。此次修订把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就都写在条例里面了。党委的主体责任、纪委的监督责任、党员监督和党内外监督等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下一步学校还需要认真学习,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需要落实“一岗双责”,党口的职能部门要把《条例》的要求落实到位。

杨贤金指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是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要会议,是明确方向、凝聚共识的重要会议,是强基固本、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会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四个服务”为根本目标,以“四个坚持”为行动纲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他强调,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的首要政治任务。学校要回归大学本质,立德树人,营造好的育人氛围,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时要贴近师生、贴近实际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真正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引导学生做到“四个”正确认识。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坚持“四个统一”。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针对性。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2021思政建设心得体会四

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重任,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更新观念,终身学习 。

在政治思想方面,我长期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学习政治理论,提高了思想素质。使我更深刻的领会了国家的方针政策,深刻的把握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的理解共产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能严格按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勇于探索,与时俱进 。

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

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四、重教书育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为重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特点,改革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每一位老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都要关心的思想发展和健康成长,要努力成为学生思想工作的高手,成为学生思想成长方面的导师。

五、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为了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2021思政建设心得体会五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依靠思想政治类课程实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这种单一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从教师到学生,都感到教学方式单一,方法不够灵活,育人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此,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并逐步在高等学校推行和实施。课程思政强调的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引领,推进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党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举措、新方向,从根本上回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一)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着眼长远,立足中国社会现实需要,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社会大局稳定。然而,也要看到,国际竞争全面覆盖、日趋加剧,中美博弈不断、挑战升级,各种敌对势力加紧渗透、更加隐蔽,西方思想文化强势冲击,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激烈,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依然艰巨。因此,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视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切实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起点,就是要在达成各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上,实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既具备深厚学科知识、精深技术技能、较强专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又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使命担当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课程思政是解决高校人才培养问题的根本举措

总书记强调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就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切实解决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问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环境呈现更加多样复杂,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单纯依靠思政课程已经很难适应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要和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完善贯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发挥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和价值。课程思政是实现“三全育人”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实践,高校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所有课堂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各自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三)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陈宝生部长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所在,更是统领学校各项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贯通到高校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之中,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在课堂这个育人的主渠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育人导向作用。高校要按照“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根本要求,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大工作力度,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着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不是局部性工作,而是全局性工作,不能只做“盆景”,而要种好“责任田”,要按照“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要求,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全面建设。

二、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认识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基础环节和主渠道。课程建设不好,课程思政功能就无从谈起,我们要按照课程建设规律,结合课程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态,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把课程建设好了,课程思政才能落实,同时,课程思政建设又是推动专业课程建设的积极因素,要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促进专业课程建设质量提升。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在思政

课程思政的根本在于思政,这是针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而言的,课程思政强调育人的价值性与方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属性的集中体现,离开了思政的课程,知识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基本的功能。因此,要在专业课教学中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紧密结合,不断推动各专业课程总结提炼课程思政的教学元素,梳理开发课程思政的丰富教学资源。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课堂

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专业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元素融合起来,要像盐渗透在食品中一样,在专业课教学中把思政元素渗透到专业教学内容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滋润作用。要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方法,注重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结合,注重理论阐释与现实焦点问题分析的结合,提升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结合、观察与思考结合、实践与思考结合,在深入学习、观察、实践中思考,在深化思辨中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育人质量和课程思政的效果,要树立德育与智育相结合、鼓励学生重视全面发展、坚定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念,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心无旁骛,潜心教学,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做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人民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自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育人育才,“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灵魂塑造灵魂、以价值引领价值”,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负起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责任。

(五)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在学生

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标准。因此,评价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必须以学生的获得感、以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成效来衡量。要看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真正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要看学生是否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是否学会运用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去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要看学生是否树立起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奋、刻苦磨练,在刻苦学习、激情奋斗中健康成长进步的表现。

三、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党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领导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全面、系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特色优势和育人导向。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党委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责任主体,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当发挥其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要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强化顶层设计,进行系统谋划、总体部署,统筹推进。二级学院党组织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要发挥监督、保障和枢纽作用,要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与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教师党支部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战斗堡垒,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和组织党员、群众,服务党员、群众的职责,要把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起来,掌握动态,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实施。党员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主体和实践者,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

(二)构建分工协作的课程思政建设联动机制

分工协作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方式,课程思政建设亦是如此。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在人才培养总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具备形成分工协作育人联动机制的基础。强调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不是削弱思政课程,更不是用课程思政去取代思政课程,而是为了从更高层面上巩固和深化思政课程的主导地位和重大作用。在阐释思想政治理论等重大问题上,思政课程要发挥示范效应,起到引领作用。要建立多渠道分工协作联动机制,发挥各类专业课程“德学兼修”的作用。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分工协作联动机制,更好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形成合力,真正能够做到二者同向而行。

(三)处理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凸显思政课程的学术地位,让思政课程具备学术味。高校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向,用鲜活的案例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现实困惑,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把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让思政课程走进学科前沿,更有“学术味”,更具穿透力,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另一方面要突出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导向,使专业课程蕴含“思政味”。高校应立足实际情况,发挥专业课程优势和特色,充分挖掘提炼课程中的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并将其转化为具体而生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

(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这一要求抓住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痛点、堵点和关键点。在当前社会多元价值观错综复杂的背景下,高校亟需发挥多学科优势,在充分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协同效应。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结合不同课程的学科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有机融入课程教材、教学大纲、教案课件、课堂讲授、专题讨论、课后作业、实验实训、考试考查、学位论文等各环节,真正实现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和塑造灵魂的“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五)系统谋划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校要围绕同心同向同行的目标指向,在提升教师育人意识前提下,从学校实际出发,倾听各方意见,充分挖潜,系统谋划,提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一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思政课程,这是做好课程思政的前提。要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文件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学形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实施等方面改革创新、做实做细,防止形式化、表面化。

二要以现有课程为基础,发掘相关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学校或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专业名人资源、课堂情境资源等,由任课教师以适当方式展示给学生,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三要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形成合力。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使课程思政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坚持思政课程的主阵地地位,由思政课程布好局、讲好理,再由各专业课程予以配合、确认、支撑和巩固,共同实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功效。

(六)强化高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育人意识

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必须有自觉的育人意识,其育人的主体性必须得到提升,以适应课程思政同心同向同行的育人目标指向要求。长期以来,由于认识偏差,很多教师片面认为自己教好书就行了,育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情,不是自己的责任,没有做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心同向同行。“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今后,我们要注重提升教师育人意识,使教师切实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育人职责,把教书育人的要求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增进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沟通交流,使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理解和支持,推动所有课程的教学,在内容组织安排上既凸显思想性、价值性、建设性、理论性,又呈现学理性、知识性、批判性、实践性,注重灌输与启发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不断增强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

(七)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人才培养成效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核心指标。《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在各类考核评估评价工作和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落细落实”。高校要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科学评价激发任课教师立德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合理规划思想政治评价与业务评价的占比,将以往过于偏重业务评价转变为业务评价与思想政治评价并重,明确将育人要求纳入评价体系,并加大权重,促进教师把教书与育人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成自觉行动,勇于担当责任。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根本在思政,重点在课堂,关键在教师,成效在学生。如果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离开了课堂,课程思政将会失去载体;如果忽视了思政元素,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如果没有充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将无从发挥;如果不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课程思政就会被虚化,就达不到预期成效。因此,必须有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在各门课程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整体联动、共同发力,形成全体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一个都不少,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实施课程思政一门都不缺位的“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大格局。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2021思政建设心得体会的相关资料信息,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