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公文 >

祝融来到火星的170小时 祝融号最新进展作文素材

小编: WZX王

3.2亿千米,这是中国航天抵达的新高度!这稳稳的一落,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行星着陆,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伟大跨越。下面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祝融来到火星的170小时 祝融号最新进展作文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筋骨句

1 科技创新,需要全社会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2 科技创新,需要企业真正发挥主体作用,迸发出创新活力。

3 科技创新,需要公众提升科学素养,营造全社会崇尚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

4 科技创新,需要厚植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土壤,为创新者解决后顾之忧。

名句

1 千年上下求索,逐梦浩瀚星空。

2 志高霄汉近,梦广天地小。

3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4 探索浩瀚宇宙,是梦想的远航,也是创新的跋涉。

5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太空梦圆任重道远。

6 前年的诗篇变成了今朝现实,今天的探索正开启明天的征程。

满分题目

《矢志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豪情万丈砥砺前行》

《自立自强造就航天奇迹》

《凝聚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

《点点微光凝聚,漫天星河璀璨》

热点事件

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

1

事件作用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行星着陆,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欧空局、阿根廷、法国、奥地利等国际航天组织和国家航天机构开展了有关项目合作,将共同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对火星演化的认知、了解生命起源等贡献智慧和力量。

2

天问一号

据悉,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汇聚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测进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

3

祝融号火星车

中国传统神话中,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后,有了火种但不会保留和使用。于是祝融便发明了新的取火方式及用火和保留火种的方法,并以火施教:他教人们以火熟食、生火御寒、举火驱邪、用火败敌。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祝”,表达了对人类踏进星辰大海的美好祝愿,激励航天人追逐梦想、勇于探索。“融”,体现融合、协作,表达中国人和平利用太空、增进人类福祉的格局和愿景,融合国内、国际,融合历史、现代和未来,旨在为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航天贡献。

经典人物素材

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

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难掩激动,忍不住落泪。

【高考角度】创新;奋斗;爱国

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

中国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孙泽洲担任副总设计师时才34岁。嫦娥三号任务成功时,作为总设计师的他才43岁。大学第一学期,孙泽洲成绩都在七八十,被父亲严肃批评;第二学期,他发奋学习,拿到二等奖学金,之后三年都拿到了一等奖学金。20多年来,从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开创我国航天第三个里程碑,到嫦娥三号完美的落月之旅,再到接过中国火星探测任务的大旗,孙泽洲和他带领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迈出中国深空探测坚实的步伐。

【高考角度】青春;爱国;创新;坚持

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张玉花

我国正在进行的“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工程中,张玉花担任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兼环绕器总指挥。环绕器不仅是地球到火星“行星际公路”上的飞行器,也是火星车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卫星,还承担着环绕火星进行科学探测的任务。在环绕器研制过程中,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花总都是乐观看待、稳妥处理、敢于担责,不让年轻人受一丁点委屈。在生活上,她更像大姐姐一样照顾着大家。

【高考角度】团结;合作;奋斗;创新

经典时评

以探索之心在火星刻上中国“脚印”

余建斌 人民网

历经9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更经历“黑色九分钟”的着陆,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在火星表面。在此刻正距离地球3.2亿公里的遥远星球上,留下了中国行星和深空探测特有的印记。

“天问一号”成功拥抱火星,既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探测任务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现在,我们无比期待“祝融号”火星车驶出,在位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迈开脚步进行科考。“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中国首次火星探索计划也将实现预想目标。

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揭开我国地外行星探测新篇章,到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首次拍摄火星高清影像……短短10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天问一号”创造了我国深空探测领域的多个新突破。“天问一号”代表中国航天器首次登上火星,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再次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

踏上遥远的红色星球,彰显着无所畏惧的探索精神。火星探测风险高、难度大,长途星际飞行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着陆火星,面临巨大的风险考验。稀薄而不稳定的火星大气,复杂的火星表面地形,极其严重的火星尘暴,再加上通信延迟,“天问一号”经历了此次探火旅程中最为凶险的“黑色9分钟”。中国航天器首登火星就毫发未损涉险过关,让人惊叹。在“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着陆火星的背后,是地外行星软着陆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保驾护航;惊心动魄的短短几分钟,凝结着航天人昼夜不息的执着攻关、卓越创新。

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也是一颗承载人类最多梦想的星球。当前,人类太空活动范围已覆盖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等各种类型天体。对行星的探测和研究,既能够拓展和延伸人类活动空间,也有助于解开地球自身的秘密,并对地外生命的寻找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站,火星探测是从月球到行星探测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肩负着非凡的意义——从火星起步,然后向更遥远的行星及行星际发展,无论是发展航天尖端技术还是科学的全新探索,乃至满足人们对浩瀚宇宙的好奇心,都将有着巨大的收获。如同此次实现火星的着陆以及后续的火星实地探访,不仅仅是太空技术的突破,也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

火星已在脚下,梦想又一次得以实现。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驱动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后,我国第一辆火星车即将在火星上迈开脚步、闪亮登场,让我们期待“祝融”的精彩表现!

以上就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祝融来到火星的170小时 祝融号最新进展作文素材,希望大家阅读之后有所收获。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查字典。

【祝融来到火星的170小时 祝融号最新进展作文素材】相关推荐文章:

天问一号携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心得体会

祝融号传回火星照片 祝融号着陆直播观后感4篇

赵立坚解读火星车祝融号名字寓意 祝融作文素材2021

2021祝融作文 祝融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