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字数作文 > 600字 >

观后感作文【范文4篇】

小编: 北巷以北

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后感作文【范文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后感作文【范文4篇】

观后感作文【范文4篇】一

《猫咪小贝》观后感600字作文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我们学校组织全校学生到阶梯教室看电影。一进场,我们就看见屏幕上写着“猫咪小贝”这几个字,我想这一定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只小猫名字叫小贝,因为妈妈太宠爱它了,从小什么都是妈妈帮他做,所以它身体很弱,跟本不会保护自己,后来不慎落到一个小朋友手里。一天,小朋友要搬家,途中不小心把小贝掉在了荒山野岭中,小贝为了找到它的妈妈受尽了千辛万苦,他遇到了猛蛇、老虎、狐狸.............还跌到了大水中,经过努力,他一次又一次脱离了危险。他还交了许多朋友,小白兔、小刺猬、小松鼠、龟爷爷,还有一只野豹小花。小贝找妈妈,需要翻山越岭时,有朋友帮它,它总是说:“谢谢你,我能行”。最终小贝找到了它的妈妈,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我能行”是我在这部电影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看了这部电影,这句话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回荡,使我不禁想起了一件事情。一天放学回家,我在做数学练习册的`时候,发现一道题很难,我没多加思考,就空在那儿,等妈妈回来了再说吧。妈妈终于回来了,我和她说了以后,妈妈叫我自己好好思考一下,我却嘴巴一翘说:“我不会嘛!”妈妈无可奈何,就耐心地给我分析,经过妈妈的讲解,我把这道题做出来了。现在想想,和小贝的做法比比,我感到十分惭愧,我居然还比不过一只小小的猫咪。我今后一定要改掉这个毛病,把‘我能行’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一直激励自己,不管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争取更大的进步。

猫咪小贝真是一只坚强,勇敢的小动物,我真敬佩他这种不屈不饶、勇往直前的可贵精神。让我们永远记住”我能行”!

观后感作文【范文4篇】二

我的家乡座落在淄博市桓台县,它有着“建筑之乡”和“江北吨粮县”的称号,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区,像起凤的马踏湖,新城的王渔洋祠堂……都是非常着名的。

马踏湖不仅风景优美秀丽,还盛产莲藕、毛蟹、鸭蛋等。因为马踏湖的鸭子是吃湖中的小鱼、小虾长大的,所以马踏湖的鸭蛋营养特别丰富。已进入马踏湖,你马上就会被那里的景色所吸引,树木成荫,湖水清澈,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生辉,好像银花盛开。如果你坐在船上游览,那更是别有情趣,岸上高高低低的芦苇随风飘荡,湖中的鱼儿不时的跃出了水面,我们一边听着美妙的音乐,一边吃着从湖中挖出来的又甜又脆的藕,还欣赏着美景,那舒服劲儿真是没的说。如果你有胆量自己撑船,那更会让你终生难忘,你一定能从中感觉到“江南水乡”的风韵。

我们桓台共有13个乡镇,每一个乡镇都有自己的建筑公司,他们在全国各地建造了许多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我们的.爷爷、父亲都是有建筑方面的技艺,怪不得被称为‘建筑之乡’呢!

“江北吨粮县”的称号也不是吹出来的,我们这儿的一亩地一年能够产出一吨粮食呢!怎么样,数目相当惊人吧!

我们的少海公园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到了晚上,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到那里去放松再也好不过了。那里还有我们儿童的乐园呢,夏天我们可以下水玩耍,捕鱼捉虾,滚筒、秋千等每次都会让我们玩的不亦乐乎!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如果你来到这里一定会拍手称赞、流连忘返的!

我爱我的家乡。

观后感作文【范文4篇】三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对书爱不释手。每次手中捧着一本书,我心中就感到无比的欣慰。尤其是遇到好书,总是百读不厌。

有一天,妈妈给我带回一本《论语》,我高兴极了。我早就从电视里看到不少地方兴起学习《论语》的热潮,早就希望自己也能读到这本书,没想到现在就能一饱眼福了,真是快哉!

《论语》历行了两千多个春秋,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它是一本记录了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有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被历代当朝者治理天下所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了又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自从阅读了论语之后,我对学习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每天放学都会认真地把学过的知识再复习一遍,果然。我的成绩越来越好,我也越来越有成就感。这可都是论语教诲有方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我十分羞愧,因为以前,不论是发试卷或是发作业本我都要最新最干净的,这是私心在作怪,论语使我认识到了错误,让我明白了要为别人付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我明白了,要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不要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

论语使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也许每个人读论语都会有不同的心得,我也不例外。在这个浮燥的社会中,我只想企图寻找一片宁静的归宿,寻找一片文化的净土。做自己能做之事,行自己能行之事。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足矣!我喜欢读《论语》。

观后感作文【范文4篇】四

每一个中国人都就应看看《鬼子来了》,不仅仅要看,看完之后,还得写观后感。

日本侵华战争中,一个北方偏僻乡村的老实村民马大三,某一日忽然遇上了生平未遇之事,撤退的中国军队在他家里留下两个黄麻袋并说会回来取,而他们却迟迟不来。马大三打开麻袋,发现其中装着一个日本鬼子和一个汉奸翻译,厚道的马大三要为怎样对付这两个敌人伤脑筋了。6个月过去了,中国军队还是不见踪影,反而日本鬼子的碉堡已经修到了村口,村民们务必精心地看管住这两个俘虏不让敌人发现,而且还要防止俘虏查觉到状况的变化。这一切越来越困难了,村民们只能要求马大三解决掉这两个鬼子,但马大三却下不了手。马大三与他的女人(一个年轻寡妇)由于长期照顾这些鬼子,他们之间渐渐消除了敌意,鬼子向马大三提议,他愿意以几车粮食来换取自由,这能够救济正陷于饥荒中的村民。马大三愿意相信这个在他家住了多时的鬼子,大家也同意了这个办法。结果出乎马大三的意料,日本鬼子就是日本鬼子,双方互为友好的宴会在日本兵对村民的大屠杀中结束,村子也被烧成白地。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影片中人物的性格。马大三:本分、善良、小聪明、明哲保身、不敢承担职责,代表典型中国老百姓的生存哲学,拉群人下水,职责大家担,也就法不责众,带着困惑的微笑死去。

河北小山村的农民:没有正面应对战争,几千年的农民逻辑让他们善待俘虏,但最后去发现他们的意识形态,道德行为准则于现代战争逻辑很不适应。

花屋小三郎:带着日本武士道精神出现,但又害怕死得不壮烈,花屋心理变化过程是导演的功力所在。

翻译:代表着有点文化的中国人,脑子转得很快,中国劣根性代表。挑拨离间,被上司看不起,“支那狗”。又看不起花屋这样日本农民出身的下层士兵。最后他受刑的时候笑是对时局的嘲笑,也是对自己翻译生根的嘲笑。

《鬼子来了》显然对人们所定格的中国农民呆板木讷的标准照不以为然,偏要把人物鼓“动”起来,马大山和他的乡亲们不无生动活泼、生机盎然。不是农民不农民的问题,这部电影方法的天才之处和独特魅力在于,不避重就轻,总是径直要把人生命性的勃发跃动给煎迫碾压出来,燃烧或者暴晒,在这个软沓沓病殃殃的年月,让“生命动作”披荆斩棘,实在用心良苦。《鬼子来了》,不给人的侧隐之念留下任何余地:给鬼子白面饺子吃,够了;“我就是杀不了人啊”,够了;送还鬼子,够了;写“友好条约”,够了;开“联欢晚会”,够了;烧光杀光,够了——还是是不够,还要让战俘了的鬼子砍掉民族英雄了的马大山的头,()而且还要当着“国军”和百姓的众,而“众”是什么,“众”是鲁迅在《药》里写过的雀跃的脖子伸得有鸭脖子那么长争看杀革命者的头的中国人。

而对日本人的把一段魔鬼华的日本鬼子放到了人性的角度下分析,使日本鬼子也有了性格的丰满,有残忍也有怕死的、懦弱的一面。表现了日本鬼子人性的一面,尤其是野野村天天给村里的孩子吃糖。没有和村民冲突。而最后的爆发是军官的暗示和挑拨。因受刺激而发疯杀了最喜欢的小孩,刻画了立体丰满具有人性,内心审视的野野村可能也是“反动”的一部分。

鬼子来了,村民们不是鸟兽散,去打埋伏,而几乎要夹道欢迎;千方百计掩护的,不是八路军新四军,而是鬼子汉奸;遇到困难,不知如何是好,不是翻翻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看看,找游击队武工队指明方向,而是不向组织汇报不说,去跟伪军队长江湖术士搞上了。说我党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得益于人民战争的法宝,这法宝至少于长城脚下的这×村是不存在的——给村民送来粮食的不是“共军”而是“皇军”,而村民弹冠相庆的,也不是凯旋归来的人民子弟兵,而是双手沾满了同胞鲜血的侵略者。为什么偏偏找来两个黑白片年代银幕上坏得一塌糊涂的着名的奸角陈强和陈述在那里跑跑龙套呢?姜文请两位老艺术家故地重游,是要向二老致敬吧,而观众呢,看着这两张面孔谁不浮想联翩呢,姜文请我们旧梦重温——陈强所饰的武林高手,不是他年事已高武功已经要不了人命,而是,鬼子的命,他不敢要。练得虎虎生风却奈何不了就擒的鬼子,仅仅因为他是鬼子,很尖刻。姜文顺手牵来,就把风魔众生的武侠神话给戳破了,很深刻。

作为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鬼子来了》的取意和表现手法是十分新意的,是触犯某些国人的。电影中有个最为横烈的人物并不是马大三,而是一个叫做七爷的残废,是个双腿残废的老头,老头面容惨淡,终日以床共眠,他从头至尾最爱说的一句话只是:我要一手掐死一个,活埋了他们!豪言壮语,一向都让观众以为那只是口号罢了而在当所有人都沉浸在日军故意布下欢庆酒会的陷井时,七爷此时却固执的费尽力气拿到枪杆,当日军开始大屠杀后,他艰难的爬出房门,精狠的打出了一枪,杀死了一个日本人,但最后却被砍断了一只手而毙命。那是一场令人震撼的屠杀,其中所裸露出来的悲惨,是让人窒息的痛苦。《鬼子来了》七爷的主角是很具有深层好处的,在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疯子,除了愤怒,什么都不会。但到了最后,我们才恍然大悟的发现,原先所有人里面,只有他才是最清醒的,他不相信日本人能有个好东西,能懂得知恩报恩这种善德,于是,在所有的村民都被欺骗,乃至被凶残的杀害之后,原本信善厚道的马大三,此后也变成了另外一个凶暴的七爷,在马大三的本来胆小的身体里变得充满了七爷才有的血性,愤怒,还有疯狂!这是一种斗争的力量,也是唯一的武器……

电影中间有一段讲的是马大三下不了手杀两个俘虏,于是去出了村,过了河,过了河又上了山,上了山又进了城,找到了以前传说中的百步穿扬的神枪手,以求之去借刀杀人,可冷幽默的是,这枪手却告诉马大三自己是拿枪的主,根本不可能用刀杀人,可那村子地方小,随便打一枪,日本鬼子也会赶来要了他的命的,所以这个任务他根本就不能接,他又告诉马大三如果要借刀杀人,下次记得必须不能找枪手,要找刀手。就在马大三气毙之时,枪手又把他带到了传说中的京城第一快刀手,刘爷那里,枪手是这么对姜文说的:“升天的道上,刘爷给他们垫了一步,刀起头落,如轻风吹过,飘飘然不觉之中,油然而生,你明白他们咋感激刘爷的不?你肯定知不道,那些被刘爷砍下来的脑袋,必转九圈,面朝刘爷,眨眼三下(此时在一旁洗澡的痴呆刘爷加了一句:嘴角子上跷),啥叫含笑九泉,这便是含笑九泉。”听完这一通话后的马大三,震惊的拜倒在地。

《鬼子来了》的结尾是最完美的一个镜头,无情的诗意,绝响一般的深刻,最后是令人目瞪口呆的震撼。

含笑九泉,马大三最后是含笑而死,但他笑的是什么?是宁静村庄中村民们愚味的善良,还是战争下人性的荒唐,我看都不是,马大三笑的就应是有两点,一是对日本人嘲笑,一抹重重的嘲笑对着的是日本军人当时在中国所具有那种罪恶。凶残灭绝人性的罪行,这一抹子也是是足以让日本人羞愧到无地自容也无法解释的。而另外一点,马大三笑的,却是围在四周看热闹以及宣传仁义道德官方政策的那些民众,他们愚昧的念头,终将会像他一样得到深刻的教训的。

《鬼子来了》,马大山人头落地的最后两个镜头,色彩却是有了,姜文是在向那场民族噩梦说再见吗?不是,那面“鲜血染红的旗帜”覆盖一切前的瞬间,那个死人头的笑,笑得很诡异。马大山不明白怎样处置手上的鬼子,疯子喝道,“我一手拎一个,活活给他们掐死了”——于是,恰恰是疯子傻子说出了真理。一个愚昧、贫穷和落后的民族是不可能有一种精神的,而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迟早要被淘汰,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同时又是一个事关生存而不得不应对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