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减的心得体会500字 双减政策心得体会500字

小编: 刘LFZ

“双减政策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根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第二十四条规定,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大大压减,解决过多过滥问题。”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双减的心得体会500字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

关于双减的心得体会500字

“双减”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如此看来,对于学生来说,“双减”简直就是一个莫大的好消息,从此和繁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说byebye。不知道家长对此会有什么看法?作为老师,我想谈一谈自己肤浅的看法:“双减”之下,谁是“王者”?连续2次任教六年级英语教师,亲眼见证了许多小升初的孩子们学完学校课程,延时服务下课后都仍然要去培训机构补课,看着他们,感觉比我们上班都累。如果让我们上班之后,再上一个班,我们可能觉得生活太不美好了。上完学校的课程,紧接着就去上培训机构的课程,却是很多孩子的日常。不过,这都是过去的事了,让我们和这群孩子一起额手称庆吧!那么对于这群孩子来说,“双减”的大环境下,谁会成为真正的王者呢?

(一)家庭教育有优势的孩子。减轻作业负担,是对学校教育的要求。题海战术,作业轰炸,不再适用于当今的教育,更不适合当今的学生。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也就是学生无法再向培训机构寻求帮助,无论是过度需求或者紧急需求。那么这时,家庭教育就对学生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家庭教育一直十分重要,只不过在当下的形势下,更加凸显它的重要性。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件需要技术的事业,那么对于并没有从事教育领域事业的父母来说,教育孩子更是一件棘手的事。如果父母懂得如何开展良好的家庭教育,懂得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懂得自己在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作用,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孩子就是“双减”之下的王者。可是,对家庭教育一窍不懂的父母,那他们的孩子又会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从无到有,让人生变得更加值得过活,学习如何开展家庭教育便是这部分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重担。当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的帮助有限时,父母应该尽己所能地助力孩子的成长。(二)具有学习能力优势的孩子。“双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增”的要求。减轻作业负担,也就是学生要具备在有限的作业内容里达到教师布置作业的目标。作业量减少了,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教师所能指导学生的范围也小了,这就对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时间少了,自由时间多了,自由支配自己时间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延时服务时,守着孩子们写作业,一般要求他们先完成我的课程作业,然后再做其他科目的作业。当有的孩子完成学校的作业时,就会无所事事;而有的孩子完成了学校的作业之后,也能合理地安排剩余的时间,有事可做。这两类孩子最大的区别,就是学习能力的不同。只知道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远远不够的。无法依靠校外培训机构,补齐知识的短板,对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时,要多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提升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及时向老师求助,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能够识别知识的重难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得人鱼,不如学会渔。一直以来,具有学习能力优势的孩子都会更胜一筹,只不过在“双减”之下,他们的优势显得更加突出。不过幸运的是,许多东西都可以从无到有,美好的明天总是充满希望的,谁都可以为自己灿烂的前程拼尽全力。

(三)积极响应“双减”政策的老师的孩子。一日一个家长朋友问我,作为老师我是如何看待国家的“双减”政策。首先我认为,“双减”的确能为学生减负,其次让能享受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更有优势,这是我个人浅薄的看法。

对我而言,“双减”之下,那些积极响应“双减”政策的老师的学生们,是幸运的。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对于老师的工作而言,影响微乎其微。但是减轻作业负担,却和老师的工作息息相关。减轻作业负担,对老师的作业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业,既可以巩固当日所学,又可以预习后面的课程内容,对于教师推进教学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如今对于作业量,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也就要求老师布置高质量的作业,要求老师精心设计作业,要求老师研究作业布置,杜绝布置作业的随意性和无效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精心考量布置作业的目的,希望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能达到何种目标。布置作业时,要避免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真正地促进他们的学习。比如,英语的抄写作业,抄3遍就能达到目标的,就不要让学生抄5遍,尊重学生的时间,精心布置每次作业。积极响应“双减”的老师,就势必要认真研讨作业的布置,要让自己每次布置的作业,值得学生花费时间,并且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作为这些老师的学生,也是“双减”之下的王者。“双减”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减轻孩子们的学业负担,不代表减轻对孩子们的指导之则。恰恰相反,对老师和家长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能力有了更高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