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议论文 >

关于美术的教案详案【精选3篇】

小编: 甜味拾荒者

关于美术的教案详案【精选3篇】一

  一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借助大自然赋予春的气息,调动学生内心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联想,通过不同的角度感受与表现春天,体验自然美与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教案’初二美术教案2。

  1教材是作为出发点,作为素材来呈现的。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开发,丰富,使用教材。如:注重学科整合。以播放影视资料春天的生活景色为课堂引入,引发学生的生活情感和体验;而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们享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文学作品的朗诵,又让学生们领悟到春天的另一种表现手法,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

  2以"欣赏、启发--联想、情感输入--交流--拓展"为展开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式。(1)通过直观欣赏展开艺术思维,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等交流方式获取更多的艺术营养。(2)提供表现参与的机会,创设展开丰富联想的空间,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移入,为心境共鸣创造条件。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这一时期的知识面更为扩展,思维由童话式幻想转向理性、科学的幻想和想象。教材"春天的畅想"主要围绕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和不同表现方式而展开。在这样的题材中,学生的许多生活经验和个人情感及爱好都能释放出来,不同的学生会从中获得不同的感想和收获,个人情感也得到升华。因此,以这种教材内容编排作为培养学生美好情感,使之获得再创造能力的载体,恰当且顺应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研究表明,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感知能力正在发展,抽象思维正在形成。美感体验明显受制于对客观事物外部特点和内部特征的领会和理解。因此,本节课老师在各个环节尽力通过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来发展他们的赏析及表现能力,使之逐步提高。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有较丰富的生活体验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具备初步技能技巧的表现能力。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对艺术作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绘画创作的表现能力。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想象和联想,充分挖掘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艺术素材;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大自然与艺术间的转换和交融所带来的美感。

  2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欣赏、分析、交流、联想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加深情感体验。

  3形成积极参与的交流意识,激发创作兴趣;初步完善创作构思,感受成功体验。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评价美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尊重每位学生的感受,赞赏每位学生对欣赏作品时所提供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向和客观的评价标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的、充满激情的学习,用情感来体验,用心灵去感悟,用画笔去描绘,教案《‘教案’初二美术教案2》。

  教学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和谐的交流与对话,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上共享彼此的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不断鼓励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2采用"引发情感--发展认知--认知巩固--课后拓展"为模式展开教学。充分挖掘并利用现实生活素材,尽可能的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量的艺术图片,加深情感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讨论,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

  3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欣赏、分析、想象、交流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予鼓励、指导。

  (2)通过参与欣赏和认知巩固,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宽松的课堂气氛中,揭示思维过程、赏析能力和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3)通过课后拓展作业分析,及时了解学习情况,找出问题症结,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生生互评、个人自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以学生互评、自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在认知巩固阶段,通过同学间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的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多媒体课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里面收集了大量有关春天的艺术作品图片、影视资料、文学作品及音乐、歌曲。它形象直观生动,信息量大,色彩艳丽,它的使用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更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准备描绘春天的影视资料及文学作品的音像资料,中外造型艺术家表现春天的作品图片,

  表现春天的乐曲《春天奏鸣曲》、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并纳入多媒体课件,新教材的内容设计合理,更贴近现实生活。备课时要注意课堂教学设计的生动、灵活性。这节课设计的内容亲切、自然,使学习的内容与大自然联系起来,学生更易接受。同时跨学科的学习需要也提示我们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个人的修养水平。

  2学生准备自己摘录的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片段,表现春天的艺术作品的图片及歌曲等,让学生在准备学具的过程中提前预习本课。

  (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本节课主要为美术教学活动,教材"春天的畅想"之内容共含五课时。本节课是其中第一课,需45分钟完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师生、生生间语言传递式的交流方式,主要是以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为主线,启发、讨论为手段,师生进行感知交流,思维在交流中得到延伸,感情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第二阶段讲解抽象表现手法时会出现障碍,因此设置听音乐和色彩置换这一环节,便于学生的理解。

  为顺利实施本节课,教师除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教育理念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多学科整和能力,会操作多媒体。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来完成:

  (一)引导阶段:

  1、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生活景色,伴随着春的乐曲,将学生引入春的意境中。

  (1)自然界的哪些现象向我们传达了春天到来的信息?

  (2)春天到了,同学们衣着都有什么变化,可以组织哪些课外活动,?

  2、学生分组讨论,阐述有关春天的特点、景色,谈感受。

  (1)春天可以怎样来表现?

  [说明:以情境引入课题,创设良好的情感基调,引发学生的生活感受,以适应审美心理的情感和愉悦性特征,为本课的展开作好铺垫]

  3、欣赏

  (1)文学作品《春雨后》

  请同学将自己准备的文学作品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2)歌曲《春天在哪里》

  请同学倾听并初步感受音乐美。

  (3)油画《花开的果园》

  请同学赏析画面带来的美感。

  [说明:通过参与欣赏,使欣赏的心理活动逐步展开,]

  (二)发展认知阶段:

  [说明:设置问题情境,展开想象空间,对作品进行感性与理性的分析,提高欣赏水平.]

  1、照片《漓江》与国画《漓江》的对比展示

  (1)自然美与艺术美具有哪些共同的美感?

  (2)自然美与艺术美不同的表现手法?

  2、屏幕展示多幅作品的对照比较及重点放大展示的方法,进一步认识自然美与艺术美中的春天。(以教材刊登的作品为重点)

  (1)美术作品的其他表现形式?

  (2)艺术家是怎样通过作品传达信息的?

  (3)感受具象表现和意想表现手法的特点。

  3、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

  (1)音乐给了我们什么样的联想?抽象的还是具体的?

  (2)谈谈感受。

  (3)能否用色彩来表现乐曲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4、屏幕展示蒙得里安的作品《百老汇爵士乐》

  (1)谈谈画面的构图形式。

  (2)色彩是如何呈现出来的。

  (3)现场演示将《百老汇爵士乐》演变成春的乐章。(通过色彩置换完成)

  (4)感受抽象表现手法的特点。

  [说明:第二阶段是在对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赏析、比较、讨论、交流等形式,了解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联系与区别及绘画作品不同的形式语言;了解具象表现、抽象表现、意象表现在春天中的特点。]

  (三)认知巩固阶段:

  1、介绍适合学生表现春天的具象、抽象、意象表现手法的三幅艺术作品。请学生分析,谈谈三种形式的特点。

  2、要求同学们将自己在生活中发现和感受春天以及对春天的畅想形成自己的创作构思。

  3、围绕自己的感受画创作草稿,并介绍创作设想。

  4、同学间相互交流,汲取别人优点,完善自己创作构想。

  [说明: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的描绘心目中的春天,通过互评、自评、点评等教学评价的设置,帮助学生完善创作构思]

  (四)课后拓展阶段:

  1、结合自己准备应用的表现方式进行相关的技能技巧的练习。

  2、结合自己的创作搜集相关的创作素材。

  3、尝试根据一首诗、一首乐曲画出春的意境。

  七课后反思

  1、情景设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

  2、听音乐谈感受环节的设置,便于学生对抽象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把握。

  3、自评、互评、点评的教学评价的设置,宽松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们敢于各抒己见、互相切磋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交流中提高了自身的欣赏水平、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准,同学间的情感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关于美术的教案详案【精选3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对比的方法观察人的主要特征,并尝试用油画棒、彩色水笔或水粉颜料等多种工具,用线或基本形画画自己熟悉的一个或多个好朋友的形象。

  2.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人物的能力、善于抓住特征进行造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人物的兴趣,并让学生通过探讨怎样成为好朋友的问题,培养同学间团结友爱、友好相处的情感。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是一堂探究性的绘画造型学习课,通过“你的好朋友叫什么名字?他(她)的形象有什么特点?男女同学的外貌有什么不同?”等各种设问,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去探究、学习观察人主要特征的方法,如启发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去观察自己好友的特征。同时,通过展示大量的学生描绘好朋友的绘画作品,启发学生去探讨绘画创作的多种手段和方法,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进行造型练习:可用线描,也可线色结合或用色块表现好友形象。

  本课也是一堂情感教育课。通过学习建议中的讨论题:“怎样才能成为好朋友”,让学生展开讨论,感受、体会团结产生力量、和谐、温暖的情感,促进同学间团结友爱、友好相处。

  2.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的观察方法。

  难点:描绘人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好朋友的外形特点,美术工具可自定

  (教师)“相似游戏图”一幅,课件或图例“变化的五官”、“大师作品欣赏”、“儿童人物作品欣赏”、《找朋友》的音乐

  教学过程

  1.游戏导课,趣味学习。

  (1)游戏:出示两幅有出入的“相似游戏图”,请学生找出不同之处。

  (2)游戏:请男女同学各一位上来说说同学中自己好朋友的模样特征,让其他人猜猜他(她)是谁。游戏导入新课。

  2.对比观察,感知外形特征。

  (1)让被猜出的男孩和女孩先后面,启发大家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外形特征:圆圆的、长长的、胖胖的、瘦瘦的脸形;小眼睛、大眼睛等。

  (2)进一步启发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观察、描述不同的特征:如男孩头发短,女孩头发长等。

  (3)教师出示课件或图片,进一步启发学生用基本形观察“有形的世界”的方法进行整体观察,感受脸形、发型及五官不同的特点。请同学们一起观察,一起讨论。

  (4)进行审美:不同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外形特点,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学会尊重他人的形象。

  3.欣赏作品,探究描绘方法。

  (1)让学生通过欣赏,探讨怎样描绘才能更好更容易地表现特征。

  (2)让学生欣赏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创作的儿童绘画作品。

  (3)高更、凡·高的《自画像》等表现人物的大师作品欣赏。

  (4)用线描、基本形造型、色彩造型等方法启发学生。

  4.演示主题,观察感受,探究表现主题的方法。

  (1)可启发同学讨论怎样使不是好朋友的人成为好朋友。

  (2)观察探究:怎样表现好朋友的主题?可请两位好朋友做一个能表示好朋友的动作。让学生通过表演,如手拉手、拥抱等等,启发学生还有哪些特征能表现好朋友的主题,如开心、快乐、面带微笑、手牵着手等。

  (3)请每一位学生随着“找呀找呀找朋友”的音乐,自由组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表示友谊,体会感受。教师可重点表扬新找到朋友的同学。

  (4)欣赏几幅表现这一主题的儿童绘画作品,开拓视野,使学生学习多种绘画手段的应用,启发学生进行写生、记忆、创作,让学生体会人物主题的表现方法。

  5.分小组,自由表现。

  自由组合小组,进行以“大家成为好朋友”为主题的绘画创作活动。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6.交流,传递友谊。

  作品展示交流,自评、互评,互相赠送给好朋友。

关于美术的教案详案【精选3篇】三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用吹画和笔点画的方法表现梅花树和梅花的基本特征。2.引导儿童体验吹画的乐趣,培养儿童吹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

  水彩颜料,毛笔、水彩纸、吸管、抹布、范例。

  活动过程:

  一.看范画引入

  1.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在上学期都学会了画树,我们今天也是来画树,但是这一次我们的画法却完全不一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范画

  你们看看这是老师画的一棵树,你们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树吗?

  我们再近距离的看一看这幅画,它有褐色的树干,还有许多的树枝,树枝上还开满了美丽的红色的花,它是什么树呢?(学生自由讨论)

  2.哪位学生知道老师的这画是用什么画的呀?(学生随意说说)

  小朋友说了不同的方法,老师到底是用哪种方法把这棵梅花树画出来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啊?(想)那老师就给大家演示一下,所以你们看的时候可要仔细点啊,过会要告诉我们你看到老师是用什么画出这梅花树的好吗?(好)

  三.引导学生学习吹画的方法。

  1.小朋友你们看明白了吗?这梅花树老师是怎么画出来的呢?(是用吹的,然后点的)小朋友的小眼睛都看得很仔细都看明白了,都看清楚了。

  2.这种画画的方法我们叫它“吹画”,我们来再看一次老师是怎么画出这梅花树的(再次演示吹的过程)

  教师讲述吹画梅花的树干和树枝的方法:先用毛笔蘸上颜料,点一点在纸的下半部分的适当位置,用吸管对着颜料往前吹,我们可以改变吹的方向,可以向左吹或是向右吹,慢慢吹出树枝的形状,注意不能吹到桌子上去。吹好树枝后稍等一会,等颜料干后在树枝的适当位置点画梅花这样我的梅花树就完成了。这下你们都明白了吧!

  3.原来老师的梅花树就吹了几口气就完成了,你们觉得简单吗?好玩吗?

  4.今天老师也为我们小朋友准备了材料,想让你们也试着吹棵梅花树好不好?(好)

  四.交待要求,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1.在吹画前老师要提几点要求:

  要求:1.画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用手去碰树干的颜料,用手压住纸用吸管吹就行了(没有吸管也可直接用嘴吹)。吹的时候要鼓足气,嘴唇承鱼嘴型。

  2.我们把树干,树枝吹好后要等一下,等颜料稍稍干了以后再用毛笔蘸上红色的颜料来点画梅花,注意不要点在树枝上,而要点在树枝的旁边,要多点些梅花。

  3.要注意画面干净、整洁,点画后要在抹布上把手擦干净。

  2.下面请学生在画纸上练习吹画梅花树。

  3.学生操作时,教师重点帮助把握吹树枝的方法。要求能力强的学生多吹几棵树,能力弱的学生掌握吹的方法。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1.老师对学生作品讲评。

  2.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