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字数作文 > 1000字 >

写杜甫的文章【通用6篇】

小编: 樱花涵

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特别是其中的话题作文,更是常见,话题作文的主题不必从材料中提炼,而是从话题引发出来的,材料的作用在于阐发话题,启发学生作文思路,就材料本身而言,既可以运用到写作中,也可以不加采用。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写杜甫的文章【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杜甫的文章【通用6篇】

写杜甫的文章【通用6篇】一

如果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你,你会如何回答呢?如果你是一个爱好写作的文艺青年或者是想装文艺的一个普通人的话呢,你会说“为了我的写作梦想”或者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之类的激情饱满的话;而如果你是什么“土豆”呀,“番茄”呀,你大概会回答说你只是在为生计码字;如果你是一名高考考生,你会心怀希望地咆哮道“为了好的大学!”;或者你是鲁迅,用一个犀利的眼神告诉我你在用文章消灭敌人。你或许会反过来问我为什么写文章,刚才摆出了一大通废话的我一定会坦白的告诉你是为了完成这大约1000字的作业。

不同的人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然而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对于这个问题也是有不同的想法的,我没有窥探别人内心的特异功能,因此我只能拿我自己的亲生经历来举例子了。

我现在写作文的目的,刚才已经提到,是为了完成作业,想必也有许多同学们怀揣着和我一样的想法在家里痛苦地奋笔疾书吧。但我当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写的,前三篇暑假作业的作文就不完全是(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只要有时间,我周记也不会随随便便堆砌一篇渣文章来凑数。然而在考试的时候我就身不由己了,开始仅仅为分数而写作文(令我遗憾的是,这个目的我几乎没有达到过)。诚然,为考试、为作业或者是为了生计写文章并不是什么危害社会的邪恶之事,然而据我的观察发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是很难出现精品的。世界名著一般来说要么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现实,要么蕴含了深刻的思想,而前者容易涉及到敏感话题,后者的话,无论是对于考生、学生还是签约写手来说,都是缺乏时间去思考的(某些天才就不讨论了,毕竟人类的潜能是无穷的),因此我不认为我们长大后我们的儿女,们所发的导学案上会规定或推荐他们读《斗罗大陆》、《二十世纪一十年代高考作文精选》之类的书。

在历代语文老师的悉心教导之下,我们写的文章都十分乖巧:不谈论敏感话题,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无限放大一件小事,利用中文广大的词汇来显示自己的创新能力。于是社会上许多人都认同一个观点,我们就写一篇文章来说我们也认同这个观点,社会上许多人都知道支持这个观点的一些理由,于是我们便在文章中列出这些理由,说我们也知道这些理由。而这一个观点及其理由可以融入无限篇文章中去。正如某些老师所教育的:“练好一篇亲情,一篇爱国,一篇梦想你的考试作文就差不多了”,这句话说的是很对,但是我认为如果我们写文章仅仅是为了考试,那我们的文章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个人认为写文章应该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与见解,对于任何一种社会主流或是非主流的观念,我们都应运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断他们的正误。我认为写文章是为了把个人的见解亮出了供他人评判,若他人不同意并给出了理由,我们就能从中吸取教训改进自己的观点或是为自己的思想辩护,提出更完备的理由。

读到这里,你或许认为我这篇文章同样不涉及敏感话题,同样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回过头来看一看你会发现我这篇文章的最初写作目的是什么。虽然写到中间部分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观点在上一段已经写完了,因此这一段只能接着我最初了目的去写了,这也算是一种首尾照应吧。

写杜甫的文章【通用6篇】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和爸爸妈妈,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成都杜甫草堂。

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边,千万片柳叶挤满了纤细的柳枝,柳枝千条万条,垂落到小河里,轻梻绿波。你看那柳,枝条柔媚,颜色清翠,在春风的吹拂中微微摆动,那羞涩,飘逸的情态仿佛是一窈窕少女。柳枝上有两只黄鹂鸟,金黄色的羽毛在阳光地照射下闪闪发亮,他们时而在枝头欢快的唱歌,那歌声真动听;时而交头接耳,仿佛两个好朋友在说悄悄话;时而飞到草坪上,一边悠闲地散步,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景色。突然,一行行白鹭扑打着翅膀,扑棱棱地飞过天空,穿梭在白云之间,直上青天。

远远望去,高大的西岭上连绵起伏,高高的山顶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雪,积雪在太阳的照耀下寒光闪烁,更显苍山肃穆。近看门前,小路的尽头是一条江,江水清澈碧绿,波光粼粼,江岸两边停泊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船,那正是从远方而来的东吴商船。不久,他们就会南下回到他们的家乡。

杜甫草堂的美景,真让人念念不忘。

写杜甫的文章【通用6篇】三

或许,他并没有诗仙李白的洒脱豪放,也没有陶渊明的悠然自得,他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心系祖国,他甚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谈起杜甫,我甚至不愿提起他“诗圣”的称号,在我眼中,他更是一位“心同百姓,思寄祖国”的爱国者。

忧国,是杜甫诗中的灵魂主干,他的所有诗作中,多数都透露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感叹和愁苦。面对日益衰败的唐朝,面对支离破碎的大唐国土,他含泪提笔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昨日祖国繁荣,而今日却破亡了,面对依旧的山河,试想,是否人人都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时泪”、怀着“恨别心”?杜甫就是这样一位爱国的诗人,他因“国破而忧,因国盛而乐”。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他“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他快乐,因收复“河南”、“河北”而快乐。他的快乐,不仅仅是自己的,更是属于祖国的。这种纯粹的快乐,只是真心爱国的人才配拥有。生活亦是如此,不需要游遍山水,更不需要荣华利禄,杜甫快乐的根源,只是祖国的繁盛。

在杜甫生活的时代,是最黑暗的时期。尤其是在安史之乱时,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各地官吏,残暴无情地压迫、剥削百姓。在这水生火热的时候,杜甫毅然选择站出来,用慧笔揭露出一桩桩事件,将同情、理解的思想灌输到每一句诗句中。《三吏》、《三别》正是他思想的表述。《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的冷酷让杜甫愤怒却无奈,自己无能为力,只能愁苦地“独与老翁别”。他也曾通过仕途改变现状,无奈,官场污浊,导致他屡遭贬谪。最终,他选择回到百姓中去,以笔作枪,抒发他对人民真挚的同情。他亲民,他愿意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似乎他并不是一位诗人,更不是一位本可以升官发财的“诗圣”。

今日,又一次翻看杜甫句句沉郁顿挫的诗句,对他的敬仰油然而生。敬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更敬仰他敢于揭露和批判黑暗、腐朽的无畏和正义。

若说千百年后诗作不一定会流传于世,但杜甫的精神永垂不朽。今,人人居安思危于祖国,还恐祖国不盛乎?

写杜甫的文章【通用6篇】四

李白与杜甫相遇,在744年。那年,李白43岁,杜甫32岁,相差11岁。两人见面时,李白已名满天下,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

其实,李白不仅在实际年龄上比杜甫大11岁,而且在诗坛辈分上整整先于杜甫一个时代。

两人见面时,李白已名满天下,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杜甫早就熟读过李白的很多名诗,此时一见真人,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一个取得巨大社会声誉的人往往会有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轻松和洒脱,这种风范落在李白身上更是让他加倍地神采飞扬。眼前的杜甫恰恰是最能感受这种神采的,因此他一时全然着迷。

李白见到杜甫也是眼睛一亮。他历来不太懂得识人,经常上当受骗,但那是在官场和市井。如果要他来识别一个诗人,他却很难看错。即便完全不认识,只要吟诵几首,交谈几句,便能立即作出判断。杜甫令他惊叹,因此二人很快成为好友。他当然不能预知,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将与他一起成为执掌华夏文明诗歌王国数千年的最高君主而无人能够觊觎;但他已感受到,无法阻挡的天才之风正扑面而来。

他们喝了几通酒就骑上了马,决定一起去打猎。

他们的出发地也是见面地,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部,旧地名叫陈留。到哪儿去打猎呢?向东,再向东,经过现在的杞县、睢县、宁陵,到达商丘,从商丘往北,直到今天的山东地界,当时有一个大泽湿地,这便是我们的两位大诗人纵马打猎的地方。

当时与他们一起打猎的,还有一位着名诗人高适。高适比李白小3岁,属于同辈。这位能够写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种慷慨佳句的诗人,当时正在这一带“混迹渔樵”“狂歌草泽”。也就是说,他空怀壮志在社会的最底层艰难谋生,无聊晃悠。这是他的“地盘”,沟沟壑壑都了然于心,由他来陪猎,再合适不过。

挤在他们三人身边的,还有一个年轻诗人,不太有名,叫贾至,比杜甫还小6岁,当时才26岁。年龄虽小,他倒是当地真正的主人,因为他在这片大泽湿地北边今天山东单县当县尉,张罗起来比较方便。贾至还带了一些当地人来凑热闹,其中也有几个能写诗的。

于是,一支马队形成了。在我的想象中,走在最前面的是高适,他带路;接着是李白,他是马队的主角,由贾至陪着;稍稍靠后的是杜甫,他又经常跨前两步与李白并驾齐驱;贾至带来的那些人,跟在后面。

当时的大泽湿地,野生动物很多。他们没走多远就挽弓射箭,扬鞭跃马,奔驰呼啸起来。高适和贾至还带来几只猎鹰,这时也像闪电般蹿入草丛。箭声响处,猎物倒地,大家齐声叫好,任何人的表情都不像此地沉默寡言的猎人,更像追逐嬉戏的小孩。马队中,喊得最响的是李白,而骑术最好的应该是高适。

猎物不少,大家觉得在野地架上火烤着吃,最香最新鲜,但贾至说早已在城里备好了酒席。盛情难却,那就到城里去吧。到了酒席上,几杯酒下肚,诗就出来了。即席吟诗的不是别人,是李白和杜甫,连高适也只能躲在一边了,真是奢侈至极。

诗有典雅的面容,但它的内质却是生命力的勃发——无论是诗的个体、诗的群体、诗的时代都是这样。没有生命力的典雅,就不是我们喜欢的诗。因此,由诗人用马蹄写诗的旷野,实在可以看作被我们遗落已久的宏大课本。

诗人用马蹄写诗的地方也不少,但这儿,是李白、杜甫一起在写,这如何了得。

在那次打猎活动中,高适长时间地与李白、杜甫在一起,并不断受到他们鼓舞,决定要改变一种活法。很快,他就离开这一带,游历去了。

李白和杜甫从秋天一直玩到冬天。分手后,第二年春天,二人又在山东见面,高适也适时地赶了过来。不久,又一次告别,又一次重逢,那已经是秋天了。当冬天即将来临的时候,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大诗人永久地别离了。

当时他们都不知道这是永诀,李白在分别之际还写了“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的诗,但金樽再也没有开启。因此,这两大诗人的交往期,一共也只有一年多一点,中间还有不少时间不在一起。

世间很多最珍贵的友情都是这样,看起来亲密得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细细一问却很少见面。相反,半辈子坐在一个办公室的,很可能尚未踏进友谊的最外层门槛。

就在李白、杜甫别离的整整10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那时,李白已经54岁,杜甫43岁。他们和唐代一样,都青春不再。

写杜甫的文章【通用6篇】五

年轻时仗剑走天涯,豪情壮志,不禁提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气风发之态,毫无保留,无所畏惧。

唐玄宗时期,鼎盛衰败齐聚一堂,你——杜甫,你的诗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长安被占,玄宗私逃,如何?流泪罢!“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你忧国忧民,可言比皇帝还皇帝。你是什么官?老百姓;你在做什么?在做皇帝应该做的事。皇帝在哪儿呢?逃了,不见了。

写杜甫的文章【通用6篇】六

今天上午,我去邢家里学作文。老师给我指导之后,要我自己去写一个老师。我坐在那里,两眼瞪着作文纸,却一点头绪都理不出来。

半个小时过去了。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让我到他的网页上看写老师的作文。老师给我找了五、六篇这样的作文,我一小会就看完了,看完后我又把这些写老师的看了一遍,可是回到桌子前还是没头绪。我急得抓耳挠腮,于是老师便给我进行了“特别训练。”老师问我:“你喜欢哪些课,为什么?你讨厌哪些课,为什么?”

“代课老师有没有批评或表扬过你?”我苦思冥想,我实在想不起来。老师让我再仔细想一想,我就是想不起来。

老师说:“你就随便写个人吧。”我说:“那我也写不出来。”“那你就写事,今天的事,”老师说,“就写你写不出作文来这件事,这应该很简单。”我一想,说的对呀!然后我飞快地写了起来。

于是,我就写了这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