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什么用呢作文【精选4篇】
每个人接触或使用作文都是必然的,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的。经过人的思考,通过语言组织表达出一种主题风格。还是对作文无能为力?以下是边肖精心组织的阅读有什么用处[文选4],仅供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读书有什么用呢作文【精选4篇】一
阅读计划树立了“以书为友”的理念。下面是《如何写读书计划》,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于初学写读书报告的人,老师会给他们介绍大概的格式,让他们照着做。只要有标题,有作者,其他的都可以专注于阅读的感觉来写。最贵的是内容总结。它的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读过这本书。写读后的感受有很多种方式,没有标准。可以写成抒情的散文,犀利的评论,精辟的分析,透彻的比较……阅读的性质取决于你的感受的性质。
二、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边读边写。不管你有什么感受,什么疑问,什么观点,你都会马上写下来。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这本书不是你自己的,那就准备一本读书笔记,写在笔记本上。看完书,一旦浏览了自己写下的感受,就会发现几个重要的东西可以玩。列出这些要点。有时间的话,选择性的再读一遍这本书,这样你就可以为你想讨论的重点找到更多的信息或者例子。必要时还可以找其他相关书籍补充论证。这样你的阅读收获会丰富很多,阅读报告也会有分量很多。
第三,不要只看一本书
写好一篇读书报告,不仅要对书有透彻的了解,还要对作者、作者所处的时代、写书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最好同时找其他相关书籍,包括:1。作者生平;2.作者的其他作品;3.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4.对其他作者或相关著作的评论(如巴金的《追忆似水年华》、江洋的《干校十记》等。).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或者需要这样做,但是如果他们能这样做,他们写的读书报告就会扎实丰富得多。
四.赞扬和批评
新手写读书报告,大多落在作品前面,大赞。但是,赞美和批评都需要洞察力,公式化的赞美词内容丰富,描写细腻,描写细致入微,感人肺腑,文章优美……都是废话。赞美到作品的地步,最好是这本书的独特和最突出的优点。批评当然比表扬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往往比作者受教育少。指出一本书的缺点并不容易,要讲道理,要有说服力。但是不容易不代表做不到。如果你能做到,这篇阅读报告会更容易被欣赏。指出利弊当然是常见的做法,但很容易变成配方,结果既不是汤也不是水。所以,表扬不容易,批评难,表扬批评不容易。
动词 (verb的缩写)点和面
一篇读书报告可以综合讨论一本书,综合的结果容易流于表面,什么都讨论,但也只是一般的理论,不如抓住自己最有感触和体会的点。因为你讲的深入细致,自然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六,不要引用太多
一篇好的读书报告,要围绕作者自己的观点,原文可以举个例子,但不能太多。引用别人对这本书的看法应该够了,不要抄太多文章。不然看完只觉得大部分都是别的,写读书报告的人只是个跟风的文案。
七、图书报告的内容可以包括:
1、作者简介、内容总结;
2.本书在表达(如以问答形式)和处理上的特色;
3.书中难忘的部分;
4.作者在书中传达的信息;
5.个人喜欢的部分;
6.对这本书的评价和观感(比如是否值得推荐给其他读者);
7.阅读后:
(1)书中情节引起的联想
(2)书的内容引起的疑问
(3)你在这本书里有哪些提醒、启发和反思
(4)这本书引起的思想变化
(5)本书提出的期望
8.这本书有什么收获?
9.引用这本书或者其他书的内容,或者日常用语。
八、阅读报告的写作步骤:
(1)写版阅读:为了准确理解原著的精髓,建议阅读“完整版”;
(2)确立话题:根据阅读体验,每个人自由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来确立;选择的角度要小,开挖要深;
(3)收集数据:
1.摘抄原文:根据题目,摘抄原著中的相关内容,做笔记卡;
2.到学校图书馆、区图书馆或市图书馆查阅图书杂志,根据目录查找相关书籍。同时,也使学生更加意识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
3.网上搜索:如果选择专业搜索网站,
(4)报告内容:选题理由、确立意见、讨论意见
(5)注意点:语言流畅,观点陈述一致。
阅读计划怎么写
书是船帆,可以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在我们面前开辟出广阔的世界和浩瀚的宇宙;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让我们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历史的脚步;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教我们分辨真假、善恶、爱恨、美丑;书是我们忠实的伴侣,在我们危难的时候,书可以给我们安慰;当失去时,书籍可以给我们信心;当我们沮丧的时候,书可以给我们快乐。为了提高个人素质,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个人的政治、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以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读书计划如下:
一、读书的目的
1.树立“以书为友”的思想,把简单的“读书是需要”提高到“读书是责任”、“读书是乐趣”、“读书是有益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学习与工作的适当结合,努力提高符合时代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个人教育质量。通过阅读扩大知识面,开阔心胸。
2.通过阅读,你可以学会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逐渐学会改造适应现在的生活。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3.在阅读过程中培养意志力,改善自己的情绪,消除抑郁、焦虑、抑郁,促进身心健康,以良好的心情投入工作;通过阅读有用的书籍和期刊,可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提高我们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
4.通过阅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师生管理模式,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内涵和内在修养,提高运用科学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洞察力。
5.通过学习经典的教育理论,我可以使自己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一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师。
第二,计划阅读参考书目
1.中国古代文学:《诗经》、《孟子》、《中国古代文学观》、《四大古典小说》等。
2.中外现当代文学:《平凡的世界》、《骆驼祥子》、《鲁迅选集》、《百年孤独》等。;
3.专业书籍:《教育大境界》、《魏书生民主教育》、《新课程教师必读——经典案例》、《五课”活动与教师专业成长》、《心灵启示录》、《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新课程》
4.中外经典:孔子的《论语》、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5.最新相关文件和党中央精神。
6.励志哲学书籍:《学会改变命运》、《余人生哲学》等。
7.国内外期刊杂志:《读者》、《青年文摘》等。
三.规划和安排
1.一周读一小时,一个月听一次课,写一篇读书心得;
2.在保证完成日常计划的同时,坚持每天阅读半小时,培养安静平和的心态。阅读内容可以涵盖政治、科技、文学等方面;
3、经常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以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
4.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展自己的视野,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素质;
5.合理利用互联网、电视等资源进行学习,及时学习各方面知识,努力做到“一专多能”。
第四,阅读选择
1.阅读选择。积极开展自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和相关政策。(1)教育新理念,(2)教师百条建议,(3)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
2.避免形式主义,遵循过程,紧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问题为中心”,注重教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管理。阅读与教学紧密结合,注重提高学习效果;专业阅读和多元化阅读统一,注重提高综合素质。
3、经常主动参与以教研组、备考组、课题组为单位开展的读书交流会、专题研讨会等交流讨论活动,让各种想法在碰撞中迸发火花,从而取长补短,共享资源,感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茫茫书林中欣赏美景。
4.促进深度反思。坚持写教育随笔,读书笔记,案例反思等。及时的消化和反思,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实践智慧,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五、个人阅读措施
1、定期定量阅读以上书籍,并及时写下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尤其是从读书开始。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肯挤,总会有的。”你可以在慵懒的午后阳光下沐浴微风,沏一壶绿茶,躺在摇椅上,翻着书页,慢慢浏览,渴了啜一小口茶,让淡淡的茶香萦绕心头;或者在一个雨夜,背靠着软枕,打开一盏橘黄色的灯,听着雨里树叶沙沙的声音,把它埋在书中的故事里,和书中的人物同甘共苦,忘掉喧嚣浮躁的世界和世俗的纷争。每天读读《萤窗私语》《心灵鸡汤》等优美的散文,在感受舒适的同时清理心灵,学习生活的真谛,升华人生的境界。
2.做笔记,写论文。卢梭说:“读书不要贪多,要多思考。这种阅读让我受益匪浅。”只有在思考中阅读,才能跳出书本,获得更多。所以在“勤读书、勤做事、勤思考、勤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在反思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让自己成长。我相信,通过努力,书中的阳光会照亮我的心,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反思和阅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联系自身和现实,才能全面、客观、大量地吸收书的精华。
3.看一些和你专业相关的书。了解专业前沿信息不仅拓宽了知识,也巩固了专业技能。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关注学生发展和需求,为学生发展提供开放空间。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及时认真反思教学,才能真正实现“读”,“悟”才有用,“用”才有收获。
4.充分利用网络,在线阅读,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抓住培训、听课、写博客等机会。,努力向专家、名师、优秀教师学习,使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功。多学习别人的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的达成自己的目标。
5.坚持阅读与反思相结合,带着问题去阅读,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专心写好阅读体验。坚持阅读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充分理解新课程,将新课程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实施新课程。除了看书,每周还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下载《百家讲坛》等节目,听听名家对一些书籍的独到见解。多看《百家讲坛》之类的节目。毫无疑问,演讲厅邀请的演讲者都是来自有才华的人的知识精英。听听他们的学术经历,是莫大的幸运。所有讲师都在40分钟内集中了毕生的学术经验。听大师讲课,不仅是人生一大福报,也是一大享受。
6.课后背诵唐诗宋词。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在中华文明灿烂的卷轴中,唐诗宋词是最美的篇章。其内容涵盖政治、军事、文化、艺术、医药、民俗等领域。是中国文化流传下来的经典。熟记唐诗宋词是传承中国古典文化的最佳途径之一,“以诗书精神自诩”是千百年来牢不可破的真理,使现代文化的浮躁气息在诗歌中慢慢升华,使生活在阅读中日益丰富和滋润。
7.每学期精读一本书。这学期我又要读中国名著《红楼梦》了。感受宝玉的风情浪漫,黛玉的感伤情怀,王熙凤的悟性和悟性...《红楼梦》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光辉经典,也是启迪人心的心理学研究资料。她告诉人们很多原因:很难找到知音。人生充满起起落落。要用平常心化解世间一切,不要一步登天。有时候生活中一定要有,一定要一直坚持。善待他人,善待做好事,不因斤斤计较而分心,不因默默无闻而烦恼,不因地位高低而烦恼,不因成败而悲伤。在现代熙熙攘攘的城市里,我们常常被盛宴迷住,就像作者开头说的那样:“纸上写满了荒谬的文字,还有一滴苦涩的眼泪。《窦云》的作者疯了,谁解决口味?”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穷人因为书而富,富人因为书而贵。书籍是取之不尽的丰富的矿藏,是我们经验教训的结晶,是我们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灯塔,是文化传承的通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努力去执行上面的计划,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完善,努力去阅读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好好学习,快乐读书,终身读书,让读书真正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对生活有益。
读书有什么用呢作文【精选4篇】二
有人说是书,对,是书。为什么说故事的人是我们的导师?每当我孤独的时候,只要打开就觉得很幸福,不孤独,收获了很多知识。
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我们可以从她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比如文学,科技,做人的道理。书籍丰富了我们的心灵,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使我们知识渊博,受过教育,对社会有用。
书是给我们读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读,那么怎样才能读好书呢?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应该画好句子,尤其是好句子,并记住它们。不懂的句子问老师或者爸爸妈妈,不懂的单词问另一个不会说话的老师——字典。要批注,要记笔记,要和这位导师亲密接触,要牢记在心。
我觉得:这个默默无闻的导师会给大家的学习带来很大的改变。
书籍是我们进步的阶梯,书籍是我们成长的笔记。书籍是我们交流的桥梁,是我们知识的宝库。书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书是我们永远的伙伴。
书籍——我们的导师和朋友。
读书有什么用呢作文【精选4篇】三
现在,许多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学习更多,或者在某些方面提高他们的能力。然而,父母的痛苦往往不被孩子理解。没有,另一位家长跟我抱怨:“为了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他特意买了大量的随笔让孩子趁着假期好好看书,但是孩子一点兴趣都没有,逼着他看。毫无进展。”耶!如何引导孩子提高写作和阅读能力?孩子应该读什么样的书?
当然,也要有针对性地阅读精选的优秀作文。不可否认,在一些精选的作品中,有一些优秀的质量作品值得借鉴。然而,有几个学生盲目依赖
认真读作文提高写作水平怎么样?所以,如果家长只是不厌其烦的让孩子“看,看”,缺乏必要的指导,还是无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在我看来,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开阔视野,广泛阅读,多读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文学、科技方面的书籍和期刊。
这几天,我在给儿子读一部美国经典童话《绿野仙踪》。多萝西在和托托、稻草人、铁皮人、狮子一起去奥茨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危险但有趣的事情。这些故事一定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此外,书中还有大量生动的景物描写和精彩的心理描写,对孩子的学习非常有益。我觉得,如果父母能指导孩子分类做一些读书笔记,或者写一点读后感,那一定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当然,不可能一步到位地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或写作水平,但我认为一本好书可以为我们帮助孩子提高语文能力迈出坚实的一步。因此,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利用暑假指导孩子读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不仅孩子的阅读水平和作文能力得不到提高,孩子也可能产生抵触情绪。
读书有什么用呢作文【精选4篇】四
当代文学的发展似乎总是在矫枉过正的两极中从左向右狂奔。80年代的先锋小说纠正了以往文学的意识形态工具主义和平庸的现实主义,消除了一些传统的缺点,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技术至上的危险;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现实主义的复兴,成功地将漂浮在空中的小说带回了世界,将文学与大气联系起来,但同时也将文学埋葬在了另一个极端的现实的尘埃中,难以崛起。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一些急功近利的伪现实主义的盛行,使小说日益沦为粗糙的民间故事。作为一部具有独特艺术的小说,它正在迅速丧失艺术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在悄悄地篡改文学应该面对的命题。这不应该是危言耸听,只要你身处当下的文坛,就会发现创作整体的平庸和懈怠是令人惊讶的。
80年代的文学确实有很多缺陷,留下了一些后遗症,但它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至少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足以赢得我们的尊重。当时的中国文学完全开放了,作家集体成了“向世界睁开眼睛”的人。无数的思想、经典、大师一个个进入我们的视野,然后变成文学的血肉,参与当代文学的建设和成长。在20世纪80年代反思文学的热潮中,许多人批评作家迷失了自我,生活在外国大师的阴影下,以至于“谈论大师”成为被批评的先锋文学的口头禅。如果有人敢称卡夫卡和博尔赫斯,那一定成了文学笑话。
这种口头禅作为20世纪80年代反思文学的重要成果被成功地保存了下来。但有意思的是,我们看世界文学遗产,似乎除了这种口头禅,剩下的东西就很少了。很难想象文学的激情进取态度消失的这么快,短短十几年也不曾存在过。如今的文学,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变得更加平庸,失去了追求。这里稍作评论,并非否认现阶段取得的成就,但就文学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而言,作家似乎陷入了集体无意识,集体降低了自己的品格,失去了对艺术精致的探索,忽视了创造是文学最大的本质,在简单描述现实的层面上涂鸦。目前,非文学意义上的“现实”又一次被肤浅地扩大,以至于沉迷于“现实”,反思“当下”,成为作家们臆测的借口,以为“现实”和“当下”可以走捷径成就文学,并以此为荣。除了“现实”和“现实”带来的市场,文学已经主动失去了真正有效的参考和立法标准。这大概就是创作现状平庸的根源吧。
在这样的背景下,谈论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不禁感慨良多。
当我们谈到卡尔维诺时,就像卡尔维诺谈到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康拉德、海明威等。在他的书里,就像仰望神灵。不同的是,我们抬头把它抛在身后,而卡尔维诺却仰视一生。抬头不代表取消自己,而是吸收,警醒,反思,启发。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文学的立法者是经典。此外,这本书《为什么要读经典》还可以纠正一个长期以来有些人的偏见:卡尔维诺只是一个玩“虚拟”的作家,与现实无关。
当然,后者是一种错觉,评价者大概和现在的作家持有相同的标准,认为只有写苦难,写乡土,写农民进城,写工人下岗才是现实。卡尔维诺对司汤达、狄德罗、帕斯捷尔纳克等这些经典作品的解读,有效地澄清了什么是真正文学意义上的“现实”,即一切与灵魂、内心困境、对“人”的怀疑和追问密切相关的东西。所以他在序言中说:“我爱卡夫卡,因为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我们的“现实主义”一直排斥卡夫卡,因为我们的“现实主义”是另一种“主义”,也就是说你进去了就出不来,习惯了像照相机一样生活。卡尔维诺也证明了文学从来不是单一的,它有无数的方向需要作家去探索和深化。经典正是通过历史的积累展示了这些可能性:可以有司汤达的“个体道德张力、历史张力、生命冲动综合一个单一的东西,即小说的线性张力”;也可以有“明朗、讽刺、严肃”的普希金和“现实、低调、渴望快乐、忧郁”的海明威;而史蒂文森“表现出了他想要的”,契诃夫“没有超越他去的地方”,康拉德“在深渊中航行而没有沉入其中”,托尔斯泰“我以为我理解他,其实我什么都不懂”。等等。卡尔维诺在不同维度上证明了他们的差异,进而证明了他们作为主人存在的合法性。
在这里讨论众所周知的文学多样性似乎很荒谬,但我认为这是必要的。现在的创作已经陷入了千人一面的狭隘局面,一些主体凭借“道德”的优势形成了巨大的思想力量。它的威慑力、遏制力和唾手可得的好处,让越来越多的作家退居投机者之列。从长远来看,文学生态的健康不禁让人担忧。
《为什么读经典》的意义显然不是简单的提供三十五篇阅读报告。卡尔维诺在1961年9月27日写给加洛的信中说:“如果你想组装零星的、不相干的文章,比如我的,你真的要等到作者去世,或者至少是很老的时候。”卡尔维诺的话可以证明他非常重视这些文章。因为他希望这些文章能够真实、充分地展现他的世界观和文学观。卡尔维诺是为数不多的拥有自己独特而完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作家。从这些解读中,我们很容易看出卡尔维诺一直在用自己的尺度衡量经典,并没有跟随大师。在阐释的同时,他也印证和阐释了自己的世界观和文学观。在大师的作品中,卡尔维诺坚定地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面对世界的方式,这是由他的伟大和正直决定的。他有足够的模式与上帝进行平等的对话。
谈到海明威和博尔赫斯,卡尔维诺毫不掩饰他从他们那里得到的营养。“他(海明威)学到的是一种开放大度的能力,一种对必须做的事情的实际承诺(以及技术承诺和道德承诺),一种直接的审视,一种对自我遗憾和自我怜悯的拒绝,一种随时的人生体验,也就是个人在剧变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价值态度或姿态。但是很快我们就开始看到他的局限性和缺点……”;“我在博尔赫斯身上意识到,文学观念是一个由智力建构和统治的世界。这种想法与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主流格格不入。换句话说,20世纪文学的主流是在语言上,在所描述事件的质感上,在对潜意识的探索上,为我们提供相当于存在混沌的东西。卡尔维诺又一次证明了经典的意义,经典不仅能提供大师们毕生所学的精华,还能照亮和激活后来学者们隐藏在暗处的情感、经验和发现。
任何作家的经历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靠自己的经历完成一生的创作。从体验式写作过渡到阅读式写作是必然的。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就像卡尔维诺读他的经典一样,纸上的营养是需要摄取的,纸后面的东西更重要,这是你区别于别人的关键之一。这不仅仅是一个“取长补短,取长补短”的问题。
打个庸俗的比喻:写作是摸着石头过河,大师和经典是灯塔。他们引导和照亮,提供光明和黑暗。它们也是高程和测量,所以过河的时候一定要抬起头来。大师就是大师,经典就是经典,这是有的。但为什么跨过一个世纪的门槛后,我们却羞于谈论甚至忽略它们?当代文学的“灯塔”在哪里?我们权衡一部作品的标准是所谓的“道德”和“现实”,还是接近经典的可能性。这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要改变目前平庸懈怠的文学局面,我认为首先要在作家空虚的心灵里建造一座高于“现实”尘埃的经典“塔”,让文学回归最基本的品质;不要害怕谈论大师,时刻检查自己,衡量自己,回到作家该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