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议论文 >

居合道基础教学【精选3篇】

小编: 孤街浪人

居合道基础教学【精选3篇】一

一、导入(2分钟)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吗?学生:喜欢。

教师:老师也非常喜欢画。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幅画,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好吗?

(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你从画上都看到了些什么呢?学生:看到了老人、小孩、还有草等。教师: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学生:好。

教师:这幅画是根据我国宋朝时期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写的一首词所画出来的,同学们想去了解这首词吗?学生:想

教师:那就让我们走进辛弃疾的这首词里吧,好吗?学生:好。

二、理解题目。(3分钟)

教师:出示“清平乐

村居”。词是诗的特殊形式,是古代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诗歌,所以在题目的前面有一个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这首词的词牌是——“清平乐”读读这个词牌。学生:清平乐。

教师:清平乐是舒缓的曲调,所以读时要用舒缓的语气来读,同学们试试。学生:清平乐

教师:你看,我们的词人们多了不起,在一首词里,词牌既可以做词的节奏,又做词的意境。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清平乐的意境中。播放音乐《明月几时有》。

教师:让我们伴随着音乐一起写写这个词牌吧!板书:清平乐。

教师:带着音乐给你的感受再读读这个词牌。学生:清平乐。教师:好啊!我们班的同学我听着都读出了这音乐的委婉动听了。抽一两个同学读。教师:咱们今天就走进辛弃疾的“清平乐”,题目是:村居。教师板书:村居

教师:读读这两个字吧!学生:村居

教师:读着这两个字,你眼前有什么样的画面呢?学生:农村的家。。。。。。

教师:多好!读着这两个字,也让我想起清朝高鼎的那幅画,“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瞧瞧,辛弃疾的村居又是一翻情景,那就让我们走进辛弃疾的村居里吧!

三、读词。(7分钟)

教师: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读得不错。来,把这首词大声地读出来吧!学生:读词。

教师:你看你读得多认真呀!来,你来给大家读读。学生:读课文。

教师:你读白发谁家翁媪时,这个“媪”字,我认为你会和温字混淆,但你看看,你这双慧眼不用查阅就能读得这么正确。跟着他一起再读。学生:“白发谁家温媪”。教师:再把后两个字读一遍。学生:温媪。

教师:有一个地方你读得好。“最喜小儿亡赖”这个“亡”字,在我们现在读“wang”组死亡。在这首词里读“wu”,亡赖,这个字是个通假字。你不查都读这么准确,真是太棒了。

教师:还有一个地方你读得好。“西头卧剥莲蓬”。剥是个多音字,在这要读

“bao”是表示把东西的皮去掉。还有一个读“bo”要组“剥削”。教师:非常好!再跟着他一起读,“西头”开始。学生:“西头卧剥莲蓬”

教师:如果和上面的和作押韵的话“莲蓬”就要读第二声。你看“鸡笼”、“莲蓬”,多好听呀!你再领着大家读读。“西头”开始学生:“西头卧剥莲蓬”

教师:多好呀!稍微有一点小见意,因为是一首词,它分上阙和下阙,就像歌词一样分两段,也可以叫上片和下片,教师板书:上片、下片。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有些停顿就更好了。同学们再试试,应怎么停顿。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听你们读得真好呀!押韵的韵脚真好听!你听,草、好、媪,鸡笼、莲蓬。小头一晃,小嘴巴一翘,不信,你在读读,找找这感觉。

教师:多好呀,听着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都是也不由自主的想读一遍。(教师范读)。读着读着,我眼前又浮现的那幅画面。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走入画中,找找词和画的联系吧!

四、理解词。(15分钟)

1、教师:请同学们再来看看图,你最喜欢图上的哪一个画面呢?

学生:我最喜欢老公公和老婆婆在聊天。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是这幅画吗?学生:是

教师:你能把这幅画相关的词句在文中找出来吗?学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教师:从这句词里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我读懂了醉是喝酒的意思。。。。。。。。学生:我读懂了。。。。。。

教师:你能把刚才这几位同学的话连起来说一遍吗?学生:这句话的意思是:

教师:从这句话里你体会到了些什么?学生:我体会到了。。。。。。。。。。教师:把你的体会读到句子中。

学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温媪?教师:谢谢你,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2、教师:我们再回来看画,你还喜欢那一个画面呢?

学生:茅屋和小草。

教师:你能把相关词句找出来吗?学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教师:是这句吗?学生:是

教师:从这句词里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我读懂了。。。。。。。学生:我读懂了。。。。。。

教师:你能把刚才这几位同学的话连起来说一遍吗?学生:这句话的意思是:

教师:从这句话里你体会到了些什么?学生:我体会到了。。。。。。。。。。教师:把你的体会读到句子中。学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教师:思想教育:你看,这草真够好的。我看着那绿绿的草呀!仿佛生命一般,我们不能随意践踏他们。要爱护他们。

3、教师:除了这些画面,你还喜欢什么画面呢?

学生:我最喜欢大儿子了,大家儿子正在地里除草。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和图相关的词句是哪一句呢?学生:大儿锄豆溪东。

教师:从这句词里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我读懂了。。。。。。。。学生:我读懂了。。。。。。

教师:你能把刚才这几位同学的话连起来说一遍吗?学生:这句话的意思是:

教师:从这句话里你体会到了些什么?学生:我体会到了。。。。。。。。

教师:把大儿的懂事、勤劳读到词中去,让我们也体会到他的懂事和勤劳。学生:大儿锄豆溪东。

教师:你真是太棒了。看到了我们所看不到的画面。

4、教师:你还喜欢哪一个画面呢?

学生:二儿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从这句词里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我读懂了。。。。。。。。学生:我读懂了。。。。。。

教师:你能把刚才这几位同学的话连起来说一遍吗?学生:这句话的意思是:

教师:从这句话里你体会到了些什么?学生:我体会到了。。。。。。。。

教师:让我们一起把我们的体会读到句里吧!

5、教师:再仔细看看,画上还有什么画面?

学生: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教师:从这句词里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我读懂了。。。。。。。。学生:我读懂了。。。。。。

教师:你能把刚才这几位同学的话连起来说一遍吗?学生:这句话的意思是:

教师:从这句话里你体会到了些什么?学生:我体会到了。。。。。。。。教师:请你读出你的体会。

学生:读“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小结:刚才我们看到了小溪、小草,看到了老公公、老婆婆,看到了三个勤劳懂事乖巧的孩子。这一幅幅的画卷连成了一大幅村居美景。你瞧,小溪还在村居里缓缓流淌呢。教师播放溪水的声音。

五、感情升华(3分钟)

教师:在这美景下,同学们谁愿意给我们表演一下村居里这家人的生活呢?学生:表演

教师:同学们请看,勤劳、懂事的大儿在田间劳作,认真、仔细的二儿在织鸡笼,调皮、可爱的小儿在剥莲蓬,相亲相爱的父母在喝酒聊天。这家人真是——学生:幸福。

教师:这样的生活多么——学生:美好呀!

教师:在这样美丽的风景下,过着这样幸福、美好的生活,真是让我们外面这些人——学生:陶醉。

教师:诗人寥寥几字,就写出了这么多,了不起呀!那么让我们听优美的音乐,再把这词回顾回顾吧!教师指画,学生说词句。(下面就让我们跟着音乐再读读课文吧)

五、用多种方式读课文。(6分钟)

教师:其实古人读词,还可以打节拍(拍手)读,不信,我们再读读上阙。学生:读。

教师:抽一两个学生读。

教师:不仅手舞,还可以足蹈,古人把这种读法叫踏歌。咱们也来踏歌而呤下阙。学生:踏脚读。

教师:抽一两个学生读。

教师:我听到有的女同学这样读。有的又这样读。怎么不可以呀!总之,想怎么做读怎么读。当然也手舞足蹈地读。全体起立,让我们手舞足蹈地读一遍这首词。教师:抽读得好的一两个学生读。

教师:词是古代的诗歌,那它就不但能读,还能——唱。

不信,你听听,别人是这样唱的。老师播放视频。

教师:我们也来唱唱吧!播放《明月几时有》这首歌,老师就来创意一下,把这首歌的词变成文中的句子。教师唱。你也来创意创意。学生:唱词。

六、小结(1分钟)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辛弃疾的村居,农村里一幅幅和协美好的画面展现眼前,我从文中感受到了普通农家的幸福和快乐,他们也许是清贫的,但是多么勤劳和善良。翁媪和孩子们尽自己的能力劳作着。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享受快乐童年的同时也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好吗?(好)。

教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看画赏画真是太开心了,同学们开心吗?学生:开心。

教师:那就把你今天用看画赏画来学词的这种方法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吧!好吗?学生:好。

教师:今天就先看到这,下次我们再接着看吧。下课。

居合道基础教学【精选3篇】二

《村居》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及学情分析

教材说明:《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儿童处在人生早春,东风带来融融的暖意,纸鸢是放飞的乐趣,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几分希望。

学情分析:

孩子们都生长在农村,对阳光雨露,鸟叫畜鸣,春夏秋冬都有着明确的认知,对春天的气息总是会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也许他们组织语言的能力还有限,对描写春天,赞美春天语言说的还不是那么动听,但感觉已经很盛了,只要老师用合适的语言帮助小朋友们把心里的感觉说出来,小朋友们就会有所提高,有所积累,这也绝对是对孩子们走进古诗感觉的一种启发。找到感觉了,对古诗理解起来就会很顺。我充分抓住了孩子们在农村的生长环境,巧用了这一因素让学生能够容情入境的理解感悟这首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对春天的珍惜,品味快乐。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方法:朗读品悟相结合

教学时数:一课时

学具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谁来背一背写春天美景的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

(二)识字,初读诗文。

把古诗写在黑板上,先带着拼音让小朋友先读几遍,再把拼音擦去,再让孩子们读,问问孩子们有哪些字不认识,给孩子几分钟初读后,我让孩子们举手发言,让他走到黑板前把不认识的字指出来,然后问哪个小朋友会,也让他来到黑板前,面对面的教这个不会的小朋友,并把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方法说出来,让其他小朋友也认真听,用这个方法依次解决小朋友不会的生字。用卡片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三)熟读,整体感知诗意。

指导学生熟读入情入境的读,让学生说一说读后感知到了什么?

(四)理解词句,品悟诗意。

先让学生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可以同桌或小组商量,提出不懂的词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其中把不理解的字词用彩笔圈起来,引导小朋友理解透了,小朋友们自己就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了。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其中小朋友们对,“忙趁东风放纸鸢”特别感兴趣。

(五)指导背诵

采用多种激趣方法引导学生背诵。

(六)指导写字。

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学反思:

古诗一直以来都是较为难上的篇章,虽然文章简单短小,一年级的小学生早已是背得琅琅上口,但是对于其中的意境,学生是很难领悟的,把握不好便会将课文讲的枯燥乏味。所以在教这一课时,我注意到了以下两点:

一、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我把古诗写在黑板上,先带着拼音让小朋友先读几遍,再把拼音擦去,再让孩子们读,问问孩子们有哪些字不认识,给孩子几分钟初读后,我让孩子们举手发言,让他走到黑板前把不认识的字指出来,然后问哪个小朋友会,也让他来到黑板前,面对面的教这个不会的小朋友,并把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方法说出来,让其他小朋友也认真听,用这个方法依次解决小朋友不会的生字,从中把教学目标当中规定会认的生字加强讲解,让学生达到会认这些字。

二、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品悟诗境。

充分抓住孩子们都生长在农村,对阳光雨露,鸟叫畜鸣,春夏秋冬都有着明确的认知,对春天的气息总是会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引领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春天,赞美春天。只要小朋友用合适的语言把心里的感觉说出来就好,小朋友

们就会有所提高,有所积累。让学生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而然的也就能够品味出全诗的神韵了。

改进方面:在拓展方面做的还不是太好,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品悟诗的意思,诗的意境,还得大力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与积累。在学完了本诗后,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你能说出几句呢?可能一年级的学生在这一方面积累的还少,但注意这方面的拓展还是有好处的,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得继续引导加强拓展。

居合道基础教学【精选3篇】三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课前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霄。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

2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听吗?(《咏柳》贺知章碧玉….不知….《春雨》杜甫好雨知时节…《春望》孟浩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春晓》、《绝句》志南沾衣欲湿…《游园不值》等)

3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自读课题《村居》。清朝文人高鼎的《村居》,则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情调。良辰美景配上快乐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意境多么悠远。这是高鼎写的一首风筝诗,诗如一幅美丽的通俗画——春光明媚,丽日和风,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

二、初读全诗,读准读通:

1释题:在乡村居住。

2听录音读。

3自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读后检查:(1)出示生字,读准音,记住形。(2)指名朗读,正音。(3)跟录音读。

三、细读全诗,解词释句,弄懂诗意:

1小组讨论,弄懂相关词语的意思。

2交流,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草长莺飞:野草旺盛生长,黄莺自由飞翔。

拂:飘拂、拂拭、掠过。堤:堤岸。

醉春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纸鸢:纸做的风筝。

3诗句的意思知道吗?同桌互说后集体交流。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可以同桌或小组商量,提出不懂的词句。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早春二月,地面草儿旺盛生长,空中莺儿自由飞翔,堤边杨柳飘拂摇曳,仿佛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孩子们放学回来天色还早,赶忙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那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4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朗读全诗,读出感情。自渎——指名读——纠正——指名读——齐读——跟录音读。学生自己试读,评议指导。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情画意。

四、赏读全诗,进入意境,熟读成诵,指导说写。

1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在头脑中再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作者写出了我们儿童生活的乐趣,你喜欢这首诗吗?练习背诵。

3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心情如何?说一说。阳春三月,同学们到野外去游玩之后,有怎样的感受呢?(确定一个表达的中心)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4指导改写。确定改写的人称。假如你看到了这美丽的景色和动人的情景,该怎么来告诉别人呢?(通过讨论,明确可以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来改写。)想象经过,确定重点。写这个故事时,想一想,作者在春天去游览,静静地欣赏美丽的景色。他仅仅只是看了一处吗?不是的。但他选取了一个典型的地方和事物来表现春天的特点。那么,我们在描写春天的时候该注意什么呢?(要求学生想像作者观赏的经过,提示突出写好诗中的两个情景。)

学生用十多分钟的时间,自己动笔改写。交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指导、表达、批改、评讲揉合在一起。不仅要评讲学生所选择的人称、文章重点、还要注意基本的语言表达。)

五、作业:

1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背诵。抄写这首诗。

板书:村居草长莺飞儿童散学醉春烟杨柳拂堤|竟放纸鸢(景)

早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