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的作文【精选3篇】
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人的作文【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人的作文【精选3篇】一
今天,爸爸早早的起了床,看到外面下雪了,急忙叫我起床:“胡颖,快起床,看——下雪啦”。
我来不急穿好衣服,披着棉袄就下了床,扒在窗户上看着一片片洁白的雪花轻盈地飘落下来,恨不得立即扑到雪地里玩个够。但爸爸就是不让,非得让雪停下来后才放我出去玩。
等爸爸妈妈一上班,还没等雪停下,我就悄悄打开门,和我们院子里的几个小朋友玩起了堆雪人的游戏。小朋友们一个个在雪地里跑的可欢啦,是啊,和我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雪,既新奇又兴奋,撒欢似地搬雪堆雪人,一边堆着雪人还一边打着雪仗。
堆完雪人,我们又跑到对面的江堤上,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我被这大自然的神奇而惊呆了,房子白了,田野山川也全都白了,就连江堤边被拆得七零八落的房子也全被洁白的雪遮盖住了,显得格外整洁、清爽,令人心旷神怡。
关于人的作文【精选3篇】二
东郊迎春
立春日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从天子到庶民都要参加的一项活动。在周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必然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古时的迎春活动,开始时在东郊,因为迎春活动中祭拜的句芒神是东方之神。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宫廷内、府衙门前等地都有迎春的活动,活动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在宋代,“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宋吴自牧《梦粱录》),这种立春的贺节,也是一种迎春活动。在清代,还有所谓“拜春”的习俗:“立春日为春朝,士庶交相庆贺,谓之‘拜春’。粉为丸,祀神供先,其仪亚于岁朝,埒于冬至”(清顾禄《清嘉录》“拜春”)。这种“拜春”的活动,与元旦的“拜年”相似,也是迎春活动的一种。迎春仪式,又称行春。
春帖子
又称春帖、春端帖、春端帖子。这是一种在“立春”日剪帖在宫中门帐上的书有诗句的帖子。诗体近于宫词,多为绝句,文字工丽,内容大都是歌功颂德的,或者寓规谏之意。“立春”日贴春帖、作春帖词,在宋代很盛行。
春牛
立春日劝农春耕的象征性的牛。泥捏纸粘而成,也叫“土牛”。立春日天子率群臣东郊迎春,鞭春牛以示劝农耕,士民都出城围观。
咬春
立春日吃春饼称为“咬春”。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
关于人的作文【精选3篇】三
这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伟人,可我却不屑一顾,觉得我平凡的爷爷也很伟大。
我家地下车库门口有一个大水坑,边走路边玩手机的,一不留神就栽个跟头,要是穿高跟鞋的阿姨可就更惨了。
那天放学,天空布满乌云,还没等我举起雨伞,雨帘便“哗”一声落下。我急急忙忙上了爷爷的电动车,一路狂奔回家。
“我今天带了个水,你把它水坑给填一下,平时一过去就摔,别说是下雨天了。”
“啊?你填水坑?你行?”
“当然行!”爷爷说,“平时电视、门把、雨衣都是我修,就一个水坑!”
看爷爷这么自信,我才勉强松了口气,这大雨天的,哪有人来修水坑啊。爷爷说干就干,先拿水泥填起来,让我先回去,虽说那地方淋不到雨,但雨珠也会落在爷爷身上,水坑也积了不少水。
“那我走了?”
“走吧,作业快做。”
我点了点头,望着爷爷,他那苍老的脸上划过的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旁边匆匆忙忙的行人向爷爷头去了敬佩的目光,我心中竟也升起一股敬佩之情。
我六岁那年,正是夏天。我发了高烧,正午时翻来覆去也睡不着,只觉心中有团火在烧,一串串汗珠亲湿了枕头,难受极了。
“怎么了?”旁边的爷爷关心地问。
“难受!”
“哪儿难受?”爷爷马上跑来。
那时我还小,不懂该怎样向别人表达,只觉身体很烫,很涨。
爷爷看我不对劲,一下把我抱起来出门了,说得带我去趟医院。我浑身软绵绵的,开不了电动车,爷爷犹豫也没犹豫就背起我往儿童医院跑。天桥上,爷爷背上的汗渗到我的衣服上那时是夏天,又是中午,大地就像是烧烤架,阳光则是调味料,火上浇油。
到了医院,爷爷把我放到椅子上,就急忙挂号去了。我眼前一片模糊,还稀里糊涂的分不清东西南北,竟哗哗掉眼泪。
为什么哭,我已经不记得了。也许是因为难受,也许是因为感动。
爷爷曾经是王煤矿的工人,经常给我讲起他以前的故事,令我难忘的还是这个——
爷爷19岁参加矿山工作,做一个井下工人。生计迫使爷爷能吃苦耐劳,不怕危险,半年来就学会采矿支护技术。
那年单位来了个新工友,叫木顺,太秀气,没冒险经验,干不了重活。爷爷就替他做冒险岗位,截一下个人情谊,成为了好朋友。
谁知他后来仅当了多种经营公司的经理,调爷爷到西安一家公司担任董事部经理。使爷爷37岁走出矿山进入社会,成为爷爷生命中一个转折点。
“没想到一个举手之劳,就能帮上你这么大忙。”我说。
“是啊,”爷爷抖了抖手上的烟,“你帮别人的事早就忘了,可人家还记着呢!”
现在爷爷已经退休,天天写关于老家的文章,说要留给我们下一代,可别忘了老祖宗和他呀。爷爷总是什么方面都想的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