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游记 >

诵经典写作文【通用7篇】

小编: 七号同学

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阅读的诵经典写作文【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诵经典写作文【通用7篇】

诵经典写作文【通用7篇】一

【第一篇】

品读经典,是一场经典的盛宴;是一出名人大家的相约;是一段穿越时光的回想;是一束灼照心灵的亮光;是我们的“心灵鸡汤”。品读经典,光亮人生!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是有一定文学价值和影响的,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青少年,更应该发扬光大,更应该品读经典,领悟其精神实质,健康成长,照亮人生!品读《论语》,让我懂得了诚实的伟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品读屈原笔下的《离骚》,让我懂得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责任感;品读《西游记》,让我懂得了孙悟空的嫉恶如仇,师徒四人的深深师徒之情;品读《水浒传》,让我懂得了行侠仗义,肝胆相照的英雄气概;品读《三国演义》,让我懂得了桃园三结义的深情;品读《红楼梦》,让我懂得了黛玉葬花的伤感和宝玉的凄美爱情。

这些经典名著,犹如一盏明灯,让我在黑暗中看到前方的路;犹如一把方向盘,在我迷失方向时鉴定脚步,指引方向。在我高兴时快乐时,我会翻开书,继续吸取营养知识;当我伤心沮丧时,我也会翻开书,在书里面寻找知音,让我知道,生命是美而圣洁的,人生是幸福与苦难相伴而随的。在快乐中我们要学会感恩社会,感恩生活,在痛苦中也要感激生命,因为我懂得了,快乐固然美好,但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创造出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华美的语言给我们深刻的哲理,正因为如此才成就了海伦·凯勒,成就了霍金,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时间简史》;成就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发出世间最强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也成为无数人的英雄榜样,在作者身患重病,被黑色魔鬼吞噬的情况下,顽强的完成了著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与不竭力量,正因为如此,孟子才写出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豪言壮语,更让我明白了人生哲学,我们要与挫折作斗争,坚信﹕人定胜天。

徐志摩用生花的妙笔,完成了《再别康桥》,更写下了至今为之吟诵的精彩语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些经典之作,好似一块块面包,我慢慢的咀嚼着,丝丝甜味,让我心花怒放,手舞足蹈。前几天我们进行语文测试,可是却答的一塌糊涂,还没有写完,可能由于太过紧张,那个时候,我真恨自己,第一次考试就这样,辜负了老师的期望,冒着大雨跑回了家,雨淋了一身,脸上雨和泪交织在一起…悲观了一会儿后,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要坦然面对,坦然接受。是又何妨?我会把它当作积蓄能量的好机会,继续拼搏奋斗!通过阅读经典名著,让我有了一种大气和一份坦然!品读经典,光亮人生!品读经典,让我成长了不少;让我“养的胸中一丝恬静”;让我明白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精神。我们以后会更加努力,不让老师失望,发扬并继承名师大家的人生哲理。磨炼坚强意志。品读经典,光亮人生!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领略大师风采,洗净铅华,做最美的自己吧!

【第二篇】

由“红色”你会想到什么?

你是在苦苦冥想出现在你身边一切有关红色的事物吗?“红色”对于我们来说涉及面太广,就是讲几天几夜也讲不完。

但是,说到“红色”让你想,也许你会想到;也许你想不到,因为日渐安逸的中国已经很久都没有遭受枪林弹雨的“洗礼”了。没错,中国还拥有一段“血红的历史”,那段时光是一位位爱国英雄,志士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的年代。

今天的安逸生活,已经让我们渐渐往去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年代。

——不!我们不应该忘记那段时光,那是先辈们用血肉基垫而成的新中国。拾起一本“红色”的书籍,细细的“品味”着,将“红色”永远埋藏于心,将先辈们的精神发扬光大!

细读《红岩》,让我感受匪浅。《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许建业)、江姐(江竹筠)、成岗(陈然)、刘思扬(刘国志)、余新江(余祖胜)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红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我们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红岩》中,我认为江姐,将这一“红岩精神”诠释地淋漓尽致。他强忍着丧夫之痛,接受了丈夫的工作。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受尽敌人的严刑拷打,但对党不利的事她只字未提。最后英勇牺牲,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红岩》,他就像是一面旗帜,引领着我们,让我们看到了过去,但是也让我们看清了现在。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金钱和利益,让人们渐渐迷失了自我,有些人不惜为了金钱走向犯罪的道路;了牟取一官半职不惜奉承……这不由得让我们沉思,难难道祖先的鲜血就这样付之东流了吗?我们应该记住:没有革命先辈的英勇善战,没有革命先辈的拼死保卫,哪会有今天站在我们脚下的这片黄土的?哪会有今天的中国?哪会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我们应该缅怀先烈,但也应该学会珍惜现在,创造未来,让中国更加强盛!

让我们一起“品读红色经典,书写精彩人生”!

诵经典写作文【通用7篇】二

描写春的经典古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江南三月,犹有枝头千点雪。——仲殊《减字木兰花》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诵经典写作文【通用7篇】三

地铁上的浮尘又开始飞扬了!我知道,下一班的午点列车,是时间该到了。当车门慢慢打开,人潮如波涛似的涌动着。我紧紧怀揣着那本泛黄的书,生怕掉落于人群之中。我与那些丧失理智的乘客们摩肩接踵的挤上了列车,老实说,我并没有怎么用力,只是我身后那股强大的力量把我推了进来而已。我也只是长舒了一口气,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安心的坐下了!

挤这班列车的人的人很多,我望向窗外站台上的人群,个个争先恐后,拥挤着,喧嚷着,大人紧拉着小孩的手,被人群无定向的挪动着。随后,广播响了:“列车要准备出发了,请各位乘客赶快上车。”就这样,没上车的人,脸上挂着失落,坐在长椅子上叹着气!是的,我都看到了!那些出口成“脏”的人,我对其也只是微微一笑,但那种笑容,只有我自己知道,是带有嘲讽的。

列车开了许久,我倚着玻璃窗,翻开了那本泛黄的书籍。那是一本线装订的《论语》,听爸爸说:这是爷爷从小读到大的书,在爷爷那个年代,他就只认识几个字,不知道意思,但他总觉得这是一本很珍贵的书。当我那一年回老家,老家的房子正如《十五从军征》中的那样:“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我翻箱倒柜的找了半天,才找到这本盖满灰尘的书。

当我翻开的那一刻,我的眼眸中就容不下人和其它的风景。第一页是一张空白的,我想,大概是爷爷怕弄丢吧,在书的左上角,写上了小小的“刘”字。第二页是有字的。上面印刷的是《论语》中最为家喻户晓的一句:“既来之,则安之。”这不仅是最经典的一句,也是爷爷挂在嘴边,最常说的一句。在我的记忆中,爷爷是个热心肠的人,凡是有乞食者来我家“拜访”,爷爷就大方地盛了一碗饭,还说什么可以在家住一晚……这么一来,奶奶也就跟爷爷吵了不少的架。“既来之,则安之”所谓经典中的经典,我想不光是爷爷被熏陶了,大多平明百姓受到了不少启发。

这本书很奇怪,一夜也只有一句,配的图也很简单,但总会让我陷入沉思后面有一页中写到:“不学礼,无以立。”其意思也就说“不学习礼仪,就不能够在人群中立足。”这时,我的思绪又飞回到了刚刚那个喧闹的车站。在那时,哪怕是有一人出来喊一声“排队”,所有人也不会怪他的!那些把礼仪文明思想抛之脑后的人,或许连站稳在站台上的资格都没有吧。更别说,在社会上立什么足了。故事总是这样,纷纷扬扬的说了一大堆,值得感悟的也就只是那一个微小的动作;不管历史长河翻了多少个波涛,值得留恋的也就只是沙滩上那几部发光的金典。

我觉得,经典真正所要告诉我们的是它的本质,而不是所有起衬托作用的花边语言。然而,古人用岁月留下的经典,不仅仅是记载了当时多么多么的繁荣或又战乱,他的本事只是希望用他们的人生道理教会我们许多该做的事和不该做的事。

诵经典写作文【通用7篇】四

我爱我的家经典作文

家,是每个孩子的摇篮。家,是孩子的避风港。家,是每个孩子栖息的港湾。而我有一个温暖、幸福、温馨的家。

我的家,是幸福的。当我每次放学时,妈妈都会把饭菜做好,等着我的到来,而我一到家门,连手都不洗就偷吃妈妈做的菜,实在太好吃了,这一举动,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的幸福,家的'温暖。

我的家,是和睦快乐的。一家人和睦相处,爸爸妈妈几乎不吵架,爸爸很幽默,总是在我写完作业时给我们幽默讲笑话,是我们哈哈大笑,而母亲虽严格,却也可爱,不同花样的菜式,做得非常可爱,秀色可餐,是我们食欲大增。

我的家,是我们的依靠。当我在学习上或者生活上遇到困难时,父母就帮我排忧解难,教我怎样面对人生,教我怎样对人对事,教会了我人生是不会一帆风顺的,路上坎坎坷坷,要经得起挑战和考验。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开心的一面,也有难过的一面,而我的喜怒哀乐,都是父母陪我度过的。晚风吹来,一家人在阳台里说说笑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晚上。

假如家是一个房子,那么父母就是屋顶,而我就是屋顶下的一盆花,父母为我遮风挡雨,而我在屋檐下快乐的成长。我爱我的家!一个永不言弃的家!!

诵经典写作文【通用7篇】五

上:天下英雄豪杰到此俯首称臣   下:世间贞烈女子进来宽衣解裙

    横批:天地正气

  上:脚踏黄河两岸手拿机密文件

  下:前面机枪扫射后面炮火连天

    横批:爽

  上:大开方便之门

  下:解决后股之忧

    横批:众屎之地

  上:有小便,宜

  下:得大解,脱

    横批:鞠躬尽瘁

  上:畅通上下

  下:雅集东西

    横批:新陈代谢

  上:来前百步紧

  下:出后一身松

    横批:愉悦身心

  上:静坐觅诗句

  下:放松听清泉

    横批:清静世界

  上:最适低吟浅唱

  下:不宜滥炸狂轰

    横批:讲究卫生

  上:小坐片刻,便会放松意念

  下:清闲一会,即成造化神仙

上:天下英雄豪杰到此俯首称臣   下:世间贞烈女子进来宽衣解裙

横批:天地正气

上:脚踏黄河两岸手拿机密文件

下:前面机枪扫射后面炮火连天

横批:爽

上:大开方便之门

下:解决后股之忧

横批:众屎之地

上:有小便,宜

下:得大解,脱

横批:鞠躬尽瘁

上:畅通上下

下:雅集东西

横批:新陈代谢

上:来前百步紧

下:出后一身松

横批:愉悦身心

上:静坐觅诗句

下:放松听清泉

横批:清静世界

上:最适低吟浅唱

下:不宜滥炸狂轰

横批:讲究卫生

上:小坐片刻,便会放松意念

下:清闲一会,即成造化神仙

诵经典写作文【通用7篇】六

为了使抽象的道理具体生动、使单薄的内容充实丰富、使繁琐的语言简单洁明了,因而引用历史故事、名人轶文、寓言笑话、诗词格言等,这种表现手法叫做“用典”。特别是杂文写作,常常“用典”之法不可弃置不用。同样一段文字,“用典”与否,效果是不一样的。

事例分析小引

试以《学会照镜子》两个开头做一比,孰优孰劣,相信大家自有明鉴。

※镜子这东西,差不多家家有、天天用,但不是人人肯用、人人会用的。因为镜子不单是放到眼前看看的事,而是跟照镜子人的思想素质、胸襟气质等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学会照镜子。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铜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一代明君的“照镜”之论振聋发聩、引人深思:我们应学会照镜子。

可是,写作“用典”常被人斥之为“掉书袋”、“倒胃口”云云。我们以为此论颇有偏激、武断之嫌,很有商榷之必要。

的确,有些人以为写文章“用典”是既时髦又省劲的事儿。他们用“按点索文”法,冥思苦想地搜寻出一两个“漂亮”的典故,作为文章的骨架,再跟现实一掺和,拉扯几段,便凑合成篇了。其实,这对“用典”来说虽不一定是曲解,至少也可以说是误解。要知道,“用典”是一件费神费力的事情。有人把它喻为武林中的“内家功”,这是极有见地的。在旁观者看来,作者“用典”似乎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殊不知作者已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典”相融、借“典”升华,故能运思成风、涉笔成趣。这犹如内家功似的、一呼一吸、一招一式,都蕴藏着深厚的功力,岂是华而不实的花拳绣腿可比?

请再看看下面的这段文字:

课内课外多学点古代诗词,不同的审美内容就会多方面的作用于我们同学的心灵:诵“大江东去”,会发出关西大汉之慷慨;吟“晓风残月”,会抒发十八少女之柔情;“采菊东篱”会使人心境趋于恬淡平静;“娇莺啼鸣”会使人心田洋溢春之情趣;“位卑未敢忘国优”,唤起了我们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国牺牲敢惜身”,激励着我们献身祖国的决心……

这一段文字引用了苏东坡、柳永等数位名人的诗句,虽只是点到为止,但内涵极丰,旁征博引而不显芜杂堆砌,读起来朗朗上口,极易引人共鸣!

这里涉及到作者(包括习作者)善不善“用典”的问题。不善者,用的典故或无病呻吟、俗不可耐,或贩卖文字、肆意堆砌,或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写出来的文章总脱不去肤浅拼凑的斧凿之痕。这样,自然难免要使人感到“倒胃口”了。而善“用典”者则不然,行文通俗而不粗俗,选典灵活而不呆板,因而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当然,学生习作一下子是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写作水平的,故不妨从弓步、马步开始,试练“用典”的一招一式、一呼一吸。首先,让学生体会课文中名家的“用典”实例,读毛主席《愚公移山》,学生自然会为领袖巧用寓言故事而击节;读鲁迅先生的《人生识字糊涂始》,学生一定会为大师活用古人诗句而赞叹。如果课外多翻翻邓拓的《燕山夜话》等,借典、批典、反典、串典、改典等例子更会使学生眼界大开。这些名家高手“用典”时或含蓄讽刺,或直言褒贬,或借题发挥,或影射比附,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饱含着对世相的深沉透视,闪烁着激浊扬清的锐利锋芒!其次,老师要结合课文给学生提供一些掌故趣闻、名言警句等,并让其互相交流,或两星期一次,或一个月一次。自然,最后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试着“用典”。写带有议论性的文章,无论是开头,还是中间,抑或结尾,均可试着“用典”。当批改这些作文时,我常会读到一些自己闻所未闻的典故,从而增长了见识。不过,话得说回来,学生的习作毕竟是习作,“用典”时堆砌、曲解、失误等是在所难免的。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该积极加以引导,使之在写作过程中通过模仿、揣摩、探索而逐渐成熟起来。

需要指出的事,习作善不善“用典”,不仅取决于学生心头“典”的多寡,运用时熟练与否,而且更取决于学生认识层次深浅、理解水平的高低和思维能力的强弱。名家高手之所以能写出一“典”见血、一“典”破“的”的好文章,无不与他的深邃思想、渊博学识、过人胆识等紧密相连。不过,任何名家高手不是天生就有神来之笔,他们“用典”亦少不了这学步过程,所以我们学生没有必要因为眼下不如名家高手而不敢“用典”、不肯“用典”。当然还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作如是说,决不是把评判作品的优劣定位于“用典”与否。事实上,没有“用典”的精品佳作,俯拾皆是。另外,我们还应让学生懂得,“典”的界定并非一成不变的,今天不是“典”的,明天说不定就是“典”了。正如阿Q、九斤老太,在鲁迅生活的那个年代大抵是算不得“典”的,但是现在如用在你的作品中,其“典”的味道跟伯乐、东郭先生是极难分轩轾、辨伯仲的。

写作文用典故,首先要懂典故,如“折柳”、“折桂”、“伯乐”、“伯仲”、“雕龙”、“雕虫”……邵伯街上有条甘棠路,可是知道“甘棠”这一典故的人,恐怕不是很多。《诗经·召南·甘棠》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讲的是西周召伯巡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曾在甘棠树下断案、休息。后人思其恩德,使用“甘棠遗爱”、“甘棠之惠”等成语来歌颂清官廉吏,故唐代诗人刘禹锡就有诗云:“闻道天台有遗爱,人将琪树比甘棠。”

典故用途广泛,数量极大。用之于口头或是书面,往往是语言精练而又含蓄。下面是一组以数字开头的典故:

一鸣惊人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意义:比喻有才华的人,平日默默无闻,一旦施展才华,即能做出惊人的业绩。

二竖为虐

出处:《左传·成公十年》:“公(晋侯)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既不可为业,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意义:指病情危重,癖好根固,不可救治。

三顾茅庐

出处:三国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意义:表示诚心诚意地去拜访和邀请。

四面楚歌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意义:形容途穷受困,四面受敌,处境孤危。

五斗折腰

出处:梁萧统《陶渊明传》:“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意义:表示有骨气,不屈身事人。

六龙回日

出处:李白《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意义:古代神话,太阳乘着有六龙牵拉之车,日行于天。后指太阳的驭者,亦指太阳或时光。

诵经典写作文【通用7篇】七

晨练经典散文

今年暑假,我回到了西安。每天清晨锻炼,已经形成了习惯。

回家的第二天,快5点醒了。咦,屋里咋这么黑呀。在老家内蒙牙克石2、3点钟,天就亮了,就是在大连,5点也该亮天了。

起床后,撩开窗帘,外面黑乎乎的。楼旁边的公路上,路灯亮着,早班往来的公交和出租车都开着大灯。

黑暗中,远处建筑工地上,道道电焊的弧光,划过蓝黑色的天空。附近的高层楼房顶端,星星点点的警示红灯,不停地闪烁着,犹如夜空中形态各异的星座。

外面黑乎乎的,街道两边的树木还在睡眠。树上的蝉儿,院里的自驾车、远处的房屋,一切还在静止状态。除了偶尔的过往车辆,整个空间静谧极了。

已有三年没回西安了,外面啥情况不了解,等一会儿再出去吧。

5.30分,天有些灰蒙蒙的,我顺着56级台阶走下去,权当是热身吧。

出了大门口,上哪呢?我顺着公路边的人行道,慢慢地向前跑去。

几位保洁员在清扫街道。一辆电动三轮拉着大葱、青椒、白菜、萝卜等一大车菜疾驰而过。那不是赶集,就是饭店买菜的。起早去批发,价格便宜。有个穿着黄马甲的女子,骑着木兰摩托,挂着大口袋,外带装满小瓶子的木箱飞奔过来。可能是取报纸、送奶的。

我想寻个地儿停下活动活动。哎,有了,这门口很平坦。还没拉开架势,借着路灯一看,啊?建设银行!是非之地,不可久留。——闪!

又往前跑了一会儿,汗流如雨的我,看见一块儿宽敞平整的地方。行,就这儿了。

6点多了,天渐渐亮了。公路上,各种车辆、行人逐渐多了起来。我拉开架势,慢慢的打着太极拳。

突然发现,偶尔有行人,用诧异的眼光盯着我。又咋了?我一个转身下势,目光定格在身后那一溜高高的台阶上。顺势上观,庄严的国徽,高高的、端端正正的挂在墙上。再看旁边的一溜牌子,什么法院、检察院、反贪局---哇塞!我怎么到这衙门口舞扎起来了。怪不得人们用那眼神看我,还不把我当成是发神经了。赶紧——“扯呼!”

天亮了,路灯灭了。路边的景物清晰了,城市醒了。上班的人们,急匆匆的赶路、赶车,紧张繁忙的一天开始了。

街道上车水马龙。耳畔,汽车的喇叭声,刹车的怪叫声,建筑工地的叮当声,小贩的叫卖声,商铺开业的鞭炮声,汇集成一曲,特殊的、喧嚣嘈杂的、城市清晨交响曲。

我慢慢的往回走着,一定要找一个,适合晨练的地方。我突然看见,在我家的西侧,有很多人在晨练。刚才因为天黑,我没发现,过去瞧瞧。

我家周围的建筑,三年前就已经拆迁,形成一个好大面积的垃圾场,紧连着一个大土包,下去就是长乐公园。

三年前,我曾经走过垃圾堆,爬上大土包,才知道那是秦襄王墓地。那时墓地周围到处都是小洞洞,后来听说那是盗墓时洛阳铲留下的。还听说,秦襄王墓地早已被盗一空。

现在情况却大变样了。在墓地和垃圾堆连接处,不知啥时开出一段南北方向的公路,路面全都铺上沥青水泥,成工字型连接两头的主干道。这可能是为方便建筑车辆,而临时设计的。这段路车少,行人少,成了附近人们晨练的地方。

第二天清晨,天还是黑乎乎的。5.25分下楼,做一下准备活动,顺着人行路右拐,跑到昨天看好的那段公路上。

这时,路上已有一位女子再走动。她个头不高,蘑菇头型,身穿白底带红绿团花的长裙,身材很匀称。属于小巧玲珑型,就叫她“玲珑女”吧。她走得很快,边走边擦汗。看样子已经走了很长时间了。

我慢慢的跑着,第一天嘛,适应一下距离。跑到一半时,遇见一位60多岁,着紫色长袖衫的大姐。她边走边用手前后左右,上上下下的拍打着。就称她为“紫衣大姐”。

再往前,遇见一位“木棍”老汉。看上去也有70多岁,手里拿根一米左右,2.5公分粗细的木棍,木棍两头带有胶皮堵。嘴里喊着:“一、二、三——四!”大步流星的向前走着。

我跑到路头,路边的拐角处,有一个小木屋,是工地配电房,用铁栅栏围着。一位70多白衣老汉,在那里活动着腿脚。

我暗自计算了一下距离,路西侧一共有12个电杆,12个路灯,大概有五百米吧。

路边的人行道上,每隔两米砌个树坑,坑里载着1.5米高的银杏树。每棵树上挂着移栽树木吊针液,用针头儿扎进树身。每棵树用三个竹竿,交叉支撑着。树木已经活了,都发出嫩绿的枝芽,基本成型了。

路西面,挖掘机把四层楼高的黄土堆,修理成45度的黄土坡。坡顶加上铁栅栏围起来,可能是秦襄王栖息地的延伸。

黄土坡的断面上,留下挖掘机的爪印,一道道,一沟沟的,很整齐,看上去就像黄色的瓦楞纸似的。瓦楞纸上,稀稀拉拉的长着一些不知名的绿色植物。土坡角下的人行路边,长满绿色的灰菜和苜蓿。

这时一位身穿短裤,背心,脚脖上露出一截红色袜子的中年男子跑了过来。

四位身材胖胖的大妈们,说说笑笑的走来了。她们都穿着肥大、宽松的绵绸料的碎花衣裤。

天太热了,才跑一个来回,我就汗流浃背,在路中段的小岔道停下了。这大概是修这段路时,放材料的场地。至今还有一些预制板、彩砖堆在路边。这里和那段路一样,也是平整的沥青路面,只是人行道的树坑里没有栽树。我站在人行道的拐弯处,慢慢的活动着、观察着。

东面,方圆五百多米的建筑垃圾堆,足有两层楼高,上面罩着黑色的防晒网。一道一人多高、砖砌的、带有琉璃瓦墙脊的围墙,挡住了垃圾的外延。围墙上贴满户县农民画,房产信息等彩色喷绘。那是开发商的智慧,既做了广告宣传,又美化了环境。

我刚打了一套拳,身边又来了一位着背心长裤,壮实的像一座铁塔似的黑大汉。他活动着胳膊,两脚叭叭作响,动作刚健敏捷,虎虎生风,一看就是个练家子。看样子“黑铁塔”每天都来这里练拳脚。

公路上一对穿戴整齐,白白的、保养的很好的、有些发福的夫妻,牵着一条褐色贵宾犬,慢慢的走过来了。两人一边走一边聊着,一副高高在上,养尊处优的姿态。

又一位穿一身海蓝色,短袖连衣裙的女子走过来。她戴顶红色的宽檐帽,身材很瘦弱。走过我身边时,我看见她帽檐下花白的短发,我听见她嘴里轻轻哼着《军港之夜》。

天亮了,晨练的人多了。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几乎每人都有小音响。或拿、或背、或放兜里。几乎都是放的秦腔,偶尔,也能听到像《我的祖国》、《映山红》、《我为祖国献石油》等一些经典老歌。老人们边走边随曲子哼着,唱着,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着。

晨练的人们,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行为习惯来达成共识:那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延续,对生命质量的'提高,对生命在于运动的诠释。

第三天,我不到5点就出来了。哈,好黑、好静呀。街道旁的路灯,免强睁开困乏的眼睛,只有工地那高高的塔吊上,雪亮的探照灯,大放强光,像哨兵一样,警惕的俯瞰着建筑工地。

我一个人,悄悄地慢跑在,朦朦胧胧的公路上。跑到一半时,“玲珑女”来了,一边走一边“啪、啪”的拍着手。在静静的空间,显得响声很大。走到我身边时,看了我一眼,脚步明显加快了。那嫉妒的眼神分明是说“你是谁呀?每天都是我第一个,今天怎么叫你抢先了?”在路口拐弯处,她从后面超过了我。从那快速移动的脚步,头发甩动的那个艮劲,可以看出,她是个事事都要争第一的女强人。

早起凉快些,那就再跑一个来回。“紫衣大姐”拍打着来了,“木棍”老汉吆喝着来了,“黑铁塔”也来了,“红袜子”身边,多了位手腕上系着白毛巾的男子。

快乐的四大妈叽叽喳喳的来了。每天都能从她们嘴里听到很多信息。哪家超市啥菜便宜了,今天是否有雨,谁家女子要结婚了,今早起来,谁做了几碗凉皮……

我慢慢的跑着,听着,看着,又有了新发现。西面的瓦楞样的黄土坡上,有两个大窑洞的旧址,紧靠坡上砌着砖墙,又高又大。能清楚的看见窑洞的边缘很齐整,还有几个好像放油灯类的小台台。

窑洞两侧,分别排列着十个大小不一窑洞,都在一个水平线上。虽然洞口都用水泥封堵了,但非常明显的看出,中间的是主,两边各十个是仆。这大概是秦襄王的陪葬吧。

两个来回跑完了,来到昨天打拳的地儿,练练拳,舞舞剑吧。

打拳时,我对面土坡上一只雄鹰腾空而起,徘徊几圈,扶摇直上,变成一个十字小黑点。那是土坡每天第一只放飞的风筝。也是我每天最想看到的,一件高兴事。

土坡栅栏边上,每天一位白衣裤,白发白胡子的老者,站在那里,两臂不是平伸,就是向上高举,长时间一动不动,不知道练的是啥功夫。

转眼立秋了,一场秋雨过后,天气渐凉。晨练的人们,不约而同的穿起了长衣长裤。只有红袜子、黑铁塔还穿着背心、短裤。

瓦楞纸似的土坡上,不知名的绿色植物,开出了一簌簌白色的小花儿,偷偷地窥视着晨练的人们。

晨练的人明显少了。《军港之夜》不见了,牵着贵宾犬的那对夫妇不来了。那个黑裤子红体恤,头顶梳个发髻的,每天站在树空里跳绳的女子不见了。那个满头白发,每天做完保健操,都要采一点坡下的野菜,回去做“麦饭”的老太太也不来了。

虽然我们彼此不相识,也没搭过话,也不知都来自何方。但是,每天早晨相互寻找的一个眼神,每次擦肩而过的回眸,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地点,早已把晨练的人们,结为一体,形成共同的习惯。

短暂的假期即将结束,我要返校了。

清晨,我慢跑在已经熟悉的路段上,期待着一个个熟悉的面庞出现,我在心里默默的向(她)他们告别。

明天,我就要离开西安了。看不到彼此的身影,你们是否也关注着我,想念着我。

我不知名的陕西朋友们,请坚持下去,要珍爱生命。你们为儿女操劳一辈子,现在,要好好为自己活一回。我祝你们健康长寿,我期待我们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