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读后感 >

强国演说【精选7篇】

小编: 甜味拾荒者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强国演说【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强国演说【精选7篇】

强国演说【精选7篇】一

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活动的日子,清晨,我早早地起了床,坐在沙发上,怀着激动的心情打开了电视,等待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活动。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大约九点钟,我们的习主席和他的夫人在热情地接待来自各国的首脑和外宾。天安门广场和观礼台上红旗飘扬、人山人海,很热闹。军人合唱团唱起了雄壮的抗战歌曲。

阅兵式开始了,先是老兵车队走过天安门,他们都是祖国的英雄,接着是由解放军战士组成的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威武的走过天安门。跟在他们后面的是浩浩荡荡的解放军装备车队,有新型的、各种各样的坦克车队;有现代化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车队;有威力强大的核导弹车队;最后跟来的是最先进的无人驾驶战斗机队。最壮观的当然是有几十架战机组成的70字样的战机群,同时尾部出现彩带,从天安门上空飞过,接受检阅,特别的壮观。

阅兵结束了,数以千计的爱好和平的白鸽,飞旋在天安门上空;无数彩色气球涌上天空,把天安门上空装扮得五彩缤纷。人们欢呼着、跳跃着。祖国多么强大,我们多么幸福啊!

强国演说【精选7篇】二

说起《三国演义》,最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就是周瑜之死。都说周瑜风流倜傥、气质非凡,但不好就在这心胸狭隘。巧了,我也是在这里想不通。不过,我相信,周瑜的智慧不在诸葛亮之下,何必要去妒忌他呢?这我可得好好想想……

就以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周瑜这个人物其实是很完美的,不过在《三国演义》中却来烘托了诸葛亮,让诸葛亮占去了一个闪耀的舞台。

周瑜的音乐天赋也是极高的,他的《广陵散》也是赫赫有名的,并称诸葛亮能闻弦歌而知雅意,听出曲中之音。可见周瑜是有多么的才智啊!

经过一番寻找,周瑜并不是被诸葛亮三气而致死,而是因为大*战,右肋受了伤,又因战*事紧张,没有时间痊愈,最后渐渐地恶化,致使其在行军途中伤口崩裂,死于巴丘,年仅35岁。

周瑜也是英年早逝,但却给我们后人带来如此深刻的印象,周瑜不愧为三国中的“周公瑾”!

强国演说【精选7篇】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对词中的“英雄”一词发生了疑问,书中讲到的人物上百,然而,群雄逐鹿玉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

有人说,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是千年难见的一代贤相。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体现了这一点。然而,我认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来,孔明却自己的一生,死死地绑在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上。

我倒觉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尽管书中说他大逆不道,奸诈多疑,还敢“狭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偏姓刘的能当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捉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变得名正言顺;他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一战,是敌我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是文学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当然喽,他太多疑,以至于刚愎自用。

但功大于过,曹操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称得上英雄。

但再看其他人:孙权不过仰仗父兄基业,建工甚少;周玉碎年少有为,但气度狭小,意气用事;关羽,太骄傲;张飞,勇有余而谋不足;吕布,以见利忘义之徒也。

强国演说【精选7篇】四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叫《三国演义》的小说,这本书深的我的喜爱。

《三国演义》产生于元末明初,是作家罗贯中写的。讲述里汉朝末期,诸侯,纷争兼并,最后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三分天下的局面。《三国演义》就是这一史时期的故事。所为三国即魏、蜀、吴三国。

三国演义里有用许多人物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有智有谋,印象最深的是故事《诸葛亮计退五路大军》。故事讲述了魏国司马懿请来了蛮王孟获、潘王轲比能和动物孙权以及魏国大将曹真、蜀国叛将孟达,兵分五路正准备攻打蜀国。

只可惜这一切被诸葛亮很快打听到了,他先派在潘王轲比能国家声望很高,被称为“神武大将军”的马超坚守西平关,潘军一到不敢进攻,自然退去;他又派大将魏延用“疑兵计”,将蛮王孟获迷惑其中,不战自退;然后模仿与叛将孟获有生死之交的李严字给他写了一份信,孟达定会以生病为由不参战,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就把这支兵打败:魏将曹真如果看到蜀兵不出兵,不久定会收兵 ;至于孙权,诸葛亮派人前往吴国与孙权讲明之间利害。并与其和好。就这样,五路军就都大败了。诸葛亮真是了不起,不费吹灰之力便把这五路大军击败。我真佩服诸葛亮的聪明绝顶,我要向他学习。

《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风云人物,有时间,你也可以仔细看一看!

强国演说【精选7篇】五

“少年强那中国一定也很棒,散发五千年的磁场。习惯了后发制人赢了还说承让,带着无限梦想和希望像条龙一样飞翔……”这一首歌一定有不少人知道,不管这是谁写的,谁唱的。,我们只需知道这个词中的含义是什么。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8级地震袭击了这座“天府之国”。在这的(次)地震中涌现了很多英雄。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林浩就是其中一个小英雄,林浩在逃生后,并没有跑开。而是想要跑进教学楼救出自己的弟弟。于是他又爬回去,但是在返回途中,他看见有两个同学昏迷了,他放弃了救自己的弟弟。把昏倒的女同学背了出来。之后,余震不断,但是,他再次勇敢地爬回废墟,把另一个男同学背出来,逃出险境。在这两次爬回废墟救同学的过程中,林浩头部多处被砸破,左手臂严重拉伤。

“好不容易才爬出废墟,又爬回去,你不怕房屋再次倒塌吗?”记者问。“我怕,但我是班长。如果没有同学,要我这个班长有什么用。”林浩稚气的声音透着坚定。

我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我要向林浩学习,虽然我现在没有能力去帮助灾区的人,但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强国演说【精选7篇】六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一天,我们去书店买了一本《三国演义》,它的主要内容是说三国有东汉、蜀国、魏国是怎样形成的过程。里面我喜欢的人物有曹操:他有雄才大略,善于用人,处事果断。但为人奸诈诡秘,老谋深算。关羽:为人十分重义,性格刚烈,武艺超群。刘备:为人仁慈,爱民如子。张飞:性格率直,勇猛无敌。我喜欢的故事有草船借箭、诸葛亮在火烧赤壁。

在草船借箭这一章节里面周瑜请诸葛亮商量怎样对付曹操,诸葛亮说:“当然是弓箭。”周瑜让诸葛亮造十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完成。他让鲁肃借给他二十只船,六百名军士,预备些青布、稻草,利用大雾的帮助从曹军那里借来了十几万枝箭,看到这儿我对诸葛亮佩服至极,他真是有聪明才智。诸葛亮大火烧赤壁,就更体现了他的足智多谋,他用计让曹操的水军铁索连舟然后用火攻最后取得胜利。

我们要克苦学习,成为科学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祖国多做贡献。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编写的。虽然本书已家喻户晓,但是我初次拿着到这本书时,看着看着,还是被里面的情节、人物深深吸引着,打动着,令我爱不释手。

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很多不同的人物: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有武艺超群 骁勇善战的赵云, 还有身性耿直 粗犷 粗鲁莽撞的张飞等等。我最喜欢的还是诸葛亮,他不但足智多谋 料事如神 有胸怀坦荡的大智慧,还是蜀军队的重要的一员,没了他等于刘备这一队连一点希望都没有了。我最喜欢的情节也是草船借箭,主要讲的是诸葛亮用智慧从曹操这里骗取了十万多支箭 我觉得里面最没用的人是刘备,要不是俩个弟弟保护他,他早就一命呜呼了。

从三国演义我明白了: 我们对朋友要忠诚,不能背叛朋友,出卖朋友,要把朋友看到的比生命还重要,而你决不能失去他。还有要尊重在学习上很棒的同学,不要歧视或嫉妒他们,而是要虚心向他们请教,取别人长处不自己短处。

强国演说【精选7篇】七

少年强则中国强!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青少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青少年时期打好基础,树立远大志向,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1910年春,12岁的周恩来告别了亲友和故乡,离家一路北上,来到了东北。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这个淮安少年的面前,这成为他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后来周恩来回忆:“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

在东北周恩来来到一个比较新式的学校——后改名为东关模范学校,这里既教中国的经书,又介绍一些西方的新学,开设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英文、图画、唱歌、体操十门课程。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各种成绩名列前茅,他写的文章气魄大、志向远,深受人们称赞,为他以后的伟大成就作铺垫。

有一次,魏校长在给学生们教修身课时提出:“读书是为什么?”其他同学回答全都是为了各种荣誉,而他,站起来庄严地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由于周恩来的南方口音,魏校长一时没听清楚,周恩来沉重、大声地重复说:“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

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是的,我们如果也能像他们这样,能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种恢宏壮志的话;什么事情都能为他人着想;为生活而努力,认真学习;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读着周恩来的这首诗,让我下定决心,要像周恩来一样用行动去践行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和追求。

少年强则中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