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观后感 >

无东问西观后感【范文7篇】

小编: 北巷以北

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无东问西观后感【范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无东问西观后感【范文7篇】

无东问西观后感【范文7篇】一

(1)

对于丽水电视台第二期的问政进行时竟然有了些期待,看了预报是晚八点,七点多后,就开始等待了。

之后,在两个小时的直播进程中,也在微博上同步更新了一些感想,现将一些内容整理在博客上。

首先是关于主持人小单。小单是我1999年毕业的学生。在我的印象中,包括先前的学生时代,包括后来她的导游生涯,以及之后的社区直通车,这是一个小家碧玉型的孩子,有朝气有活力。此次主持问政进行时,突然感觉有了大家闺秀的模样。一开始担心她的掌控力,上一期,隋东的表现是不错的,显得优裕自如,小单会怎么样呢?一个柔性的女人能展示出问政进行时这节目视为生命力的锐气以及杀伤力,能应对环环紧扣环环复杂的起承转合吗?节目推进到10分钟,我悬着的心便放下来,经过几年的电视人生涯的磨练,小单在保留了原先的朝气和活力的同时,还拥有了更多的机智和应变,几句追问几次打断都显得绵里藏针,丰富又得体。看来,这些年,小单同学又成长了不少。

其次是关于嘉宾。对比上一期,基本可以琢磨出嘉宾的构成模式了,一个副厅级领导,携带几个处级领导,然后在边上坐几个副处级的具体业务部门负责人。关于嘉宾的表现,我想说的是,一个节目的成熟,不仅仅体现在节目本身策划、编排、推进的成熟上,还体现在参与节目的人员表现的成熟。很显然,有了上一次的学习借鉴或者是实践经验,在镁光灯下,嘉宾们显得从容多了,面对主持人咄咄逼人的气势,内心的惶恐少多了,底气也显得雄厚了。而且,面对第一期节目各部门之间的分工难以厘清,责任难以界定,因而在某些具体环节出现推诿推脱的情景这样一个前车之鉴,这一期的嘉宾相互间多了理解多了配合多了协同作战,也多了勇于承担责任敢于作出承诺的表现,无疑,这是好事。

第三是关于节目的生成。我的两条微博被节目组滚动到了电视屏幕上。其中一条是这样说的:今天的节目相比上期还是有改进的,多了随机的互动,多媒体的呼应让节目生成更多了。但在屏幕上滚动的时候,最后的“让节目生成更多了”被改成“让节目生动多了”。其实,“生成”与“生动”还是区别巨大的。“生成”相对于“预设”而言,第一期节目播出的时候,网络上很多质疑是“肯定经过彩排,一切按剧本推进”,这当然是网民的一种误解,但这误解是可以理解的,那就是,节目现场出现的随机互动相对较少,也就是预设相对多,生成少。而昨天的节目,现场互动,微博滚动,网民问题的现场解答等等,让人确信这回真的是现场直播了。当然,还有一个疑问是节目一开始公布了两个热线电话,是没有人打,还是没有高质量的问题,总之,热线不热,还是有待改进的。

第四是关于节目的走向。进行两期了,接下去,至少要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如何保持节目的锐气和冲击力;2、如何确定嘉宾的人选?3、如何保持节目的纵深感。看似三个问题,实际是一个问题,怎样让节目做得更有人气,产生更多的影响力,而不是像“百姓热线”一样渐渐变得悄无声息。我觉得摆脱模式化是至关重要的,没有风格就是最大的风格,任何的模式总是会被人研究,最后必然导致平庸化。比如说我前面讲到的,相比于第一期,嘉宾表现得更成熟了。这一点,对于嘉宾而言,是一种突破,但这种突破,对于问政进行时这节目却不见得是好事。从节目观看期待来讲,能解决实际问题是一方面,更多民众更希望看到的是官员的狼狈以及出那么一点小丑,与现实产生一点反差。所以相比第一期,这一次剑拔弩张少了很多,其乐融融多了很多。嘉宾感觉好了,观众的感觉自然就不太好了。这一回的嘉宾,有好几人第一期也是嘉宾,我还猜,这一期是嘉宾的人,上一期必然是观众,因为他要熟悉了解这节目的构成,必然要去研究他——做好研究与反研究的工作,对于节目组,还是需要下功夫的。此外,丽水就这么几个相关部门,以后,是否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老面孔呢?至于纵深感,我想说的是,任何好的节目,都应该像剥笋,一层接一层,让人感觉到你在剥,而且越来越接近核心部分……而昨天的节目,是否有些平面化的感觉呢?

问政进行时,正处于发展进行时。

(2)

2013年10月16日,“电视问政”为民办实事第三场节目相继播出,关注民生热点问题,看完之后,我产生以下几点感慨:

第一、为政须有责任心,强化服务意识。这次电视问政,直指某些部门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存在较长时间的老问题,有的是刚曝露出的新问题。无论新、老问题,电视问政之后,面对群众的质疑、主持人的“拷问”,一些“老大难”问题便得到解决。于是我在想,为什么电视问政之前,这些问题迟迟解决不了,而在群众、媒体监督的“压力”下却迅速有了结果?这里面,恐怕最重要的还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我们工作人员在平常工作中,就要责任意识强,敢于担责,办事不推诿扯皮,热情对待群众。这就反映了从政者具有执政为民的情怀。需要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责任意识,事不避难、忠诚履责、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坚持每月深入到所服务的企业调查研究,协调指导工作,增强“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观念,强化服务和责任意识。

第二、做事要有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有了责任心,便有了做好事情的精神基础。但只有满腔热情,没有攻坚克难的韧劲和能力,也是不行的。有些事情为什么落实不下去?有些工作为什么总是进展不理想?如果只是责怪工作人员没有责任感,不扎实工作,那倒是有失偏颇。因为有的同志工作热情是较高的,责任心也是较强的,只是工作的执行力还不够,工作的成效也就大打折扣了。一个人的执行力,实际反映了他工作的魄力、能力及工作方法等多方面的问题。我们都要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才能面对问题时不人云亦云,毫无主见,束手无策。除此之外,还要有敢于硬碰硬、坚忍不拔的精神,尤其是在工作中遇到难过的“坎”时,更应如此。这个时候,如果咬紧牙关,挺一挺便过去了;如果心存畏惧,稍一松懈,便前功尽齐了,问题也就成了“老大难”。

第三、监督必须常态化,严肃工作纪律。这次电视问政直击的源头,即是解决庸、懒、散现象。官员在冒汗、尴尬中意识到自己是被监督的对象,责任心极大地被唤醒,这将使官员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都有所改变。有专家认为,在改期、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官员尤其要重视和倾听不同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电视问政应该说是加强群众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的一个很好的结合。但是电视问政绝不能仅仅限于镜头前的一时考验,必须完善配套机制,避免好做法流于形式。要定期向民众通报有说服力的处理意见,对电视问政中披露出的问题要进行跟踪报道,对一些不恪职尽不作为或乱作为的人和事要严肃处理。

(3)

2012年8月23日、27日、31日,三场“电视问政”节目相继播出,在我市开辟了行政问责的新渠道,产生了强烈反响,掀起交通大建设、城市大提质、产业大转型的新高潮。三场节目,每期我都认真看完了,最后一期“产业大转型”电视问政,还组织全局干部职工集中进行了观看。观看之余,激动之后,产生以下几点感想:

第一、为政须有责任心。这次电视问政,直指某些部门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存在较长时间的老问题,有的是刚曝露出的新问题。无论新、老问题,电视问政之后,面对群众的质疑、主持人的诘问,官员们都做出了自己的承诺,“两天内解决”、“回去马上落实”、“一个月完成”……一句句承诺掷地有声。事实也证明,节目播出后没几天,一些“老大难”问题便得到解决。于是我在想,为什么电视问政之前,这些问题迟迟解决不了,而在群众、媒体监督的“压力”下却迅速有了结果?这里面,恐怕最重要的还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我们有的同志在平常工作中,责任意识淡薄,不敢担责,不愿担责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事当前,不是积极作为,敢于担当,而是推诿扯皮,规避“风险”。有的甚至“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怀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消极应付工作,冷漠对待群众。有没有责任心,其实反映了从政者是否具有执政为民的情怀。俗话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政者,尤其是领导干部,需要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责任意识,事不避难、忠诚履责、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第二、做事要有执行力。有了责任心,便有了做好事情的精神基础。但只有满腔热情,没有攻坚克难的韧劲和能力,也是不行的。有些事情为什么落实不下去?有些工作为什么总是进展不理想?如果只是责怪工作人员没有责任感,不扎实工作,那倒是有失偏颇。因为有的同志工作热情是较高的,责任心也是较强的,只是工作的执行力还不够强,工作的成效也就大打折扣了。一个人工作的执行力,实际反映了他工作的魄力、能力及工作方法等多方面的问题。我们每位同志都要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认真学习才能掌握理论的武器,把握政策的脉搏,不致于在工作中迷失方向;勤于思考,才能面对问题时不人云亦云,毫无主见,束手无策。除此之外,还要有敢于碰硬、坚韧不拔的精神,尤其是在工作中遇到难过的“坎”时,更应如此。这个时候,如果咬紧牙关,挺一挺便过去了;如果心存畏惧,稍一松懈,便前功尽弃,问题也就成了“老大难”。

第三、监督必须常态化。这次电视问政直击的源头,即是解决庸、懒、散现象。官员在冒汗、尴尬中意识到自己是被监督的对象,责任心被极大地唤醒,这将使官员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都有所改变。有专家认为,在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官员尤其要重视和倾听不同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电视问政应该说是加强群众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的一个很好的结合。但是,电视问政绝不能仅仅限于镜头前的一时考验,必须完善配套机制,避免好做法流于形式。要定期向民众通报有说服力的处理意见,对电视问政中披露出的问题要进行跟踪报道,对一些不尽职尽责、不作为或乱作为的人和事要进行严肃处理。除了把电视问政这个监督手段用好外,网络问政、督查问政等形式也应同时跟进,尤其要发挥好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这个抓工作落实的主要职能科室的作用。

无东问西观后感【范文7篇】二

今天,我和妈妈去逛街了,买了好多东西。

离开的时候,妈妈问我:“儿子,今天你买的模型原价是300元,商场搞活动的促销,打了8折。我们又有优惠卡,又打了一个9折。你算一下,现价比原价少百分之几?”

我听了,想:原价30元,打8折,再打9折,也就是300*80%*90%=216(元)。现价比原价少了百分之几,就是(300-216)/300*100%=28%,也就是现价比原价少了28%.

“现价比原价少了28%!”我回答。妈妈听了,开心地说:“没错 ,真聪明!”

无东问西观后感【范文7篇】三

早晨,我被一阵吵声吸引了,原来妹妹发现一只蜘蛛,它正在吃着东西,蜘蛛吃完了,露出一个蚕壳,它把蚕壳丢掉,等待着下一个猎物。

我抓了只蚂蚱,把它丢进蜘蛛网里,它不停地弹跳着,试图蹭开,可这并没让它脱离危险,反而把蜘蛛招来了,蜘蛛怕它不听话,在它脖子咬了一口,蚂蚱的脖子黑了,明显是中毒了,蜘蛛用四条腿把自己固定在网上,再用四条腿捧起蚂蚱,腹部喷出许多丝,蚂蚱被蜘蛛不断地转着,不出一分钟,蚂蚱就变成了一个丝球,蜘蛛似乎没胃口,跑开了。

我又把一条虫子丢进去,它不断地翻腾,蜘蛛又来了,虫子乱翻,蜘蛛就象老虎咬龟——无从下手,它想了一会儿,跑到虫子下面,织了一张布,包在虫头,虫子被咬了一口,立刻不动,蜘蛛又故伎重演,在网中等待着下一个猎物……

无东问西观后感【范文7篇】四

这次,我校组织学生参观了革命圣地西柏坡。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西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5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她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这是一片红色的美丽的让人深深眷恋的热士,是和井冈山、遵义、瑞金延安齐名的五大革命历史纪念地之一,它的名字是早己连同一个伟大的政党,一个强盛不衰的共和国,震彻寰宇。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西柏坡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正是西柏坡见证了中国革命最重要的一个转折时期,也正是在西柏坡产生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曾在这里领导了席卷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精髓的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博大精神,内涵丰富。西柏坡精神体现的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历史必然;包涵着的是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与勇于创新的精神;展现着是实事求是和努力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西柏坡精神产生在一个特殊的革命时期,是被实践证明过的真理,因此她的生命力是永恒的。在新时代的发展形势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宣传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将永葆青春的西柏坡精神的宝贵结晶付诸于现实工作中去,有助于我党在新形势下更好的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完成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经受作为执政党所面临的各种考验和挑战,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尽管党中央驻守于西柏坡的时间不长,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落户在这里前后不到两年,毛泽东转战于此也只有短暂的10个月。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也只是一些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什,清贫而节俭的生活,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偏僻的农村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雕刻在中国历史年轮上的则是闪烁着时代光芒的深刻痕迹。更可贵的,是人们在这里还可以从留存的文字和资料中听到一些巨人曾经发出过的声音,就像先辈们谆谆的历史叮咛,始终萦绕于耳,久久难以磨灭。

今日西柏坡,己经变得相当美丽,那么在今后将会如何呢?我想,不容置疑,这颗全国人民的掌上明珠,一定会更加璀琛绚艳,更加光华四射,而我们伟大的祖国,也必将以更加昂扬的步伐飞跃前进,以更加光辉的成就,瞩目于世界,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我们离开了西柏坡,坐在飞驰于现代化高速公路的大客车上,学生和老师们陷入了沉思。西柏坡的叮咛,哺育了千千万万具有钢筋铁骨的战士,至今还昂首挺胸地在神州大地战斗着;历史和现实也无情地告诉我们,那些视西柏坡的嘱托为“耳旁风”而背叛事业的匆匆过客们,已经或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时,深深地感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两个务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的保证。

无东问西观后感【范文7篇】五

今天,我突然想着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于是我将自己不用的东西找到,分好类,到乙烯的大圆盘上卖,一开始,几乎没人买,但是,你慢慢宣传起来就有人买了。我的生意还算不错。突然,我的朋友来了,我建议让她也卖卖看。于是,我们一起卖了起来,她喊一声,我喊一声,生意就越做越好。还有其他小伙伴也帮我们做宣传。

时间慢慢的过去了,人们都回家了,我们也收摊了。收完摊,我们到树旁玩“做饭”游戏,那都是小孩子玩的,没想到我们也能玩得很高兴,不觉得幼稚。

明月越来越亮,天越来越晚,我与小朋友告了别便回家了。圆圆的月亮一直伴着我回到家。

无东问西观后感【范文7篇】六

1946年5月3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开庭审判东条英机等28名战犯,历时近两年零七个月,开庭818次,法庭纪录4.8万余页,出庭作证的证人达419人,出示文件证据4000多件,判决书长达1213页,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被判处绞刑,荒木贞夫等16人被判终身监禁,东乡茂德等2人被判有期徒刑,其他3人或病死或发疯,史称“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观后感

灰白的胶片中,冷清的街道残破不堪,行人稀落,唯一让人感到生命气息的也只有醉汉的胡言乱语以及女人们无声的哭泣。这种景象已无法用“凄凉”、“悲哀”来形容,而是“绝望”、“窒息”。

这不是饱受摧残的中国,而是那“强大”的大日本帝国的一个场景。这是不是所谓的因果报应呢?

黑色的屏幕,四个白色的大字“东京审判”——沉重而肃穆。

影片结束了。

梅汝璈先生的严词声明让我肃然起敬。

中国证人对日本律师的嘶声痛骂使我拍手叫好。

肖楠与芳子的沉重而坚定的爱情悲剧让我感动心扉。

但是真正震撼我的却并不是这些,而是日本国民或是僵硬或是无奈的面孔。

有一段话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是芳子的哥哥——一个从中国战场上回去的日本士兵说的。他用的几乎是一种痛苦到绝望的语气,“仁二是我杀的!仁二他只是个孩子,但他却变成了一个杀人魔王!我无法看着一个天真的孩子变成一个恶魔!”

孩子本应该是一张干净到没有一点瑕疵的白纸,然而因为战争,可怕的战争,竟成了一张被血染红的铁皮,只有冰冷和血腥。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怕?

有!统治者对国民的思想制裁!因为深信着国家,还有无数无知的人们为他们所谓的`同胞——实质是恶魔而伤心痛苦,甚至是报仇。使得又有一个个的无辜者倒在了血泊中。

在那个小酒馆,当美丽的老板娘轻轻哼着日本民歌,带着对战后的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带着她天性中的纯良翩然起舞时,一颗不知从何而来的子弹射穿了她的身体,她于是那样倒下去,灿烂的笑容像还未来得及绽放便萎谢的春花般在战争所带来的阴郁中随风飘零,她那样倒下去了,满地的鲜血,眼中还有不甘,还有迷惑,她所向往的那种生活,那种升平是不是仅仅在梦中?

这是何等的悲哀啊?她本来还算是个幸运的人。比起芳子的妹妹——那个战时响应了国家号召放弃学业,满腔热情去到战地却沦为一个慰安妇的女孩来说,她是幸运的。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在新生活就要开始的时候,被同胞的无知抹杀了希望。

都说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是人民真是一点儿也没错。或许这是那传说中的报应。可是明明是那些法西斯分子的恶性,为什么却要百姓来为他们承受痛苦呢?无论为他们做的再多,他们也不会懂得“感激”二字。一个战犯不是这么说的吗,“我无罪,如果我被释放了,我会继续进行战争!”对于这些不能用人来称呼的死已经是仁慈的了。

过去的种种,我们应该牢记,但我们记得的不应该是仇恨,而是那些岁月划破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痕迹……

《东京审判》观后感

人们在夜生活中流连忘返,我们似乎都已经安享升平,逐渐开始遗忘,遗忘那些曾经的鲜血、泪水,屈辱,遗忘那些志向,那些热血…… 跟朋友谈起,也许,我们的下一代,已经不记得这段历史了。

1946年5月3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开庭审判东条英机等28名战犯,历时近两年零七个月,开庭818次,法庭纪录4.8万余页,出庭作证的证人达419人,出示文件证据4000多件,判决书长达1213页,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被判处绞刑,荒木贞夫等16人被判终身监禁,东乡茂德等2人被判有期徒刑,其他3人或病死或发疯,史称“东京审判”。

影片大部分剧情都是在远东国际法庭和林熙蕾饰演的田芳子家里展开,重头戏毫无疑问是在法庭上:正襟危坐的法官和检查官、胸有成竹据理力争的中国律师团、咄咄逼人颠倒黑白的日本方面律师、神经紧绷的旁听观众、职业敏感十足的记者,无不原汁原味还原了当时那个跌宕起伏、场面宏大的审判庭;

这片子中饰演中国法官梅汝璈的刘松仁表演是相当出色的,在没有他戏份的时候,导演给了他不少特写,你依然能觉得“此时无声胜有声”,在战犯装病企图逃脱罪罚的时候,梅汝敖一言不发的望着他,眼神里满是鄙夷和愤怒,在中国的证人上堂作证的时候,梅汝敖依旧是没有讲话,但是眼神里都是痛楚。

另外一个出彩的人物我认为是那位饰演首席检查长的美国首席检查官约瑟夫·季南的扮演者。虽说是一个老外,但是他为正义不懈奋斗的那种自然、坚定的表演让我钦佩。也可能是因为他的戏份比较多,所以我对他印象也很深刻。说到演技,日本律师广濑一郎的扮演者把刻板的面孔下藏着冷酷的心的老奸巨猾演得也是入木三分。

而曾江和曾志伟的表演也很到位,没有港台演员拿腔拿调的习惯,就是镜头、台词太少了。林熙蕾表现平平,刚好及格。让我有些失望的是朱孝天同志,他在里面简直是在梦游。此男披着一头希腊美男子式的中长发,眼神迷离,动作呆扳、没有表情,面对日本人的时候,居然感觉是懦弱的,在庭审过程中演绎一个记者速记的动作都那么假,拿着一支笔在本子上大幅度涂鸦,或是每到审判关键时他马上露出千篇一律眉头紧锁的呆滞表情,让我不禁心口发堵,不知道《大公报》的老编看见了是否痛心疾首,有没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的感觉呢?

最后说说这个片子的的缺憾,影片中出彩的部分不大,我先前看见的影片介绍长篇云云一概没有记住,只记得四个字“力挽狂澜”。冲着这个我怀揣满腔热情目不转睛盯着大屏幕,可惜的是自始至终,除了开头中国法官梅汝璈力争让中国在法庭上的座席排在英国之前,以及结尾,还是梅汝璈为了争取让这些千古罪人的日本战犯被叛死刑,除此之外没什么特别曲折的审判情节。我相信历史上肯定是有的,不然也不会拖了2年才最终定罪,可我看到的大多是非常顺利的庭审过程,丝毫看不见“力挽狂澜”的影子。这让我有些意犹未尽。另外就如同一些网友的评价,“影片有些不流畅”,有同感。

无东问西观后感【范文7篇】七

《可可西里》是一部真实的影片,真实的让人窒息。“砰”,一个生命结束了,没有任何渲染,原来生命的结束竟如此的简单。天葬师的刀,神鹰的盘旋,喇嘛的颂经声,那是对生命的提示,尘世与天堂,究竟有多远的距离?

巡山队员刘栋一脚踏进流沙,流沙渐渐的吞噬着他,他挣扎着,挣扎着,没有了挣扎,最后一缕头发也淹没在流沙中。生命的消失就这样残酷呈此刻眼前。

强巴走了,那个独自在不冻泉守了三年的汉子,愣住了;刘栋走了,那在雪地里挣扎的洛桑也哭了:“我们走不出去了”。马占林和他的同伴在生命线上挣扎,一个倒下了,同伴甚至连头都不会回,“走出去了,但死了不少人”。

在生命线上,人无法用“好”与“坏”来评价,所谓的好与坏能够在瞬间转换,追马占林与他儿子的巡山队员倒下,救他的是马占林的儿子。最后,救下尕玉也是那个盗猎者的帮凶。

可可西里,没有“好”与“坏”,道德屈从于生存。盗猎者为了生存而盗猎藏羚羊,而巡山队员为了治病也卖藏羚羊。“转山的人的手和脸很脏,但他们的心是很干净的”,有多少人能说自己的心比那个马占林干净呢?扒一张皮子5元钱……

可可西里,暴力,血腥,对生命的挑战,那里不属于女生,“好姑娘多的很”,那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冷雪离开了,会有其他的女生在刘栋的身边吗?日泰死后,那影片最后一个女生——日泰的女儿,她会去哪儿?

日泰的死,是向着这个没有偶像的年代的最后呼喊,应对着枪口,依然挥出他那一拳,“砰”,倒地,抽搐着,一梭子弹,不再抽搐。漫天飞雪中,一个队员一个队员的消失,日泰队长最后也躺在那,那样的安详。

“可可西里,是天堂,是地狱,还是证明生命与信仰的圣地?正因,可可西里的故事难以诉说,只有真正走过的人才能体会!”导演陆川如是说。

尕玉去了可可西里,他体会了。体会终将改变可可西里。人类踏上地球的第一个脚印不该带着罪恶。“再走五里,那里是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