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叙事 >

文明与公德议论文【范文5篇】

小编: 七号同学

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阅读的文明与公德议论文【范文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明与公德议论文【范文5篇】

文明与公德议论文【范文5篇】一

优秀的应试作文,要开篇点题,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因此,议论散文的开头,语言要富有文采,明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须放在开头文段的末句。论点的表述最好警句化。话题材料可引也可不引用。

一、精彩开头的技巧 (前边我们训练了引用开头、形象开头、排比开头等技巧,这里综合一下)

1.比喻入题,直接扣题 。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及情感有关。”《天平和七弦琴》解说: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入题,就形象地点出了情感与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2.拟人入题,激发想像 。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学会历史的旁观》)解说: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连物都会带着情感的眼光来评价、认知事物,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更体现了作者的睿智。

3.设问入题,启人深思 。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勿以好恶论断之》)解说:一起笔就紧扣情感与认知,以一种假设将读者的思维引向对本质问题的思索,文章的立意显得十分深刻。这样的入题方式,将设问的修辞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简洁,却分量十足。

4.排比入题,先声夺人 。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的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心中的天平》)解说:优雅的语言、和谐的音节、丰富的形象还不足以触动你的情感吗?还不足以让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来对美的感知,对人对事的看法,都是要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响”吗?

5.抒情议论入题,入情入理 。

“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高考优秀作文《放下感情的叶片》)解说:这样的语言是不是很容易唤起你的共鸣?这样的开头,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导我们触摸到了这样的本质——“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

6名言警句入题,彰显底蕴 。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有了‘感时花溅泪’的悲戚。(《怎一个“情”字了得》解说:文章开头即紧扣住一个“情”字,在三句话中嵌入了三句有关情感的名句,显示出了考生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和文学底蕴。

7.对比入题,表明立场 。

“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融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真情诚可贵 理智价更高》)解说:感情既是能化苦涩为甘润的“善变的药”,又是可以带来累累伤痕的“双刃剑”。精致的比喻将情感的两重性揭示出来,构成巧妙的对比,非常形象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8.假设情景入题,埋下伏笔 。

“如果你正赶时间,可是走到路口却被人告诉前面过不去。如果这个人是你认识的人,你会怎么办?如果这个人是陌生人,你又会怎么办?”《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解说:是啊,假如遇到这种情景,我们该怎么办?是从感情亲疏的角度出发,对所认识的人相信多一点,对所不认识的人相信少一点,还是反过来?假如其他类似的情景,又该怎么办?很自然地,我们便顺着作者的思路追寻下去,去看看作者预设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9.品评时事入题,追踪本质 。

ApEC让全世界刮起了‘唐装热’。看着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着一身相同的唐装时,我不禁呐喊,我爱唐装!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我看是感情在作祟吧!”(《我爱唐装》解说:直接以ApEC会议引起的“唐装热”入题,联系对唐装前后情感态度的不同,引出了对本质的追问——衣服自然不会有对错,错的是人们的情感和认知。假如能在入题时用时事材料来紧扣话题,通过品评时事来追踪本质,你的作文的开头就也能带着几分新鲜,闪烁着几缕智性的光芒。

从以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这些精巧的开头并非只是简单套用某种入题的技巧才显示出新意来,而是结合了几种或多种技巧,并且,从优秀考场作文的开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这些考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才是他们获高分的根本原因。

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既要有意识地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要厚实自己的知识积淀。

抽烟室?后来很有一阵子,同学一见我就说:。学习议论散文的开头技巧我和翔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我们忐忑的站在了我家房前,我们决定要把我们在一起的事情告诉妈妈。苍白的小脸在这清明的月光下愈加没有血色!单雄信被杀时,不就是徐茂公的主要原因。梦中,书本变成了萤火虫,书中,那一行行的诗句也化作翩翩起舞的萤火虫,。

文明与公德议论文【范文5篇】二

议论文怎么写:议论文结构

议论文写作有没有一个便捷的套路?就一般而言,议论文写作是有一个便捷的套路,那就是古人常说“起承转合”。所谓起,就是开门见山端出论点;所谓承,就是分析论点,指出如此会怎样,不如此又会怎样;所谓转,就是转而说开去,用举例的方式证明论点,因而也是全文的主体部分;所谓合,就是全文结尾,与开头部分遥相呼应,再次肯定论点。运用这样一种便捷的套路,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可以节省宝贵的时间,因为轻车熟路;二来眉清目秀,极有条理;三不会引起阅读歧义。

实践中,可以将“起承转合”具体细化为以下训练思路:

(一)一个原则,两套思路,三种模式

写作技巧提示:

⑴一个原则。谋局布篇时,一定要遵循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原则,集中火力,攻其一点。两条要求:完整,清晰。

⑵两套思路。叔本华说:“谁想得清楚,谁就说得清楚。”这话很有道理。考场上,谁想得清楚,谁就写得清楚;谁写得清楚,谁就能得高分。议论的思路有千千万万,但简单典型、适合于同学们训练的就是两种。

一是三段论式,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论证中心论点)——解决问题。前面所引的”一号标文”就是一篇典型的三段论式的议论文: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语言为人类彼此间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中间两段围绕中心论点从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最后两段解决怎样沟通的问题。

二是因果分析式,基本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⑶三种模式。

模式一:中心论点加分论点式。这是非常典范的议论文结构模式,许多名篇都是采用这种模式的。例如《说“勤”》《谈骨气》等等。下面是《说“勤”》的结构提纲:

中心论点:“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分论点一:勤出成果。

分论点二:勤出智慧。

这种模式最适合高考考场快速成文,也是最简单易学的。因此,教学中指导中要把它当作重中之重来训练。要注意几个细节。首先肯定是要有论点,不仅要有中心论点,而且还要有分论点。论点一定要用一句或几句话明确地表述出来。其次,还要注意将论点放在恰当、醒目的位置。具体要求:中心论点一般放在第一段的末尾,如果句子比较长,还可以单独放一段(第二段);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分论点的提炼和表述是重点。

①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

②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③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④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⑤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

模式二:奇妙的“三三制”式,即开头三句话提出论点,主体三段文论证中心,三个事例充当论据。

模式三:六段定“乾坤”

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或引用,或比喻,或排比,或比兴,总之,三句话即直奔主题,切忌故弄玄虚,弯起绕八,拖泥带水。

第二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事实胜于雄辩,一个精当的事实论据,往往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只是要写好详例剖析殊为不易,不少学生忘记了议论文的体裁特点,叙事过于详尽,变成了记叙文的写法,这是应该尽力避免的。笔者在指导时,就让学生学会“三明治”式的结构,即首尾是议论评价性文字,中间是高度概括性的叙述(一般不超过120字)。

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如果说详例是点的勾勒,那么略例就是面的铺展。点面结合能够形成立体感,略例以三四个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格局,则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第四段:正反对比,凸现中心。即在上面详例剖析、略例排比的基础上,再从反面切入,正反结合,对比鲜明,从而更加突出中心。

第五段:辨证分析,立论周全。任何理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设,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因而一段辨证的分析能使立论更为严密周全。

第六段:联系实际,升华主题。这一段是为了突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这种模式,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考场作文。因为它的优势很明显: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六步模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无啰唆拖沓之嫌,使阅卷老师一看即明;论据充实,论证充分,有效地克服了写议论文内容空乏的毛病。

我们看看高考优秀作文《走出旧框框,冲破习惯势力》(1988年全国卷)的结构:

第一段,追根溯源,引出习惯:千年历史,沉重习惯。

第二段,初举一例,习惯可变:人们习惯了“迪斯科”。

第三段,连举三例,强调危害:爱迪生、赵王和猿人。

第四段,辨证分析,指明危害:缺乏创新,永远落后。

第五段,冲破习惯?安于现状?正反对比,敲响警钟。

第六段,联系实际,习惯沉重;呼吁冲破,焕发潜能。

此文就是六段定“乾坤”,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论据,有分析,论证充分合理,克服了常见的议论文“观点+事例=议论”的毛病,值得借鉴。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有许许多多,每一种都要学习,每一种都要掌握,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肯定是不可能的。千万不要让学生什么都去训练,否则可能什么都练不好。上面三种模式,几乎适用于任何作文话题。因此,在备考阶段,我们就让学生反反复复地练这两三种,熟能生巧,一年下来,大部分学生能对这几种结构模式烂熟于胸,考场上也就能游刃有余了。

上面三种模式,几乎适用于任何作文话题。因此,我们要反反复复地练这两三种,熟能生巧,一年下来,就能对这几种结构模式烂熟于胸,考场上也就能游刃有余了。

文明与公德议论文【范文5篇】三

冬天里的一天,北风呼啸,想一把利剑刺进每个人的骨头里。某火车站上车处,排着长长的队伍,只有“母子长车处”人很少。

几位青年人排着队,焦急的等待着,他们身上穿着宽大而厚厚的皮袄,他们实在等不耐烦了,便商量着到“母子上车处”候车,他们便到“母子上车处”候车了。一位妇女抱着一个孩子,看见身后的几位青年人正不断的向前移,新想:这里明明是“母子上车处”,为什么他们要在这儿排队呢?不行,我得阻止他们。

于是,她转向后边,问道“:请问你们认得那块牌子吗?”最前边的那位虎背熊腰的青年人回答“:当然认得。”妇女又问“:请读给我听。”那位最前边的青年人说“:母子上车处。”妇女笑着说“:那请你们到别的地方去候车吧!”那位最前边的年轻人理直气壮的说“:真是狗咬耗子,多管闲事,你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妇女被气得火冒三丈,她严肃的说“: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秩序,而你们却明知故犯,早晚会被人们批评的不信,你们试试看!”几位青年人顿时面红耳赤,脚不停的往后移。啊!我们不管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都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文明与公德议论文【范文5篇】四

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

白剑峰

①每年诺贝尔奖揭晓的时候,中国人总有几分落寞。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追问:为什么获奖的都是西方科学家?中国人离诺贝尔奖有多远?中国人为什么拿不了诺贝尔奖?在中国人的心底,似乎隐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诺贝尔情结”。

②客观地说,诺贝尔奖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但是,诺贝尔奖又是一个独特的标志,代表了一个国家科学家的素质。当我们回望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在他们的身上,除了有一种执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外,更有一种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而这恰恰是比诺贝尔奖本身更重要的东西,也是容易被世人忽略的。

③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也就是对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例如,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他们分别发现了导致艾滋病和宫颈癌的病毒。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无疑为人类战胜重大疾病带来了曙光。2007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等三位科学家在基因治疗研究领域成果卓著,造福了无数肿瘤患者,因而也当之无愧地获此殊荣。

④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面对荣誉的桂冠,求者不得,得者不求。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大多数人根本无意于得奖。这些人长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在科学的禁区,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这种探索也可能意味着一生的徒劳和失败。而支撑着他们永不放弃的,就是造福人类的伟大梦想。这正如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曾说的:“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⑤由此可见,诺贝尔奖与其说是一个光环,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对于中国科学界来说,最缺少的不是光环,而是“诺贝尔精神”。眼下,中国不乏才智过人的学者,但鲜有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巨匠。一些人过分关注科研的“果实”,忽略了生长的过程;过分关注个人的小得失,忽略了社会的大利益。因而,他们常常是在利欲的驱使下从事科研活动,作风浮躁,急功近利。此种短期行为,注定只会催生“学术泡沫”,而无益于人类的长远进步。事实上,获得诺贝尔奖,绝非一朝一夕的“突围”,而是经年累月的苦守。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怀着造福人类的“大功利心”,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耐得寂寞,不慕纷华。惟其如此,才能孕育出非凡的科学之果,最终被历史铭记。

⑥也许,科学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是否获奖,而在于是否为造福人类而献身。懂得了这一点,中国人就离诺贝尔奖近了一步。

14、根据第①节内容,指出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的具体含义。(2分)

15、结合原文,说说你对“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这句话的理解。(2分)

16、指出第③④节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17、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概括一下“诺贝尔精神”。(4分)

文明与公德议论文【范文5篇】五

议论文

放弃等于拥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题记

有人曾经这样问我:“放弃?那不就明摆着等于失去了吗?”假若你放弃写作,那么你就放弃了当作家的机会,假若你放弃了攻克科学界的尖端问题,那么你就等于放弃了当科学家的机会;假若你放弃当登山运动员,那么你就等于失去了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大好河山和体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我就这样回答他:“皎洁的明月放弃了太阳的火热,艳丽的玫瑰意味着放弃松柏的不屈与挺拔,即使你是赫赫有名的作家、科学家,登山运动员,那你也放弃了水手所能得到的浩瀚的心胸与成熟的情怀。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包罗万象的生活怎么容得我们认识和拥有它的全部?”

一个古老的寺庙里来了一位新僧,他决心潜心于佛教,忘却所有的世俗杂念,不与世谷同流合污。刚来的第一天,他就想“为什么我不能有一个比别人更别致的饭碗呢?”于是他夜里偷偷下了山,买了一个银制的钵,众人对他刮目相看。过了几天,他又想:“为什么我不能有一块比别人好的洗衣板呢?”他又一次连夜偷跑下山,买了许多新物品带回寺庙,就这样,他被许许多多的生活琐事所干扰着,今天想这件事,明天想那件事,终于落成心思太重,杂念太多,一事无成。

生活就是如此,只有放弃浪费精力的无用的琐事,才能领略生命的真谛和价值,生活的最高境界即是山野繁就简,放弃绿叶,拥有鲜花;放弃鲜花,才能硕果累累。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学生鲍尔,天资聪明能干,他坚决反对家长的意见,毅然决定一边攻读电子信息技术,一边学习雕刻,然而他最终因为学业不专而失败了。其非天质之卑,只是心不专一,那可真是一个遗憾啊!

人的理想和未来的选择只有一个,那么为什么把自己对选择的努力分成两半,放弃固然是痛苦的,甚至是艰难的,但是树木不剥枝不足以强干,瓜藤不修剪就结不出硕果。鱼儿不迷恋天空,才能遨游于沧海,鸟儿不痴情海洋,才能翱翔于蓝天。人呢?如果没有放弃的勇气,就不可能有拥有的辉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想拥有夜空的璀璨就要放弃大地的广阔。

大胆放弃吧!放弃即是拥有!

珍惜生命

大家都知道,生命是很珍贵的,每个人都有一条生命。那么,一些名人是怎样珍惜自己的生命的呢?

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残障教育家。她19个月大时,在一声疾病中丧失了视力和听力,不久又丧失了说话能力。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她凭借惊人的毅力学会了读书、写字和说话,并完成了在哈佛大学四年的学业。海伦·凯勒还终身投入于为残疾人的服务中,创建了慈善机构。马克·吐温还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位伟大的人物,一位是拿破化,另一位就是海伦·凯勒。”她的一生是精彩的。

在我们的课文中,我还认识了一位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她本名刘侠,12岁起患“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大部分关节受到损坏。但她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来帮助残疾人。她的一句名言是“除了爱,我一无所有”杏林子把自己短暂的生命体现出了无限的价格。

还有一个大家熟知的人——雷峰。雷峰的生命是短暂的,他英年早逝,但他一生助人为乐,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所以他的生命是很有价值的。

可我们现在的有些人,每天去网吧,沉迷于网络游戏中,那就是在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

我决定,要像以上这几位人物一样,珍惜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活得更加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