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写人 >

写人的作文怎么写?【范文10篇】

小编: 孤街浪人

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得写人的作文怎么写?【范文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写人的作文怎么写?【范文10篇】

写人的作文怎么写?【范文10篇】一

详叙法

【特点】

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

略叙法

【特点】

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写人的作文怎么写?【范文10篇】二

【篇一:假文盲】

寒风凛冽的冬天里,站台上的人特别多,因为这是大年初六。在一个站台上有一个牌子写着“母子上车处”,这是为了方便母子上车,才设立的。可是呢,我却看到了这样一幅场景:

在“母子上车处”旁,有一对母子站在站台外面,很明显是被挤出去的。而站台的中央却站着几个中年男子,我看见这几个人文质彬彬的,从哪儿看都像是知识分子。

一个人穿着貂皮大衣,走的皮鞋,一看就是某公司的经理,显然是假的文盲。

一个人闭着眼睛,轻快的吹着口哨,像是在告诉我们:“我是‘文盲’,我不认识‘母子上车处’这几个大字。

另一个人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想必今天是多么的冷,因为他正在发抖!

我现在虽然只是在说这几个不懂人情,不懂规则,为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的人。但是,我在这里主要是想说:“我们不应该为了自己的方便,而不顾他人。我们应该遵守这个世界上的所有规则,遵守自己良心中的每一个规则。”

【篇二:假文盲漫画】

今天,我看到了一幅漫画,叫做《假文盲》。让我陷入了沉思。

一个寒冷的早晨,北风呼啸。在公交车站点,立着一个十分醒目的大牌子,上面“母子上车处”五个大字格外耀眼。可在牌子下面的上车通道上,有四个身强体壮的大男人站在那。他们一个个面无表情,若无其事地在那儿等车,却把本应享有这项权利的一位年轻母亲和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挤在了一边。

在母子候车处等候的四个大男人中,第一个人身穿的一件大衣,裤子和皮鞋都很讲究,看上去是个有知识的商人。可他眯着眼睛,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第二个人戴着大棉帽,穿着一件长大衣,两手插进衣兜里,他眯着眼睛,毫不在意那牌子上的字。第三个人像一知识分子,矮矮的个子,穿着一件时髦的羽绒服,脚蹬着一双油亮的皮鞋,鼻子上架着一副宽边眼镜。第四个人穿着一件大皮衣,戴个口罩,可是,眼睛里却掩饰不住内心的不安。

母子上车处是个优先的上车位置,这是社会关爱儿童和妇女的表现。可那些看上去很讲究的人,反而借这个机会来给自己优先。他们的穿着很干净,但他们的内心是无比丑陋的。他们看上去很有文化,其实他们根本不懂得“尊老爱幼”这个成语的真正含义。

在当今社会中,仍有这样一些坏风气。比如:公交车上写着:“禁止抽烟”。可是还是有人在车上肆无忌惮地抽着。草地旁写着:“小草青青,脚下留情”。可是,仍然有人进去踩踏草坪。这样的人都是假文盲。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贪占小便宜。做什么事都要光明正大,心中不能光想着自几,还要多想想别人。

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在爱的传承中,你、我、他人人有份。如果我们每个人想别人都比想自己多一点点,这个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篇三:假文盲作文】

寒冬腊月的一天,北风呼呼的吹着,路边的小树左右摇摆,一位妇女抱着一个孩子,来到了公交车站。站旁立着“母子上车处”的木牌子。

但是,牌子下却站了四个大男人,他们一个个面无表情,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在那等车,实在让人气愤。他们是文盲么?不是的,从他们的穿着和打扮都像是饱经诗书的人,可是,却都目空一切。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假文盲”还真不少如:公共汽车上,常有几个座位上方,明明写着“孕妇专用座”“老弱病残专用座”,然而有些人在众目睽睽之下,依旧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坐在那,让那些孕妇、老弱病残者站在后边;公园里,“不准踩踏花草”的牌子数不胜数,并且非常醒目,然而,被踩踏的花草却随处可见;广场上漂亮的垃圾箱上的字格外耀眼,但是,仍有人在旁边乱扔垃圾……这些“假文盲”只顾自己的利益,不管大家的感受,充分体现了他们不道德的做人平行。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遵守社会的公德,我相信这种现象就会逐见消失。让我们为这个目标而奋斗吧!

【篇四:假文盲漫画】

车站的“母子上车处”闹哄哄的,里面挤满了前来坐车的人。可走进一看,哟!那里竟然站着4个穿着棉皮大衣的大男人。

你瞧,站在“母子上车处”这个牌子下面的是一个圆头圆脑的大男人,他穿着一件名牌大衣,两只手插在口袋里,眼睛紧闭着,若无其事的站在那次;站在圆头脑身后的是一个军人,身军装,还有一个瘦小的老人身穿着棉衣。而在胖男子旁边站着一位抱着小孩的瘦小女人,她被挤到了一旁,默默地看着那四个有学问的人。

在这个高度文明的城市里,有许多人为了自己方便,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假文盲这种不文明的人,而真正弱小的人却被人们忘记了。在现实社会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现象,如:在插有“小草有生命,请你们爱护她”的牌子边上,仍有许多人在上戏耍打闹。

这位着名的漫画家华君武画的这幅《假文盲》,反映了现实人生活中,这种只为自己利益着想的现实。所以我们应该加强民族的道德观念。

【篇五:假文盲】

今天我看了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在1980年画的一幅名为《假文盲》的漫画。

这幅漫画主要描写了在公共汽车站台上,几位大汉站在专为妇女儿童准备的“母子上车处”等车,把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挤到普通候车处等车的场面。作者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遵守社会公德,蛮横无理,依自己力量大欺侮弱小人群的人。

看了这幅漫画,我不禁沉思起来。画面上的几位大汉,第二个和第三个都戴着帽子,第三位还戴着眼镜,看着都像有知识的人;而且第二位大汉比较年轻,应该说年轻人不应该是文盲的。第四位戴着口罩,既然他们知道讲究卫生,又怎么会是文盲呢?依我看,他们肯定不是文盲,他们是为了自己乘车方便,不遵守乘车规则,硬是把这位抱孩子的妇女挤到普通上车处,自己站在母子上车处。

据我观察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甚至可以说很普遍。就说这学期开学报名吧,本来大家一个一个排着队按顺序交学费的,忽然来了几位男士,把一位低年级学生一下扒到一边,很快把队伍挤散了,挤到交费窗口,不顾别人的指责,三下两下交完费扬长而去。自从他们走后,队伍就散了,乱糟糟挤做一团,往往交完费就被挤得上气不接下气了,还有的被挤掉了鞋子。这多么不好呀!

我希望大家都能遵守社会公德,共同营造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人代会上提倡的和谐社会吧!

【篇六:假文盲】

每个人都是社会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而“道德”更是社会风尚的体现。但在今晚看过华君武的作品——《假文盲》,却让我了解到了社会与道德的另一面。

黑白描绘的《假文盲》漫画上,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在显眼的标识“母子上车处”下,却站着四位威风而高大的男人。他们的神情有的懒散,有的神气,有的麻木,有的自得。而那手抱婴儿本该享受此服务的妇女,却被四个大男人挤到一旁,无奈地哄着哇哇大哭的婴儿,焦急得差点掉下眼泪来。而那四位身强力壮的男子,却仍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宁愿丢下自尊,去做“假文盲”,无视身旁的标示,也不愿放弃这一时的便利。

在生活中一定有类似的“假文盲”,在四处都是标牌,“请勿践踏花草”的草坪里,却经常可以看见有人在玩耍、嬉戏,把绿油油的小草踩踏得面目全非;在挨挨挤挤的公共车上,也可看见几个乘客把“专座”所霸占,成为他们个人的“专座”……难道,那些违背公德的人都不识字吗?

社会多么广阔,而在道德的背后,却无处不存在黑暗。

此时的我不禁想到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我想,就算是再恶劣的人,应该也都曾经有过善良的一面。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想到:图中的妇女既然受了委屈,但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替这位妇女评理吗?

有时候我觉得:社会就相当于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好与坏都合在了一起。作文

【篇七:假文盲】

在一个北风呼啸的早晨,在一个标着“母子上车处”的站牌那里,发生了一件十分奇特的事情,几个大男人居然站在那里,却把一个怀里抱着一个一岁小孩的母亲给挤到了一旁,难不成他们都是文盲,不认识上面的子,不像呀!你看:

第一个人大腹便便,身穿一件名牌大衣,皮鞋又黑又亮,想这样的人八成就是个机关干部,机关干部会不识字?

第二个人身穿一件羽绒服,正在闭目养神,看这气质,不是个教授就是个老师,既然是当老师的会不认识字?

第三个人头戴一顶帽子,也许是天冷的缘故吧,他把脖子缩了缩,使自己变的十分矮小,脚上的一双皮鞋明晃晃的,肯定十分有钱,既然有钱会没受过教育?要他真不识字,那他怎样与别人签合同呢?

看来他们都认的字,可是他们为什么都站在母子上车处那里等车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他们只顾一己之利,如果他们都能够把位置让给那位妇女,而自己去别的车站等车的话,那么这些站牌上也不用标着这是母子上车的地方了。

【篇八:假文盲】

亲爱的朋友,您看过华君武爷爷的漫画吗?您理解他漫画的深刻寓意吗?下面,我就给您讲一个华君武爷爷著名的漫画故事——《假文盲》。

故事发生在一个长途客运站。由于临近春节,这里的旅客特别多。车站领导想尽了一切办法,调整车辆,增加班次,但总是车少人多,无济于事。尤其在旅客上车时,好不容易等来一辆车,大家就一拥而上,你争我抢,生怕占不到座位。这样就苦了哪些抱小孩的母亲,她们总是被强壮有力的`男子挤在一边,好不容易上了车,也只能是站在那里被人们挤来挤去,孩子哇哇地哭,母亲也跟着流泪。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车站的工作人员想了一个办法,在入站口的旁边又开了一个上车通道,并竖了一块高高的标示牌——“母子上车处”。这个办法,确实方便了那些带小孩的母亲,她们可以和其他人员隔开,走专门的通道提前上车。

但好景不长,还没过两天,这个母子上车的专用通道,就又被一群年轻力壮的“大孩子”们占领了。这不,今天古城幼儿园的阿梅阿姨就遇到了这烦心事。

一大早,阿梅阿姨带着一大包行李,抱着不到四岁的儿子来到车站。大老远,她就看见了那高高的标示牌——“母子上车处”。她喜出望外,抱着孩子直奔过去。到跟前一看,这里站着的一队人并不是妇女儿童,而是几个肚大腰圆的大老爷们。她好不容易抱着孩子走到前面,可这几个爷们旁若无人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丝毫没有要给她们让道的意思。

她无奈地站在一边打量着这几个人:站在最前面的那位好像是个国家干部,穿着一件笔挺的黄呢大衣,脚上的鳄鱼牌皮鞋黑亮黑亮的,一尘不染,他双手插在大衣口袋,目不斜视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第二位好像是个中年军人,魁梧的身材,得体的毛翻领大衣,让人感到一种威严,他比前面的那位高出大半个头,站在那里双眼紧闭,好像正在闭目养神;第三位好像是个知识分子,一付金丝眼镜,看上去知识丰富、很有修养,难说,看到他那目不斜视、若有所思的神情,说不定还是个教授呢!第四位好像是个大夫,一只雪白的大口罩盖住了他的大半个脸,他那睿智的眼睛微闭,好像一直在研究他前面那位教授的后脑勺;……

阿梅阿姨从前到后观察着每一个人的脸,他们好像很守秩序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好像旁边那些无奈的母亲和哭闹的孩子简直就不存在似的。阿梅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走到最前面的那位“国家干部”跟前,“同志,您没注意看吧,这里是‘母子上车处’”。那人仍然目不斜视,“对不起,我是文盲。”尽管他的声音不大,但站在他身后的一队人肯定都听见了,但仍然没有一个人反应。这时,阿梅不知哪来的勇气,他把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高高举过头顶,大声地说:“孩子,请你把这牌子上的几个大字,念给你的这些伯伯和爷爷们听吧!”“母——子——上——车——处,母——子……”,一声声稚嫩的童音在车站回荡,一个个假文盲如梦初醒,纷纷拎着大包小包回到了自己应该去的地方。这时,孩子的哭声没有了,只见那些母亲和孩子们非常自觉地排成一队,整整齐齐的站在“母子上车处”的牌子下面。

车来了,人们一个接一个的自觉地上车,当然,阿梅阿姨和她的儿子也和其他的母亲和孩子们一样,已经早早地坐在了临窗的几个座位上。

写人的作文怎么写?【范文10篇】三

首先我们可以从日记的格式、内容、两个方面入手教孩子写日记:

日记的格式:

第一行: ( 刚开始写或新的一年开始的第一篇 日记还应写清是哪一年.) 星期X 天气:X (晴、阴、雨、雪、风等)。

第二行:题目(以你所写的“事”为题。题目要求写在这一行的中间。

第三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注意标点符号也要占一格 。)

日记的内容:

1、写自己的所见:把自己看到的人物、事物、景物记下来,每次观察最好截取一个侧面,写出其特征,要围绕一个中心去写。

2、写自己所做:记下学校、班级、少先队组织的各项活动(如:运动会、庆“六一”、大扫除等。)、家庭活动、同学之间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或自己的某些实验(如养花、养鱼、种向日葵或搞小制作)等等,参加一次写一次,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结果。不需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抓住要点写。

3、写自己的所想:把自己对某个人、某件事的看法,以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优缺点等一些进步成长的过程记录下来。也可把课本上学到的、课外书阅读印象较深的心得体会、联想记下来。另外,在读书之后,还可以用简短的几句话写写读书心得。

日记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就是记下自己当天感悟最深的事情;如一道题不会做,经过什么过程做出来了;一个字不认识或不理解,经过谁的帮助认识了也理解了,今天看了一本什么书,自己有什么想法或体会,今天参加了什么活动,心里有什么想法等;开始可以让孩子用最简单朴实的语言记下这些事情,记下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和所作的事情,当他的语言丰富了以后,就会把日记写得很生动的,关键是一定要引导孩子多看课外书。

写人的作文怎么写?【范文10篇】四

一、叙述什么是叙述?把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表达出来称为叙述。

叙述的作用主要有三点:

第一、介绍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例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介绍人物的经历和事迹。例如:“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家里并不富裕,对付对付地过活而已。我父亲做着事,每天要到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也不多。我有两个姐姐。”(《我的叔叔于勒》)第三、为议论说理文章提供论据。如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的第一段:“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学习叙述方法,主要应研究以下三个问题:

一、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人称,实质上是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问题,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

第一人称:作者以“我”或“我们”的身份,叙述所历、所闻、所见,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第一人称的叙述。依据“我在事件叙述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

1、“我”是见证人。如《孔乙已》中的“我”,《祝福》中的“我”,都是只起事件的见证人的作用。

2、“我”是重要人物。如《一件小事》中的“我”,《故乡》中的“我”。

3、“我”是主人公。如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文章中的“我”,还有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某些小说、故事中的“我”。譬如,鲁迅不是狂人,但在写《狂人日记》时却用“我”来叙述,代替了“狂人”,有力地揭露了中国封建家族制度和吃人的旧礼教。

4、“我”是穿针引线的人物。

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短处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

第二人称: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是第二人称叙述。实用写作中很少用此人称,文学创作中有通篇为第一人称的。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三人称的叙述。

其用法有:1、“他”。如“他既然这样完全失掉了理性,就发生了哪个疯子头脑里都不曾有过的一种奇想……”(《堂?吉诃德》)

2、人名。如“一月二十七日,周恩来同志从重庆回延安……”(《一次难忘的航行》)

3、指代。如“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船出来……”(《多收了三五斗》)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较自由、灵活,能把人和事直接展现在读者眼前。短处是没有第一人称叙述那样亲切自然。而且,掌握起来比第一人称叙述较为困难。

在写作中,还存在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的情形。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就用了两种人称来叙述。我们在使用两种人叙述事件时应注意:①不得频繁改换;②改换时要交代清楚,不能打断叙述线索。

写作时倒底是用第一个称还是用第三人称或第二人称叙述,应该从用哪一人称叙述来处理材料、表现主题最为有利的角度来考虑。而且,不管采用哪一种人称叙述,都必须事先确定好,并贯穿文章始终,做到人称一致。否则,叙述人称混乱,就会条理不清,影响中心思想或主题的表达。

二、叙述的方式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使用倒叙应注意交代清楚,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否则会影响表达效果。

插叙:指由于表达的需要,中断了原来的叙述而插入的另一段叙述。插叙与倒叙的区别在于:插叙只是顺叙中的一个片断,不是全文中心事件的一部分;而倒叙所叙的内容是整个事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一个环节。

补叙: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补叙与插叙的不同在于:1、文字少,一般没有情节,前后不必有过渡文字;2、去掉补叙的文字,前后内容仍可以衔接起来。

三、叙述的要求:第一,线索清楚,要抓住主要线索叙述。第二,“叙述六要素”应交代明白,一般要把时、地、人、事写清楚,有时可省略其中一、二个要素。第三,详略得当。第四,要有波澜。因为“文似看山不喜平”、“文贵曲”。

写人的作文怎么写?【范文10篇】五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写观后感文章要注意三点:

一、重在“感”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二、离不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火烧圆明园》的观后感,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三、联系实际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电影观后感到底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好?

一、聚“睛”会神,观感共鸣

要写观后感,首先要“会看”电影。也许有人会发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聋,谁不会看电影?可是为什么许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说写出感想了。因此,提醒学生在看电影时要“投入”,要让自己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情感世界里,与主人公同悲欢、共休戚。同时,还要并用眼、耳、脑各种感官,留意细节。所谓细节,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如《大转折》中先后三次出现蒋介石的背影,每一次出现都预示着国民党军队下一次的失败,通过三次背影的刻画,将蒋介石政权日薄西山的局面溢于言表地体现出来。观众观看影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视听享受的过程,既是视觉美感逐渐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聚“睛”会神,我们在观看时获得的感受才能愈丰富、强烈,对影片内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彻,写观后感就更有基础。

写观后感,要从自己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可是,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五六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要写好观后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电影《英雄》运用了音乐与情节的和谐搭配,提高了人们的观看情绪,又用红、黄、蓝这三种色彩清楚地说明了三个不同的故事。音色相配使《英雄》的视觉观赏效果达到了中国武侠电影一种新的境界。可是看了《英雄》后,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我就这样启发学生:那么这部影片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是为了杀秦王可以牺牲自己性命的长空和飞雪;还是为了国家、人民能得到统一,而放弃报仇的残剑和无名;或是为了宏图大业,明明不忍心却狠下心杀了无名的秦王;又或者每个人都是英雄,因为英雄的特质在他们身上都得到了体现?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用比较法,针对现今社会,看是否有不同于秦王等大英雄的无名英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英雄人物?这样,学生马上想到了当今社会上的各种英雄行为,想到了如今并不太平的世界大势。同学们畅所欲言,仿佛一下子有话可写了。后来,班上小葛和小陆同学的《英雄》观后感陆续在《新视野作文》上发表。如今小葛上了名牌大学又进入新闻系学习,也许是当初的鼓励激发了她与文字结缘吧!

引导学生观感“共鸣”,联系实际写好观后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认识能力,还能起到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作用,比老师严肃地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二、曲径通幽,挖掘要深

从写作训练的角度讲,观后感属于评析性的议论文一类。电影观后感,即对影片发表评论,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它又有别于影评:影评--重在“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赖的环境是否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观后感--重在“感”,表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从主题、人物、细节、场面、语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来说,有的侧重于思想内容,有的侧重于表现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个场面、某个事件。“感点”的选择,各具特色,可资借鉴。

写电影观后感,要选择好角度。一篇几百字的观后感,容量很小,而一部电影所牵涉的内容却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须选好角度,把重点放在一个侧面上,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选择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地方。角度选得好,对立意、选材、构思、谋篇都直接产生连锁反应,有利于把观后感写好。

如电影《少女穆然》记叙了一个女孩短暂、坎坷而又富有意义的一生,表现了她勇于战胜困难、挫折乃至疾病、死亡的独特经历,讴歌了坚强、善良、乐观的理想主义精神。

也可以从细节写起:“‘生命不是质量,而是一个量词……’这是影片《少女穆然》中张穆然墓碑上的一句话,它的含义或许只有真正尝试过垂死挣扎的人才能体会,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也在消耗生命,你是否体会到你生命中获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意义吗?”

三、厚积薄发,调“兵”遣“将”

写电影观后感,要充分而又妥贴地运用学过的语言。民间有一个给“语言”下定义的谜语:“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尔基也说过类似的话: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观后感自然要牵涉到方方面面,没有足够的语言储备,就无法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影片没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写不好观后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语言贫乏,同样也写不好电影观后感。

比如有一个同学,他在写《少女穆然》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穆然如何跟着父亲从贫穷落后的陕北农村来到北京求学,再写张穆然在学校中如何被嘲笑,如何进步,接着写张穆然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如何为办理母亲的户口问题一再来到派出所,然后写她突然患病,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在病床上怎样写下自传体小说,怎样接受《实话实说》栏目组的采访。最后结尾时才写到:“电影看完后,我感觉到张穆然真是太伟大了,我要向她学习,做生活中的强者。”

针对这样一篇观后感,作者尽管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和语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语言平淡无味,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参考范文】

观《爸爸去哪儿》有感

《爸爸去哪儿》的每一期节目,都是我们一家三口一起从头到尾看完的,包括今年的贺岁大片。最开始看时纯属娱乐,后来发现在节目中爸爸和宝宝会遇到的问题,同样在现实生活中妈妈、宝宝和爸爸也都会遇到,偶尔还会雷同,当然处理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会让我们思考很多问题,因此,就成了《爸爸去哪儿》每期必看。

我很赞成张亮的那种让孩子觉得你把他当朋友、当哥们、当孩子一样的教育方式,目前也正在我家试行,效果还不错。

首先,让孩子觉得你是她的好朋友。我很喜欢和宝宝聊天,也可能是因为我们两个都比较外向的原因吧,她喜欢将她一天内在幼儿园或与小朋友玩的所有开心与不开心的事情分享给我,我会耐心的夸奖、鼓励或者侧面的批评她,所以每天睡觉前,我们两都有20分钟的聊天时间,然后才是讲故事时间,这样让我可以清楚的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而我有时也是站在好朋友的角度去为她想办法,不会刻意的去批评她,所以他很乐意和我分享。

其次,让孩子觉得你是她的姐妹或哥哥。在我们家,宝宝是可以嗲嗲的叫我姐姐或叫她爸爸哥哥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得适时的配合她进行下一步的工作,要不然她会很闷,坐在那里看电视和玩IPAD。现在的独生子女不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可以自由的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玩乐,他们很孤单,需要我们的陪伴,所以每每她发嗲的时候我们都任由她称呼,让她玩的开心与尽兴;每每它的小姐妹来找她玩,我们都会独立的给他们自己的空间去玩,偶尔还会客串故事里的人物,这样不管是小朋友还是宝宝自己都觉得在家玩也是中轻松与快乐。

最后,还是要把她当孩子来看,特别是在犯错误的时候。孩子毕竟是孩子,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对待错误,大人老是冲她发火或者埋怨,孩子的自信心就会被打击,而且也会变的唯唯诺诺。我们家宝宝在这方面的教育上走过一段时间的弯路,奶奶追求完美,老拿大人的衡量标准来衡量宝宝,结果事与愿违,孩子的自信心极度受挫,现在经过对奶奶的适当劝说,已经好了很多,宝宝在我们和幼儿园老师的集体鼓励下,已经进步很大,所以感觉到在某一方面孩子毕竟还是孩子,要看情况来夸奖或批评孩子。

其实,就像在《爸爸去哪儿》节目里看到的那样,每个孩子性格都不同,每个家庭的环境与教育方式都不同,只有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所以在教育宝宝的方式上,我们是边走边改变,总的目的是希望宝宝健康快乐的长大!

写人的作文怎么写?【范文10篇】六

人人都以为班长是个好差事,可你们谁能了解我们班长的苦恼呢?

唉,自从开学以后我就被大大小小的老师给批评了n次了。原因不是我的错,而是因为我们班某个负责某个项目的人,可那些老师不分青红皂白的,就直接批评我。我本来想反驳他们,可是一想到告诉老师,另一个人就会再挨一次批评,那样我不是害了她吗?反正我已经挨批评了,就忍着点吧。就这样,我就忍了下来。

但今天的这件事我不得不说了,因为班主任没来,所以我们班就炸了锅了。这时候学校里的一个主任来了,逮着我就是一顿批啊,当时把我给委屈的啊!可是为了另一个人不在挨批,我认了。主任一走我就开始把我们班里那些说话的人挨个批评,以解我的心头之恨。

这还不算什么了,最重要的事,你没办法批评和自己关系要好的人,好歹朋友一场,能忍的我就忍了,可是今天,我却和我宿舍里的一个姐妹闹翻了。原因是班里的纪律本来就很乱了,再加上我刚刚被主任批评,心情十分不好,可她偏来挑战我的极限,我在全班面前大发雷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她给批了。结果可想而知了,我和她进入了冷战的状态,谁也不理谁,反正就看谁坚持的时间久了,反正我是绝对不会向她道歉的,那样我怎么管理全班呢?人家会服我吗?

哎今天可真是个倒霉的一天啊!

写人的作文怎么写?【范文10篇】七

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

1.可以累积资料。

2.可以深化印象。

3.可以分类整理。

4.便于日后查询。

5.记录重点,便于复习。

6.帮助全神灌注地听讲,不走神。

“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通向进步、文明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们要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我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大量的阅读,可以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形成能力。

读书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我们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等。这些令我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也可以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所认识。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

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每一个学生要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把读书,应视为自己的乐趣。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功课那么多,作业要完成,哪有时间看书?其实只要你肯挤时间来读书,就不愁没有时间。就像大文学家鲁迅先生说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他自己就是把大家喝咖啡、谈天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最终鲁迅写出了许多好文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可以用午休、放学做完功课以后、节假日等点滴时间来读书。每天一小时,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写人的作文怎么写?【范文10篇】八

第一次见到这本书是在几年前,那时候正在上高中,年少轻狂,不识人间愁苦为何物。草草翻过几页,也许是青春期的判逆吧,那时的我对那些被大肆吹捧的东西不屑一顾。因而,虽然躲过许多糟粕的烦人苦,也与许多精华失之交臂。

再加上这样一部深沉的作品,自然十分含蓄蕴藉,情节的设置上也没有武侠小说或短篇小说那样紧张而迂回,抱着这些偏见,失去了深读的机会。 再一次读它是在一年冬天。窗外静静地飘着雪花。远方有一缕若隐若无的琴声,像在讲述一个缠绵悱恻的故事。我独坐窗前,与书中的人物默默的交流着心语。为他们的欢乐而欢笑,为他们的痛苦而悲伤。大雁早已了无踪影,窗前黄叶被白雪掩埋。这时的我已稍稍懂得一点欣赏文字之美。

在慢慢咀嚼那些如泣如诉的语言中,在静静地感受那些细腻悠长的笔调时,眼产前时时会出现几个鲜活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但在那时,我依然把它看作是一部动人的情感小说,只是,写得是少数民族而已。 而今重读。掩卷沉思。窗外秋高气爽,风在远方呼啸,但在这里只有平静的呼吸与心跳。才明白在这荡气回肠的故事之后,作者想让我们知道的,绝不仅仅是一部催人泪下的悲剧,她更想让我们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

有人说过:“人生就像一艘荡漾在生命长河中的小船,会经受数不清的风风雨雨,也会享受数不尽的万里晴空。”《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就印证了这个道理。

有时候,我也会突发奇想:如果有一天我被抛弃到一个荒岛上,我能不能生存下来。看了《鲁滨孙漂流记》以后,我觉得自己的生存能力真的不想自己想想得那么强大。

写人的作文怎么写?【范文10篇】九

(此处,加入你对幽默的理解,开门见山式开头直奔文章主题,语言要深刻有力,可采取并列式或纵深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第三届总统,他自始至终把自己看作是平民的一员,在担任总统时,每天下午,他都要独自骑马到华盛顿郊区去漫游,与人民群众进行广泛接触.

一天,杰斐逊碰到一个康涅狄格州人.此人见杰斐逊骑着高头大马,衣着平常,以为他是一个马贩子,便与他聊了起来.说着说着,扯到了新上任的总统.对方说:杰斐逊花钱大手大脚的他的每个指头都戴着戒指.把他的衣服卖了,换回来的钱可买回一个种植园外加两只手表.

杰斐逊听了哈哈大笑说:总统平时穿的衣服还没有你漂亮哩!如果你不相信,我陪你去见见他.当他俩骑马来到白宫门厅时,仆人赶忙向杰斐逊打招呼:总统先生!那个同行的人一下惊得目瞪口呆.

(此处加入议论,承上启下。同时,使文章形成夹叙夹议的写作风格。)

哥伦布在发现新大陆后,人们为他举行了宴会.有一些参加宴会的贵族认为他发现新大陆完全出于偶然。哥伦布拿出一个鸡蛋说:诸位,你们谁能把这个鸡蛋立在桌子上?那些贵族们左立右立,怎么也立不起来,只好求教哥伦布.哥伦布拿起鸡蛋往桌上一磕,鸡蛋立住了.贵族们很不服气,说这样我们也会立。哥伦布笑着说:问题是你们这些聪明人谁也没有在我之前想起这样做.

(此处,再次加入议论。本文故事选材典型、有趣。)

佛教创始人——释加牟尼(公元前565—前486年),经过多次的人生选择,终于在菩提树下顿悟,达到超我境界.与他得道的艰苦经历一样,他的传道也远非一帆风顺。有一次,有个男 子用肮脏话谩骂释加牟尼,打断了他的讲道.释加牟尼等他骂完后问他如果一个人送礼物给另一个人,被送礼人拒绝收下这份礼物,那么礼物该归谁呢?当然应该归送礼的`人了.那男子摸不着头脑地回答.好吧,释加牟尼说,我拒绝接受你的肮脏话,现在把它归还给你吧.(此处加入议论。)

幽默并不是与生具有的,它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有时幽默能让人在尴尬的处境中化险为夷;有时幽默更能使人与人之间充满亲和力。幽默是一种了不起的生活艺术!(卒章显志结尾,议论深刻有力,耐人寻味。本篇文章,结尾和材料的选择值得借鉴,其他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写人的作文怎么写?【范文10篇】一十零

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属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一般性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对小学生来说,“读后感”是非常好写,因为有大段的原文可提供参考,绝对不会有写不出东西的可能。

对小学生来说,“读后感”又是最难写的,因为一不小心之下,你的文章就会变成了原文内容讲述,而只能得个安慰分。

“读”,是指在文章开头交代读了何人何文,有何感发点;“感”,是在“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谈自己的感受。写读后感,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边述读(交代所读内容)边发感;二是先述读后发感。原则上讲,先述读后发感的形式比较好把握,适合初学写读后感的同学选用。要写好读后感,除掌握以上基本的文体知识外,还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写作步骤:

第一,要研读原文。只有研读好原文,才能对原文的内容主旨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从中有所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

第二,确立感发点。既是文章的理论基础或中心论点,又是写文章的“入手处”,千万马虎不得。选好了这一“入手处”,文章写起来就会象打开闸门的水,一泻而出,使文章一气呵成,前后贯通。不仅感动自己,也能感动别人。否则,会在文章一开头就给自己人为地设立障碍,使文章不能顺畅表达。一篇文,一本书,一部影视片,一出戏剧,内容有简有繁,线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观点有深有浅,写读后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怎样确立感发点呢?方法很简单。我们研读某篇作品后,必然会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而我们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点(或几点),就可以确立为“感发点”。例如: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品德等特点、最有价值的言论行动。

第三,述读与发感。述读,包括所读文章的出处、篇名及作者的交代,用简洁的话概括有关文章内容和总体感受,也可提出明确的感发点,也有开头交代一下所读作品写作背景的。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篇读后感的由来,要发什么感。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让读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发。发感,是在述读和感发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引申,联系实际进行发挥,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联想与引申的原则是,要围绕感发点,要与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联系。对联系的内容和实际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或抒情,这样“感”才会深刻。这也是展开读后感主体部分最主要的方法。另外,在论证感发点的过程中,要注意把两种论据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所读原文的材料,二是从现实中联想引申到的材料,缺一不可,而且应自然融和。

那么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5)后感的结尾,结尾可概括中心,总结全文,或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发人深思。“文无定则”。内容决定形式。根据不同类型的读后感可采用不同的结尾形式。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