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长治久安纪录片观后感(精选7篇)
2021长治久安纪录片观后感(精选7篇),大型政论专题片《扫黑除恶——为了国泰民安》第六集《长治久安》已经播出了,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几篇关于2021长治久安纪录片观后感(精选7篇)的优秀范文,有需要的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接下来就让小编带着大家去具体看看2021长治久安纪录片观后感(精选7篇)吧!
2021长治久安纪录片观后感(精选7篇)一
扫黑除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历史上对黑恶势力也曾多次开展打击专项行动,但一些地方的黑恶势力打不尽、除不绝、打一次、好一阵、压下去、又反弹,关键在于打得不持续,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实现常态化治理。
国家统计局2020年上半年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显示,人民群众认为身边仍然存在着利用家族宗族势力横行乡里、把持基层政权、操纵经营黄赌毒、非法高利放贷、强揽工程等黑恶势力。全国扫黑办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每天也仍收到涉黑涉恶有效线索20多件。
扫黑除恶没有终点,为了遏制黑恶势力卷土重来,彻底根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期待,决定在为期三年的专项斗争结束后,继续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常治长效,就要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放眼长远,就要着眼根本从源头抓起。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将建立健全源头治理的防范整治机制,确立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头号工程”。
黑有根、恶有源,一些农村地区和行业领域是黑恶势力滋生泛滥的重灾区,源头治理就要从重点和难点下手。
三年来,各地各部门将源头治理作为扫黑除恶的治本之策,对黑恶势力突出的农村地区和行业领域重拳出击铲除黑恶之徒,对症下药建立防范机制,让黑恶势力无处生根。
2021长治久安纪录片观后感(精选7篇)二
不久前,大型政论专题片《扫黑除恶一- -为了国泰民安》第六集《长治久安》播出,曝光了北京房山琉璃河镇五间房村陈海涛勾结权力,从“假党员”当上了村支书,并发展黑恶势力的罪恶行径。虽然案件已在2019年完结,全国扫黑除恶也取得巨大成效,但.仍带给从事基层组织工作的我诸多思考。
“假党员”当上村书记,是用人不严。11 年前,陈海涛还是一个地下赌局的组织者。11年后,有犯罪前科的陈海涛不仅摇身一变.成为共产党员,还成为五间房村的党支部书记。短短时间,一个有犯罪前科的惯犯当,上村书记的,其中不乏有基层工作人员的失职失责,甚至犯罪。基层工作人员作为基层党建和基层换届选举的直接.参与者和负责者,如果工作落实不到位、监管不严格,只会造成更多陈海涛式的臭“苍蝇”坏了基层“大好粥”。因此,组织工作必须严字当头。党员发展工作中,研究吃透《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文件要求,从严把牢入党申请人身份资格核查“第一关”,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日常培养和思想引导“基础课”,坚持慎重发展、均衡发展,做到“宁缺毋滥”。换届工作中,重点针对“十不选”问题,从严核查候选人资格条件,严肃换届纪律,坚持发扬民主集中制,坚决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切实为民选准“好干部”
村社区成为“一言堂”,是监督不力。7年时间,陈海涛利用村支书的职务疯狂敛财,自己家里24小时水不断,村民却连吃水都困难。陈海涛大搞“一言堂”,不仅将自己的亲友、势力发展入党,不断扩大自己的黑恶势力,还对有意见的群众施加报复。种种劣迹,无不是因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不力。基层组织部门,虽然不是权力监督的直接部门,但仍需履行好监督职责。一方面,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织密群众监督网,同时及时处理群众信访,对反映属实的违纪违法行为即查即办,切实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不给腐败“滋生土壤”。另一方面,编制好基层权力清单,用好党内民主监督“万能钥匙”,及时开展“回头看”,加强基层干.部工作督查,规范基层权力“阳光下”运行,维护好党的光辉形象。
村干部沦为“腐苍蝇”,是学习不够。3年的扫黑除恶,全国清查问题村干4.27万,其中不乏有起初为民办实事,后在诱感面前逐渐沦陷的党员干部。其直接原因,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还不够,意志信念不够坚定。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先导性工作,是基层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之一,必须做细做实。坚持将党性教育摆在“龙头位置”,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利用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支部活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理论、方针、历史,狠抓思想建设,确保旗帜鲜明、党性过硬。“为政之道,贵在实干”,要坚持实践锻炼,以解决群众“疑难杂症”为目标,切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于实干中坚定为民服务信念、提升干事创业本领,不断引领党员干部树立良好形象。
2021长治久安纪录片观后感(精选7篇)三
根除黑恶,必须除掉“黑伞”,纪检监察机关将4名涉案的党员干部、民警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针对陈海涛违规入党、转接组织关系的审核把关问题,北京市房山区纪委监委进行了全流程责任追究,对房山区相关街道、镇村等15名失职失责人员分别给予了党纪政务处分。
在结果面前所有的环节都要被追究,没有商量。现在抓好我们基层,尤其是农村监督“最后一公里”这块的工作,有利于提升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提升我们党的形象。
2019年5月28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陈海涛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作出一审判决,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14项罪名判处陈海涛有期徒刑2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村霸不倒、基层难治;黑恶不除,民心难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的治本之策、关键之举。
针对涉黑涉恶问题新动向,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要求,把扫黑除恶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既有力打击震慑黑恶势力犯罪,形成压倒性态势,又有效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三年来,中央组织部在全国部署开展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村干部资格联审等专项治理,严把入口,严守底线。
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各级组织部门共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超过12万个,排查清理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等问题的村干部4.27万人,通过对基层党组织全面体检,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力巩固了党的执政根基。
三年来,全国共打掉农村涉黑组织1289个,农村涉恶犯罪集团及团伙14027个,“村霸”等黑恶势力之害基本肃清。
2021长治久安纪录片观后感(精选7篇)四
随着扫黑除恶的号角在全国吹响,狄治民独霸全村一百年的美梦,被扫黑铁拳砸得粉碎。
群众的获得感是衡量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最重的一颗砝码。出现在基层的“微腐败”可能成为百姓身边的“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强调,要深入整治民生领域的“微腐败”、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促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
深入整治“微腐败”、“保护伞”、“绊脚石”,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标本兼治和常治长效,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出的明确要求,更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一案三查”,加强执纪问责,推动地方党委落实深挖“保护伞”、整治“微腐败”的主体责任。
纪检监察机关在调查中发现,狄治民及其团伙横行乡里20年、把持基层政权12年,不断拉拢腐蚀党员干部,个别基层党员干部与狄治民逐渐形成利益共同体,为其违法犯罪行为提供庇护,甚至充当“保护伞”。
在狄治民涉黑案中,因涉嫌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先后有9名公职人员被移送司法机关,其他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的53名公职人员被追责问责,其中包括兴华镇4任镇党委书记、两任派出所所长。
2018年8月27日 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现场:被告人狄治民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22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狄治民侵占的集体土地被全部收回、侵占的村民财产被全部返还,曾经被欺压的低保户,终于拿到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低保款。
2021长治久安纪录片观后感(精选7篇)五
不给黑恶势力操纵基层选举留下空间,就要以长效机制堵监管漏洞。
中央组织部要求各地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制度和村“两委”成员资格联审机制,村“两委”集中换届和村干部日常调整坚持凡进必审,这些机制的确立为规范村“两委”换届选举建立起常态化的防火墙。
在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上下真功夫、细功夫,确保取得实效、长效,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确立的目标。巩固和深化专项斗争成果,就要固化专项斗争淬炼出的经验做法,让扫黑利剑永葆锋芒。
全国扫黑办开通的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是发现黑恶犯罪线索的“千里眼”,专项斗争期间,举报平台共收到群众举报线索近36万条。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持续推进扫黑除恶,全国扫黑办建立了智能公开的举报奖励机制,让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常态化运行,在这个平台上,群众使用手机、电脑终端通常只需3分钟就可以完成举报,通过智能化处理之后,最短一天时间即可下发转办。
根据党中央关于推动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的决策部署,一系列常态化机制不断完善落实。
建立健全打早打小的依法惩处机制,把打击锋芒始终对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苗头;
建立健全精准有效督导督办机制,定期开展中央和省、市县扫黑除恶督导,机动开展特派督导,精准开展案件督办;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考评“指挥棒”作用,完善激励与惩戒并重的责任体系;
建立健全持续推进的组织领导机制,保留各级党委和行业部门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常态化研究部署扫黑除恶斗争,保留各级扫黑除恶工作专班,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巩固专项斗争成果的意见,对持续保持对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作出一系列制度安排。《反有组织犯罪法》草案也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将经过实践检验的扫黑除恶制度机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为扫黑除恶斗争依法常态开展奠定了坚实法治基础。
扫黑除恶不是一打了之,各项长效机制的建立、法律政策的出台,让扫黑利剑始终高悬。
2021长治久安纪录片观后感(精选7篇)六
浙江“黑老大”虞关荣涉黑案
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最终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治理能力。2020年4月,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夺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胜利,就要持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将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纳入到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以治本之举实现长治久安。
虞关荣案子不是一时形成的,它含有经济实体的外衣,有一些正常企业的业务,但是实际上是一个黑社会(性质)组织。对于这个现象我们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迫在眉睫。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是增强防范黑恶势力“免疫力”的固本之策。针对虞关荣案暴露出的招投标乱象,浙江省深化智慧治理,全面推广全流程电子招投标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让法定开标程序上网,实现了线上全程操作、处处留痕。通过交易大数据分析系统,及时发现围标、串标线索,有效提高了防范预警能力,智慧监管保障了招投标在阳光下运行。
在浙江,人民群众一直是社会治理、平安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从“枫桥经验”到“平安浙江”,再到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践一次又一次证明了,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离不开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021长治久安纪录片观后感(精选7篇)七
以“中国之治”破解黑恶顽疾
2020年10月,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战略部署。全面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如何收官、扫黑除恶怎样实现常态化,指明了方向,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法治思想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这次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上,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
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需要锐意进取、再接再厉。 2021年3月29日,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总书记亲切会见参加大会的受表彰、受嘉奖代表,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和热烈祝贺。
击水破浪,荡浊扬清,扫黑除恶、号角长鸣。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民心民意,以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带领全国人民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靠群众,依法重击、打伞破网、打财断血、治乱清源,三年波澜壮阔、三年决战决胜。
扫黑除恶,以“中国之治”破解黑恶顽疾,彰显了制度优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让国家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这是一场力求除恶务尽的攻坚战,这更是一场志在长治久安的持久战。以法为剑,筑法为堤,将扫黑除恶进行到底,一切为了公平正义、国泰民安。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2021长治久安纪录片观后感(精选7篇)的相关资料信息,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