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活动课教案【精选3篇】
三年级音乐活动课教案【精选3篇】一
《鸟店》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鸟店》这首管弦乐曲,教育学生爱鸟、护鸟,为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重点难点:感受音乐所塑造的小鸟的形象。
课前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听
1、出示词语卡片:紧张、恐怖;
宁静、安详;
欢快、优美。要求听音乐,根据乐曲的情绪,把这几种情绪进行排序。(播放《鸟店》录音)
2、生边听边排序(第一是宁静、安详;
第二是欢快、优美;
第三是紧张、恐怖;
死四又是欢快、优美。)
二、复听
作曲家用音乐表现各种不同的情绪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鸟店里的故事,请同学们看着图画听着音乐再来仔细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然后给大家讲讲你从音乐中听到的故事。
三、分段欣赏
1、第一段音乐描写的是什么情景,你听出了哪些特殊的音响?
生:这段音乐描写的是清晨时的情景,有钟声、公鸡的叫声、鸟叫的声音。
2、第二段音乐速度有了变化,描写了小鸟们在做什么?
生:速度有快有慢,好象鸟儿们唱歌、游戏、休息……
3、下面这段音乐令人心惊胆战,是谁来了?
学生:是猫来了,他想吃掉小鸟。结果猫没有吃到小鸟,因为小鸟在笼子里。
四、表演欣赏
1、边听音乐边表演。
2、情感升华:小鸟是那样的可爱,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爱护它们,使它们有一个安全的港湾。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3、学生展开讨论。
4、鸟店老板被我们感动了,在猫离开后他打开鸟笼,放小鸟飞回大自然。
5、学生模仿小鸟在音乐声中“飞出”教室。
三年级音乐活动课教案【精选3篇】二
《梦幻曲》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音乐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回去收集有关大提琴的资料,你们都收集好了吗?
生:自由回答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大提琴的历史:大提琴的历史可以追随到16世纪末,是由15世纪的一种叫做低音维奥尔琴或膝间维奥尔琴的乐器变而来的。维奥尔琴的体积不像大提琴那么大,弧形也不那么明显,演奏时可以夹在两膝之间,像大提琴那样用弓拉奏。(播放《梦幻曲》为背景音乐)
三、聆听《梦幻曲》
师:聆听第一遍:音乐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请学生回答
(有如一副淡淡的水墨画,幽静恬适,随着音乐的流动心情很快变得安详宁静,获得无限的满足。)
师:聆听第二遍:请说说你感受到大提琴的音色是怎么样的?(大提琴给我们带来一种悠扬婉转的音色。)
师:造型华丽高贵的大提琴能够带给我们浑厚丰满的音色,下面请孩子们自由讨论说说大提琴有那些特点?
(具有优美的曲线和弧面,造型显得柔美。直线的琴杆和琴弦,使提琴的造型显得柔中有刚。大提前的比例感很适当,点、面、线均衡,造型完美,素有乐器中的“美男子”之称。)
师:高贵的大提前能够奏乐出优美的音乐,使人入迷。这首优美的《梦幻曲》是德国浪漫派鼎盛期之佳作,舒曼作曲家二十八岁那年的作品。
四、作品介绍:
《儿时情景》曲集一共有十三首小曲,内容均为描述幼小的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嬉戏玩耍、围在火炉旁听故事或是在大厅中奔跑的情景。《梦幻曲》是其中的第七首,它描写了孩子玩累了,临睡前一边听着妈妈唱催眠曲,一边进入梦境,幻想着各种奇异景象。
原曲本为钢琴曲,后来被改编成小提琴曲或者是管弦乐曲,是八音盒中欢迎的曲子。此曲子虽然仅两分钟,但是旋律优美动人,洋溢着温馨感人的气氛,使人深深地陶醉其中。但凡是听过的人都会回味无穷、百听不厌。
五、小结:
孩子们刚才听老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了作品,对作品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最后请孩子们模仿着小提琴的的样子来演奏让我们离开音乐教室。
三年级音乐活动课教案【精选3篇】三
《小小羊儿要回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能用流畅、优美的声音表现放牧晚归的情景。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表演创作能力。
3、通过歌曲学习,能了解掌握全音符和延长记号。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表现歌曲。
2、教学难点:掌握全音符、延长记号。
三、教学准备:图片数张、小羊标志数个、答题纸各组一张、磁带等。
四、教学过程:
1、客人引入:
师:今天,老师请来一位客人,瞧,(出示小牧童图片,并与大家打招呼)猜猜他是干什么的?
师:小牧童听说我们小朋友很聪明,想考考咱们!小朋友,你们有信心吗?
2、复习旧知:(出示写有各种音符的小羊图片)
师:瞧,这些羊儿多可爱啊!咦,它们身上还有好多符号呢?小朋友你们认识吗?这儿有几个羊圈,请小朋友把同一符号的羊儿赶进一个羊圈,并给羊儿的家选择正确的名字!——小组合作完成,给正确的小组发小羊标志
3、引出新知:(出示写有全音符的小羊图片)
师:在小朋友的帮助下,羊儿都回到自己家了,瞧,这儿还有两只呢?它们的家在哪儿呢?你知道这个音符叫什么吗?学生讨论
师:它叫全音符,那请小朋友想想如果四分音符唱一拍,全音符唱几拍啊?(暗示得出四拍)
4、巩固新知:
(1)出示歌谱,找一找有几个全音符,并指出。
(2)唱一唱,巩固四拍的感受。
(3)连贯的逐句跟唱歌曲旋律。(为歌曲学唱作铺垫)
二、寓教于乐
走进草原,学唱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
1、初听音乐,体验音乐情绪
恭喜你们,闯关成功。
(多媒体)你瞧,有白、有黑、有花的小羊都出来和我们做朋友了呢?
你想变成一只小羊和他们一起玩耍吗?赶快带上你们的亲自做的小羊头势吧!
身体随着音乐扭动,手上打四拍字的节奏。
谁能说说刚才听到的`这段音乐情绪怎样?速度呢?
2、初听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小小羊儿要回家》
我们不是和他们玩的很快乐吗?它们怎么要走回家呢?回哪个家呢?
认真听歌曲,听完告诉我答案好吗?
3、学歌谱
让我们先学会这首优美的歌曲,然后送小羊回家好吗?
(1)轻声用“‘LA”跟唱
(2)找找歌曲中有几处全音符。
(3)解决歌曲的难点。
(4)加上节奏念歌词。
4、学唱歌曲
(1)轻声唱。
(2)注意“延长音”,请学生说说用在歌曲后面的用处?
三、创造表现
1、聆听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填写表格。
2、创编歌曲,进行表演。
四、完美结课
教后反思:
本课是一首较慢的歌曲。学习这课需要学生气息长,所以在学歌之前要做好气息的练习,并且每句歌词旋律大,音域跳度也很大,需要分开小节学习,由慢渐快。歌曲情绪的把握还需要教师语言铺垫,生动的描述才能让学生体会歌曲意境。乐理知识学生结合原来的知识很简单就掌握,教师语言很关键。
《流金岁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游击队之歌》、欣赏《四渡赤水出骑兵》。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和欣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培养学生用气息支持唱歌的能力、控制力度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进行爱国思想教育。
2、附点节奏的演唱,气息的支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这节课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游击队之歌》,听完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曲描绘了游击战士什么样的形象?这首歌曲创作于哪个历史时期?
1、这首歌曲形象的描绘了游击健儿英勇善战,灵活机智、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极为深刻的表现了革命战士昂扬的斗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2、历史时期:1937年,随着卢沟桥事变的隆隆炮声,我们的同胞开始了亡国奴的生活。他们*离开家园,扶老携幼,到处流浪,那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但是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我们英勇的中国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他们用地道战、地雷战、游击战等同敌人展开了生与死的较量,中国人民在抗击侵略的战争中,创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描写这些事迹的歌曲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游击军》。
二、学习歌曲
1、听录音:
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在这首歌中有一个象声词“嘁嚓”。他出现了几次?在模仿什么声音?这个“嘁嚓”的脚步声反映了游击军战士什么样的形象?脚步轻盈,静悄悄,不让敌人发现。机警、敏捷、灵活的音乐形象。
2、听录音为歌曲伴奏:
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身边的、随手可得的物品,来模仿这个脚步声,为歌曲伴奏,一起来体验一下游击军战士那种机警灵活的形象。给同学们增加点难度,我要求表现出游击战士从远出走来,又渐渐远去的脚步声。
3、随录音轻声演唱:控制音量,自己听见即可。
4、随录音轻声演唱:声音稍大点,让前后左右的同学听见即可。
5、随琴演唱: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唱准确为止。
三、处理歌曲
现在这首歌曲同学们唱的非常准确了,下面咱们一起考虑一下,用什么样的情绪、声音、力度才能把游击战士那种灵活机智、英勇善战、自信、乐观的英雄形象表现出来?
1、前半部分,歌词从个到群,从少到多,从平原到高山,这说明我们的队伍不断在发展壮大。那么同学们体会一下这一段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力度来演唱(轻而有弹性,由弱到强)
2、“夺……抢……”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
表现了游击队员同仇敌忾、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坚定有信心的演唱情绪,力度递进增强。
3、“我们老百姓”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抗击侵略,用号召性的、自信的、坚定的声音演唱。
4、通唱全曲
四、作者简介
那么同学们知道是谁为我们谱写了如此优秀的作品吗?
冼星海1905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他用40年短暂的生命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他以音乐为武器,同敌人进行着顽强的斗争,把自己短暂的一生献给了人民,献给了革命的音乐事业,他的主要作品有:《救*歌》、《只怕不抵抗》、《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以及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
另外还有其他的音乐形式,如交响乐、管弦乐曲、小提琴曲等等。由于他对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被*同志誉为”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吟唱着诞生在抗日烽火中的《黄河大合唱》、《游击军》等作品,并深深缅怀这些激昂旋律的作者——冼星海。
五、欣赏《四渡赤水出骑兵》
1、介绍创作背景
2、聆听音乐
3、谈听后感
六、创造活动
《流金岁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游击队之歌》、欣赏《四渡赤水出骑兵》。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和欣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培养学生用气息支持唱歌的能力、控制力度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进行爱国思想教育。
2、附点节奏的演唱,气息的支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这节课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游击队之歌》,听完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曲描绘了游击战士什么样的形象?这首歌曲创作于哪个历史时期?
1、这首歌曲形象的描绘了游击健儿英勇善战,灵活机智、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极为深刻的表现了革命战士昂扬的斗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2、历史时期:1937年,随着卢沟桥事变的隆隆炮声,我们的同胞开始了亡国奴的生活。他们*离开家园,扶老携幼,到处流浪,那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但是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我们英勇的中国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他们用地道战、地雷战、游击战等同敌人展开了生与死的较量,中国人民在抗击侵略的战争中,创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描写这些事迹的歌曲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游击军》。
二、学习歌曲
1、听录音:
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在这首歌中有一个象声词“嘁嚓”。他出现了几次?在模仿什么声音?这个“嘁嚓”的脚步声反映了游击军战士什么样的形象?脚步轻盈,静悄悄,不让敌人发现。机警、敏捷、灵活的音乐形象。
2、听录音为歌曲伴奏:
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身边的、随手可得的物品,来模仿这个脚步声,为歌曲伴奏,一起来体验一下游击军战士那种机警灵活的形象。给同学们增加点难度,我要求表现出游击战士从远出走来,又渐渐远去的脚步声。
3、随录音轻声演唱:控制音量,自己听见即可。
4、随录音轻声演唱:声音稍大点,让前后左右的同学听见即可。
5、随琴演唱: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唱准确为止。
三、处理歌曲
现在这首歌曲同学们唱的非常准确了,下面咱们一起考虑一下,用什么样的情绪、声音、力度才能把游击战士那种灵活机智、英勇善战、自信、乐观的英雄形象表现出来?
1、前半部分,歌词从个到群,从少到多,从平原到高山,这说明我们的队伍不断在发展壮大。那么同学们体会一下这一段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力度来演唱(轻而有弹性,由弱到强)
2、“夺……抢……”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
表现了游击队员同仇敌忾、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坚定有信心的演唱情绪,力度递进增强。
3、“我们老百姓”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抗击侵略,用号召性的、自信的、坚定的声音演唱。
4、通唱全曲
四、作者简介
那么同学们知道是谁为我们谱写了如此优秀的作品吗?
冼星海1905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他用40年短暂的生命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他以音乐为武器,同敌人进行着顽强的斗争,把自己短暂的一生献给了人民,献给了革命的音乐事业,他的主要作品有:《救*歌》、《只怕不抵抗》、《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以及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
另外还有其他的音乐形式,如交响乐、管弦乐曲、小提琴曲等等。由于他对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被*同志誉为”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吟唱着诞生在抗日烽火中的《黄河大合唱》、《游击军》等作品,并深深缅怀这些激昂旋律的作者——冼星海。
五、欣赏《四渡赤水出骑兵》
1、介绍创作背景
2、聆听音乐
3、谈听后感
六、创造活动
请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这首歌曲的内容和特点,利用身边的响器制造各种声势,创编一种能够充分表现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演唱方法和表演形式进行表演。
七、小结
请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这首歌曲的内容和特点,利用身边的响器制造各种声势,创编一种能够充分表现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演唱方法和表演形式进行表演。
七、小结
长江之歌
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
历的荣辱兴衰;
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音乐:播放录像专题电视连续节目《话说长江》插曲《江河万古流》
二、组织教学(略)
三、导入新课
1、导入: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
备知识点:
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
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
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流经九省二市分别是:(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解:京口:镇江。一水:长江。数重山: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赏《长江之歌》(录音、磁带)听完之后,凭记忆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看谱视唱,在书上标记出有几处出现这一句(4处)
7、此曲典型的音乐创作手法采用了音乐素材的重复与对比。
知识点: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区别:音乐:时间的艺术。绘画、摄影、雕塑、建筑等;
空间的艺术。
音乐是转瞬即逝的,它有时间限制,美术作品可以一览无余,整体到细部反复欣赏。其有很大的自由性,而音乐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地由局部到整体按顺序欣赏。这便增加了欣赏理解的困难,作曲家为了统一作品风格,加深主题印象,常常使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
但如果只有重复便会给人以单调乏味的感觉(好处:统一)。例:《长江之歌》中的两句,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反之一味地进行对比,只会让人觉得花哨琐碎,没有主体。如进行适当的对比,则会给人以一种新鲜感,(统一中见变化)。对比例:第二段(B)第二句在旋律、节奏和句法上都有所改变,第一句与第二句形成了对比。
课堂提问:音乐素材发展的两种重要基本手法是什么?重复统一加深印象,对比变化新的感觉(动力)通过段落,句法,节奏的平衡和变化。
8、歌曲分析
《十面埋伏》
一、乐曲简析:
《十面埋伏》是一首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的情绪特征;
2.使学生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3.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三、教学难点:
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熟悉乐曲(25分钟)
1.“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呢?”
(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
2.“好,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21页,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器乐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舞曲的优秀代表作品。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的体会,听完之后谈谈你们的第一感觉。
3.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
(7分钟)
4.首先我想提问的是这首乐曲是由何乐器演奏的呢?(琵琶)
琵琶简介: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弹拨乐器,相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琵琶的种类很多,但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弦琵琶。
5.“我们听了这首乐曲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它给你的整体气氛是什么呢?兴奋?激动?还是紧张?
《十面埋伏》是一首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汗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这首乐曲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战争场面的激烈雄壮,及当时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烈场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6.“下面我们结合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再次感受一下此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它所运用演奏技巧。”
7.再次播放器乐曲《十面埋伏》,同时请一位同学上台朗诵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及“垓下歌”(把项羽在面临失败时的那种焦虑及儿女情长表现出来)。(7分钟)
“楚汉相争”:垓下决战是我国历一次有名的战役。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猛烈打击下,秦王朝宣告灭亡。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展开了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斗争。到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由于西楚霸王项羽骄矜、优柔寡断而一再坐失良机,错过消灭刘邦汉军的机会,到该下决战时,刘邦以三十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十万之众。深夜,张良吹晓,兵士唱楚歌,使楚军感到走投无路,迫使在乌江展开一场格斗,项羽因寡不敌众而拔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胜利。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二)拓展练习(15分钟)
1.“我们这里有哪些同学见过兵马俑呢?大家都知道秦兵马俑的出现是世界的一大奇迹。它塑造了将军、步兵、车兵等不同兵种的将士形象。有谁能告诉我“俑”的含义吗?”
(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庄子称之为“象人”。俑的质地以木质、陶质最常见,也有瓷、石或金属制品。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等,并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厨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避邪的神物。)
2.“我们已经听了两遍这首由琵琶演奏的器乐名曲,对它也基本有所了解,下面我想来做个小游戏,我想请几位同学来模仿一下古战场上勇士们英勇奋战的画面,也可以模仿书本上兵马俑的造型。”(分别请三位同学上台模仿,让同学作出点评。)
(三)结束小结(1分钟)
“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希望同学们回去仔细回想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好好消化一下,今天这节课就到这,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