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话题 >

地质灾害防治表态发言稿范文【精选3篇】

小编: 孤街浪人

地质灾害防治表态发言稿范文【精选3篇】一

公主岭市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公主岭市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在吉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基础上,结合公主岭市地质环境,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将突发性地质灾害危害严重的区段作为防治重点,针对地质灾害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实施地质灾害防治。

一、地质灾害专项调查

对地质灾害严重的重要地质灾害点,开展详细的地质灾害专项调查工作,详细查明地质灾害的现状、分布特征、规模、诱发因素、危害程度,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开展地质灾害专项调查的项目有:公主岭市二十家子煤矿、刘房子煤矿地面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调查。

二、重要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工程

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对重要地质灾害点进行适时监测,关注其发生、发展状况。对危害城镇、居民点、重要设施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和隐患区,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方案,实施防治工程。

近期对8处崩塌地质灾害、1处泥石流地质灾害、2处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进行防治

远期对7处崩塌地质灾害进行防治。

对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采取的防治措施为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监测措施。

对崩塌地质灾害采取的防治措施为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监测措施。对泥石流地质灾害采取的防治措施为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监测措施。

根据本区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特征,合理规划各类工程建设布局是预防地质灾害的有效方案。为了确保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现有各类建筑物、拟建工程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出如下建议:

(1)必须沿高陡斜坡规划建设的各类工程,应尽可能少破坏原始斜坡,并应同时要求建设单位做好坡体防护措施。

(2)各类工程建设布局应尽可能避开现有地质灾害点危险区。(3)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内,不宜规划各类重大建设工程,确需建设的,应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危害及有效预防地质灾害增加的建设成本。

(4)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内,规划各类工程建设布局,应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5)公主岭市总体工程建设规划,原则上不得与公主岭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相抵触。

三、重要地质灾害点的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原则

对公路、铁路、河道等重要生命线工程和水利、电力、大型工矿企业等重要基础建设工程构成威胁,对集镇、村庄及重要居民点人民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稳定性差、危险性大、成灾概率高、灾害严重并形成严重损失的灾害点进行监测。

2、监测内容和范围

(1)崩塌监测:对崩塌的监测,除对坡体变形迹象进行监测外,还要把灾害威胁对象和范围纳入监测范围。

(2)泥石流监测:根据泥石流形成条件和危害、威胁特点,除对雨量、物源区稳定性进行监测外,还要对泥石流堆积区成灾范围进行监测。

(3)地面塌陷、地裂缝监测:主要包括形态要素和土地破坏情况监测,其中形态要素包括塌陷面积、深度、积水情况;地裂缝长度、宽度、变化情况;土地破坏情况监测包括土地变形情况监测。

3、监测方法和要求

(1)崩塌监测:采用设桩点进行相对位移测量,对微地貌、地表植物和建筑物标志的各种细微变化进行定期巡视。监测周期为每月一次,汛期或变形加剧时增加监测频次。

(2)泥石流监测:设立监测断面,对泥石流流量进行监测。在雨季,尤其是汛期,进行连续监测。

(3)地面塌陷、地裂缝监测:采用专业监测,首先在重点区内设立水准基点,对岩土体变化进行监测,利用精准GPS或水准仪对监测点的形态、面积、深度及相关要素(高程、坐标)进行定期测量。

四、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

1、群专结合的预警预报系统

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市、乡(镇)、村三级监测网络和预报预警系统。当地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对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结论进行认定,并指派当地群众按照技术要求进行长期监测。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由乡(镇)政府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防灾预案。组成一个有明确防灾监测负责人和覆盖地质灾害多发区的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

2、专业监测站网建设

针对公主岭市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主要地质灾害现状,选择重要地区的代表地段布设监测点,由专业人员进行站网式监测。

3、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

突发性地质灾害与气象有关,尤其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关系密切。

通过对已发生地质灾害资料的分析研究,确定不同易发区、不同降水条件下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临界降水量和一定发生地质灾害的临界降水量。结合公主岭市气象特征,选定1日、2日、3日、5日过程降雨量进行统计分析,编制不同易发区气象预报预警依据图,作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依据。公主岭市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应在公主岭市政府的协调下,与公主岭市气象台共同完成,并在公主岭市电视台、公主岭市电台与气象预报同时发布。

4、应急反应系统建设

建立市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处理队伍,每年汛期对主要灾害隐患点进行险情巡查,汛中加强监测,汛后进行复查。发现险情或接到险情报告要快速赶到现场,进行调查、救援和应急处理。

2014年6月18日

地质灾害防治表态发言稿范文【精选3篇】二

政发[2012]42号

钟山乡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各村(居)委会、乡直有关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2012年度我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损失,有效预防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云南省地质地质灾害处置规定》及罗平县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要求,结合我乡地质灾害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一)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特征

我乡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16处,涉及8个村委会16个自然村。其中岩石崩塌1处(白蛋村);滑坡15处(双洞、大寨、中村、张家冲、白儿、坡上、黄小寨、

徐小寨、莫小寨、旧屋居、乃格沙、上摸朗、下摸朗、洒坡、中寨)

(二)2012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1)降雨趋势预测。根据气象部门资料分析,2012年罗平境内降雨量将恢复到每年1700-1800mm,大致出现在5—8月份,降雨量较为集中,多大雨或暴雨,易产生局部洪涝,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月份。

(2)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地质灾害主要发生于汛期5—10月份,为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工程诱发灾害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二、防治原则和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切实贯彻“以预防滑坡泥石流为主、以预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三为主方针,从乡情、灾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着重解决我乡地质灾害防治中的突出问题。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县的支持,认真开展群测群防工作,建立层层负责、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四项制度,落实简易观测、灾前报警、紧急避让三条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重点防范期

我乡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发生时集中、成灾频率2

高、破坏性大、危害严重的特点。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发生时间多为5~10月。因此,确定5—10月为全乡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统一部署,逐步落实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地质灾害信息建设、重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及监测预报示范区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加强地质灾害科普与防灾教育,加强重点区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

(一)强化管理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机构。乡政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成人员为:

组长:毛莉(乡长)副组长:王玉林(副乡长)马宝林(乡党政办常务副主任)王专(国土资源管理所所长)成员:张家堃(中心学校校长)世家柱(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陈进忠(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副主任)唐文山(财政所所长)3

喻道鹏(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庞凌夫(卫生院院长)李成章(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陈云法(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国土所,王专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从成员单位抽调组成,同时承担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负责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调查、评价、趋势分析,科学提出防治建议,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依据。

各村(居)委会要相应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并根据各灾害隐患点的实际情况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全面负责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

2、各类工程可能诱发地质灾害时,要坚持“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工程建设时应避免开挖边坡过陡、过高,并及时进行边坡防护,严禁将工程废土、采矿废石、废渣随意堆放。严格控制大于25度的陡坡开垦耕作。

3、认真做好辖区内地质灾害巡查工作,特别要重视做好汛期前的排查,汛期中的巡查,汛期后的检查等工作,发现隐患和险情要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

(二)搬迁避让措施

由于地质灾害易发区自然环境恶劣,地质灾害治理难度和投资均较大,因此,对地质灾害的危害一般应尽量采取避让方式。一是工程建设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二是居住于相对不稳定的地质灾害点上的居民,在汛期或遇暴雨时,撤离危险区暂时躲避;三是居住在治理难度大或投资大的不稳定的地质灾害体上的居民和单位,要采用搬迁避让的方式避免地质灾害的危害。(三)监测预警措施

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是预防地质灾害发生或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目前监测人员专业知识普遍不强,制度也不健全。要加强对监测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制定灾害点监测标准,并制定相关制度,确保灾害发生时能提供准确的信息,为政府指导抢险救灾提供正确的依据。

(四)应急措施

根据《云南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曲靖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钟山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并按照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建立预防和预警机制,开展应急调查,切实做好应急响应和应急保障等工作,增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的处置能力。

(五)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宣传(农村居民建房选址、工程建设及其他)

七、落实地质灾害监测、预防责任

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就是对地质灾害体变形破坏状况及其宏观前兆随时间变化进行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征兆,通过加强监测和预报,可有效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地质灾害防治实行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即灾害点有主管部门的由主管部门负责;灾害点没有主管部门,但属人为诱发或有受益人的,由诱发者或受益人负责;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由所属村委会履行监管责任。各灾害点要落实监测对象和监测责任人,各村(居)委会、国土所要加强对监测员的管理。各监测预防责任人在汛期要增加监测次数并加强灾害体变形破坏过程前兆特征(如地声、泉水变浑、泉水干涸、裂缝扩张、醉汉林出现等现象)巡查,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危险体的变形发展趋势,作出准确预报。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应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各村(居)委会和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确保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主题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通知抄报:县政府。

抄送:乡党委,人大,纪委,县国土局。共印(27份)钟山乡党政办公室2012年2月27日印发

地质灾害防治表态发言稿范文【精选3篇】三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2008-08-21|作者:|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大中小】【打印】【关闭】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是一项专门的技术,它主要依据工程地质调查和勘察的结论,根据地质体的特点或所采取的工程措施的不同进行监测设计,根据不同的监测精度要求和地貌形态确定相应的监测方法、选择适当的监测仪器,并对地质体进行位移、位移速度或位移加速度(包括地表位移和深部位移)、水环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内应力变化等的周期性观测。小口径钻孔组合抗滑桩防治滑坡新技术

针对当前普通抗滑桩的缺点,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研究开发的新型小口径钻孔组合抗滑桩技术,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在山高坡陡、施工场地狭窄和交通运输困难的条件下,小口径钻孔组合抗滑桩更具有优越性。小口径钻孔组合抗滑桩具有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只需轻型施工设备,施工简便、成本低廉,便于对地质体进行改造、充分调动和利用岩土体自身的承载能力等优点,能降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规模,节约投资,减小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小孔径锚固技术

小孔径锚固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型锚固技术,应用十分广阔。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研制的小孔径预应力锚索、小孔径多段扩孔式预应力锚索和回收式锚索等预应力锚固技术,已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小孔径预应力锚索是通过优化锚索结构来提高滑坡的防治效果,即用比常规锚索要小的钻孔直径、少的预应力筋用量来达到相同甚至更好的加固效果,以减小对边坡的扰动,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锚固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小孔径多段扩孔式预应力锚索是用于软岩和土层边坡以及深基坑锚固的一种新型预应力锚索。应用多段扩孔锚索,能缩短锚固段长度,提高承载力,有效地解决软岩和土层中锚索锚固段长且承载力不高、可靠性差的问题。可回收式锚索可在锚索使用后及时拆除与回收,解决了锚固与拆除的矛盾,可回收式锚索广泛适用于城市深基坑加固。

高陡边坡绿色生态综合防护技术

边坡绿色生态综合防护体系,是将生物防治技术与工程防治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防治方法,既降低了高陡边坡生态防护的造价,又提高了防护的可靠性,很好地实现灾害治理与环境保护的结合,有力地推动边坡防护及灾害防治技术的进步。绿色生态护坡具有维持生态平衡、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的作用;绿色植物还能丰富景观,实现环境的协调,提高环境的舒适

感。该项技术广泛适用于高速公路边坡、水电建设高边坡、山区城市建设高边坡等人工边坡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