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想像 >

中彩那天教学目标设计【精选3篇】

小编: 北海有鱼

中彩那天教学目标设计【精选3篇】一

  教材分析

  《中彩那天》讲的是一个修理厂的技工,无意中抽中了大奖,但是抽中了大奖的彩票却是他帮同事代买的。经过思想斗争,他把大奖送给了同事。作者赞扬了这种诚实、守信的品质,它让我们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

  学情分析

  “以诚待人”、“诚实守信”等这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很熟悉,从小开始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就比较多,以诚待人的事例也知道很多,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基础。这篇课文的内容很有感染力,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读中品味,感受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式。

  设计理念

  以语言为载体,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与神情,揣摩人物心理。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切己体察,通过联系上下文,逐层朗读感悟,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丰满人物之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财富、修理厂、名牌、方式、赠给、拥挤、道德、难题、彩票、存根、号码、回忆等。

  3、引领学生通过品读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深入人物心灵,体会父亲崇高的精神世界。

  4、联系实际,理解母亲说的“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面临的是一个道德难题,深刻认识父亲的诚信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母亲说的两句话。

  课前准备

  1.学生自己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2.写有重点语句的课件。

  3.搜集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家彩票吗,你希望有什么样的结果?(中奖,或中大奖)由此看来,中将了,你们一定很高兴,可是有一个人,他虽然中奖了,但是他神情严肃,没有一丝喜悦,这到底为什么呢?

  2.这节课我们学习5课,《中彩那天》。

  3.(师板书课题)注意“中”字的读音,中彩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预习,相机学习1--2段。

  师:教师看大家教师让大家在预习中摘录的生字和词语,谁愿意给大家展示(出示一位同学词语,让这位同学领读词语)

  (随机表扬:真了不起,多音字读准了)

  师:你们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了词语,这些词的意思你明白了吗?谁说说“拮据”的意思。

  生:经济情况不好,困窘。

  师:他把字典上的意思念出来了,看来还是不懂。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么出现的?(课件出示句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师:谁能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谁能简介

  生: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1亿零221万余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库伯家的生活很拮据,拮据是什么意思?

  生:生活很困难。

  生:困难到靠父亲工作维持六口人的生活。

  师:对,库伯家的生活很拮据,但是在这样贫穷的状况下,母亲还常常安慰家里人,(课件出示)(齐读):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师:对这位母亲,你想说什么?

  生;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一位称职的母亲。

  生:我觉得这句话虽普通,却包含着哲理

  师:你说说什么哲理。

  生:一个人活得诚实、有信用,即使他很贫穷,但他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他高尚的品质,会赢得众人的尊重和赞誉。(随机表扬:你回答的真好!)

  师:这句话出自我母亲之口。尽管家里拮据,但她人穷志不穷,追求精神上最可贵的东西,在他眼里,一个人要诚实、守信用,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她也经常这样教育家里人,让他们懂得人生最重要的是诚实,讲信用,这是比物质财富更加珍贵的财富。

  师:什么又是“梦寐以求”?

  生:很想要。

  生:做梦的时候都想要。

  师:什么时候都想要,吃饭、走路都想要,修汽车,连做梦都想要,那才叫“梦寐以求”。有些词语要联系生活实践来理解更准确。课文题目是《中彩那天》,那么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写中彩那天发生的事?

  生;第3段到第9段。

  三、重点品读

  师: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3~9段。

  (一).自读三~五自然段,了解中彩那天发生的事情.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当我经过百货商店的门前,我看到有一辆崭新的奔驰汽车将以抽奖的方法馈赠给中奖者,如果你突然得到这辆车,你是什么样的心情,表情会怎样?我们来试一试,说说看。

  生:我太高兴了!我会蹦起来。

  生:啊,我终于得到这辆汽车了。

  生:我会眉飞色舞。

  师:真了不起,我从你们的声音,表情上感受到你们的激动与兴奋。文中的我也和你们一样高兴,“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用“──”画出描写父亲中彩后表情的句子。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品析词句。

  生:a.中彩后的父亲有怎样的表情?(中彩获车──神情严肃)

  b.品读句子:“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师:同学们,为什么中彩后父亲会不高兴呢?

  生:(因为父亲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做了记号“k”,正是这张带“k”字标记的彩票中了奖)(随机表扬:你说的真准确!)

  比较父子间的不同态度:(我的心情与父亲的心情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父亲的不悦)

  (二)感情朗读4---5段

  师: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彩后父亲会不高兴呢?

  生:因为母亲告诉我:你父亲面临一个道德难题。

  师:这是爸爸不高兴的原因。

  生:为什么会面临这样一个道德难题?难道我们中奖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

  师:课后熟读第7、8段。

  (课件出示):想想父亲到底遇到一个什么道德难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财富、修理厂、名牌、方式、赠给、拥挤、道德、难题、彩票、存根、号码、回忆等。

  (二)品读感悟

  师: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父亲到底遇到一个什么道德难题?

  (三)学习第8段

  (课件出示)“母亲让我仔细辨别------淡淡的K字”。

  师:读这两句话你明白了什么呢?

  生:我看出了中彩的彩票上有淡淡的K字。

  生:中彩的是库伯,不是爸爸。

  师:读书时要边读边想,那淡淡的K字,到底淡到什么程度?能不能读出来?

  生:我通过“仔细地看”才看出来。

  生:我通过看了一遍又一遍(找出“看了又看”)

  生:我从“终于”这个词上看出来。

  师:同学们,这才叫读书,一定要边读边想,不能光看书上写的什么就是什么了。那么,这时候,你又产生了什么问题?

  生:我想问:为什么是淡淡的K字?(父亲把“05102”上的“k”字擦去了,上面还留有‘k’字的痕迹)

  生:我想问:这淡淡的K字代表什么意思?中彩的是库伯,不是爸爸

  师:现在大家再把这四句话读一读,也许能帮你们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师:刚才的问题解决了没有?这淡淡的K字代表什么?那爸爸为什么做上记号,又把它擦了?

  生:因为过后,俩人把这件事忘了。

  师:库伯忘了什么事?那爸爸把那记号给擦掉意味着什么?

  师:那么爸爸在擦这个记号的时候会想些什么?

  生:擦了就是我的车了。

  生:如果我是爸爸的话,我会想,我不会擦得太干净,因为这不是我的。

  生:我想,这彩票虽然是库伯的,但我要是把它擦掉的话,他也不会知道的,那车就是我的。

  师:你们说的都有理由,都是想把车留给自己。就连我也激动地说:“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

  显而易见,“我”的意见是留下车。理由是什么?(因为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

  (随机表扬:这里同学们回答的积极踊跃,各抒己见老师为你们骄傲!)

  师:爸爸是个诚实的人,留和还都有理由,这就是爸爸的道德难题,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

  生:因为家里生活很拮据,父亲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他买的两张彩票里有一张中彩,恰恰是一辆奔驰牌汽车,而那张中彩的彩票又是父亲帮库伯先生捎的那一张,并作了记号。而库伯先生和父亲早就忘了。如今中彩,库伯并不知道,根据当时的情况,父亲也想让自己拥有一辆汽车,中彩能让他家里经济情况大为改观,到底是独自占有,还是诚实、讲信用,把那辆汽车拱手让给库伯呢?这是对父亲道德信念的考验,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所以父亲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生;父亲梦寐以求地想要车,车已到手,不如留下。

  随机表扬:你概括的很准确,其他同学要向你学习!

  师:你们说的那么多理由,其实就是想把车留下,现在有没有理由留下?

  生:有。

  师:(课件出示)最后两句话。

  生:齐读。

  师:就在我进门时听到父亲在拨电话,是打给库伯的,又发生了什么问题了?

  生:为什么给库伯打电话?

  生:打电话是想把车还给库伯。父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选择打电话请同事来取车,父亲诚实守信的人格占了上风。

  师:为什么要还给库伯?读书找找原因。

  生:齐读“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师:同学们。车被开走了,家中的每个人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学到这里,同学们应该注意到,文中妈妈说话了,我也说话了,惟有这位风格高尚的父亲在整篇课文中没说一句话,多么遗憾呀!我们能否在文中某个地方补出父亲可能说的话。

  四.学习最后一段

  ①齐读最后一段。

  (课件出示):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最富有的时刻是什么意思?

  生:是说父亲摆脱了道德难题,战胜了自己,坚持了诚实、有信用的原则。

  师:这句话讲我长大后对母亲的教诲的深刻体会,父亲打电话通知对方,领走的是中奖的车子,但得到的是人情和道义,是更多真正的朋友,是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这同样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是金钱买不来的。(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两句话)

  (五)总结拓展

  1.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师:看来财富不仅仅是金钱,老师从字典中查来关于财富的解释,财富:有价值的东西,有自然财富,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在你的意识当中,除了钱,还有什么财富?

  生:诚实信用。

  生:我学到的知识。

  生:一生幸福也是财富。

  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生:快乐也是财富。

  生:只要有了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师: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对诚信有了更深的了解,把你搜集的名人名言说给同学听。

  师总结:同学们,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富裕当然重要,但是精神的充实、具有高尚的情操,才是生活快乐的真正源泉。诚信是明灯,是砝码,是力量。愿我们每个同学都能成为一个诚实、有信用的人!

  2.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样处理的?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希望你们再接再厉!

  (六)作业

  1.熟读生词和课文。

  2.把自己口述的“收获与体会”,略做修改写下来,也让自己的体会形成一句“名言”,并在结尾处写上自己的名字。

  如: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富有,更需要精神的的富有

  板书设计

  5中彩那天

  生活:拮据

  中彩:神情严肃

  送给库伯:兴奋

  (诚实、有信用、最富有)

中彩那天教学目标设计【精选3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书写“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电话、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打法噢哩,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关键:结合实际,体会文章思想。

  五、教学准备:

  六、教学课时: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列提纲明确文章大意,并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读课题,读准“中”的字音,理解“中彩”的意思。

  2、学生根据课题进行质疑.(如:这篇课文讲了关于中彩的什么事情)

  (二)初步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提出自学后仍不能理解的词语。

  2、自学生字,教师随机抽查个别生字掌握情况。

  3、联系学生课始质疑的问题,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给课文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

  4、学生交流自己列出的提纲。

  5、同桌学习:根据提纲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教师小结:对于叙事性的文章,可以采用抓住文章六要素的方法,进行课文的复述。

  (三)学习课文1—2段

  导入: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发生在一户普通老百姓的家里,谁来告诉老师,主人公那时的生活情况怎样。(拮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1—2段)

  1、学生齐读课文,找出能体现人物生活拮据的词句。(我们家六口人就靠着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父亲对汽车的渴望(梦寐以求)

  2、再读课文,加深感受。

  (四)生字教学

  1、形近字比较:维—唯属—嘱贷—货驰—驶赠----增

  2、读音注意:平翘舌音如:财、赠是平舌音

  (五)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事情过程中父亲的表现,我态度的变化,感受文中人物展现出来的可贵的品质,并联系实际家里体会。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述课文,理清文章主线。

  (二)学习课文,体会感情

  1、思考课后思考题: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2、四人小组讨论

  3、交流:

  (1)课文说道库伯家很有钱,完全有能力去买一辆车,而“我”家则很穷,父亲又是那么渴望有一辆汽车,是否可以和库伯商量一下,把车留下来。

  (2)彩票上K记号除了父亲,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件事,不用打电话给库伯等等。

  (3)父亲是怎样处理这个难题的,鼓励学生画出父亲处理这件事的词句。(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几次兴奋的想上车与父亲共同分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话音刚落,我听见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是打给库伯的;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4、思考:我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态度发生的变化。

  5、画出关键词句。

  6、全班交流

  7、读后感,学生交流学全课的感受,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三)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小练笔。

  提示:展开想象,把当时家里各人的想法、语言、神态等几个方面写成一段话。

  (四)生字书写

  形近字的比较惑---盛梢—捎像—橡拨---拔

  (五)作业设计:书写生字完成“小练笔”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追记:

中彩那天教学目标设计【精选3篇】三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中彩那天》这篇课文运用精彩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讲的是一位修理厂的技工,无意中抽中了大奖,但是抽中了大奖的彩票却是他帮同事代买的。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把大奖还给了同事。作者赞扬了这种诚实、守信的品质。让人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其中“父亲”所面临的道德难题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本课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如:拮据、梦寐以求、闷闷不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懂得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审题激疑。

  学生齐读课题。

  师:你见过的中彩者是什么样?

  (学生交流)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也“中彩”了,他却是——(出示句子:“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并指名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心中一定会产生疑问,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由生活导入,让学生将生活中的体验与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对比,从而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促使学生主动地进入议疑、解疑的学习氛围之中。)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不理解的生词查字典或请教同学、老师。

  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读得正确、流利的,由同桌打上“优”。

  3、请没有得到“优”的同学再读课文,全班评议,有进步即打“优”。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以上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自读、互读和评读,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三、品读释疑,领悟中心。

  1、再次出示句子:“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为什么“父亲”中了彩却那么闷闷不乐呢?

  2、中奖后的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那这个难题到底是什么?读读课文,找找原因。(学生交流)

  3、你赞成把汽车给谁?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认真体会。

  ▲给“父亲”,理由:

  (1)出示句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生活艰难)

  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假如拥有了这辆汽车,他们家的情况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2)出示句子:“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指名读)

  “父亲”梦想自己能拥有一辆汽车。他千百次地想着:假如我有一辆汽车,我会____________;假如我有一辆汽车,我会__________;假如我有一辆汽车,我会____________;假如我有一辆汽车……(句式练习)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读——评读——齐读。

  (3)出示句子:“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

  师:这辆奔驰轿车对哪家来说更有价值?(“父亲”更需要这辆车)

  ▲给库伯,理由:

  出示句子:“原来,父亲买张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作了记号。”

  说说你的理由。

  4、请同学们想一想,拥有了这辆车就能改善生活,成就梦想,父亲的心里也在痛苦地挣扎着,你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读出父亲的“挣扎”了吗?请在书的页边上写一写你的感受。

  出示句子:“可以看出,那个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学生合作交流,体会父亲当时心里的激烈斗争)

  5、经过内心的激烈斗争,父亲终于做出了决定——引读“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把奔驰汽车开走了。”

  6、看见汽车渐渐消失在视线里,家里每个人都没有说话,但他们一定都在想着什么。(启发学生想像说话)

  父亲——

  母亲——

  儿子——

  7、汽车从天而降,父亲“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汽车得而复失,父亲却“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读到这里,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

  8、当库伯知道了这事的前因后果后,如果他打电话给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以上教学环节,由矛盾直接切入文章的中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并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体会“父亲”的矛盾心情。抓住文章的空白处,通过两次想像说话,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父亲”的美好品质。)

  四、拓展阅读,深化中心。

  教师讲述一则真实的故事:

  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以后,他去德国的大公司寻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三家公司还是拒绝了他。他一连找了20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收他。他想:凭自己的博士文凭和优异成绩,找一家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谁也没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他。

  这位中国留学生愤怒了!他对那家小公司的老板说:“请您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拒绝我?”那位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找到了一份关于您的记录。记录显示,您在德国留学期间乘坐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中国留学生吃惊地说:“逃三次票算得了什么?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吗?”德国老板郑重地说:“是的!先生。我们知道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我们认为您缺了一样东西!正是您缺的这样东西,让我们德国人不敢聘用您。”

  1、想一想,中国留学生缺的是什么?

  2、请你送这位留学生一句话。

  3、齐读“母亲”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教师小结:今后的生活依旧贫困,美好的愿望成为泡影,但“父亲”的精神世界是轻松的、愉悦的、富有的。做人就是这样,坚守诚信是为人最宝贵的品质。是人一辈子享用不尽的财富。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的一则资料,结合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评析]

  这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注重唤醒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其实是已知经验和未知经验结合重组的过程。在本次教学设计中,由生活导入,启发学生把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对比,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本教学设计中,对于文章的主要内容老师没有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通过一个问题:“你赞成把汽车给谁?”进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能力。

  第三,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篇课文有很多空白处,通过想像说话,使“父亲”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通过课外材料的补充阅读,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