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话题 >

有得必有失的名人例子【精选3篇】

小编: 北海有鱼

有得必有失的名人例子【精选3篇】一

  秋风一夜之间好像吹开了许多泪花,飘落如雨。多少委屈被我淹没在心里腐烂,不记得有过的不愉快大概已被岁月抹去。曾经的努力变成了今天的无能为力,虽然月与灯依旧,但人已欲语泪先流。被伤害过的心希望透透气了,不然就真的麻痹。常常闭上眼睛,心想这样就可以看不清,可是天空连颜色都变了,我可以察觉。云朵遮盖不了的是明月拼命逃上枝头的欲望,多想失去知觉,失去我的聪慧,就不用一步步看透人心,如果人生一直如初见多好,假如我们的心不会随波逐流,那就是否会拥有无暇天真长久。花终会受损,只是你愿意做一朵红艳纸花和真正娇花儿的区别。

  花花世界,着装自己免得眼花缭乱,免得众里迷失自己。别徘徊在空气里,念着飘飘何所以。藏好自己的灵魂吧,不受玷污,学会举世皆浊我独白。相信在物是人非事事休时,以不变应万变为佳话。立场的坚定是人生的盾牌,不要让泪满春衫袖出现在我的身上,更加不要在人群中苦苦寻找风景,因为最亮丽的佳人在自之心。尽管片体鳞伤那也要明白天涯何处无芳草,因为俗话说,“上帝为你关上门的时候会为你留一扇窗户”。那能眺望世界的窗户并不是不劳而获的,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更别想要免费的午餐。

  有得必有失。

有得必有失的名人例子【精选3篇】二

失去,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情。但如果你能静下心来,用心体会,你会发现你得到的一点儿也不比失去的少。

俗话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既然这扇门已经关闭,纵使其中是多么富丽堂皇,多么令人向往,你也无法进入。深重的纠结与怨恨只会让自己堕落沉沦,何不“此门不通,另寻他窗?”用心去感受上帝为你打开的窗,透过它,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就像残缺的铁环一样,虽然失去了跑得快的能力,但也观赏到平日很少注意的花草,正是它发现了这扇崭新的窗户。倘若它失意纠结、自暴自弃,我想它无论如何也无法重新认识这片天地。

伟大的作家海伦凯勒,从小便失去了视觉、听觉,甚至连说话的能力也没有,但她得到了心灵的绝对宁静,对知识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渴望。心无杂念,也不受外物纷扰的她,一次又一次突破自我,最终站在了哈佛的殿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更是道出了她对光明的执着和对生活的追求。顾城曾有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确,身处黑暗的我们,周围是一片迷茫,失去了对未来的预知与危险的判断,我们一次次踏入歧途,一次次遍体鳞伤,但这却坚定了我们追求光明的信念,给了我们越挫越勇的力量。

有人说,失去是一件坏事,但我不以为然。在失去中,我们会变得冷静,也只有在这份宁静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反省自己,总结得失,为迎接接下来的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李白不就在没能中举后得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明悟吗?苏轼不也在被贬黄州后得到了“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淡泊吗?陶渊明不也是远离尘世后得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暇吗?所以,失去并不是坏事,因为在另一方面你会有所得。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失去后的人们变得浮躁、怨愤,却不知一扇无形之窗已经悄然打开。俗话说:“世间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我却要说:世间并不缺少得,只要你能沉下心认真体会,得就在你身边。

请记住:有失必有得。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有得必有失的名人例子【精选3篇】三

  上午接到了外公的电话,叫我今天去他家,说外婆一直在念叨我,怎么放暑假了也不去看看她,还说弟弟妹妹也都在,就缺我这个当姐姐的还没来……外公粗糙的声音夹杂着弟弟妹妹的吵闹声从电话那头传来,我应声说:“好,就来。”

  挂了电话,和母亲打了声招呼,然后背上包,出门,打车,直奔外婆家。

  外婆家在乡下,车子开到那边大概要30分钟。我坐在车里,透过灰色的车玻璃看着外面熟悉的景色,才发现原来真的已经有好久没去外婆家了,也难怪外婆会念叨。想想也是,以前去外婆家就像回家,我仿佛只是个出去玩耍的孩子,等到夕阳不舍地钻进地平线的被子下,等到夜悄悄地渗透入空气里,点上灯笼,跟着萤火虫,在星光里踏歌而归,就像是……恩,就像是鸟儿归巢,没错,是归巢!现在我还是会去外婆家,只是仅仅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只是每次都是在轻轻地放下筷子后,转身,然后匆匆离开,只是我已不是那只归巢的鸟儿,是个匆忙的过客……

  车子停在了交错纵横的乡间小路上,接下来,我的双脚将隔着鞋底与这沁满花香、谷味、鸟语、虫声的泥土做第N次的亲密接触。汽车发动机不和谐的声音渐渐远去,乘着这阵阵绿色的风我已飞到外婆家门口。

  外婆还是那个我熟悉的外婆,她还是“阿弟”前“阿弟”后地叫我,可那经历了三代人风雨洗礼的屋子却渐渐消失在我越来越远的童年——外婆家要造新房子了,而这旧屋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这原本应该是值得高兴的事,可为什么一种莫名的失落感袭上了心头,那么清晰,带着丝丝若轻若重的隐痛。

  小时候的那棵枣树还在,依然那么挺拔,记得被外公抱在怀里,拿着竹竿打枣的那个女孩,记得银铃般纯净的笑声,怎么也听不见枣儿落地时泥土的欢声,是黄色的庄重?是青色的自然?为什么找不到,是时光阻挡了它们的来路。

  小时候的那个鱼塘还在,静静地,静静地躺在那片土地里,依稀看见一个娇小的女孩的身影,正在跟探出头的调皮的小鱼儿说着悄悄话,身影越来越淡,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沉沉的绿色的河藻,莫非是这绿的纯粹抑制了鱼儿跳跃的心?

  树还是那棵树,塘依然是那个塘,只是树上不再有枣,只是塘里不再有鱼,只是女孩已不再懵懂。

  不再懵懂是成长。站在成长的驿站,蓦然回首,却看不见我来时的路。肩上的行囊还是满满的,只是行囊里的内容变了。一路上,我不停往里塞着,无意间行囊也不断往外溢着,我想找回那些失去的,却发现它们遗落在了我匆匆前行的路上,找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