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节日作文 >

端午的味道作文600字记叙文【精选3篇】

小编: 甜味拾荒者

端午的味道作文600字记叙文【精选3篇】一

  端午将至,舌尖和脑中泛起的是记忆的味道。

  或许龙舟赛那喧闹的锣鼓声和岸边的喝彩声并不适合这个江南小城,所以沉寂成为了端午的常态,然而沉寂的背后却是阵阵的糯香,涌动在味蕾上的激烈并不亚于水花四溅。半年的辛勤换来的是这一小段时间的小憩,或许是习俗的使然,或许是对于半年的褒奖,南方人的含蓄在这个时间段表现得愈发明显。

  食物的滋味往往不是味蕾的刺激,而是一种质朴的情感。记忆中的那个农村小院落,雨声滴答而无序,勤劳的人们早就洗净了粽叶,拌好了糯米,准备好了各类馅儿,一家老小齐上阵,带着半年的耕耘心情开始了端午的历程。馅儿种类多,甜的如豆沙、栗子,咸的如猪肉、酸菜,或者小众的碱水,无论种类如何,散不去的仍旧是阵阵糯香。粽子不甚考究,不变的只是那笔直加棱角的外形。看似普通的自然产生品,在勤劳智慧的人民面前变成了可食可赏的艺术品。大锅中的水早已是蒸汽腾腾,物质社会,煮粽子的形式多样,煤球炉、电磁炉、高压锅,时代的进步让食物加速。然而记忆中的粽子仍旧是伴随着柴禾的燃烧,只有这样粽子的原味才得以保存,淳朴的记忆在此时泛滥。咬一口糯香,呷一口黄酒,粮食在经过不同的转换之后,在这一口又交汇在味蕾间,个中滋味,无法言语。

  对于开化人来说,气糕亦是端午必不可少之食。白浆不能差一丝一毫,辅菜也必须小心翼翼,铺上蒸笼的不仅仅是精美的食物,也是中国人对于习俗的一种严谨态度。气糕厚了不行,嚼着费力,薄了也不行,光吃菜没了米香。恰到好处的气糕必须是师傅们千万次实践的结果。蒸笼是圆的,切出来的气糕是方的,外圆内方的气质恰是我们这个民族道德的体现,或许是巧合,或许习惯使然。

  其实两种食物在平时都能轻易吃到,只不过在端午这个特定的时间中的感觉中不一样,可能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寻找理由的民族,为了肯定自己,亦或是为了家人团聚,暂且不管理由如何,仍旧是追求记忆的需求。时间带不走的是对往昔的断续回忆,八仙桌上的举杯畅饮,祖母在旁的唠唠叨叨,孩童们顽劣的嬉戏,看似喧闹的场景却是时间中独特的记忆。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必须去追寻这些记忆中的突起,即便再喧嚣的城市也抵不过破旧鼓楼上泛黄的回忆。中国人的回忆总是非常含蓄,慢慢寻觅,欲言又止,但回忆的举动却又是大张大合,食物、习俗不能差一丝毫厘,这便如国画中的山水与工笔,同根而不同形。

  如果说表象的回忆是酸甜苦辣对于味蕾的刺激的话,那么意像的时空便是记忆中逐渐消逝的过去。

端午的味道作文600字记叙文【精选3篇】二

  我闭上眼睛,静静感受端午的味道。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配合梅雨季节的到来,端午整日整夜地浸在雨水之中,从周六晚上开始,雨水便不再像之前那么温顺,而是忽然地大了起来,一阵阵地从天际刮下,落在窗户上,便顺势滑下一道美丽的弧线;落在江河中,便合意弹出一曲无尽的悲伤;落在花草旁,便默默留下一滴晶莹的泪珠;落在我身上,便缓缓叙述一段世事的变迁。

  雨依旧未停,生命依旧不止。

  便是因此,端午的味道中掺进了些雨水的味道。

  刚走进老家的大门,便看见了两株艾叶,整齐地插放在门的两侧,艾叶似剑,令人感觉到一股威严,艾叶似草,令人感觉到一种不屈,艾叶飘香,令人感觉到一阵舒适,艾叶无言,令人感觉到一方清静。艾叶是端午的代表,却只是出现在我们这些闲人的笔下,或许说,只有端午这个时刻,我们这些闲人才会想到它,它可否会不满?可否会难过?

  可就算它怒火冲天,也没有人会注意它。

  便是因此,端午的味道中掺进了些艾叶的味道。

  到老家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从厨房中飘出的炊烟亦是愈发明显,仿佛催促着在外的人早日归家,众人坐在一起,便定要推杯换盏,酒过三巡后,方能尽兴,醇厚的酒香,散漫了空气,洒满了人心。千年前的屈原,你喝酒时滋味如何呢?是快乐,亦或是愁苦,是洒脱,亦或是伤心,我无法考证清楚,但愿他喝下最后一口酒时,能够忘记诸多不顺,能够想起无限快乐。

  酒香,有些刺鼻,但却打开人与人交流的途径。

  便是因此,端午的味道中掺进了些美酒的味道。

  说实话,端午可吃了不少的粽子,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有机会去吃粽子,棕香四溢飘荡在端午的空气中,不会被厚厚的院墙所阻挡,不会被高高的大门所拒绝,它只会追随着风,风的去处便是它的去处,风的归宿却不是它的归宿,它可以飘得更远,飘到世界的尽头,也只有在端午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独特的风景。

  便是因此,端午的味道中掺进了些粽子的味道。

  晚上,月亮终于露出了些光辉,为我们照亮了回家的道路,看着四周风景被黑夜所吞没,只留下月光,莫名地有些伤心,明天,大家或许就见不到粽子,看不着艾叶,听不到雨音了,再过几天,便没有多少人会记得这个端午,会记得风中曾藏着粽叶与艾叶的香气,会记起这几天的雨水这么多,下得这么伤心。

  他们若是希望再次被我们记起,只有等到下一个端午,等到下一个与我们相见的日子。

  下笔匆忙,赶不上端午离别的速度,今夜依旧平静,只不过加上“端午”二字,便显得与众不同。但愿我在偶尔闲适的时候,能嗅嗅曾经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作文600字记叙文【精选3篇】三

  门前的身影,微颤的双手,花白的双鬓,慈爱的的笑容,浓浓的粽香,无尽的味道……

  ——题记

  记忆中,儿时的端午,都是在奶奶家度过的。奶奶的家在一个山沟沟里,小山村里的孩子都盼望着过节,因为节日总是充满香甜的。那个时候,孩子们总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东西,小心翼翼的捧在手里,心里是止不住的高兴。我自然也不例外,期盼着端午的到来。

  今日如往常一样,天蒙蒙亮,鸟儿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奶奶也一早就去了相隔几里的集市上,照奶奶的话来说,就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她这是提前去“抢购”呢。这个时候,我总站在门前,等着奶奶“得胜”归来。

  这不,大老远就看到奶奶往家走,脸上挂满了笑容。可是,此时的我内心受到了撞击。眼前的情景与记忆重叠,奶奶依旧是挂着笑容,可笑容下却隐藏着无尽的沧桑,满脸的皱纹,花白的头发,提着大红枣与白米的双手微微颤抖着,脚步缓缓地移动着,这是岁月流逝的痕迹。原来,不知不觉中,奶奶已经大不如前了啊。我跑过去,接过奶奶手中的东西,心里很不是滋味。袋中的白米散发着清香,可这味道进入我的鼻中,竟成了涩涩的。我不禁疑惑,端午,真的是香甜团圆的味道吗?

  奶奶泡好红枣和白米后,用那满是厚茧的手拉我坐下,笑容满面的说:“孩儿啊,今天我们又有大红枣吃喽,你小时候啊,可最喜欢吃这个了,每到端午前,你总缠着奶奶问,‘奶奶,奶奶,我们什么时候吃大红枣啊’……”。我听着,陷入了回忆:记忆中,确有一个小孩,总是拉着奶奶的手,撒娇的缠着奶奶要大红枣。只是,那时的手,没有如今的沧桑。我再次疑惑,端午,真的不是酸涩的吗?

  不久,奶奶拿来粽叶和红绳,我搬来板凳,就坐在院中与奶奶包起粽子来。奶奶微颤的双手一抖一抖的,半天才包好了一个粽子,而我动作却是极其娴熟。将粽叶一拧,在倒锥形的粽叶里放个红枣,再放几勺米,裹一层粽子,最后缠上红绳,动作一气呵成,显然,当年那个笨拙的女孩已经不在了,如今比起奶奶竟是好上许多。

  奶奶看到这情景,嘴里叨念着:“唉……人老喽,手也不中用了,真不知再过几年,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干些什么……”听到这些,我猛地一怔,心微微发紧,眼眶微微发红,内心的情绪满是复杂。端午,端午,香甜的吗……

  奶奶摇了摇头,笑着对我说:“我去烧水,一会儿啊,咱们就有粽子吃啦!”我连忙拉住奶奶,说:“奶奶,我来吧。”奶奶一怔,喃喃地说:“孩子长大了啊,我是真老了。”我听到,忙说:“不是的,奶奶身子还硬朗着呢,才不会老。”说着,我松开了手,任由奶奶去烧火,煮水。

  我坐在凳子上,望着奶奶的背影,那个背影显然已经衰老,满是沧桑,我内心的情绪终是找到了宣泄口,泪水止不住地流出来……

  闻着蒸笼里散发的缕缕清香,我不禁再次发问,端午,真的是香甜的吗?

  哪里是呢,明明就是沧桑,心酸,苦涩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