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话题作文 > 节日作文 > 春节 >

古来圣贤皆寂寞是哪首歌曲【通用3篇】

小编: 北海有鱼

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来圣贤皆寂寞是哪首歌曲【通用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来圣贤皆寂寞是哪首歌曲【通用3篇】

古来圣贤皆寂寞是哪首歌曲【通用3篇】一

昏暗的灯光,嘈杂的人群,最后一抹残阳斜射在枯萎的老树上, 我茫然地向一个地方望着。

曾几何时,你灿烂的笑容在阳光金色影子下闪耀,红白相间的球鞋跳跃着。草丛里,你会抓蚂蚱;树丛中,你会捉知了;操场上,你敢在单杠上倒立。眼前又出现了常在梦里看见的你的笑脸。你的笑,胜过万缕春光。

一阵冷风吹过,吹散了我的思绪,倾盆大雨瞬间下下来了。我傻傻地在风中立着,任凭雨水敲打,泪与雨水浑在了一起。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曾为一支自来水管笔吵得不可开交。那支笔是你藏进小树林被我发现的,最后,这支笔在争执中归你所有。而我生日那天,你又把那支自来水管笔送给了我,弄得我还很不好意思。

又一阵风刮过,几片泛黄的树叶从老树上缓缓飘落,我的心也随之沉到了谷底。

路的尽头是你家的窗口。以前,爽朗的笑声老远都听得见,而现在,走近你家窗前再也听不到那串悦耳的音符。偶尔,窗口里还会有一张新主人凶巴巴的脸。

你是我的朋友 ,我是你的伙伴。我们之间从来就没有距离,可一次变故却让你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雨停了。月悄悄地钻出灰暗的云层,把柔美的月光洒下人间。月光下,几个孩子连蹦带跳地走过,……这多象孩提时代的我们。

我不知道你现在过得好不好,有没有新的朋友。我不会刻意思念你,因为这样会让自己伤心,但我永远无法将你忘记。

风带来叶对花的问候,月带去我对你的祝福。孩子们嬉笑着离开了。这时风也没有了,月也没有了,孩子也没有了,欢笑也没有了。只有那宇宙中寂寞的悲哀,荡漾在我稚嫩的心中……

古来圣贤皆寂寞是哪首歌曲【通用3篇】二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的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

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

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无疑,他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尤是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

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縢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书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

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林则徐被贬伊犁,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及,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韩愈被发配潮州,爱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尽姓了韩。

他们的细雨不止于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润了一方水土;他们的闲花也不止于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的红线那端,是苍生百姓!他们将寂寞化为动力,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但没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恒过山水,韩愈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献,我们应该恭敬地去仰望。

古来圣贤皆寂寞是哪首歌曲【通用3篇】三

月圆中秋,却仍有断肠人浪荡天涯之间。

千百年前,苏东坡欢饮达旦,作《水调歌头》怀苏子由。

千百年后的今天,却仍有人,独守落寞,对月泣珠。

他们同孤独,但一个诗情满怀,寓请于酒;一个平庸土俗,难解忧愁。

周六下午散心,漫步青树翠蔓间,忽闻有人通话声,环顾四周,见一人身着绿色迷彩服,一副民工打扮,脸上有一块显眼的疤痕,衣上到处都是干了的漆,一脸土褐色,正把持着电话,与家人聊天。

那人背对着我,正专注的通话:“妹,你别进城了,来家里歇着,好照顾好俺爹,对了,顺便帮俺向俺娘问好,今年中秋节给她老人家捎上几个月饼,给她多烧几沓金纸,让咱娘来天上不愁没钱花,哈哈!”听完这些,不由疑惑起来,他为何不回老家,是为了多赚几个钱,带着赠礼脸上有光的回家吧?

“妹,俺今年没法回家了,钱叫那包工头敲走了,就连最东头最便宜的那车票,俺连半张都买不起了!怎么回家呀!”他开始略带呜咽,“你千万别误会!俺不是那个意思!俺只想再挣挣钱,凑够春节回家的车票钱!”又听见电话那头大骂了几句,就听见了电话挂断后的“呜呜”声。

那人的那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缓缓垂下来,他转过头来极目远眺着家的方向,浑浊的泪水已经流进了他的嘴中,想必他已经知道了那泪的味道,很苦。他又渐渐站起身来,双手送口袋中摸索出了几张满是折痕的票子,仔细数来既有五块钱,连生存到春节都是不可能的事,何谈回家?他又想起了自己妹子的误解,泪又落在了这仅有的几张钱上。

这些悲惨的人宛如秋叶,从树枝头落下,就寂寞的飘向望不到尽头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