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节日作文 >

端午节调查报告结论【精选3篇】

小编: 七号同学

端午节调查报告结论【精选3篇】一

小学生端午节调查报告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并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下面有的小学生端午节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小学生端午节调查报告

端午节到了,不少人家中都会有粽子。庆祝端午节不仅吃粽子,还会赛龙舟,放河灯等等。那端午节的来历和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你们知道吗?不知道?那就让我告诉你们吧!

下午,我到街上去问了一些公公婆婆,一些婆婆说:端午节的来历是纪念一个叫屈原的人,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十分伤心,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以免让蛟龙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一些公公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

第1页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我问起公公婆婆们关于一些端午节的食品和赛龙舟的时候,他们说得更起劲儿了,他们说:端午节的食品和赛龙舟到现在已经成为人们过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东西了,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人们总会思念起屈原,在微微的月光下,诉说着对世间的美好愿望小学生端午节调查报告一、问题的提出

端午节到了,大家都开开心心吃着粽子。一个同学开玩笑说:这么好吃的粽子,肯定每个人都喜欢吃。有一次听爸爸说,端午节其实是来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我很好奇,于是,我对端午节的来历和粽子的由来做了一次调查。

第2页二、调查方法

1、在网上了解。2、访问家人,同学。3、在书或报纸上看有关新闻、资料。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访问对象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备注查阅教材课本调查报告的写法参照五年级语文课本下册,P128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格式。?网络查询及查阅报刊百度一搜、潇湘晨报端午节的来历及传说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传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咨询请教爸爸妈妈粽子的种类和包法1、主要原料:粽叶、糯米。

2、不同味道的粽子:白粽子、腊肉粽子、鲜肉粽子、桂圆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红枣、绿豆、红豆、花生粽子等等。

3、制作和包扎方法:略

四、结论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春秋战国时期,秦军攻破楚国京都,楚国快要灭亡

第3页时,爱国诗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在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含恨投汨罗江自杀。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为了不让那些鱼虾鳖蟹吃掉送给屈原的食物,人们就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并把送粽子的船打扮成龙的样子(因为鱼虾鳖蟹属龙管辖,它们不敢吃龙王的东西)。从那以后,年年端午节那天,人们划着龙船到汨罗江送粽子。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第4页

端午节调查报告结论【精选3篇】二

关于人们对端午节重视程度的调查报告

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随着西方外来文化慢慢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渐渐那些五千年的路云与月被人拨去,留下西方现代霓虹。近年来它的存在正被人们慢慢淡忘。通过对端午节一系列问题的调查呼吁人们重视中国传统节日。

一、调查目的

了解太原居民对端午节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呼吁人们重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二、调查说明

①调查时间:2016年6月2日

②调查对象:不同年龄段的太原居民

③调查方法:访谈法

三、调查过程

采访者(a):陈宇鑫

采访对象(b):三十岁左右的中年女士

部分访谈记录如下:

a:您好,可以打扰您一些时间吗?我有一些关于端午节的问题想要问您。

b:当然可以。

a:您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b: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吧。

a:那你还知道一些具体的情况吗?

b:这个啊……不太清楚。

a:端午节将近,您准备怎样过端午节呢?会自己在家包粽子吗?

b:不会,太麻烦了。现在都是在超市买一些吃。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粽子都不是什么稀罕物了,平时想吃也可以买到不一定在端午节吃。

a:那端午节您是怎样过的呢?

b:端午节放假就带着孩子出去玩玩而已。

a:那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或者传统活动。

b:哦吃粽子赛龙舟插菖蒲之类的吧,我们平时都没有机会去做。

a:其实端午节是有很多习俗的,并且它们都十分有意思,例如,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和您的家人一起做,这样可以增进彼此感情。今年汾河公园就有赛龙舟的活动您可以和家人一起去观看。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义务去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延续下去发扬起来,所以需要每一个人的加入,希望您能成为其中的一员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谢谢您。

b:好的,我会好好过这个端午节的。

四、结论

(1)、人们不了解端午节的历史由来及传承。(2)、人们不知道怎样过好端午节

(3)、人们不知道端午节真正蕴含的意义和精神

五、建议和措施

对于我们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将传统文化用一种合理的方式输送给现代人

2.用一种合时合宜的方式引导当代人去接触传统文化并学习发扬传统文化

3.对我国传统节日,政府应该提高其重视力度

4.努力挖掘文化内涵,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5.吸收西方外来文化的精华.增强我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力

相信传统节日文化所面临的危机是暂时的,通过全民全面的努力,传统节

日文化必将在可预见的将来赢得再一次的辉煌。

六、感悟与体会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因密码,是烙印在骨子里面的传承,现代人要做好传统节日的保护和承接。但是,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和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但应以政府为主导,应该充分发挥其文化管理与服务功能,提供节日文化资源,创造环境,积极引导人们建立正确的节日观和行为参与方式。在时代变迁和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之下,西方节日文化对中国的冲击的确已经成为事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出于各种原因而对西方节日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大大超出了对待本国传统节日的热情。教育工作者要引导人们更好的继承和创新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和吸取西方节日文化中有益的部分。要使人们树立起一种健康的节日文化观和消费观。

端午节调查报告结论【精选3篇】三

关于端午来历的调查报告

主题:端午节的来历

调查对象:在小区内的不同人群年纪较长的老人上班的中年人幼小的中学生

调查时间:六月3号调查人:张椿淄调查方式:访谈法

调查过程:1.自主整理问题以及所需了解的内容2.进入采访场地,寻找采访对象3.与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并做相关记录4.对记录进行整理

5.总结此次采访的心得体会

收集整理:多数人认为端午节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前,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据老人讲述,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调查收获及建议:1.收获:增进了与其他人的交流沟通,提高了外交的能力,自

己更加自信,并且了解了端午的传说。

2.不足:在准备方面还是有一些不足,调查调查对象是语言还

需加强。

3.改进:在下次调查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

达能力,对记录方面还需更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