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古诗词【范文7篇】
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的古诗词【范文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的古诗词【范文7篇】一
我爱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国古人展示才华和表达情怀的一种方式,也是后人追溯远古,探索文明的桥梁。
这周五,我们班开展了“我爱古诗词”诗词朗诵活动。同学们都踊跃参加。终于到了激动人心的时候了,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想要一展身手。第一个上场的是我、白佳琦和任文茹朗诵《将进酒》。我们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同学们也屏声凝息。随着优雅动听的古筝曲缓缓响起,我们几个便尽情朗诵起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陈王昔时完好平乐,斗酒十千自欢谑。”直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乐尔销万古愁。”我们才结束了朗诵。在朗诵中,我仿佛感到了李白的喜怒哀乐,豪情壮志,与诗融为了一体。
接下来是陈嘉骐和王夏楠的朗诵。她们朗诵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首先,她们生动,富有感情地朗诵了一遍,好像她们就是大醉后“把酒问青天”的苏轼,将我们也深深沉浸于其中。可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她们俩马上转“悲”为喜,又将《水调歌头》变成拍手歌,又为大家表演了一遍,真是有趣!
紧接着,欧阳羽骐她们组陆续登台,除欧阳羽骐以外,其它组合都整齐地走上讲台。咦,欧阳羽骐呢?原来,她将葫芦丝吹了起来,悠扬的音乐,觉悟的吟诵,让我们耳目一新,可见大家在下面都做了别出心裁的准备了。
然后,男生们雄赳赳、气昂昂的朗诵,让我们感到了一代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于宛禾陶醉的朗诵;还有的同学还加上了作者简介……真是大饱耳福!
“叮呤呤——”下课了,朗诵比赛也随之结束了,可大家仍深深陶醉在古色古香的气氛中,回味在精彩的朗诵中……陈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古诗词都是古人的精华,从这次朗诵活动中,不仅体现了大家的朗诵水平,更体现出大家日常的积累,希望大家能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的古诗词【范文7篇】二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对青山强整乌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九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潘希白《大有·九日》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赵时春《原州九日》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绿杯红袖趁重阳。——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杜甫《九日寄岑参》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韩琦《九日水阁》
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潘希白《大有·九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杜甫《九日寄岑参》
睿览八纮外,天文七曜披。——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文森《九日》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杜甫《九日寄岑参》
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
的古诗词【范文7篇】三
古诗原文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译文翻译
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叶翠枝绿。
当你怀念家园盼归之日,早就思念你而愁肠百结。
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吹进罗帐激我愁思?
注释解释
燕草:指燕地的草。燕,河北省北部一带,此泛指北部边地,征夫所在之处。
秦桑:秦地的桑树。秦,指陕西省一带,此指思妇所在之地。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君:指征夫。怀归:想家。
妾:古代妇女自称。此处为思妇自指。
罗帏:丝织的帘帐。
诗文赏析
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此诗《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此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别具一格。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颇为伤怀。她申斥春风,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处。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诗中的兴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平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三四两句直承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着笔:“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丈夫及春怀归,足慰离人愁肠。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赟对此诗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咏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诗中看似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
旧时俗话说:“见多情易厌,见少情易变。”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可贵之处在于阔别而情愈深,迹疏而心不移。诗的最后两句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的古诗词【范文7篇】四
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注释]
瑶台:假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今译]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解说]
《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这里只节选了诗的前四句。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诗人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十分耐人回味。
的古诗词【范文7篇】五
描写夏天的句子和古诗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宁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绿荫生昼静,孤花表春余。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沈翟〔加右耳刀〕期《夏晚寓直省中》
残暑蝉催尽,新秋燕带来。白居易《宴散》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徽凉。杜甫《夏夜叹》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西凉,开轩卧闲敞。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贾〔合字下一横两竖〕《孟夏》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有约》
纷纷红紫己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陆游《初夏绝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宋·陆游《初夏绝句》
一含“夏”字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空中没有一丝云,头顶上一轮烈日,没有一点风,一切树木都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太阳刚一出头,地上像已着了火。
天气是那样炎热,仿佛一点星火就会引起爆炸似的。
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
走在路上,迎面的风似热浪扑来。
大清早,蝉就高声大叫,告诉人们又一个火热的日子开始了。
夏日炎炎,小鸟不www.知躲藏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低垂着头;小狗热得吐出舌头不停地喘气。
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着令人烦躁地叫声,像是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夏天,草木特别茂盛,冬青树的叶子油亮油亮的,老榆树枝繁叶茂,给人们撑起了一片浓浓的绿阴。
夏日里,清清的小河成了孩子们避暑的好去处,你看,他们在水中嬉闹着,一会儿打水仗,一会儿扎猛子摸鱼,玩得十分开心。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的古诗词【范文7篇】六
今日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惊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下面是有关惊蛰的古诗词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韦应物爱民思田里
公元783年的秋天,47岁的韦应物辞别长安,途经洛阳,由水路乘船,历汴梁、睢阳(商丘),过宿州,沿运河经符离、盱眙,迤逦两千里,出任滁州刺史。
在任职期间,看到春耕时节田家辛勤劳苦的场景,目睹黎民的凄楚与悲哀,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田园诗。
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诗人感慨农民终岁辛劳而不得温饱,自惊蛰之日起,农民就没有“几日闲”,终日忙碌于农活,却无隔夜粮,劳役无休歇。想到俸禄来自赋税,不由深感惭愧。
那“一雷惊蛰始”的'名句,表面上是在写节气,实则烘托内心的震撼。
二、白公巴城四面春
公元818年春,白居易从江西九江(江州)启程,一扫“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的忧郁,溯江而上过三峡,就任忠州(今忠县)刺史。
他以兼济之心造福一方,留下许多亲民爱民的故事和百余首传诵至今的忠州诗,似一轮皓月悬于忠州历史的星空。
忠县白公祠与洛阳唐少傅白公墓祠齐名,是我国仅有的两座白公祠之一。忠县白公祠临长江依山而建,俯瞰江山,气势恢宏。
经过白居易两载春风化雨,忠州不再是“竞春无人来”的炎瘴湿卑地。
元和十五年(820年)春,白居易踏青在外,莺飞草长,心旷神怡,对忠州惊蛰风物的热爱溢于诗里行间:
闻雷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三、范镇都中春意迟
北宋翰林学士范镇(字景仁),著述甚丰,曾参与修编《新唐书》,史学界有“三范修史”的佳话,三范指范镇、范祖禹、范冲,均为成都华阳县(今双流县)人。
范景仁与同乡苏洵交情颇深,他比苏洵大一岁,比东坡大三十岁,十分欣赏三苏的才华,体恤备至。
苏东坡刚做官没多久,父亲苏洵在开封去世,他要和苏辙一起将父亲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当时交通不便,从开封到眉山居然要走整整一年,途中路费短缺,又是范镇慷慨解囊,提供帮助。
熙宁十年(1077)春,苏辙得知哥哥苏轼由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河申府(今山西永济西)来京述职的消息,便和范镇出迎,双方在澶(今河南濮阳)、淮(今山东鄄城)间相遇。
谁知到了陈桥驿,突然接到皇帝的诏命:苏轼改知徐州,不许进京。俨然把苏轼当成罪官或什么危险人物。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兄弟俩一时不知所措,幸有范镇请他们暂时寓居于自己的东郊园林。
范景仁住在城南,城东则有别墅“东园”。由于远离京城的政治核心区和商业繁华地段,故而环境幽雅,苏轼和弟弟苏辙每次进京述职,一直借住在范镇家。
范镇死后,苏东坡在挽词中写道:“高斋留寓宿,旅食正萧然。”意思是感谢范镇留宿的情谊。苏辙则将游景仁东园之行详细记述:
游景仁东园(节选)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
肩舆出东郊,轻裘试朝曦。
百草招生意,乔松解寒姿。
尺书招友生,冠盖溢通逵。
人生瞬息间,幸此休暇时。
惊蛰刚过,草木却依然酣睡,好像春雷并没有把他们叫醒。今年的春为何这样姗姗来迟?词中赞美春意不疾不徐,如舒缓的轻音乐,洋溢着丝丝缕缕的醇美气息,展现出超然于世外的情怀。
的古诗词【范文7篇】七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
3。举头:抬头。
[简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