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跳拉丁舞的日记【精选7篇】
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跳拉丁舞的日记【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跳拉丁舞的日记【精选7篇】一
今天,艳阳高照,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早早地就聚集在了草地上,因为,森林里的“跳跳舞”培训班开始上课了。小动物们都高高兴兴地走进了“乐乐俱乐部”。
袋鼠老师早已在俱乐部里等候多时了,看大家都到齐了,袋鼠老师就认真地点了名,大家就开始学跳“跳跳舞”了。
袋鼠老师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指手画脚的,认真地教了起来,有时还亲自下去指导起来。小动物们也学得很认真,小松鼠、小熊、小鹿、山鸡跳得汗都止不住流下来了。
你看,跳舞高手小松鼠跳得非常轻巧;小熊有点笨重,怎么也跳不好,急得都要哭了;小鹿收起两只前腿,后腿用力一蹬,跳得很优美。山鸡呢,它呀,抖抖美丽的翅膀跳一下,再抖抖它那美丽的翅膀跳一下,好像一位骄傲的公主。
小动物们跳得真开心啊!森林里热闹极了!
关于跳拉丁舞的日记【精选7篇】二
7月22日星期六晴
星期六上午我来到上海参加了拉丁舞全国公开赛。因为路途遥远,所以同学们和老师头一天就出发来上海了。来到目的地,我们住进了老师们安排好的房间,老师让我们好好休息养足精神参加比赛。
今天早上,天还没亮,我们就起床开始穿衣、化妆、梳头,为比赛做准备。化妆结束,老师把我们带到比赛场地,走进里面,我看到一个很大很大的比赛场,来参加全国公开赛的人非常的多,孙老师叮嘱我们说“这里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大家不要随意乱走,要注意安全。”
期待已久的比赛开始啦!首先是8岁以下女子单人单项的比赛,听见音乐声响起,选手们都用心地跳着舞,动作非常干脆,跳得很漂亮。然后进行了10岁以下女子单人单项的比赛,我很紧张,在心里不停地给自己加油、打气。音乐响起,我非常认真地做着每个动作,跟着节奏点跳完了舞,心里一下子平静了下来,心里还想着,不知道能不能得奖?
这次的比赛非常有挑战性,我以后要多多参加这种比赛来锻炼自己的胆量。
关于跳拉丁舞的日记【精选7篇】三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最喜欢的动物——我家的小狗“阿拉丁”。它是阿拉斯加雪橇(qiāo)犬,也叫阿拉斯加犬。阿拉丁是一只黑白相间的小狗。它的头顶是黑色的,看起来就像带了一顶黑帽子。耳朵是三角形,耳尖圆圆的。眼睛的上面有两戳小白毛。眼睛颜色是褐色,像杏仁一样。它显得可爱极了。
阿拉丁很忠诚。记得有一次,我带着它出去买东西,但是好玩的我,竟然忘记把东西带走,把东西落(là)在商店里。阿拉丁用它的嘴巴把东西叼回了家。一家人都笑了。它警惕性很高,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有陌生人进入家门。它都会站起来“汪汪叫”,好像在说:你是谁?不要乱闯我的家。
阿拉丁不仅忠诚,还很喜欢运动。它以干食为主,不喜欢以汤为食。它的运动量可大哩。最好每天都带它去跑步,不然它就会闹脾气!而且出门最好多带两瓶水,不然就要破费买矿泉水给它喝了。
听了我的介绍,你喜欢我家的阿拉丁吗?我爱我的阿拉丁。它是我最好的朋友。
关于跳拉丁舞的日记【精选7篇】四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叫阿拉丁的少年,他从小父亲就去世了,跟着母亲一个人生活。有一天一位法师来到了阿拉丁的家,他对阿拉丁说:“我是你的叔叔,我带你去外面学点手艺。”于是阿拉丁相信了这位法师,他告别母亲后就跟着法师走了。法师把阿拉丁带到了京城附近的一座山上,山前有块石门,法师对着石门念动了咒语:“天灵灵,地灵灵,我的魔法最显灵。”石门居然被打开了,法师用手指着石门对阿拉丁说:“下面有很多金子,还有一个灯,你把它们拿上来,那样我们就成了百万富翁。”阿拉丁看见石门下黑漆漆的,很害怕。法师就给阿拉丁一个戒指说:“你把它戴上,就什么也不怕了。”
于是阿拉丁把戒指戴上,一步一步的走进了石门里,阿拉丁到了摆放金子的地方,他很着急的抓了两大袋金子,并把油灯也拿走,一步一步往回走时。法师在上面等不及了说:“你拿到了吗?"当时阿拉丁很害怕,因为他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多的金子,所以没有回答。法师就念起咒语,把石门给关上了。这时阿拉丁更害怕了,无意中戒指被他碰了一下,一个巨人出现了,把阿拉丁吓了一大跳,巨人说:“我是戒指神,谁戴着这个戒指我就听谁的指挥,你要我做什么?”阿拉丁说:“我要回家。”过了一会儿,阿拉丁回到了家。
在家里,阿拉丁把油灯拿了出来,他看见油灯很脏,想把它擦干净,刚擦了三下,油灯里就冒出了一缕青烟,慢慢的化为人形对阿拉丁说:“我的主人,你有何吩咐?”阿拉丁很害怕说:“给我办一桌酒席。”转眼间,一桌酒席就出现在阿拉丁的家。于是,阿拉丁就请了几位亲朋好友在家里吃饭喝酒。阿拉丁有了这个神灯,从此以后有什么困难都不怕了。
一天,国王昭告天下老百姓,他要选一位女婿和公主结婚。阿拉丁知道了这件事,他把神灯拿了出来,擦了三下,化为人形的青烟的又跑了出来对阿拉丁说:“我的主人有何吩咐?”阿拉丁说:“把我变得非常潇洒,还要有一座城堡。”于是阿拉丁来到了国王的宫殿,国王看阿拉丁英俊潇洒,还有一座城堡,就把公主嫁给了阿拉丁,阿拉丁和公主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很快法师知道了这件事,他就来到了阿拉丁住的城堡门前,就在那里做起以旧油灯换新油灯的买卖。公主看见家里的油灯很旧,就拿出去和法师换了一个新的回来。法师得到了神灯,马上用手擦了三下,化为人形的青烟说:“主人有何吩咐?”法师说:“把整座城堡挪到森林里去。”不一会儿城堡和公主都不见了。国王知道了这件事,就对阿拉丁说:“限你三天之内把公主找回来。”阿拉丁一直都在为这件事烦恼,眼看三天就要到了,一不小心又碰了一下戒指,戒指神又跑了出来,因为戒指神没有神灯一样的魔力,他只有把阿拉丁带到森林里,去找公主。阿拉丁找到公主,并和公主一起想了一个好办法。公主把安眠药放进酒里,并做了一桌好菜等法师回来吃。法师回来后,看见公主对他这么好,没有防备,就喝了有安眠药的酒,倒在地上死了。
从此,阿拉丁和公主过着快乐幸福的日子。
关于跳拉丁舞的日记【精选7篇】五
今天是拉丁舞比赛的日子,为了这次比赛,我们苦练了很长时间。今天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我的心情既兴奋又紧张。早上八点钟,我们到达了体育馆,进行彩排。只见体育场门口人山人海,各个代表队穿着各具特色的服装鱼贯而入。简单的彩排之后,我们就各自回家准备下午的正式比赛了。
中午,妈妈给我化了个淡妆。中午1点,我们又匆忙赶回了体育馆。这回,我们看到的场面就更加热闹了。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的选手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赛前准备。我们的领队老师和教练也带着我们在场内又练了两遍。
两点钟比赛正式开始。不同的代表队的表演都非常精彩,个个武艺精湛、风格迥异、千姿百态、令人赏心悦目。我们的节目排在第27个,组委会不知什么原因把我们的集体舞调到了最后。所以等到5点多才轮到我们上场。赛前,由于太累了,我发烧了,浑身无力,妈妈担心我,让我别跳了,但我说:“没事的,我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影响了大家。”我们成功地进行了表演,得到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这次比赛虽然我累病了,但我心里是甜甜的。
关于跳拉丁舞的日记【精选7篇】六
过新年了!兔大姐,鸡大嫂,羊大哥一起相约到广场的草坪上唱歌跳舞!
午饭后,太阳公公暖洋洋地照在大地上。他们在一起开始了精彩的节目表演:兔大姐拿着漂亮的扇子,鸡大嫂手里甩着红红的彩带,羊大哥背着大鼓。锣鼓喧天,秧歌扭起来,歌儿唱起来!他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开心极了!
过新年,好热闹呀!
关于跳拉丁舞的日记【精选7篇】七
拉贝是一位被誉为“中国人民的英雄”、“中国的辛德勒”的伟大人物。他与其它国际友人一起建立南京安全区,竭尽所能拯救了20多万中国平民百姓。
关于拉贝日记的观后感一:《拉貝日記》 人性在戰爭中洗禮,昇華
從德國西門子住南京辦事處經理約翰拉貝來描敘。約翰拉貝的身份在那個背景下十分特殊。按道理他應效忠於希特勒元首。可是在中國生活的27年,讓他把自己最黃金的時間獻給了自己的事業,也同樣獻給了中國。對周圍的一切他有深刻的認識,他比那些遠在德國的納粹軍人更瞭解周圍的環境。對工作的執著讓他執意留在中國,但在殘酷戰爭的現實中讓他認識到自己需要做到更多,因為人性的善良讓他需要犧牲更多。拉貝也是人,對死亡同樣有恐懼。環境與個性造就了這一切。失去親人的痛苦[ 後來發現她的妻子沒有死 ]以及無時不刻死亡的威脅讓他無法入眠,對待日軍的暴行很多時候他也是勢單力薄,只是需要他的時候一定會站出來。他不是最超人或者蜘蛛俠,他只是一個熱愛工作,生活,愛自己老婆的平凡人。戰爭對他精神的壓迫超出了許多人能承受的範疇,他的決定可能就失去幾十人或者上百人的生命。約翰拉貝值得人敬佩。
百人斬,讓人很受刺激。直白的讓其他一切表達都顯得無力。日軍的人性已經在這場戰爭完全喪失,更可怕的是連輿論媒體也同樣。就如一道閃電照亮黑夜,讓人看的一清二楚。
131分鐘來描述一個歷史背景下的人物相對足夠。通過他來间接反襯這段歷史。影片最讓人動容的是編劇不僅僅在描敘日軍的`殘酷行徑,還在對希特勒政權進行抨擊。不過對張靜初這個角色還有些不明白,難道就因為中德合拍增加賣點?
关于拉贝日记的观后感二:在《拉贝日记》引起中国思想界讨论之前,我相信若非从事历史学或者相关学科的人,大约对史实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历史课本告诉我们的东西包括南京大屠杀,百人斩比赛,以及30万遇难同胞;历史课本没有告诉我们的是约翰•拉贝的安全区,以及约翰•拉贝这个人——在电影里他被塑造成一个悲剧英雄。这是另外一半的故事,而于我而言,这件事要从外部被告知,无论是通过图书还是电影,而非始自中国本身的语境,这件事本身就不无怪诞。因为就中学教材的写法而言,像拉贝这样的外国友人,仅就数量而言,他救下的人难道不比白求恩更多么,那么热衷于赞扬外国友人的教科书为何对拉贝只字不提——这就值得我们讨论了。究其原因,无外乎两个,其一是,拉贝是纳粹党人,这是他永远不能洗脱的身份;其二,某种冷战思维和冷战逻辑的延续,因为南京是国统区,因为拉贝接受了国民政府的勋章,于是,之前的《拉贝日记》出版和今天拉贝重新显影在此时看来,本身就是一个颇具后冷战意味的写作行为。
于是《约翰•拉贝》就变得有趣起来。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恰好为中国语境提供了一个双面的镜子,一面映照出中国历史写作方式的某种裂隙和某种变化,另一面则映出拉贝在德国本身的语境中的意义,进而在我们这里产生具有参照性的思考。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在《约翰•拉贝》中,拉贝本人的纳粹身份并不是被避讳了而是被强化了,但却是以另一种有趣的方式进行反转式的强化——纳粹党旗,邪恶的象征,却能作为无辜平民的避难所。而拉贝虽然自称是纳粹军人,不忘行纳粹军礼,但显然,影片是把他作为一个企业家来塑造的。他最初庇护平民,并非是出于人道主义,而仅仅是出于“企业家”保护员工的责任,但是最终他一步一步承担起他的使命,于是他最终成为了一个英雄。于是我们看到,纳粹这个符号正好在视觉上被赋予了相反的含义,这是某种意义上的翻案么?当然有这个可能,于是影片为了政治正确,不停地调戏希特勒,并且安排了一个犹太裔的男二号,罗森(按影片演员表顺序,实际上我以为,威尔逊医生才是真正的男二号),通过他的讲述在片中强调纳粹屠犹的事实——但是重要的是,在电影里,通过画面呈现和对白交代根本就是两码事,如果不是实验片,通常情况下“眼见为实”,那么这个翻案实际上是做实了:“纳粹”二字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这部影片最终的策略就变得很有趣,剧作将应当属于纳粹的邪恶,屠杀转给了日本,当然不忘安排一个善良的日本军官,而将最终的大反派赋予一个因为皇室血统而免于审判的日本亲王——这似乎带出了另一重反思,因为冷战的原因,日本对军国主义的审判比起德国来说十分不彻底。然而同样因为冷战的原因,西德对纳粹的审判同样不彻底,但不是那些应该被审判的人,却是拉贝却遭到了审判,于是这个问题就变得愈发的复杂。看来这个问题不是这篇短文能够说清楚的了,于是暂且搁置。强调一点,拉贝遭到审判的原因是“与中国勾结”(见片尾字幕),这里某种后冷战的参数就变得更加明显了。于是《约翰•拉贝》的自相矛盾和影片里生涩的问题就能够得到一种可能的解释。在后冷战的语境中谈论拉贝这个人物,又要在德、中、日的语境中寻找平衡,这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且不说民族主义者们可能找到的无数处“被伤害了感情”的地方,恐怕日本方面不能接受这种表述。当然我不能判断这种矛盾是出于导演和编剧自身的思考多一些,还是出于考虑中国市场和“中国人民感情”多一些,但是显然破坏影片结构的正是犹太人罗森和中国人琅书(张静初扮演的女学生)之间的一条生硬的线索。这一点随便做下叙事学分析就可以得出结论,在此不提也罢。
镜子的那一面如此,镜子的这一面也相当的复杂。或许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在对拉贝的认同之余,更多的时候是在反思,当我们的历史书写中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缺失之后,以这样的方式找回另一半的故事,本身就变得十分的吊诡。虽然拉贝在影片中成为一个孤独的悲剧英雄,虽然中国人在这部影片中面目模糊,但是那些缺席的成分恰恰是我们的历史书写中呈现的东西,这个话题就更大了。当然《约翰•拉贝》作为电影,不是历史,只是故事——我只是在说,以这部影片提供的参照,我们或许能窥见我们历史书写之中的问题。
最后说两句《南京!南京!》和《约翰•拉贝》的对比分析。这恐怕是现在和将来的讨论中难以绕过的的话题。。《南京!南京!》并没有绕开拉贝这个人,但是拉贝在《南京!南京!》里真是面目模糊,或许陆川认为这是不需要交代的事实,但是实际情况是这个事实根本就长期处于匿名状态。另外则是,《约翰•拉贝》正面展示了强奸——尽管未遂,正面展示了百人斩少尉和他们的比赛——不得不说,尽管是从门缝里看,这个场面也比《南京!南京!》更有冲击力。话说回来,《南京!南京!》里最有冲击力的画面大约是那一片像麦子一样倒下的中国士兵,相应地,《约翰•拉贝》里两段日军射杀战俘也不相上下。《南京!南京!》的问题在于剧作,《约翰•拉贝》的问题也在于剧作,但至少《约翰•拉贝》好歹还是一个故事,比《南京》问题少一些:如果《约翰•拉贝》能够把拉贝的两难处境强化一些,删去不必要的线索和人物,可能剧作上更加流畅一些,但是鉴于前面的分析,如果不能解决这个历史表达的困境的话,剧作的根本问题是不能解决的。
说白了,《约翰•拉贝》本意不是拍南京大屠杀,对它而言,南京城也只是景片而已,它的诉求是写人——写拉贝这个人,进而表达某种思考。这部影片的诉求不是“南京大屠杀的又一铁证”,而是德国人的反思。如果如果有人说《约翰•拉贝》就是一商业片,对,它确实是一商业片,但《南京!南京!》也不是艺术片啊。要是有人说《南京!南京!》因为删减而如何如何,《约翰•拉贝》删减的部分估计也不少,确实很多地方不流畅。至于一定会被拿来比较的《辛德勒的名单》,那才是商业片和商业片。依我看,《约翰•拉贝》的讨论空间比《辛德勒的名单》还大一点,因为这部影片在中国语境中天然的特殊性。当然,关于屠犹和南京大屠杀的比较的问题,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屠犹是“人类的灾难”,南京大屠杀只是“中日关系的一个问题”,这其间的话语斗争,犹太人的话语权,以及西方话语在中国语境中的位置,都是巨大的问题。
于是结论就是,对于南京大屠杀的讨论而言,一部高票房的、国际语境中的商业片,比十本学术著作或许更加有效,只要它能提供话题和思考的空间。一个读后感式的写法会是,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当一个人面对强权,他可以做出一些伟大的选择;一个广告式的写法会是,《约翰•拉贝》是“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各国评论一致激赏”(见影院广告);一个批判性的写法是,《约翰•拉贝》在自我矛盾中展示了某种反思性——但这些都是结论,于我而言,这是一部颇具讨论和思考起点性质的文本,从这里进入,是更多的阅读,以及更有参照意义的言说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