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体验作文指导【通用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阅读的盲人体验作文指导【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盲人体验作文指导【通用5篇】一
作文失缺了个性,是中学生作文的一大通病。很多人作文总是步人后尘,别人怎么认识,他也怎么认识,没有自己的见解;别人怎么写,他也怎么写,没有自己的创意。千人一面,众口一词,一个模式,一个套路,大家好像被一个遥控器控制着,进行思维和表达的复制,因而失缺了创作个性。
文章最忌雷同,没有个性色彩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特别是在面对同一文题或同一写作材料集体应试时,怎样独创新意,写出出类拔萃的文章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怎样才能使文章展现出独特的个体色彩呢?
一、构思立意要善于求异思维,防止趋同化。从而展现出文章的个性色彩。
爱国家的宣传热点,写作训练的导向,还有自身思维定势的影响,在实际写作中,面对一个文题或一个材料,大家的构思立意往往表现出令人吃惊的趋同化,这样的文章,首先主脑就丧失了自我,失缺了个性色彩,哪里还能给人“一看忘不掉”的感觉!苏武曾说:“文章最忌随人后”,要想写出“不随人后”的富有个性的文章,在思维方式上就应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
比如,在做“读《龟兔赛跑》有感”的作文时,很多同学思维单一,走熟路求稳当,把立意的重点确定在赞扬龟的持久以恒,锲而不舍上,人云亦云,造成“撞车”现象。也有的换一种思维方式,从另一角度切入,很有创见地提出了“乌龟的侥幸取胜不值得赞扬,真正的较量和竞争是要凭强劲的实力”的见解,就很有创新,体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
若要构思立意不趋同,还得刹住思维惯性,对习惯的认识和传统的见解作深层次的思考。比如:许多中学生一写自己的生活总得意地用上“16岁的花季”一语,岂不知第一个这样作比的人是人才,第二个这样作比的人就是蠢才了。更有甚者,有的男同学已经到了要用剃须刀的时候了,还开口闭口“花季雨季”,就未免太俗太肉麻了。这些成天被“花季”一词束缚住了的同学,为什么没想到“我是一棵树”呢?一棵有18道年轮的树,经历了18年的风雨,已经非常茁壮了。同样,一些同学一写到教师,总习惯把教师比作“蜡烛”,所谓“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云云,这样的立意既平庸又荒谬,这样的话既无法让人感动,又不能概括教师职业的真正特点。为什么就不能告别习惯认识,舍弃传统见解,用太阳或灯塔来作比喻呢?一位优秀的教师,他的作用会像太阳,像灯塔一样,放出永不熄灭的光辉,他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在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进而完善自己,怎么可以想当然地认为教师的职业特点就是“毁灭自己”呢!
二、选例论证时要敢用新材料,防止趋熟化,从而展现出文章的个性色彩。
写文章是离不开选用事例的,但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选用事例几年如一日就是这么几个事例:写到好人好事,就是列举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写到子女教育。就是孟母三迁,岳母刻字,孔融让梨;写到爱国主义,少不了举一身正气的文天祥,抵制鸦片的林则徐;一谈起学习勤奋,或是谈意志力,把握机遇的话题,就是张海迪、华罗庚、爱迪生、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这些熟例你用我用,陈陈相因,毫无新意,倒成了学生们多年来的“保留节目”,制胜的法宝了。
清代的赵翼在《论诗》中说过:“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这就是说诗文贵在创新,那些用例趋熟,拾人牙慧的文章是毫无可读性的,因为它缺少了作者用例的灵气和个性,选用事例除了追求恰当、典型以外,还必须力求新颖,舍弃大家都用的熟例子,选用那会令读者眼睛一亮,怦然心动的新例,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事例新,应该表现为事件新、生活新、感受新、体验新等方面,新事例是阅读者的听力、目力所不及的,会使文章变得靓丽,给人以惊喜,最易出彩。怎样才能做到呢?作者一要扩展阅读范围,留心社会生活和国内外热点,为写作贮蓄“例源”,写作时才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二是思维不可僵化,思维的触须不可老是“顾后”,的还应“瞻前”,要避免恋旧趋熟的思维定势,多想想最新的热门话题,身边的新人新事,最新的一些读物,在用例方面充分显示出你的与众不同,从而张扬你的写作个性。
三,表情达意要刻意追求语言的鲜活独特,防止趋他化,从而展现出文章的个性色彩。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章品位的高下,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这个道理。语言是最鲜活,最富有自我个性色彩的,但是由于中学生的写作用语长期受到语法规则的约束,加之平时的写作实践中不习惯于锤炼自己的语言,因而造成了语言的贫乏、干瘪,没有自己的语言体验的通病。语言总是那么一本正经、四平八稳,或老成拘谨,枯燥无味;或矫情造作、空话套话,表情达意失去了鲜明的个性。
语言的鲜活独特有个性,本质上就是语言运用的独创性,因而鲜活的语言决不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而是“词必己出”,“务去陈言”(韩愈语)。贾平凹的散文《延川城》写道:“这个地方花朵是太少了,颜色全被女人占;石头是太少了,坚强全被男人占去;土地是太贫瘠了,内容全被枣儿占去;树木是太枯瘦了,丰满全被羊肉占去”。作家有意不从正面去描写延川女性和男性的特征,物产风情,而是以花朵、石头、土地、树木来反衬,这样表达就新鲜,有独创,读后令人拍案叫绝。
语言鲜活有个性,还要求作者运用语言要真: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感受,真实地抒写自己的体验,真实地阐发自己的见解。语言要有精度和耐咬度,这样的语言才能引人入胜,人见人爱。请看两句中学生作文的摘句——
“血可流,头可断,发型千万不能乱!”
“克隆绵羊,没爹没娘;名人出书,一塌糊涂——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某某同学居然也克隆家长签字哎!’体委大声宣布着。”
上一句是写发型风波的故事,作者很有创意地把一个陈旧的政治口号顺手拈来,加以改造,嫁接到学生生活中来,化为我用,学生的口吻,学生的天真,学生的心志,学生的机智一览无余,读后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确实是文章中的一个亮点,文章因此而顿生文采。下一句是一位中学生札记中的句子,他用押韵的语言,比赋的手法,向大家揭示了一个“秘密”,读着读着让人忍俊不禁,思量着学生哪来的这种奇思怪想,然而,正是这些奇思怪想,倒让我们发觉了这位同学的语言天赋。
作文呼唤个性,唯有浓烈的自我个性色彩,才能使文章有风格,有特色。写作是一种最富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最能承载和张扬写作个体的个性,踩着他人的脚印走不行,踩着自己以前的脚印走也不行,标新立异才能展示你鲜明的写作个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语),写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展现出文章的个性色彩。
盲人体验作文指导【通用5篇】二
这里所说的"自由命题文",指的是一般的要求按一定的文体进行写作的文,因为"话题文"基本上也是一种"自由命题文",只不过它对文体的限制很少罢了。
自由命题文实际上不是完全自由的,出题的人总得对考生有些限制,才能不让你完全自由自在地用自己的题目写作。所以,为了考场作文的质量,考生自己命题是第一道"工序",这种"工序"是完全"利己"的,题目一旦完成,就可按照命题作文的思路进行写作。
一般来说,中考自由拟题的思路有:
1 针对中心拟题
有的文题,特别是有的议论文题,为了降低难度,往往将材料的中心点示得十分明晰,遇到这样的题目,可直接针对材料的中心拟定自己的文题。如下面的材料,其中心就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可以就自己的观点进行拟题文:
现在,报纸在呼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少的家长抱怨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太长,教育部门再三强调,要关心爱护中小学生的身体。请你就此发表有针对性的看法,自拟文题,写一篇议论文。
2 按照条件拟题
有的文题往往有附加的条件,对这种条件一定要按要求执行。
如下面文题:"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结合周围你的人和事,引进这段语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文题自拟。
拟题时一定要注意突出"美",以便把文题中的语录引进去。
3 体会语境拟题
如:根据下面提供的文章开头,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进行适当的议论。要求自拟题目:
一根拐杖坚定地支撑着在狂风中摇曳的小树,于是小树顶住了狂风的袭击,恢复了生机……
很明显,在这个开头具体的语境中,拐杖和小树都是比喻。"拐杖"比喻坚强有力的支持,"小树"比喻在困难中的新生的力量,只有体会到了这一点,才能开始拟题和作文。
4 提炼观点拟题
对于材料、看图画写读后感的自由拟题文,都得先耐心审读材料,再反复提炼观点,斟酌之后拟定题目。
如下面一段材料:
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新婚时竟拒绝父亲为她多置家具。她的婚室里只有一张木桌,两把椅子。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太寒酸了。然而,她有她的"理论":家具多了,得擦洗、掸刷,她没有这个工夫。原来,她把"工夫"全用在实验室里。她发现了一种新元素"镭",她一连45个月不舍昼夜,从两千多吨矿石、水和药品中提炼出1克纯"镭",从此,她的"镭的母亲"的荣耀称号传遍了全世界。
这段材料的核心是居里夫人全力以赴进行科研,终于取得光辉的成就。就此我们可以提炼出"科研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有得必有失"、"要耐得住寂寞"、"为科研节约每一分钟"等等观点,然后再进行拟题。
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还说:"标题是文章的眼晴"。从语言的角度讲,不管其拟题的思路如何,拟出的题目还要讲究语言文字美,讲究结构美,要在"小、巧、新、美"上下点功夫。
盲人体验作文指导【通用5篇】三
小导游初体验叙事作文
有一种职业,他们身着特色的服饰,佩戴着"小蜜蜂",在各个旅游景点为游客生动地讲解。是的,他们的名字叫导游。这次,我也变身为一名小导游,接待外国的来宾。
记得当时,余老师叫我到她办公室,对我说:“小庄,我们学校会迎来很多的外国来宾,你有机会跟外国人见面了!”我一听,心里一阵窃喜:太好了,我可以用英语跟外国人交流了!随即,余老师一边递给我一份厚厚的资料,一边嘱托:“小庄,你要抓紧时间熟悉内容,好好背下来哦!”
从那天晚上开始,我每天诵读资料,直至后来能脱稿讲述。几天后,我们终于迎来了第一批外国客人,他们从新西兰远道而来。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三,我们几个小导游早早等候在学校门口,看着来宾从中巴车上下来,我们就迎上前去问候“Good morning. Welcome to our school!”。我们开始了导游词介绍,从校门口董爷爷笔下独具匠心的四个大字“华泰小学”开始,我们一边用流利的'英语讲解,一边配上手势,介绍得深情并茂,几位来宾也听得津津有味,频频点头。接着,我们来到了华小别具一格的润心走廊,头顶上的小鱼欢快地游动起来,墙上的书写作品铿锵有力,听着我们生动的描述,外宾们不由自主地拿出手机拍下许多照片,一切都进展得非常顺利。
接下来到了“七星学子墙”,这个部分全部由我介绍。随着小张的话音落下,我便接上话尾,一句句英语句子如欢畅的山泉顺势奔涌着,客人们听得饶有兴趣,他们跟随我说的“red star”“green star”仰头注视墙上的一张张笑脸,也喜笑颜开。突然,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我张着嘴,不停地重复着一句台词“of course, seven stars are...”。不好,我找不到任何其他的英语单词了,我呆呆地站着,脸上一阵阵地烧,手心也冒出了冷汗。余老师见状,赶紧上前在来宾的耳边补上了下一句。我听到“honor”一词,顿时将我的记忆“唰”得拉回来,我来不及害羞,继续介绍 “ which means they are all round developed”,紧接着,我流利地说着“This way,please!”,引导来宾往小花园走去,在那里,我讲解得很栩栩如生,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导游的全部任务。
初为导游有点“囧”!于是,我利用空余时间,继续操练。我把家模拟成学校,把家里大门当成校门口,将走廊当成“润心长廊”,把客厅当作“梦想舞台”……后来,我们还迎接了来自美国、英国的来宾,我克服了紧张,落落大方地向他们介绍我们美丽的学校,都得到了来宾和老师的肯定!
我爱做英语小导游,期待以后有更多机会锻炼自己,接待更多的外国来宾,用英语与他们做更多的交流!
盲人体验作文指导【通用5篇】四
记叙文写作指导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1)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2)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3)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4)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5)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写事的作文应注意什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都是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且大多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小事,如何把这些小事作为材料来写或作文呢?请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件事,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
2.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
3.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写出特点来,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
4.一般要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不能颠三倒四,还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清楚。
5.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⒍写事离不开写人,同此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盲人体验作文指导【通用5篇】五
1、欲扬先抑,开发胃口
唉,老师怎么让我和他坐一个桌呢?她可是我班最凶的女生啦!就因为这,大伙都叫她“虎妞”。——《同桌》
2、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我和阿敏的交情可不一般——初中三年的同桌。对她,我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同桌》
3、描形绘神,印象逼真
她,长得真丑:黄瘦的脸;尖尖的下巴;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眉毛下,一双细眯的眼睛;鼻子扁而大;一口参差不齐的牙齿,略有黄色……唉!甭提了,她的外表真不符合这么动听的名字——祝丽丽。——《同桌》
4、自然交代,平引下文
新学期一开始,我就注意到一个问题:我们班三十三名男生,二十七名女生,男生两人一桌恰好多一名,女生亦如此,必将出现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坐一桌的危机。可万万没想到这个危机会降临到我的头上。——《同桌》
5、歌词开头,响彻云际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惦起/曾经最爱哭的你……”一曲悠扬的《同桌的你》从路边音像书店传了出来,那带着绵绵情思的乐曲,把我的思绪带回了三年前的时光……——《同桌》
6、排比反复,创造旋律
朋友,就是我可以为他献出真挚情感的人;朋友,就是我可以对他付出全部信任的人;朋友,欢乐时与我分享,危难时与我同行。人生中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我就有着这样的一个好朋友。——《朋友》
7、设问开篇,无沿无边
往事如烟,随着时光的流逝,大都渐渐淡忘,而那双眼睛,怎能使我忘怀?——《朋友》
8、名言指路,开宗明义
培根说过:“无真实朋友之人,可以谓之真可怜而永陷于孤独生活之人。”他的话道出了朋友的重要。是的,假如一个人丧失了友情,他简直无法生存在世界上。——《朋友》
9、对比映衬,突出重点
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人渐渐被我淡忘了,然而,有那么一双眼睛,一种声音一个身影,至今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忘怀。——《朋友》
10、倒叙开头,吸引读者
当我们乘着离开国防教育学校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泪水竟然在我的眼眶里打转。难道是留恋吗?是留恋那一段虽苦虽累但充满活力的生活,还是留恋那待人苛刻却真诚亲切的军人,我们的教官?——《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