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四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精选3篇】

小编: 甜味拾荒者

四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精选3篇】一

  教学主题:手挽手

  教学学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拍手拍手》掌握歌曲的节奏与曲谱,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2.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3.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

  一、学习歌曲《拍手拍手》

  二、学习乐理知识:重音记号

  三、聆听歌曲《祝你快乐》

  教材分析

  歌曲《拍手拍手》这是一首颂扬和倡导精神文明风尚为题材的儿童歌曲。歌曲吸取了少年儿童生活中的几段情景,反映了少年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为分节歌,由主题和副歌构成。主歌部分包含两个平行乐句。两句旋律均自上而下作和弦分解进行,在句末的八度上行跳进,使曲调显得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副歌部分也是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的乐段。乐句的前半句是由两个四分音符在高音区形成的节奏性音调,简洁而有力,富有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响亮的掌声和兴高采烈的神态;后半句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唱出了他们对文明新风的热情赞美。歌曲的句中及句子之间频频穿插了伴以掌声的间奏,既突出了主题,也增添了欢乐的情趣。

  铜管乐合奏《祝你快乐》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曲,乐曲热情欢快、充满朝气,给人以轻松、快乐的感觉。此曲又由词作家晓光填词改编成歌曲。歌中的歌词十分贴切的诠释了乐曲的内容。

  音乐知识:重音记号

  认识重音记号“>”:标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得加强、加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拍手拍手》

  1.设问: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

  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

  2.聆听歌曲《拍手拍手》范唱。

  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声穿插在歌曲中间。)

  3.再听一次范唱。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部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4.学唱第一部分:

  (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

  设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每句的开始都是附点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纠正,注意八度大跳的音准。

  (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在间奏处加入拍手(××)。

  5.学唱第二部分:

  (1)听第二部分曲调范唱。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部分曲调。

  (3)找出歌曲中的重音记号。

  (4)对比实践:用重音记号与没有重音记号进行试唱实践对比。从实践中掌握重音记号的唱法及其作用。

  (5)加入重音记号,加入拍手,唱好第二部分的.曲调。

  6.完整地、欢快热情地唱好全歌曲调(注意二声部和谐)。

  7.填入歌调,有感情地演唱。

  8.设问: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作怎样的节奏变化?

  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

  10.小结:我们大家手挽手,发扬文明新风。

  二、学习聆听曲《祝你快乐》

  1.聆听乐曲。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2.再细听乐曲。

  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或敲击打击乐。

  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种形式或停止拍击;在听到相同的音乐再现时,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击,以示乐曲的分段及结构。

  3.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

  合奏、铜管乐合奏,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演奏图。

  4.边看教材中的图形谱及其歌词,边跟音乐哼唱(如有条件,最好展示歌曲曲谱)。

  5.再深入讨论乐曲的情绪(包括乐曲分段的情绪),并根据三段不同的情绪,设计集体舞动作。

  6.合着乐曲声,试跳集体舞,并群策群力进行修改。

  7.完整地合着乐曲边跳边唱。

  8.小结:我们互相祝贺快乐,装点江山,献给祖国。

  三、教师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习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展现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二、在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海峡两岸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并编创现代舞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

  一、学习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二、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教材分析

  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这首歌的歌词十分精炼,含意刻,它表现了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旋律以五声音调为主,上下句对称,节奏生动活泼,明朗的音调表现了孩子们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的欢乐心情。每句句末都采用了“”节奏型,突出了“手”、“走”二字,表达了与太阳共牵手,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充满着信念。第二乐段运用合唱的形式,明亮的大调式曲调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八度大跳在高音区唱出了“阳光,阳光”情绪热情而又奔放,“”节奏型再现,使全曲风格统一,最后,结束在高音“”上,五拍的时值再一次突出了“走”字,情绪更为坚定。

  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台湾岛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样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这首歌曲表达了海峡两岸儿童的心声——统一祖国。歌曲基本上由两个段落构成。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1.聆听歌曲:听读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设问:“彩桥”是什么桥,是不是真正的桥?彩桥为什么要架到台湾岛?

  2.细听歌曲,讨论上述问题。

  3.看着歌词合着歌曲录音哼唱。

  4.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海峡两岸小朋友盼祖国统一,……)5.学唱“海峡两岸小朋友,站在桥上问声好”。

  6.设问:用相隔一小节轮唱形式演唱,表达什么样的情绪(两岸小朋友争先恐后地问好,急切地盼望祖国统一,象征全国小朋友的团结与友谊……)

  7.用热烈的情绪,表演这一片段。

  8.合着音乐,自由地即兴地用现代舞动作表现,把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9.小结:海峡两岸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

  二、学习演唱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1.欣赏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与情绪。

  2.再听范唱。

  设问:“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3.看谱听教师范唱第一乐段曲调。

  设问: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4.学生自学第一乐段曲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读谱能力较差的学生。

  (1)重点指导唱好一句。

  (2)同座学生相互唱曲调,交流自学成果,相互纠正。

  (3)全班齐唱第一乐段。

  5.学唱第二乐段。

  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

  7.填入歌词

  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

  8.设问:“阳光”、“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师生讨论。

  9.充满活力地唱好歌曲。

  10.小结:大家手挽手,团结友谊朝前走。

  三、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下课。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精选3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自豪地唱出对家乡的热爱;

  2、创编律动,用身体律动表现对家乡的热爱。

  3、欣赏“空山鸟语”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听音做手号练习;

  二、欣赏“空中鸟语”

  1、请大家听赏一首“空中鸟语”乐曲,听完后请你们告诉大家是用什么乐曲演奏的?怎样演奏?

  2、唱一唱主旋律;

  3、请大家模仿二胡演奏形式,再来感受一遍。

  三、学习歌曲

  1、导入:有一群山里的小朋友听到这首乐曲后,不由自主得唱起了一首歌《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2、教师范唱

  3、听录音,熟悉旋律;

  4、学唱歌曲

  5、提出跟不上的地方,老师用琴和同学们一起学唱;

  6、听琴伴奏,小声试唱歌曲;

  7、两段连起来试唱;

  8、听伴奏,加快节奏;

  9、完整地唱好整首歌曲。

  四、小组表演歌曲

  1、听音乐,表演;

  2、评出最佳的律动;

  3、集体表演,师生同乐

  五、小结:

四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精选3篇】三

  教学目的

  1、学生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绿叶》

  2、通过二声部演唱,学会在演唱中较好地控制音量,感受二声部的和声效果。

  3、欣赏“水草舞”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发音练习

  6 6 6 — | 5 5 5 — | 4 4 3 2 | 1 — — |

  二、欣赏“水草舞”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采茶舞曲”,今天请大家欣赏“水草舞”,这是一首福建民间音乐,是用什么乐曲演奏?

  三、导入:

  你们有没有见过小树林?还记得它的特点吗?

  小树林中,最抢眼的是什么颜色?为什么是绿色?

  你们能描绘一下不同季节的小树林吗?

  展示不同季节小树林的图片,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加深他们的印象,并对此展开讨论,再把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四、学唱新歌:

  歌词中的名词解释:

  牌坊:形状象牌楼的建筑物,旧时用来宣扬封建礼教所谓的忠孝节义人物。

  茅舍:即茅屋。大多简陋矮小。

  拂:轻轻擦过。

  溢:充满而流出来。

  1、听歌曲范唱,初步把握歌曲的情感,

  2、跟琴轻声演唱歌曲第一声部

  3、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一声部

  4、学唱第二声部,就一个乐句。

  5、完整演唱第二声部

  6、分声部演唱,注意音准,速度和节奏。

  7、进行声部的合成,做到均衡、统一,声部进行流畅,和谐。

  五、课堂小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