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号传回火星照片 祝融号着陆直播观后感4篇
中国总体处于和平稳定同时国力昌盛的上升期,这些年科学探索大事件不断,月球车背面着落、中国空间站稳步推进、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等等,这些在我看来都是有着肩负人类使命责任的科学边界探索的壮举,不是一般的国力所能支撑的。下面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祝融号传回火星照片 祝融号着陆直播观后感4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祝融号传回火星照片 祝融号着陆直播观后感4篇1
涵养载人航天精神的“两股劲”
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指出,希望中国航天人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强、创新超越,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全面胜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认真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结合学习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载人航天精神,党员干部当涵养“两股劲”。
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中涵养一股韧劲。航天员训练时需要承受8个G的抗压,经受独自一人72小时不休息的抗疲劳抗寂寞训练,大地测量队员足迹踏遍天涯海角、高山荒漠,纵使面对“生命禁区”也眉头不皱一下。天大地大,使命和任务最大,只要任务有需要,就没有吃不下的苦,就没有打不下的山头。党员干部也当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涵养这种不怕吃苦、勇于吃苦、以苦为乐的精神,涵养特别敢战斗、能战斗、会战斗的精神,在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一脚泥水、一把汗水的“吃苦”中,在全面深化改革“啃硬骨头”的战斗中,精准把握民心民情民意,做出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措施、办法。关键时刻敢于“扬眉剑出鞘”,朝着“硬骨头”举起铁榔头。以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誓要攻下“娄山关”、拿下“腊子口”的韧劲,团结带领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阔步前进。
从“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中涵养一股拼劲。作为国之重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从来没有“救世主”,没有外人现成的技术资料和全面帮助可供使用,靠的就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拼劲。中国载人航天之路是一条建立在完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自主创新道路。也正因此,我们牢牢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540多名航天员,其中27人在执行任务或训练时罹难,但任何困难吓不倒中国航天人进军太空的不屈意志和如磐决心。航天人每一次夜以继日的攻关、每一次不眠不休的演练、每一次攻坚克难的冲锋,背后都是一颗对党绝对忠诚、为祖国载人航天事业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每一次舍小家为大家的别离,每一次开启星辰大海的探索,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点滴进步。当前,在党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很多工作可能需要10年、20年,乃至几代人持续压茬推进、不懈拼搏。党员干部当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以时不我待的担当,在“功成不必在我”的无私奉献、“功成必定有我”的自信实干之中,拼出一条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人民的光明大道。
祝融号传回火星照片 祝融号着陆直播观后感4篇2
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激励发展自信
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贺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浩瀚宇宙,茫茫太空,带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未知与思考。探索宇宙奥秘,这是一件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这是一件极具标志性意义的伟大事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又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给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激励了中国发展自信。
这是一条中国科技自强自立的创新发展之路。2016年,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立项,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2021年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2月24日探测器进入火星停泊轨道,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这位是中国首次实现地外行星着陆,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在探索外太空的道路上,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始终坚持科技自强自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勇于面对困难与挑战,敢于追求卓越,依靠中国自身的科技实力,汇聚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智慧与力量,不断开拓创新,最终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天问一号的成功着陆,再次印证了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战略,再次展示出了中国科技发展的伟大成功。
这是一条中华民族探究宇宙奥秘的求索之路。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之所以命名为“天问一号”,这源于屈原长诗《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休息其下,仰见图画,因书其壁,何而问之”,在这文字中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到嫦娥揽月,从北斗组网,到“天问奔火”,中国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在探究宇宙奥秘的梦想与智慧,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博大的宇宙观和探究自然奥秘的“上下求索”精神。
这是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路。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起步之年,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在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之后,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是给建党100周年的又一个重大献礼,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定豪迈的步伐,必将增强中国人民砥砺奋斗的发展自信。面对新时代的新任务与新挑战,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勇于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用奋斗与实干创新更加辉煌的未来。
党员干部 这份航天精神请查收
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五十年前,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据统计,26个部委、20多个省区市、1000多家单位抽调精兵强将参与集中攻关。
风雨砥砺五十年,时过半百再出发。科技工作者在动荡年代咬牙坚持、艰难攻关,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攻克了无数技术难题,为后来者奠定了科研基础,他们用满腔热血凝聚出的航天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学习。
传承从无到有的突破精神,坚定干事创业的理想信念。“有信念,就不怕山高。有旗帜,就无惧路远。”理想信念是行动的“指南针”,我们还需摒弃杂念,坚定信念。杂念是一切工作的绊脚石,瞻前顾后的“不粘锅”心态和急功近利的“功成必在我”偏斜思想都是需要摒弃的杂念;同时要不断锤炼干事创业的理想,坚定肯干好、能干好、会干好的信念,传承从无到有的突破精神,对于新事物要敢于尝试,对于新事物要率先学习,对于新环境要主动适应,以“吃螃蟹”精神带领群众闯出一条振兴之路。
传承不畏艰险的攻坚精神,开拓为民服务的工作思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远航的海洋注定狂风暴雨,攻坚的道路注定遍布荆棘,我们在收拾行囊挺身出发的那刻起,就应传承不畏艰险的攻坚精神,增强攻坚克难本领,做到关键时刻不动摇、危难关头挺得住。面对繁多的工作任务,党员干部要化繁为简,善于做工作上的“加减法”,不断开拓为民服务的工作思路。要善于做“工作加法”,加强梳理整合,将同一时限、同一要求的任务协同推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要善于做“工作减法”,要将工作细化分解,分时间、分种类有序推进阶段性任务。
传承继往开来的探索精神,点燃持续作战的昂扬斗志。“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在无数科研先辈的努力下,中国航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新时代的航天人继往开来,发布“天问计划”,将探索的目标锁定在更遥远的火星。登高山要乘势而上,下象棋要乘胜追击,干事业要一鼓作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差临门一脚,党员干部更需着重解决重点难点,做好查漏补缺,传承继往开来的探索精神,在关键时刻不懈怠、不松劲,点燃昂扬斗志,照亮为民初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辉煌和掌声属于过去,我们党员干部回顾过往后,更应传承坚不可摧的航天精神,坚定干事创业的理想信念,开拓为民服务的工作思路,点燃持续作战的昂扬斗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属于自己的一抹东方红!
以上就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祝融号传回火星照片 祝融号着陆直播观后感4篇,希望大家阅读之后有所收获。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查字典。
【祝融号传回火星照片 祝融号着陆直播观后感4篇】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