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基础知识 > 词语 >

读书的滋味文章主要内容【范文3篇】

小编: 北巷以北

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书的滋味文章主要内容【范文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书的滋味文章主要内容【范文3篇】

读书的滋味文章主要内容【范文3篇】一

相信每一个人收获的爱都不尽相同,每一个人尝到的滋味也不尽相同,它又给了你怎样的人生体验?怎样的一段回忆?

  ——题记

 我喜欢甘蔗,时常跌进它的梦里。梦中成片的甘蔗林立,而我深陷其中,仿佛那甘蔗林走也走不完,看也看不尽;自己脚下也生出细根,扎进土里,化为它们的一员,沐浴着同一片阳光,享受着同一片细雨。

 每每醒来,鼻子里还残留着甘蔗的暗香,嘴里还回味着甘蔗的清甜。而这甘蔗林并非只活在我心间,它也曾是我和外婆家院前的一片乐土。

 记得那时我还停留在玩泥巴的年纪,外婆拿着一捆木棍似的东西走来。“这是什么?”我好奇地问外婆。“这是甘蔗苗,等到秋天就能吃到甘蔗了。”她意味深长地回答我。

 我顿时来了兴致,跟在外婆身后,看着她把田里的土挖开,埋上甘蔗苗,再逐个填平。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

 接下来的几天,外婆每天都在田里浇水,淘气的我拿来一只瓢,偷偷盛上一瓢水,再用力往上一抬:“下雨了——”只见水花落在我的脸上,打湿了我的身体。外婆见我满脸狼藉的样子哈哈大笑,整个田里都是银铃般的笑声。

 可我又产生了疑问:“浇了这么多天的水,怎么还不发芽?”“有付出就有回报,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外婆坚定地回答。

 接下来几个月,我也拿着小水桶跟在外婆身后浇水。外婆便手把手地教我,那力道柔中带着坚定。那段浇灌的日子固然辛苦,可甘蔗的清香却已提前飘进我的心房。

 终于,我等来了丰收的时刻,虽已褪去初来乍到的稚嫩,却还是不由得兴奋:“哇!好大的甘蔗林啊!”外婆只是微微一笑,给我削去甘蔗皮递给我,那入口的,却是满嘴的清甜……

 多年后,那甘蔗地虽已与我渐行渐远,但它挺直的外表诉说着外婆一直秉持的信念;那白嫩的果肉传递着外婆朴实的精神;那青黑的果皮倾吐着外婆深沉的爱。那爱的味道只是甘蔗的甘甜?不,那是外婆教我坚忍不拔的信念!

 

读书的滋味文章主要内容【范文3篇】二

有一种爱,就像含在嘴里的糖,酸酸甜甜的香气,弥漫在心里;有一种爱,就像一杯氤氲的清茶,淡淡的香气清沁着心肺;有一种爱,就像一碗暖暖的小米粥,在冬日的清晨,让身体不再寒冷。这种爱就是母爱。母爱是一杯咖啡,醇醇的味道,温暖着我们那颗脆弱的心。

寒冬的清晨,经历了一夜雪的户外白茫茫一片,如真空般寂静。雪地里时不时走过一两个行人,都裹着厚厚的棉衣,缩头缩脑的匆匆走过。看着窗外的行人,我心里暗暗发笑。“呃—有那么冷吗?至于吗?干吗这么夸张啊!嘿嘿,还真像只企鹅。”

“宝贝,快来吃早点,吃完了还要去补课。嗯,对了,昨晚下过雪,今天外面肯定很冷,你把羽绒服穿上,再把暖鞋也穿上,鞋子在更衣室里。还有,今天你就别骑自行车了,路滑,知道了吗?快趁热吃……”行了行了,知道了,烦死了,我都长这么大了,你怎么还当我是小孩呀!”我很不耐烦地打断了妈妈的唠叨,低头开始喝那碗热腾腾的小米粥。“哦”妈妈的目光暗了些许,低着头局促不安地搓着手转身上了二楼。“哼——我才不穿呢!厚厚的,穿上笨死了,像只企鹅。”看着妈妈的背影我自言自语。

“哎哟!真舒服,暖暖的。”喝完小米粥后,我伸了伸懒腰,展了展背,走去房间拿书本和衣服。刚到房间门口,吓我一大跳。“妈,你怎么在我房间!你不是上二楼去了吗?怎么像个幽灵。”妈妈尴尬的笑着,自顾自的说:“宝贝,妈妈上去把羽绒服和暖鞋拿下来了,害怕你找不到,穿上吧!”“哦,我知道了,你去吃早点吧!快凉了。”我漫不经心的回答。“嗯,好的宝贝”妈妈兴奋地似一个得到糖果的小孩。“哦,我待会就穿上,你快去吃。”我盯着那肥大的羽绒服无奈地说。

刚出门,一阵寒风迎面吹来,像一个巴掌狠狠的打在我脸上,摸了摸口袋,很悲,没有装口罩。我把头埋进羽绒服里,加快脚步,一边感叹天冷,一边埋怨妈妈没有给我装上口罩。

“宝贝”突然听到妈妈在身后叫我,转过头去,看到妈妈穿着单薄的毛衣,手里拿着的我帽子,手套和口罩,正气喘吁吁地向我跑来“你看妈妈多糊涂,宝贝,冻坏了吧!快戴上。”她轻轻摸着我那冻得通红的脸,像抚摸一个易碎的花瓶一般,是那么的小心。这时我才发现,妈妈那白嫩嫩的皮肤已经冻得发青,手已失去了温度,长长的睫毛上凝结着一层霜。

我的心开始颤抖,从妈妈手里接过东西,转身就跑了,零下3度的天气,热泪肆意地夺眶而出。我对妈妈如此冷漠,她却丝毫没有埋怨,十六年来,她为我付出了多少?

妈妈的爱永远这样:甜甜的,暖暖的,温暖着我少年那颗脆弱的心。

读书的滋味文章主要内容【范文3篇】三

课文浓缩民间艺人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下面小编为各位同学带来课文《二泉映月》的主要内容。

课文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

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以及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二泉映月》是盲人阿炳创作的一首名曲。是阿炳以他对音乐的热爱、对命运的抗争和一生苦难生活的深刻体验谱写的千古悲歌。以谱写音乐为线索,先写谱曲的原因--回报师傅,追求光明。又写谱曲的经过--倾听,联想,完成。最后介绍二泉映月成为千古名曲。

重点词语

藤萝摇曳:指藤类植物在微风的吹动下轻轻地摇荡。

一泓清泉:水流大而多地涌现。

坎坷:形容道路凹凸不平。事情不顺利或不称心。比喻不得志。

泯灭:灭绝;消失。

积淀:①【动】积累沉淀②【名】(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

蜿蜒起伏: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形容山脉弯弯曲曲,一同向前延伸。

此课文被收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冀教版五年级上册、鄂教版6年级下册第13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