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培训心得【精选3篇】
参加培训心得【精选3篇】一
赴成都学习心得体会
妙手“盘活”土地资本学习成都“温江模式”
古往今来,魅力温江就是一个地灵人杰、富饶隽秀的好地方:古时,温江是古蜀鱼凫王朝发祥地,浓缩了古蜀文明太多的精华;如今,有着“国际花园城市”之称的温江更是充满活力,魅力四射,“金温江”、“新温江”的城市品牌闻名遐迩……
在成都市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中,温江脱颖而出,被列为成都市首批加快城乡一体化试点区县,在城乡统筹深化发展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堪称经典的“温江经验”,走在成都市区县最前列。
在西部大开发、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等重大历史机遇面前,温江总是未雨绸缪,一步领先,区委、区政府快速作出了以城乡统筹为统揽,瞄准产业高端,打造成都“西部新城”核心的发展战略,来引擎新温江的进一步发展与腾飞……
温江,有太多理由值得关注。此次赴成都学习,从农村产权改革、城乡差距、农村公共服务、社区教育卫生、田园城市建设、产业高端规划、就业创业、生态宜居等诸多方面,来全方位解读温江近几年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与亮点。
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怎样整理流转土地?怎样让农民完美实现“华丽转身”?怎么解决城乡均衡发展的资金困局?这一直是个值得探索、关乎民生的问题。
自2007年成都市被确立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温江区就开始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多项改革和探索,按照“大统筹、大集中”的思路,以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用土地整理为城乡统筹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原土地资本属性,把土地升值盘活,有效破解了一直困扰在城乡均衡发展中“钱从哪里来”的难题,“温江模式”一时纷纷引来各方关注和借鉴。
有关专家指出,温江区“盘活”土地的妙招不但让农民受益,提高收入,而且让土地成为“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从而一举破解了城乡统筹发展中的“资金难”困局,可谓“一箭双雕”,无疑在全国都具有标本意义。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农村现有的集体土地所有制在农民、集体和国家之间缺乏清晰的权利界定,农民个人并不拥有对集体土地的所有权,手中拥有的土地权利虚置,资源难以变成资本。
为了破解这一瓶颈,早在2006年,温江区就开始大胆创新,率先探索实施“双放弃”——鼓励农民自愿放弃闲置宅基地使用权和粗放使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引导农民向城镇和规划聚居区集中。2007年,温江又创新实施“两股一改”,即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集体土地股权化,将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造成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合作经济组织——股份经济合作社。
紧接着,温江区又启动了一场以“还权赋能”为核心理念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农村耕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资产收益权、农房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用权属证的形式确权到户,使之成为农民明确、法定的资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耕地保护机制和产权流转体系,实现农村资源向资本的转变,为农村发展注入活力。通过促进土地要素市场化,进而实现农村劳动力要素的的自由流动。
在一次次新探索中,很多基层党员干部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寿安镇党委副书记李燕说,改革虽然碰到了农村土地最敏感的一根神经,但实现了对老百姓的所有权、使用权资本化,让多方受益,如何盘活农村土地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不难理解,“城乡统筹”就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中,互动发展,以实行“城”、“乡”发展双赢为目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但城乡一体化发展中,“以城带乡”的资金从何而来?这的确是个具体的难题。
农民集中居住、成为城镇居民后,把空置土地作为一种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让其“盘活”提升真正价值,以解决城乡统筹发展中的资金难题„„“温江模式”无疑给我们在城乡统筹探索中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范文。
说到底,城乡统筹就是一种民生,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大农村在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投入!我们可以看出,温江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把民生放在了首位,并充分尊重民意,“土地流转项目,要达到100%的农户同意并参与才能实施!”因此,温江在土地整理中再也没有了怨声和民愤,一个300亩规模的拆迁项目,一个月就全部拆完,并且没一户农民上访——温江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对民生的注重和尊重,我们由此可以窥见一斑。
参加培训心得【精选3篇】二
赴成都学习的心得体会
9月23至26日,我去成都参加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组织举办的“新形式下前期物业管理、《物业承接查验办法》及招投标实务操作专题研讨会”的培训班,感觉受益良多,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这次培训主要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业承接查验办法》;二是入住装修及典型案例分析;三是物业管理招标投标;四是前期物业服务合同。
第一,物业承接查验是指承接新建物业前,物业服务企业和建设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共同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和验收的活动。所谓《物业承接查验办法》,就是国家以48条规定诠释物业承接查验的双方所应该共同遵守的制度。
通过学习,我熟悉了基本的物业承接查验的流程,了解了在物业承接查验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比如在查验过程前,物业服务企业最好与建设单位签定《承接查验协议》,并且要求建设单位的代表提供《授权委托书》,以规避风险;在查验过程中,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数量和质量不符合约定或者规定的情形,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在查验过程后,物业服务企业还要将查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公证,这条也是老师所特别强调的内容。
1第二,关于入住装修及典型案例分析,作为律师的老师主要讲了入住前的装修和入住过程中所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发生纠纷后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对几个亲身经历的案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通过学习,我对物业服务的复杂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前感觉物业服务是很浅显的事情,只要做好保卫、打扫好卫生就可以了,其实不然,物业服务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是需要精心设计的。出现了物业服务纠纷,有多种解决的途径,选择哪一种,怎么去处理,也是需要动动脑筋的。
第三,关于物业管理招标投标,老师主要讲了物业管理招投标的原因、相关的法律法规、基本的程序和内容、招标文件的编写方法、编写技巧及注意的问题、投标的可行性分析、招投标的相关技巧与策略等。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国家为什么要实行物业管理招投标,了解了一般情况下物业管理招标组成员的构成,掌握了基本的招投标的法律法规以及标书的撰写方法与投标的答辩技巧。
第四,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是指物业建设单位与物业服务企业就前期物业管理阶段双方的权利义务所达成的协议,是物业服务企业被授权开展物业管理服务的依据。
通过学习,我对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特点、内容、注意事项以及风险防范的认知有了提高。前期物业服务在时间和服务上均是一个过渡时期和过程,有明显的波动和不稳定状态,因为是和业主刚刚开始打交道,所以这一段时期对物业服务企业就显的尤为重要。有一些物
2业服务企业为了承接项目,在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中做出种种不切实际的承诺,而最终不能履行,这使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成为最大的风险源。我们以后在投标前期物业服务项目时,既要保证服务水平,又要实事求是,俗话说:“民无信不立”,这样才能提高我公司的形象和竞争力。
学习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还感觉意犹未尽。几天的学习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水平,也使自己认识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工作中,自己要有一种紧迫感,有一种责任心,加强学习,细心做事,用理论联系实践,以实际行动回报单位。
参加培训心得【精选3篇】三
赴成都学习心得体会
妙手“盘活”土地资本学习成都“温江模式”
古往今来,魅力温江就是一个地灵人杰、富饶隽秀的好地方:古时,温江是古蜀鱼凫王朝发祥地,浓缩了古蜀文明太多的精华;如今,有着“国际花园城市”之称的温江更是充满活力,魅力四射,“金温江”、“新温江”的城市品牌闻名遐迩……
在成都市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中,温江脱颖而出,被列为成都市首批加快城乡一体化试点区县,在城乡统筹深化发展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堪称经典的“温江经验”,走在成都市区县最前列。
在西部大开发、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等重大历史机遇面前,温江总是未雨绸缪,一步领先,区委、区政府快速作出了以城乡统筹为统揽,瞄准产业高端,打造成都“西部新城”核心的发展战略,来引擎新温江的进一步发展与腾飞……
温江,有太多理由值得关注。此次赴成都学习,从农村产权改革、城乡差距、农村公共服务、社区教育卫生、田园城市建设、产业高端规划、就业创业、生态宜居等诸多方面,来全方位解读温江近几年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与亮点。
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怎样整理流转土地?怎样让农民完美实现“华丽转身”?怎么解决城乡均衡发展的资金困局?这一直是个值得探索、关乎民生的问题。
自2007年成都市被确立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温江区就开始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多项改革和探索,按照“大统筹、大集中”的思路,以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用土地整理为城乡统筹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原土地资本属性,把土地升值盘活,有效破解了一直困扰在城乡均衡发展中“钱从哪里来”的难题,“温江模式”一时纷纷引来各方关注和借鉴。
有关专家指出,温江区“盘活”土地的妙招不但让农民受益,提高收入,而且让土地成为“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从而一举破解了城乡统筹发展中的“资金难”困局,可谓“一箭双雕”,无疑在全国都具有标本意义。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农村现有的集体土地所有制在农民、集体和国家之间缺乏清晰的权利界定,农民个人并不拥有对集体土地的所有权,手中拥有的土地权利虚置,资源难以变成资本。
为了破解这一瓶颈,早在2006年,温江区就开始大胆创新,率先探索实施“双放弃”——鼓励农民自愿放弃闲置宅基地使用权和粗放使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引导农民向城镇和规划聚居区集中。2007年,温江又创新实施“两股一改”,即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集体土地股权化,将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造成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合作经济组织——股份经济合作社。
紧接着,温江区又启动了一场以“还权赋能”为核心理念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农村耕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资产收益权、农房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用权属证的形式确权到户,使之成为农民明确、法定的资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耕地保护机制和产权流转体系,实现农村资源向资本的转变,为农村发展注入活力。通过促进土地要素市场化,进而实现农村劳动力要素的的自由流动。
在一次次新探索中,很多基层党员干部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寿安镇党委副书记李燕说,改革虽然碰到了农村土地最敏感的一根神经,但实现了对老百姓的所有权、使用权资本化,让多方受益,如何盘活农村土地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不难理解,“城乡统筹”就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中,互动发展,以实行“城”、“乡”发展双赢为目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但城乡一体化发展中,“以城带乡”的资金从何而来?这的确是个具体的难题。
农民集中居住、成为城镇居民后,把空置土地作为一种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让其“盘活”提升真正价值,以解决城乡统筹发展中的资金难题„„“温江模式”无疑给我们在城乡统筹探索中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范本。
说到底,城乡统筹就是一种民生,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大农村在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投入!我们可以看出,温江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把民生放在了首位,并充分尊重民意,“土地流转项目,要达到100%的农户同意并参与才能实施!”因此,温江在土地整理中再也没有了怨声和民愤,一个300亩规模的拆迁项目,一个月就全部拆完,并且没一户农民上访——温江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对民生的注重和尊重,我们由此可以窥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