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读后感 >

亲人读后感20字【精选3篇】

小编: 甜味拾荒者

亲人读后感20字【精选3篇】一

亲人雷平阳

我只爱我寄宿的云南,因为其它省

我都不爱;我只爱云南的昭通市

因为其它市我都不爱;我只爱昭通市的土城乡

因为其它乡我都不爱……

我的爱狭隘、偏执,像针尖上的蜂蜜

假如有一天我再不能继续下去

我会只爱我的亲人——这逐渐缩小的过程

耗尽了我的青春和悲悯

读到雷平阳的这首诗,很为诗中浓烈的情感所震撼。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乡,那个故乡是他生长熟悉的地方;那个故乡是他情感的发源地;那个故乡是他离不开的回忆。相反,那个故乡也需要他的关注和回报。像针尖上的蜂蜜,是多么浓烈的情感。虽然我相对于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历史,很渺小,但我的爱象针尖一样尖锐敏感,我对故乡的爱要比我大得多得多。诗用层层递进的情感语言,由大到小,从我只爱我寄宿的云南,因为其他省,我都不爱,到假如有一天我再不能继续下去,我会只爱我的亲人。这逐渐缩小的过程,耗尽了我的青春和悲悯。诗人对故乡的情感达到了极致。读完整首诗,顿觉那情感弥漫开来,无限地扩大。

一般人写亲人写家乡,往往会努力往大里写,时间上跨度越大越好,空间上越广阔越好,似乎不如是便表达不出对家乡和亲人博大而深沉的爱。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也是写作者比较容易把握的策略。结果是写家乡和亲人的诗文总是喜欢罗列诸如河流、树林、田野、棉花、玉米、蘑菇之类的意象,表面上看很丰富,然而,却缺少一种让人刻骨铭心的感受。因为,铺得太大,只是走马观花的节奏,缺少那种沉淀下来的注视与抚摸。所以,读过也就是读过,并没有太多的情感回眸。而读雷平阳的《亲人》,我却有不同的感受,那就是,我愿意一句一句地把玩,一字一字地品味,因为,在这首诗里,诗人把情感均匀地分配在每一行,每一个词语,不多不少,拿捏到位,缺少一个词就会损伤整首诗的完整与韵味。

有评论者说,这首诗像剥笋一样,一层层地逼近诗人的情感核心。这种说法很准确,但还不完整。在我看来,这首诗不是简单的线性方向,而是体现了自然的圆形结构。它不是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单程走向,而由一个面到一个点的聚焦,再由一个点到一个面的辐射,它们之间互为因果,遥相呼应。那一点是核心,是原点,是所有情感与动作发生的动力。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曾真诚或者敷衍地说过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说过爱家乡、爱亲人;然后,长大成人,在荷尔蒙与物欲的牵引下,又说过爱美人,爱钞票,爱车子,爱房子。我们说了很多,但似乎没有一个可以落实,没有一个可以及物。当然,后面的票子、车子、房子及物是及物,但那不属于我们期待的范畴,在物欲横流的背景下,它们更多属于生存意义上的砝码,消解了爱纯粹的含义。所以,许多时候,当我们说爱的时候,其实只是在描述一个虚幻的符号,字典上的词汇。它们存在,但只是在故事里散发它温暖而又迷人的气息。而雷平阳的《亲人》,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不同于我们习惯的“爱”。一上来,诗人便斩钉截铁地宣布“我只爱我寄宿的云南,因为其他省/我都不爱;……”爱与不爱,构成一个强烈的对比,犹如当头棒喝,让读者不得不重新已经被我们忽略或者亵渎的爱。然后,诗人便顺着这种有破有立的思维,按照这种肯定加否定的句式,一路写下去,从云南省,到昭通市,再到土乡城,从地域上讲,是逐步缩小的过程,但从心理上看,却是逐步具体的抵达。从一个广阔的区域划分到一个小小的村落,诗人完成灵肉的双重还乡。他让爱回到原点,让生命找到依托,也让那个已经被时代污染的词汇找到了它最初的温度和色彩。

是的,毋庸讳言,我们的爱远没有我们想像的那样寥廓。所谓的家国、天下,那只是少数人能够到达的高度,对于普通人而言,它还过于抽象。或许,我们可能被某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感染,也会在某个特殊时刻生出“捐躯赴国难”冲动,但说到底,那还仅仅是一种冲动,是人生的一种非常态。而更为真实、更为普遍的爱,是“狭隘、偏执”,它不是阳光,可以覆盖整个地球,而是“针尖上的蜂蜜”,只能让最近的人们闻到那隐隐的花香。在这里,雷平阳没有遵循世俗伦理上的“从小到大”,而是规避那种可以升华的空间,彻底颠覆了我们接受起来更为自然的爱的逻辑。但是,读到最后,你不会因为诗人这“逐渐缩小的过程”而怀疑他的真诚,更不会因了这爱的“狭隘、偏执”而抹杀它的高贵。因为,在这里,雷平阳让所有由口号和标语装饰起来的爱无地自容,像天地馄饨之时,倾听没有世俗干预的爱唱出赤子一样最初的声音。它可能稚嫩,但它真实;它可能弱小,但它温暖。它不在天上,而是紧贴着泥土,像永恒的时间一样,耗尽一个人“青春和悲悯”,它是母亲孕育我们的子宫,是爱出发的地方。

诗人的这种退却如果是“缩小的过程”的话,他的爱却变得越来越真挚、透明。而“狭隘”“偏执”“针尖上的蜜蜂”,无不流露着一个回归路上的人的爱与痛。作为一个乡土诗人,他的这种悲悯情怀无不体现在他地域性的回转过程,从云南、昭通、土城,再到亲人的过程,也是诗人想要表达他真正的生活历程。

诗人将一个人感情的回归落于生活与事物的细微处,从细节上涂抹着“回归”的心境,而这种“回归”注定要“耗尽了我的青春与悲悯”。也许,会有许多从乡村走出来的人都可能有诗人这种情感上的蜕变过称,无论身于何处,故乡和亲人永远将是最初最后的爱。

古代诗人的思乡情结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诗道出了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中国人的思乡情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乡愁,也许是一个永远都说不完的话题。

诗人王维也曾有一首思乡的小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诗人连在家乡时窗前的寒梅是否开花这区区小事都牵肠挂肚,可见其思乡情节是多么的深挚。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缘何千年来仍然令人传诵不绝?无非这首“七绝”的内涵最贴近浪迹天涯的游子的心路历程。叶落归根,去者还乡,走回归程,给自己的一生划个圆满的句号。这或许是许多漂泊者的最终归宿。

以史为鉴,有谁能比屈原对故国的思虑更深邃、更苦涩、更撕心裂肺呢?遥想当年,屈原流放,有家难归,有国难报,心烦意乱,不知道何从时,不得高歌:“鸟儿飞返故乡兮,何日夜而忘之!”诗人把思乡的情结高扬到对弃逐他的故国犹自苦恋的高度。思乡情结能到达如此超越自我的境界,这绝非凡人所能企及。

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也许是最早开创思乡辞赋之作的先河。“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诗人的呼唤不仅充分体现归心似箭的思乡情节,而且其意义之重要则在于令人感知诗人对光怪陆离的宦海生涯正式宣告彻底的决绝,只有家园才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最好去处。

应该承认,对少数乐不思蜀的人来说,谈思乡,说乡愁,都是不合时宜的,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谈及故乡大家都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君不见世居海外的炎黄子孙历年来远涉重洋,风尘仆仆,回国寻根,络绎不绝,更不用说他们在各方面对祖国难以数计的奉献。据报载,香港回归祖国后,99.1%的回流移民宁愿放弃改变国籍的申请,愿作香港永久的居民。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情系故土永远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故国的万水千山总是烙印在游子的心中。这一点,古人,今人都作如是观。随着物换星移,尽管思乡之情被看作是老掉牙的话题,然而旧瓶装新酒,思乡的情结仍不失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永恒主题。

亲人读后感20字【精选3篇】二

---们的爱细水长流,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感恩亲人》告诉您,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是一首经典老歌,青楼温婉,是一方名贵丝绸,细腻柔滑。

因为家庭成分不好,爸爸经常在生产队里挨批斗,因此父亲的身体不好,年轻时就很少去生产队干活。大我二十岁的大哥七、八岁就开始和母亲一起料理家务,大哥长大后,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上初中开始父亲就得了脑血栓,失去劳动能力,母亲要护理他,也不能下地干活。分家另过的大哥大嫂担当起了供我上学的重任。哥哥嫂子春种秋收,种地剩的钱给我交学费,买学习用品以及我的日常开销。因为家境贫困,我上初中时冬天穿着一件姐姐和三哥哥穿过的,袖子和衣襟都上了补丁的蓝色棉袄。

这件事让我记忆犹新,在泉头中学上学时,同学们在教室里认真的上早自习,陈老师拿起我放在椅子上的棉袄,指着上面的补丁,在过道上边走边让全

2---我的今天,大哥、大嫂我感谢你们!

和他们在一起时候,我走不出亲人的爱;和他们分开的时候,我走不出对亲人的思念。血浓于水,亲人的爱已融进我的血液,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时刻温暖着我。

亲人读后感20字【精选3篇】三

胜似亲人

小兰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在学校不仅成绩好,而且乐于助人。最近由爸爸工作需要,他们一家三口要到离家很远的苗族村寨去。

到了苗族村寨后,那里的居民非常欢迎他们,对他们也很热情。小兰的邻居是个80多岁的老奶奶,老奶奶只有一个女儿,而且这个也长期在外工作,老奶奶很寂寞,脸上很少有笑容。这一点小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想帮老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小兰在外面散步时,正好路过老奶奶的家门口,看见老奶奶正吃力地洗着衣服,小兰心想:老奶奶都这么大年纪了,洗起衣服来多么不容易呀!我要去帮帮她。于是小兰走到老奶奶身边,很有礼貌地说:“老奶奶,我来帮您洗衣服吧!”奶奶满脸喜悦,说:“谢谢你,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不过,这些活我自己还能干,不必麻烦你了。”小兰急忙说:“不,奶奶,您本来身体就不好,身边也没人照顾,还要干这么吃力的家务,您以后就把我当成您的孙女吧!这样您就多了一个亲人,我也多了一个奶奶,好吗?”说完,小兰没等老奶奶答话,就端起盆子,洗起衣服来。

衣服洗完了,小兰又帮老奶奶晾好向老奶奶说再见。老奶奶一把把小兰搂在怀里,抚摸着小兰的脸颊,眼里含着泪花,激动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虽然你不是我的亲孙女,但你比我的亲孙女还亲。‘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不用谢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