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范文汇编9篇怎么写【精选3篇】

小编: 七号同学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范文汇编9篇怎么写【精选3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风情,学唱《达古拉》。

  2.通过学唱歌曲《拉古拉》,让学生领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一、学唱歌曲,了解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二、唱好附点节奏及一音多词的小节。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节奏卡片、节奏乐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训练。

  三、学唱歌曲《达古拉》:

  1.播放课件,导入新课: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几位小朋友,看看哪位同学认识她们,知道他们的家在哪儿?

  播放《草原英雄小姐妹》课件或相关课件。启发学生进行有创意地自由回答。

  2.了解蒙古族人居住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特色。

  3.听歌曲范唱《达古拉》,提问:通过歌曲我们听到他们都唱了什么呢?请学生说说歌曲内容。

  4.学唱歌曲,师生合作,教师弹伴奏,学生装跟唱。

  5.处理歌曲的难点,重点练唱歌曲的附点节奏,和一音多词的地方。

  6.表演:学蒙古舞的扭肩膀、挤奶、骑马等动作,配合歌曲音乐进行表演。

  请舞蹈队的同学上来表演,其他同学拍手唱歌。

  7.游戏:拼节奏卡片,一部分同学表演,一部分同学选择敲击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8.加入乐器,为歌曲伴奏。

  9、完整表现。

  四、课堂小结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范文汇编9篇怎么写【精选3篇】二

  【教学内容】

  《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XXX|XXXXXX|)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提问:

  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二、作曲家简介。

  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

  (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

  (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

  (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

  ②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六、欣赏第二乐段。

  ①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平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回答”)。

  参与体验: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

  ②接下来,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以补充)。参与体验:当听到强力度时,请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七、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由2/4拍变为6/8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②再听这段音乐,并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6/8拍摇曳的感觉。

  (2)欣赏第二乐段。

  ①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速度恢复了开始时的速度,节拍由6/8拍又转回了2/4拍,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欢乐歌舞场面。)

  ②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注意速度与重音符号的变化)。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3、欣赏第三部分

  (1)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学生即兴说,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与感受)

  (2)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情绪更加热烈,在欢乐的手鼓声中结束全曲)。

  八、音乐家相册。

  了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一丁善德的主要创作作品。

  1、欣赏原苏联指挥家迪利济耶夫改编的管弦乐《新疆舞曲第二号》。

  2、谈一谈和钢琴曲对比,有何不同的感受?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范文汇编9篇怎么写【精选3篇】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能富有感情地演唱。

  2、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的歌谱。

  3、在讨论论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时能普遍参与,思维活跃。

  【教学重、难点

  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的歌谱。

  【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学唱的歌曲是《小鸟请到这里来》,我们请小鸟到这里来做客。是请它长期居住里,成为我们的伙伴,为此我们准备了什么呢?正如歌词中所唱的那样:“这里树木长成排”“这里草地像绿海”“这里清泉为你流”“这里鲜花为你开”同学们看,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小鸟才能婉转歌唱,才能自由飞翔,才能留恋不愿离去。所以我们请同学们首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环境与小鸟的关系,请同学们思考大胆发言。

  教师总结: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歌声和千姿百态的舞姿,鸟儿捉害虫,保护着森林果木。鸟粪落在地里使土壤更加肥沃。但是鸟儿也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才能生存、在空气、河流被污染,树被砍光的地方,鸟儿是不会光顾的。报纸上已经有很多的新闻:某地由于环境保护得不好,原来冬天来栖息的鸟儿们都不来了,后来当人们改善了环境鸟儿们又纷纷回来了。

  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少年儿童与小鸟和和谐相处的《小鸟请到这里来》。先请大家朗读一遍歌词。

  2、学唱歌曲

  (1)欣赏童声合唱《小鸟请到这里来》两遍。

  (2)播放《小鸟请到这里来》的伴奏带。

  学生朗读歌词,以配乐朗诵的方式使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及用词的内容。

  (3)随录音带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5)讨论:

  我们看教科书第5页,有一个问题:唱一唱下面两句旋律哪一句的情绪亲切,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对,第二句增加了一小节。将“小鸟”重复了一次就产生了恳切和亲切的语气.就不似第一句那样生硬了。所以我们在演唱时也要唱出这种语气来。

  “这里树木长成排” “这里清泉为你流”这两句旋律,一字对一音,要注意吐字的清晰像粒粒珍珠在滚动。“这里草地像绿海” “这里鲜花为你开”这两句旋律,尾句要开阔.把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尽情地抒发出来、现在再请同学们唱一遍(要求声情并茂)。

  (6)现在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

  学生随教师的歌声学唱歌谱,必要时可以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在教唱过程中应注意 的节奏和八分休止符,并要求学生注意到第1、3乐句完全相同,第2、4乐句相同。

  3、小结:小结本节课学习的收获,要求学生自学歌曲的第二乐段。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普遍参与讨论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演唱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二乐段合唱部分。

  2、欣赏重声合唱《林中的鸟声儿》。

  3、节奏创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的合唱部分。

  2、 能普遍参与节奏创造活动,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3、能专心欣赏童声合唱作品,从中受到启发.改善自己的歌声。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的合唱部分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唱了《小鸟请到这里来》的第一乐段,让我们先来复习一遍(学生唱)

  2、学习合唱部分

  (1)现在我们来学习这首歌的第二乐段合唱部分,请先仔细听几遍录音(放录音)。

  第二乐段的旋律与第一乐段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回答有许多与第一乐段相同的旋律)

  现在先让我们来学习第一声部的歌词,教师边舞边唱,学生跟着轻声哼唱、重点在“尽情地唱吧小鸟”和 “自由地飞翔吧小鸟”这两句的弱起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及时进入、第二句结尾也是练习的重点,这一句音调较高,并有七拍的长音。

  教师一定要用良好的示范让学生逐步体会用较高位置来歌唱的感觉,防止用胸声粗厉地喊叫。

  (2)学唱第二声部。

  第二声部中有两句是与第一声部一样的,所以我们只要重点学习这三句,当然还有第二段结尾中有很多Mi~fa之间的半音进行,也要多加练习,让学生仔细听辩,防止将fa音唱得过高。

  (3)两声部的配合

  教师要合理分配好声部,要有意识地将水平较高的部分学生分配到第二声部中去,不可使学生误以为第二声部是不重要的。

  在条件较好的班级中,第—二声部可以相互交换,即每个学生既要会唱第一声部,也要会唱第二声部。

  在两声部配合时,不要不提任何要求一遍遍地反复唱,而应耐心地多作分句的配合练习,如“尽情地唱吧小鸟”和“自由地飞翔吧小鸟”这两句就应作多次配合练习,第二结尾也应作多次配合练习,才能真正提高合唱的质量,达到教学的目标。

  3、欣赏歌曲《林中的鸟声》

  这首歌曲与我们学唱的《小鸟请到这里来》是同一题材的作品,但却不一样。曲作者李群是一位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女作曲家,她非常关怀红领巾,一生写了很多儿童歌曲,这首歌是其中较为优秀和流传较广的一首,请同学们边看教科书第6页边专心欣赏。(放《林中的鸟声》童声合唱录音)

  我们欣赏童声合唱不仅要看着歌词听它的内容,同时也应注意演唱者的声音和表现,录音中的演唱者都与同学们年龄相仿,大多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能够唱这么好,我们经过努力也一定可以。比如这首歌曲中有不少地方使用了顿音记号,还有不少“XO XO”的节奏,欣赏时就要注意别人是怎样唱的,怎么会唱得这么亲切动人,要以他们的歌声为榜样,改善自己的声音,所以欣赏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比自己歌唱更为重要的学习,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听一遍(再放一遍录音)

  4、节奏创造

  在刚才这首歌中,你们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学生回答:“滴哩哩”模仿鸟鸣的声调),那么它的节奏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 ”)。让我们来学唱这首歌中的这一句:

  (学生学唱)

  我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歌曲《滴哩滴哩》吗?

  学生:记得

  (唱)

  这两者节奏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对!所以,音乐的表现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造,只要能较为准确生动地表现鸟鸣,用什么节奏都可以自由创造,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下面,请同学们为“嘀呖呖”或“嘀哩哩”创造出各种节奏。

  (学生们创造)

  大家看,我们创造的节奏是多么丰富啊!

  (学生们一一评论,试唱)

  如果将这些节奏配上音高,就可以用到歌曲中去了

  学生试唱

  5、师:可见音乐创作也不十分神秘,只要大家努力,我们就可以用集体的智慧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来。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的合唱部分。学生能普遍参与节奏创造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百鸟朝凤》

  【教学重、难点】

  1、聆听《百鸟朝凤》这首唢呐独奏曲,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了解唢呐的构造、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唢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百鸟朝凤》音乐

  导言引导学生思考。

  (1)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2)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3)在什么地方看过?在什么地方听过?

  (4)唢呐演示。

  1、用心聆听、体验。

  2、表达听后的感受。

  (1)情绪欢快热烈、生动而有趣。

  (2)唢呐的特点:音亮大、音色明亮而粗旷。

  (3)民间节庆、婚丧喜事和戏曲场面。

  让音乐调动学生的感受力,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

  二、揭示课题。哼唱主题音乐。

  引导学生思考:

  (1)鸟类的大王?

  (2)“朝”意指什么?

  (3)“百”是什么意思?

  (4)还可以起其他名字吗?

  1、动物中的大王是狮子,鸟中的大王是凤凰。

  2、“朝”指朝拜之意

  3、“百”是虚指,表示多的意思。

  4、千鸟朝凤、万鸟朝凤、众鸟朝凤等等。

  5、哼唱主题音乐。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主题音乐的感受。

  三、分段聆听乐曲

  1、引导学生思考:我仿佛听到……,我仿佛看到……。

  2、鼓励学生用文字或者画画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1)引子:用语言叙述。

  (2)主题。

  (3)模拟各种鸟的叫声。

  (4)小组活动。

  (5)小组汇报。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进行二次创作。

  四、小组活动、总结

  1、你知道多少鸟的名字?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

  (1)学生讨论(看谁知道鸟的名字最多?)

  (2)小组叙述鸟的名字和怎样保护鸟类?激发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和对环境的保护。让学生和鸟交朋友。

  板书设计:鸟类的大王?“朝”意指什么?“百”是什么意思?

  随笔:初步了解了民族乐器唢呐,熟悉了它的音色。对优秀的民间乐器作品产生兴趣,对民间艺人产生敬重之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