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学总结【精选3篇】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学总结【精选3篇】一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李婧
本学期面临学生的毕业,这是小学阶段的关键时期,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备课时,不但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难点,又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趁记忆犹新,及时反思,写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向40分钟要成绩。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为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表现在数学作业和数学学习周记,以及小学生素质评价手册中。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1/18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学困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学困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关于学困生,我除了在课堂上多照顾他们外,拉近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建立了自信心;其次,对他们进行了辅导。对于他们遗漏的知识,我主动为他们弥补,对于新学内容,我耐心为他们讲解,并让他们每天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同时我还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存在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探讨上。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再创佳绩
六年级综合实践教学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既符合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又符合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我们班也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为了让孩子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兴趣,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2/18小学生都有较强的好奇心理,什么事物都想问,想知道,想摆弄。这是小学生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为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设计上,始终讲究活动主题的新、趣,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丰富的活动、多彩的活动展示会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高潮。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领域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从它的研究领域上看,课内容的本身就是丰富的,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多种“感官”参与,在“动”中接触事物,感知事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知、在实践活动中成长。他们的感受与体验要有一个平台展示出来,才能更大的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这就是多彩的活动展示。
三、独特的评价会让学生一直保持学习的热情。
小学生都喜欢成功,喜欢表扬,荣誉感非常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关注他们微小进步,对他们一点一滴进步要及时表扬,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正确积极的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而且能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健康发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应采用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数式等级性评价,而提倡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它鼓励并尊重小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如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可采用“成长记录袋”“小组协商评价”“数星星”等多种评价方式。
3/18综上所述,综合实践课程可以从多样的主题、丰富的主题活动、多彩的活动展示、独特的评价体系中获取生命力。充满生命力的综合实践课会让学生领悟生命的奥秘,体验人生意义,才能使教育的生命境界得到提升。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18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具体工作:
结合地方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灿烂的吴文化和浓郁的现代文明,给人以一种传统文化与时代气息交融的跨越时空的独特感受。我们对峙将传统文化的精粹与现代教育理念的英华有机整合,构建古典与现代兼容、本土与世界兼容的西域文化特色校园文化。让“地方文化”根植于师生心灵深处,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养份”,在“西域文化”的陶冶与研究中提高道德素养。
为了担当、宏扬和创新以吴文化为代表的具有本土地区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按照“有重点、入主流、上水平、出特色”的建设方针,科学规划和设计吴文化教学活动,以利有序推进学校文化,使我们能少走弯路,有更高品味,出更多结果。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5.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第一,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第二,把握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6.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5/18五、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明溪县实验小学数学课题组一、课题名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二、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课题研究的背景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我们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6/18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2、数学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我校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等课题研究。在客观上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实际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存在与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的现象,主要体现在:(1)目标上更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2)内容上过分拘泥于课本,忽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3)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忽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忽视让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4)练习时以反复的强化为主,以至学生的作业量过多,课业负担过重,忽视了数学的实用价值。(5)评价上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及实践能力关注较少。
3、研究的意义
我们试图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对这一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善于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去描述、理解、思考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心理倾向性。应用与拓展学习的数学理论,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生活,使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带动本校的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本课题实施的前提,对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
7/18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能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三、研究的目标(一)总体目标:
“数学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生活的研究就是进行二者之间如何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性的现代人才的研究。
本课题试图通过“生活─数学─生活”的实践过程,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具体目标
1、使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能高效的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最终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凸现个性,并能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
2、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能得心应手地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创新性备课、上课、辅导、乃至测验,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升华、完善自我。
3、使参与研究的学校能够形成自己的能保证师生运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教育的保障措施,使学校的教学质量能得以提升。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8/181、教学内容生活化。为了在内容上不过分拘泥于课本,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课题研究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合理因素,如何对教材进行重组、改编,以再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周围世界”为源泉,发现生活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使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2、教学活动生活化。主要研究如何以“学生活动”为途径,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是个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过程,是体现数学价值的需要,更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需要。
(1)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找到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找到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
(2)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创设大课堂情境:鼓动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根据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模型”。3、教学评价生活化。主要研究评价内容的生活化、评价方式的生活化和评价主体的生活化。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另外,还确立该课题的三个子课题。分别有:余智英老师负责的“教学过程生活化研究”;代清林老师负责的“教学效果的评价的生活化研究”;叶华云老师负责的“低年级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五、预期创新点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学设计要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
9/18步的演绎推理能力;通过研究,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和用数字、符号、图形描述现实生活的过程;通过研究,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通过研究,让学生成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明智使用者,学会在实践中数学地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在生活教育和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构一种具有主体性、生活性、情意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爱数学、爱生活的热情,还使学生懂得了数学的价值,针对现实问题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六、研究方法和步骤(一)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新《课标》等一些理论或文件精神,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问卷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寻找有效的
10/18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个案分析法:重视对数学生活化的的案例的分析,从中寻找课题进展的突破口
6、对比法:实验班班老师上对比课,进行比较研究。(二)课题研究的步骤(技术路线)
1、形成阶段(2006年5月——2006年8月):
确立课题,向市教科所申请立项。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确定课题组人员分工;学习相关理论和实施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2、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8年10月)
(1)课题实验的起步、探索。(2006年9月-2007年7月)
A、召开开题论证会,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修改完善课题方案。B、学习《数学课堂教学论》以及相关相关教学理论,转变本组成员意识,提高认识,努力形成“学习―认识-实践”的格局。
C、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搜集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生活素材。D、根据研究方案和计划,在实验班级开展研究工作。
E、适时召开课题指导小组会议,交流汇总实验情况,进行研讨分析,提出下阶段的实验建议。
(2)课题实验的提高、完善。(2007年9月-2008年2月)A、以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课题的主渠道。
B、认真备课,组内进行集体讨论,讨论怎样更有效的体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C、积累经验,写出有关论文和报告,就成功与不足之处写好自评。期间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注意完善研究措施,提高研究成效。
(3)课题实验的后期深入。(2008年2月-2008年5月)
11/18A、研究活动展示:课堂教学展示。
B、结合课题,精心设计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检验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C、收集好研究资料,配合课题做好阶段总结。
D、结合研究活动,讨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收获,聘请专家针对研究情况进行指导,以答疑难、指问题为主,做好延续、深入、提高工作。
3、研究的总结阶段。(2008年6月-2009年9月)根据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归类材料,综合研究材料,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以教学经验总结、典型课例、论文表达。最终在以上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实践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
六、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课题的研究报告;教师相关论文;生活化教学活动特色设计方案;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积累日记;学生数学知识生活应用、验证报告集;个案分析;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等。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课题组成员的分工
我校完善了教育科研组织机构,成立了教研室、教研组、课题组、备课组的科研组织网络,成立了由校级主要领导及教研室牵头,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的科研工作网络。
(1)聘请县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黄翠莲、副主任教研员曹南仙老师为课题专家顾问。
(2)成立课题领导机构,课题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组
长:陈永明
副组长:王彩萍、陈宗金(全面负责课题管理工作)具体负责:苏国相、涂立英(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管理工作)
组
员:谢木香、苏国相、涂立英、罗翔、温玉霜、黄秀英、余智英、叶
12/18华云、戴清林
实验班教师:苏国相、温玉霜
(3)实验班级:五(4)班、三(3)班(4)子课题的研究:余智英、叶华云、戴清林
课题研究的负责教师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已取得大专文凭,参加过“市数学骨干教师”的培训,多次承担县进修学校和学区的课题研讨课。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研能力和组织能力。承担实验班教学的教师也都是第一线的青年骨干教师,工作认真,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具有严谨的科研态度及较强的教学能力。都参与过一些教改实验。
加强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录入者:guest|时间:2011-12-0918:19:25|作者:|来源:|浏览:494次]
-我校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已经两年多了,这两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全校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氛围,课题研究已经小有成效,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下去,现将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
13/18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仅仅围绕课程改革,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校本教研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标
1、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收集资料;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策略。
2、根据制定的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有序展开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边研究、边总结、边收集成果,形成数学学科特色。
3、逐步提高本组教师课题研究理论水平、课堂教学水平和撰写论文、经验总结的能力。
4、积极参加各级培训活动
三、主要工作:
1、本学年首先集中课题组成员学习本学期课题研究活动计划,明确本学期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向。
2、紧扣课题研究,定期开展理论学习。
3、课题组每月组织一次交流研讨活动,由该组教师在课题组织的协调下,
14/18定主题、定内容、定形式主持活动。课题组长收集整理一系列活动材料。
4、期末每位课题组教师写好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课题组长写好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并召开会议,逐步形成一套阶段性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3月)
1、制订本学期课题计划。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
3、课题组课堂教学研讨。
4、教学常规工作视导,抽查教师教案、作业。
第二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
1、课题组理论学习。
2、公开课活动。
3、教学常规工作视导,抽查教师教案、作业。
15/18
第三阶段(2011年6月)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
2、实验教师优秀教案评比。
3、教学常规工作视导,抽查教师教案、作业。
第四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阶段交流小结
第五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1、本学年课题研究工作情况反思,组员完成工作小结、组长完成阶段性总结。
2、收集、整理相关研究工作材料。
3、做好相关资料的建档工作,收交课例、案例、论文及获奖证书。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题研究个人总结
16/18光阴荏苒,一个学期的时间很快就要结束了。回顾这个学期的课题研究开展情况,颇有些收获。本学期我承担了课题组的研讨课《植树问题》,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使我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有了更深一步认识。现结合研讨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综合实践课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切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从而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例如:在《植树问题》教学的开始部分我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发现手指之间有间隔,找出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观看多媒体的演示,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间隔问题,间隔问题无处不在。
二、着眼活动的实践性,灵活运用实践课的活动形式
数学新标准中提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活动中应着眼让学生深入实践,自己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植树问题》中,对于不封闭道路上3种植树方法我没有直接的告诉学生们,而是准备了一张白纸让学生们自己大胆的画一画,看看会出现哪几种情况,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注重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评价
小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成果大多都比较微小,但是我们主要看学生是否参与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了多少问题,解决了多少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重在评价学生参与活动获取知识及信息量的多少,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方式,以及研究性学习方法,注重过程的评价。
17/18总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一定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托,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18/18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学总结【精选3篇】二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教师:杜文佼
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取得的成绩
(一)、知识掌握方面:
1、学生初步学会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2、学生知道了体积的含义,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分数知识的教学,加强了分数概念的教学和新旧知识的联系。(二)、数学学习能力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了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在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了选择有用信息进行归纳和类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2、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解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系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的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教学存在的不足
1、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欠缺
《新课标》指出: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获取知识,还要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的往往就是学生对于这一知识接受的如何!而现在的小学现行课本常常把基本相同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基本上不用考虑就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做了,这在学习应用题时表现得更为突出!例如:五年级有男生240人,女生的人数想当于男生的7/8。问:女生有多少人?对于这道题目,如果是在课堂上的话,有绝大部分学生知道该怎么做,因为今天老师所教的就是这处知识点,但是,一旦放到题目中去,他们就只是模模糊糊地知道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却吃不准,就胡乱用乘法或者除法去做。这样倒也有一半的机会做对了。教材的不足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弥补,教师在课堂上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思维与方法,并不只是纯粹地让学生了解这类题目要怎么做,而是要针对题目让学生了解到底为什么样要这么做,了解思路,以便让他们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知道怎样去想,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与思考方法。2、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不够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通过客观条件的发展和变化,及时地修改自己原定的计划、方案或方法,灵活地运用一般的原理、原则,不固执己见,能够机智地从偏见和谬误中解放出来。现在虽然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但是学生的理解现解题方法总是有限的,作为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点拨与提醒。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他们基本上只会给出第一、二种解法,第三、四种解法需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有较多的数学老师认为学生能给出一、二两种解法已经不错了,所以对于另外两种解法也就不提了。但是,人认为作为教师这个时候应该及时提示学生一下,让他们换一个角度想想看,也可以提醒学生把问题简单化“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样一来,既让学生了解到另一种解题方法又让他们明白可以换一个角度把问题简单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自己来改编题目,扩大他们的想象与思维空间。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解决问题。
三、改进的措施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尖子生,注重抓两头带中间,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合理的安排时间,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总体来说,取得的成绩还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学总结【精选3篇】三
2014春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面临学生的毕业,这是小学阶段的关键时期,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备课时,不但备教材、备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难点,又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趁记忆犹新,及时反思,写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向40分钟要成绩。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为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
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表现在数学作业和数学学习周记,以及小学生素质评价手册中。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学困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学困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关于学困生,我除了在课堂上多照顾他们外,拉近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建立了自信心;其次,对他们进行了辅导。对于他们遗漏的知识,
我主动为他们弥补,对于新学内容,我耐心为他们讲解,并让他们每天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同时我还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存在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探讨上。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