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叙事 >

《冬至》作文【精选3篇】

小编: 孤街浪人

《冬至》作文【精选3篇】一

  听老人们常说,冬至一到,一年中最冷最难熬的日子就到了,数九寒天的就开始了。可今天并不算冷,但真的是冬至节。古老的节气,遥远的由来,却是今天的好节日!

  冬至,俗称冬节,在二十四节气中,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天文学角度看昼夜长短变化的依据是:冬至日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过了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渐渐长起来,所以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冬至吃饺子,你知道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呢。呵呵。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朋友,今天你吃饺子了吗?

《冬至》作文【精选3篇】二

  对于24节气,我印象最深的只有4个,很巧,正好是每个季节一个:清明、立夏、立秋和冬至。清明一般大家都能记住,因为清明上坟是个传统习俗。我记住立夏和立秋,现在想起真的好笑,还是跟嘴谗有关系,哈哈。小时候,每到立夏,我们那都要称体重、吃乌米饭;到立秋那天,妈妈会买很多西瓜放家里,她说过了立秋,西瓜就少了,并且说立秋是要吃西瓜的。当然,现在是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西瓜。对于冬至的印象是因为妈妈说:冬至的那天晚上是最长的,小时候还很奇怪,为什么偏偏就冬至的夜是最长的,同时也很兴奋,夜长可以多睡,呵呵。

  今天下班,头有点痛。回到家,女儿在咳嗽,妈妈说女儿白天不咳嗽,一到傍晚就厉害了,我心里有了点小想法。我是个敏感的人,身为80后,我的心里年龄其实要大很多,而且我有些迷信,但我觉得应该把迷信两个字用个好听的说法去代替,呵呵。我到厨房,用一个碗装了半碗水,拿了三根筷子,把筷子放碗里,嘴巴里小声的嘀咕,筷子站起来了。在老家,有些年纪大的经常会用这个方法来消除某个人莫名的小病的,我很小就学会了这招。筷子站起来,我解释为冬至到了,想我们了,看女儿现在这么可爱,就摸了她的头,而我们阴阳两界,他摸女儿的头表示他对女儿的疼爱,而在我们阳界,小孩子是要生病的。我就自己唠叨,希望女儿快点好起来。

  吃完晚饭,我上了会网,但感觉头越来越痛了,又去用筷子搞了下,还是爸爸。明明前天晚上,我已经烧了很多纸钱了呀,因为冬至是有给已故的亲人烧纸钱的说法的。我就猜想难到爸爸还不够用,于是,又跟妹妹两人开始折了一袋子元宝,下楼烧给爸爸了。

  我说不清是什么原因,或许是真有那么回事,有阴阳两界,有我所想象的爸爸来看我们,来问我要钱花,让我头痛是暗示我;或许从头到尾是我自己给自己的心里暗示,完全是心理作用。反正,后来,我头不痛了,一直到现在,没有痛。

  不管怎样,我还是喜欢把这件事情想象成第一种情况,以前也有类似的情况,我大多数也是这样想象的。我相信,离我们而去的亲人、朋友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关注并关心着我们!保佑着我们!

  明天冬至,我想起了爸爸,虽然10年了,但每当静静的想起这个称呼,眼泪都会在眼睛中打转。此时,眼泪流下来了,不是伤心是想念。又一次提醒了自己,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要宽容、善良……

《冬至》作文【精选3篇】三

  济南的冬至,集着北方大多地区的风俗,包饺子,吃羊肉,喝骨汤。而亲临其境,更是别有一番儒味侠气,氤氲心怀。我经常夸山东人厚道侠义,既有儒家风范,又有大侠豪情。这些,确是来自几千年文化的沉淀与灿烂。

  一走进山东,迎面自然会来儒风相吻。孔夫子及其七十二贤德弟子,又其大多问对经由六经、《论语》等书籍记传,蕴熏后人而学之不尽,也为现今的道德浓重铺就了基底。一提到山东,那梁山一百零八将的英雄豪气,又入心而燃,其气宇浩荡于天下不平,这都为后人不畏邪恶、强敌,见义勇为,为国家为民族壮烈,作了示范,并得到广大发扬。而今的山东,各地都有着儒文化的精华墙语,将儒家的“忠、孝、礼、义、仁、爱”编制成符合当代的道德规范,这实当该普及应用,以扬我中华民族之良好遗风。

  又逢冬至,又在济南,大有一怀感慨。济南,冬至前两日,雾霾肆虐,满空毒埃,多有怪天怪地怪人的发泄。今冬至晨起,一目清新,见窗外一片湿润,逐感到,昨晚的清雨,一定淋洗过弥空的尘烟,那些让人痛责的雾霾,已经散淡稀薄了很多,而随之而来的潮雾诞漫风清爽的气色,足让我多情致而舒怀,就连每日临我窗口的喜鹊,今日也有着特别的欢叫。也许,今天是冬至,是老天有意的安排,赠了人间一幅寒重雾起淡好素柔的景画。

  冬至到,真有些高寒的味道,而我在这高寒的再起里,似乎又闻到了百地各色接迎的饺香扑鼻,家情浓浓。那些朴实的民俗,又在户户人家的炊烟里升起,不断地感染着我,而此刻,一幅闹年春来的景象,也缓缓紧跟而来,或许它期在我心的清冽多彩的雪霁下。

  冬至阳升,落眸向春进程,一帧人们盼春归来的图景,又让冬天有了温暖,有了坚定。是的,前行一定会有春雷响来。看梅花笑开的样子,就知道春期近来。

  顿时觉得,冬天极实是好的。它用寒情培育着人们的向往,用素白呵护着人们的心灵,用萧然的姿态,把所有的心带向开春的典礼。尽管,我们曾经染着秋愁,在小火炉里慰籍,在小火炉边感叹那些过往,并在放下与放不下间徘徊着,但最终还是在雪的飘妖告白中,走出那些洄漩,踏上向春的陌路,跫步去领略那春来的情兴与丰采。

  噢,我在济南,不能忘记你柔白的饺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