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小学作文 >

国家发展作文【范文7篇】

小编: 甜味拾荒者

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得国家发展作文【范文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家发展作文【范文7篇】

国家发展作文【范文7篇】一

1978到2018,改革开放的中国就像是乘风破浪的巨舰,迎接新机遇、新挑战,傲首航行整整4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已从追逐他人的脚步,逐渐变成世界强国之一。

伴随着中国特色主义社会进入新时代,中国发展也进入新的高潮。爷爷说,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穿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农民收入提高,服装多种多样。

爷爷回忆小时候,村里建了个食堂,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占位子。吃的呢,是稀得只有几粒米的稀饭,有的吃完还去盛米汤喝,碗底舔得很干净。因为呀,有些家里太穷,平时甚至只能吃些干馒头又总是吃不饱。如今农村居民的食物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到追求质量为主,吃上讲科学,讲营养。每天还有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

爷爷小时候住茅草房,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现如今,一进村庄,一幢幢新楼房展现在眼前,取代了昔日的草房,瓦房。长大后,农村家家通上了水电,既引用清净的自来水,又用上各种家用电器,家庭条件好一点的还买了电脑上网。而现在,家家户户住高楼,越来越多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人们过着悠闲惬意的生活。

过去,到城里要花费很长时间,出租车也少。村子里的路也十分的窄,遇到雨天就泥泞不堪,外出走一趟,身上就沾满了泥。十几年前村子里就修上了水泥路,还安装了路灯,晚上外出也方便多了。我们的生活被汽车所包围,动车、飞机出现使得出行方便多了。“最大的变化还是科学啊!”爷爷看着电视说,“国家科技水平提高了,我们的祖国才真正强大!”

中国的巨大变化令我无比惊奇,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党的政策以及人们辛勤劳动。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家发展作文【范文7篇】二

我的一家有三口人,分别是爸爸妈妈和我。虽说我们一家相貌就像一个炉子里烧出来的那么相似,但我们一家人的性格却各不相同。

我的爸爸是个急性子,做什么事都很急。有一次妈妈新买来一双款式漂亮的男皮鞋,爸爸一见,立马拿过来试穿“恩,刚合适!”爸爸一边夸奖着妈妈很会买皮鞋一边在客厅里像走模特的走来走去,生怕我们看不见爸爸穿着皮鞋那威风凛凛的样子,第二天,爸爸就耐不住性子穿着新皮鞋上班去了。还有一次吃晚饭,因为汤很烫所以我和妈妈迟迟没有动手,而此时的爸爸老毛病又犯了,拿起调羹盛了一勺汤,然后一咕噜就喝了下去,谁知爸爸因为性子太急,没有吹一吹就喝了下去,而使自己的舌头遭了殃。呵呵,这就是我的爸爸性格——急性子。

妈妈是个两面派。第一面是温柔面:有一次我因为打碎碗而弄伤手,妈妈听见声音立即跑过来看见此情景不时先去管我打碎碗的事显得我碍手碍脚的,而是先把我抱到沙发上,然后拿来医药箱用创口贴贴在伤口处,接着一边抚摸我的手一边亲切地问:“还疼吗?”话音刚落我的心中涌如一股暖流,滋润着我的心田。第二面是严厉面:有一次我因为想偷懒就从网上抄了一篇作文就完事了,晚上妈妈看了“我”的作文问我:“这是你自己写的吗?”我撒了谎说:“是我自己写的。”“真的事你写的吗?”妈妈用严厉的目光打量着我。“是我自己写的。”那声音只有我自己才能听见,其实我是想说不是我写的',但是为了免皮肉之苦我居然不听使唤的撒了谎。“这根本不可能是你写的!你自己看看!”妈妈把本子甩给了我,我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啊!抄错了!我居然抄成是高考作文了,应该是小学作文呀!“我错了。”就这样我遭到了2倍的皮肉之苦。唉!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屁股就会隐隐作痛。

我的性格呢,是爸爸妈妈的融合体,又是急性子又是两面派。先说爸爸的急性子吧,我不喜欢拖拖拉拉,能快就快,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呢(就像我的同桌做作业慢吞吞的)接着我就要说妈妈的两面派了,妈妈有妈妈的两面我也有我的两面,第一面:乐观面,我遇到“疑难杂症”不是先沮丧心里想:死定了死定了,我想不出好办法了。我而是先放松放松,比如说看看绿色或是听一小段音乐,让自己以乐观去面对,这样脑精就能转弯了。呵呵,我的方法不错吧,你也不妨试一试哦!

这就是我们一家人的性格!

国家发展作文【范文7篇】三

我是一个恋家的人,至少我是这样认为!

以前每次坐车回家,都会因为沿途的风景单调而在车上看书,睡觉而此刻每次回家,连路上飘下的一片叶子都不肯放过,还期望自我多长几只眼睛,能够把风景看透那些以前认为单调的此刻却成了最美的!

在我成长的这十几年中,我换了好几个居住环境虽然对小时侯第一个家的印象已经寥寥无几可此刻每每从那里经过,总会停下来,试着想起些什么,虽然已经变得模糊,但我仿佛还能从那里看到当年那个小小的我奔跑留下的足迹!

我的第二个家,我对它的.印象就很深了因为我在那里度过了我的童年,从儿童变成了青少年,哪里有我玩耍留下的脚印,那里就有我成长的影子这个家我太熟悉了,以至于搬家后我闭上眼睛却仍然能够记起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还有我那小小的庭院,当然只是专属于我的我不开心时就会去那里座着,了、看庭院下方那条养育我们的河流,看坐在鱼船上撒网捕鱼的人我到此刻还怀念我那个超大的庭院和那个不封闭的天台,我能够在上方放风筝,打雪仗!

第三个家是在城里最初搬家时还很高兴,可过了几天就开始想念旧家了每一天放学要爬上六楼,而且每次开窗看到的除了房子还是房子,每一天晚上都在汽车的轰鸣声和嘈杂的音乐声度过,没有庭院给我晒太阳,也没有地方给我放风筝,虽然游玩的地方比较多,可那毕竟是人造的,没有自然的好这也导致了我在那一年写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关于我的第二个家的!

之后爸妈去了别地,我一个人住害怕,便去了我表姐家住,这一住就是三年所以我早以把那里也当成了自我家因为我表姐家离我读的中学很近,这也成就了我的懒,每一天起得很晚去上学,有时还会睡过头可我也没办法本来以前每次放假还会回去,可之后就没去了一是因为爸妈不在家,二是因为家给拆了可是中秋重阳这些节日还会回去,因为我表姐的妈妈,也就是我姑姑家就在我第二个家对面每次回去我都会去已经变成废墟的家里去转转,而且一坐就是好长时光,走的时候都有点想哭的冲动!

上了高中后就和父母在一齐了,也是在农村,风景还满不错的,就是好怀念以前的家,说实话我感觉那里没我家好,虽然同样都是农村,但那里毕竟不是我家,有谁不夸自我家好呢?用季羡林的遗篇文章题目来说就是月是故乡明连月亮都感觉是自我的家乡明亮些!

家,天底下最完美的家!

怀念自我的家乡!

国家发展作文【范文7篇】四

行走在灯红酒绿之中,也许你与我一样感到,纵使夜色再黑,湖面再平静,都无法平静我们狂躁不安的心。我们很浮躁,我们的世界很浮躁,先人们安逸闲适的心境似乎离我们很远、很远,社会越发展,人心越浮躁。

因为自负,所以浮躁。太相信就是自负,自负的人最易轻举妄动。浅读三国,我认为孔明先生一生的遗憾中,对马谡的失算,肯定是浓浓的一笔。马谡太自信了,不听诸葛亮的吩咐,也不听王平的劝告,轻率地扎军在山上,最终落得被魏兵围山的局面。浮躁的心已经失去了理性,再娴熟的兵法也无法运用得法了。马谡之死,死于自信,死于浮躁。

因为不专一,所以浮躁。“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说,因为心不专一,八只脚的蟹都比不上小蚯蚓。现在的学生被逼着去学各种技艺,成日东奔西跑,看似很有收获,但最终才发现只收获了疲倦不堪。多才多艺不是错,错就错在孩子们对知识的接收缺乏主动自愿性。学的时候不能专心,也无法得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各种知识被硬塞到脑子里,难怪会浮躁不安。同样是追求多才多艺,达芬奇为我们树起榜样,他学美术,学数学、建筑、生物……每一科他都达到了专家级水平,而且还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并在美术上有所建树。每件事都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去做,理顺思绪,我们也就不再浮躁了。

因为耐不住寂寞,所以我们浮躁。著名影片《泰坦尼克号》的导演卡梅隆最近因《阿凡达》再次闪耀。据说《阿凡达》的剧本早于1986年完成,但当时的电脑技术不够发达,不足以造就他的梦想星球,于是他一等就等了20年,才有了这部伟大的《阿凡达》。20年,历尽寂寞;20年,洗尽了浮躁,把纯真留下。反观当今文化界,浮躁者比比皆是。毫无深度与价值的作品纷纷挤上书架,他们让文字失去感情,让文字只是符号。他们都是物欲横流下耐不住寂寞的人。文化人心态如此浮躁,难怪我们会觉得营养不良。

收敛过分的自信,稳住心绪,学会享受寂寞。这样,我们就会看到褪去浮躁后更精彩的自我。

国家发展作文【范文7篇】五

关键词:发展战略历史演变,科学发展观理论创新

新中国成立至今,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中共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先后提出了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主要有毛泽东的平衡发展与赶超战略,邓小平的非均衡发展和台阶式发展战略,江泽民的跨越式发展和协调发展战略。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总结吸收了上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之制定和实施的历史经验和思想智慧,并以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的成果与教训为鉴,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更显成熟,更加凸显人文关怀。它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发展理论的重要创新。本文通过回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与理论背景,更深入地认识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上所作出的重要理论创新。

一 毛泽东:平衡发展和赶超战略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新中国成立后,针对我国生产力水平落后且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在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平衡发展战略和赶超战略。

1.平衡发展战略

所谓平衡发展战略,一是指围绕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毛泽东形象地称之为“两条腿走路”。二是指区域平衡发展,即实现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平衡发展。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讲话初步总结了苏联在发展工业化道路上的经验教训,提出要“以苏为鉴戒”,正确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接着在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毛泽东正式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和农业并举的发展战略”。他说:“以重工业为中心、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条毫无问题,毫不动摇。但是在这个条件下,必须实行工业与农业同时并举,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 1 ] ( 310页)这是毛泽东在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过程中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1959年12月—1960年1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讲话中,再次指出“工业发展当然要快于农业,但是,提法要适当,不能把工业强调到不适当的地位,否则一定会发生问题。我们的提法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2 ] (122 - 123页)毛泽东平衡发展战略的另一方面是区域平衡发展,即实现沿海与内地工业的平衡发展。这一战略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一五”时期和“三线”建设时期。“一五”计划期间,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思想,我国政府实施了区域平衡发展战略,即着重加快内陆地区的工业发展,以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达到经济发展的平衡。“一五”计划共安排大中型建设项目694个,实际施工的达到921个,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如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布置在中部和西部的有67个,布置在东北的有50个。这使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工业从无到有,并达到体系配套。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还提出“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1 ] (25页)

毛泽东实施区域平衡发展战略的第二个时期是“三线”建设时期。当时,由于中苏关系恶化,美国扶持台湾在东南沿海妄图建立“游击走廊”,中印关系紧张,客观上存在战争危险。而我国经济重心过于集中在沿海大城市,不能应付敌人的突然袭击,毛泽东和党中央便作出了迅速开展“三线”建设,建立大后方的战略决策。“三线”建设从1964年到1978年长达24年,按照毛泽东“大分散、小集中”和“依山傍水扎大营”的指示,在我国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初步建成了一批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以及钢铁、有色金属、能源、交通、机械、电子、汽车、轻纺等工业基地,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工业布局东西不平衡的现状。

2.赶超战略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盛行的赶超战略的影响,加上国内反冒进及随之而来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毛泽东头脑开始发热,于1957年11月提出了在短时间超英赶美的发展战略。11月28日,毛泽东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期间,提出用15年左右的时间,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英国的口号,并设想再用20年到30年的时间赶上并超过美国,以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1958年5月在八大二次会议上,他又提出“7年超过英国, 15年赶上美国”的口号。这种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求强”、“求速”的“赶超战略”,给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大损失。其后,毛泽东通过反思“大跃进”的沉痛教训,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他说:“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快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100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 3 ] ( 32页)“现在看来,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要那么十分急。十分急了办不成事,越急就越办不好,不如缓一点,波浪式地向前发展。”[ 2 ] (236页)在后来的发展实践中,毛泽东实际上放弃了这一赶超战略。

二 邓小平:非均衡发展与台阶式发展战略

邓小平首先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并对实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他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的构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二是经济发展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台阶式发展战略。

1. 非均衡发展战略    邓小平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之一,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早在1978年12月,邓小平就指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他还指出:“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 4 ] ( 152页)具体而言,这一发展战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让一部分辛勤劳动的人先富起来。邓小平指出,要让“那些辛勤努力成绩大”的人先富,也就是说,先富必须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来实现,“农村、城市都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5 ] ( 23页) ,勤劳致富是正当的、合法的。第二,让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先发展起来,先富裕起来。我国是一个大国,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这是客观现实。邓小平认为,“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 5 ] (155页) ,“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 5 ] ( 375页) 。他强调,沿海地区要利用有利条件,较快地先发展起来,放胆地干,千万不要贻误时机。第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5 ] ( 364页)他强调,“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 5 ] (166页) 1986年12月,他在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又再次强调:“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 5 ] (195页)

2. 台阶式发展战略

为了更好地实现“三步走”的发展目标,邓小平还提出了“台阶式”发展的战略思想。邓小平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争取隔几年使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他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 5 ] (375页)邓小平还认为,从国际经验看,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曾经有过高速发展时期,或若干高速发展阶段。“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 5 ] (377页)

三 江泽民:跨越式发展和协调发展战略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明显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我国的改革、发展面临新情况,遇到新问题。江泽民敏锐地观察和把握这一新时代的变化,针对新的历史时期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生产力发展呈加速态势,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重新凸显,由于生态、环境、资源压力加剧使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挑战的新情况,提出了跨越式发展战略和协调发展战略。

1. 跨越式发展战略

所谓“跨越”,是指原本生产力水平处于比较落后状态的国家,它的发展不再按传统的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模式,而是在与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交往过程中,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来推动自己现有的生产力的发展,以实现对传统的跨越,从而接近或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先进生产力水平。江泽民说:“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表明,信息化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全力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争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6 ] (1 402页)这就是说,虽然我国工业化水平尚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但是面对信息化浪潮的冲击,我国的发展战略也要作相应调整,由“台阶式”转向“跨越式”。所以,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6 ]

2. 协调发展战略

江泽民的协调发展战略包括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一,实施西部大开发,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江泽民在十四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指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从‘九五’计划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解决地区差距继续扩大趋势的力度,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 7 ] (1 254页)为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在上个世纪末制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本世纪初又制定了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二,协调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江泽民把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提到了重要的地位,这集中表现在党的十六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全面规划了未来20年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同时又从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全面规划了未来的发展任务。

为了突出发展和建设的全面性,党的十六大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前面,特意加上了“全面”二字,把我国当前的历史阶段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把我们当前面临的建设任务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

第三,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第一次明确指出:“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其基本要求是,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强调“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7 ] (1463—1464页) 。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针对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实际情况,重申“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8 ] (22页) 。

四 胡锦涛: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不够全面,也不够协调,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如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区域差距扩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等等。针对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总结吸收了我国制定与实施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之历史经验和思想智慧,并以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的成果与教训为鉴,提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003年8月28日至9月1日胡锦涛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明确使用了“科学发展观”概念。随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在胡锦涛江西讲话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人为本”的提法,第一次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发展战略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此基础上,胡锦涛在2004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工作会议发表了重要讲话,对科学发展观的概念逐字逐句地作了系统全面的阐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9 ]

2007年,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10 ]

十七大报告还把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联系起来,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发展的目标任务:“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10 ]

五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理论创新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过程来看,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要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创新:

1.发展理念的创新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建设经验的缺乏和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不足,加上受国际发展理论将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和苏联发展实践的影响,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把经济增长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追求的主要目标,制定和实施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衡量发展战略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检验标准。尽管在这种传统的经济增长型发展理念指导下,我国创造了全新的工业社会的经济发展奇迹,但同时也引起了生态危机、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等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促使人们对传统发展理念进行深刻地反思。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汲取综合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现代发展理念的精华,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宽广视野对发展作出了新的诠释,指出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第一次明确了为什么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从发展理念层面,对以往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战略作出与时俱进的深化和完善。

2.发展模式的创新

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历史演变的回顾可知,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比较注重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而对于全面发展的要求尚乏深刻的认识,结果导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不平衡,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江泽民提出协调发展战略,表明中共领导人已开始注意完善过去发展战略之不足。科学发展观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强调全面发展应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发展,从理论上指出了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之关键。而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压力,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主张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主张建设低投入、少排污、可循环的国民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由此可见,在发展模式方面,科学发展观更注重发展的系统性、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更注重从总体和长远角度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这是对经济发展战略内容的深化,并切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    3.发展要求的创新

从毛泽东的赶超战略、邓小平的台阶式发展战略到江泽民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加快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主题。然而,在“快”字当先、快速增长、百姓受惠的同时,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地方政府在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支配下,拼资源、拼环境,竭泽而渔,由此导致的能源高消耗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工业化模式还没有完全终结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耕地逐渐减少并逼近18亿亩红线缺水威胁着400多个城市,水污染问题也在步步紧逼.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强调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具体体现。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表面上看是顺序的变化,实质体现了我们党发展要求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意味着中国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将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治国理念上更加成熟,更加求真务实。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总结吸收了我国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与实施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之历史经验和思想智慧,并以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的成果与教训为鉴,突出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从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要求等方面对发展理论作出了重要创新,为我国制定和实施更加成熟完善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1 ]毛泽东文集:第7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 2 ]毛泽东文集:第8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 3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M ].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 4 ]邓小平文选:第2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 5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 6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G].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 7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G].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 8 ]江泽民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大会上的报告[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国家发展作文【范文7篇】六

中国—这是一个令我感到自豪的国家,我因为生长在这样一个文明富强的国家而感到骄傲。 我们的国家从1949年10月1日成立后,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我们的前辈经过不断的努力,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以前我们的国家没有原子弹和氢弹,外国列强常常以这两样东西威胁我们,我们的科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试验成功,接着又在1967年6月17日我国的氢弹也成功试验,1970年我国的人造卫星也成功发射,就像我们的二代伟人说的中国没有原子弹、没有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没有重要影响,这是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准。 我们的国家接着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我们的国家,综合的国力上升,人民生活得到了更有利的保障。2008年我们国家成功的申办奥运会。1999年11月20日我们神舟一号发射成功。我们中华儿女奋力拼搏为建设我们可爱的祖国呕心沥血,奏响了一曲曲振奋人心的捷报,我们的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产生了巨大力量。 今天我因生长在这个国家而自豪,我要沐浴着这样幸福的阳光成长,我要认真学习,将来为国家、为社会出一点微薄的力量,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富强。 中国—这是一个令我感到自豪的国家,我因为生长在这样一个文明富强的国家而感到骄傲。 我们的国家从1949年10月1日成立后,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我们的前辈经过不断的努力,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以前我们的国家没有原子弹和氢弹,外国列强常常以这两样东西威胁我们,我们的科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试验成功,接着又在1967年6月17日我国的氢弹也成功试验,1970年我国的人造卫星也成功发射,就像我们的二代伟人说的中国没有原子弹、没有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没有重要影响,这是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准。 我们的国家接着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我们的国家,综合的国力上升,人民生活得到了更有利的保障。2008年我们国家成功的申办奥运会。1999年11月20日我们神舟一号发射成功。我们中华儿女奋力拼搏为建设我们可爱的祖国呕心沥血,奏响了一曲曲振奋人心的捷报,我们的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产生了巨大力量。 今天我因生长在这个国家而自豪,我要沐浴着这样幸福的阳光成长,我要认真学习,将来为国家、为社会出一点微薄的力量,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富强。

国家发展作文【范文7篇】七

桥的发展过程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桥的发展过程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家对桥一定不陌生,那你知道桥的发展过程吗?听我给你讲讲吧!

我们人类最早始用的桥是独木桥,它是由木头而作成的,它一般出现在水沟,山崖……它也是最不安全的桥,这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有两只小山羊同时过桥,一只去那边一只去这边。半路上,它们吵了起来,一只羊说:“你让开,我要过去!”另一只也说:“你让,我走!”它们打了起来,后来独木桥承受不了,断了,两只小山羊都被摔死了。

人们经过总结经验,做出了石拱桥,与独木桥相比,它可结实多了(石头做的当然比木头强了)。有一次,一位老大爷挑着扁担过独木桥,可是脚下一滑,差点就摔死了,可是同样的条件过石拱桥就不会摔下去了。另外,它还更美观了呢!它犹如一条彩虹横跨在两岸之间,与水中的倒影一起看,仿佛就像一个圆圆的月亮,一半在水中,一半在岸上。

长江大桥都知道,人们发现石拱桥如果驾在长江上,那还不拱到“天上去了!”所以,大家要把拱地方“压平”,成了一条“钢铁巨龙!”卧在长江上。它最大的特点是:上通汽车,下通火车,江上还有轮船过,而轮船不会把桥碰到!可想而知,桥有多么高啊!

为了使咱们的'交通更加流畅,便捷,渐渐地,桥被我们大家“请”到岸上来了,它四通八达,这就是立交桥。

我们都知道,立交桥是互相交杂的,为了让交通方便,有的立交桥可有五六层呢!它不仅方便,而且如果从上面看它,它还非常美,可以组成一个个美丽的图片,有的像花,有的像奥运五环,环环相扣。真是太美丽了。

通过这一次我的介绍,你们一定感觉到了咱们科技越来越发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