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学了》大班教案及反思【精选3篇】
《我要上学了》大班教案及反思【精选3篇】一
设计思路:
"我要上学了"是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最后一个主题活动,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最后几周的集体生活,为每一个幼儿留下终身难忘的纪念。借助活动区,我们和幼儿一起,营造了一个既能体现幼儿园三年生活温馨、美好的点点滴滴,又能体现让幼儿提前了解小学、感受小学的环境,让幼儿在其中既能留下最美好的记忆,又能激发他们对小学的向往。
在主题活动之前,我们做了很多的准备:提前向每一个幼儿了解他们要上哪个学校,并请家长利用节假日时间,有目的性的带幼儿提前去参观小学,感受学校生活;我们还请有条件的幼儿回家向自己的哥哥或姐姐提前了解小学生怎样上课发言、怎样写作业、课间玩些什么游戏、怎样戴红领巾、怎样自己整理书包、铅笔盒……让幼儿对即将要面对的全新生活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他们不仅带领孩子提前去参观了小学的环境,给孩子们讲解了很多小学生的规则,还和小朋友们一起动手制作了"我的小学"立体模型,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上小学的向往。
在活动中,我们也注重培养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
1、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我们要求幼儿早上8点前入园,并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使幼儿逐步养成准时到园不迟到的习惯。
2、提高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幼儿的身心特点,采用孩子感兴趣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合理地安排课间活动内容、知道每个活动后要先去上厕所、喝水再玩,我们在每组的墙上张贴"课前准备做好了吗?"的表格,表格中包括多个内容,如:喝水、如厕和下一个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等,幼儿课间每做完一项就在该项内容中进行记录,值日生监督,每天离园时,组长进行评价和奖励。课间活动中,我们有意识的创设了课间活动区,和幼儿共同收集了一些便于幼儿课间开展的小游戏,翻绳游戏、猜拳游戏、拾沙包游戏等,使幼儿的课间活动更加丰富,逐渐脱离成人的直接照顾。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教师珍惜每一次活动区活动的时间,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幼儿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在语言区中,我们用照片的形式为幼儿提示正确的书写、握笔、读书等学习姿势;在棋类区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小学生规则棋",希望能通过这幅棋帮助幼儿尽快了解、适应小学不同于我们幼儿园的一些生活规则;在益智区中,我们结合教育活动内容,为幼儿创设了"文具超市"和"班级日历",鼓励幼儿在其中进一步巩固货币兑换和日历等数学方面的知识,为幼儿顺利升入小学奠定基础;在美工区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多个帮助他们留下美好记忆和激发上学欲望的大版块--我的老师、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爱我班、甜蜜的回忆……鼓励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幼儿园三年的美好生活和朝夕相处的同伴;在建构区中,我们鼓励幼儿根据美工区内小朋友自己设计的"我的小学",商量、合作一起搭建"我理想中的小学",孩子们都很积极,也很认真,他们大胆的想象,将自己的学校建在了美丽的大海边,吹着海风,听着浪声,在美丽的校园中学习、游戏……社会性区域是我们本次主题活动的重点,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学做小学生""像个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等活动区,鼓励幼儿在其中模仿小学生:学做眼保健操、学系红领巾、学习整理书包、铅笔盒、学习怎么像小学生一样上课、怎么像小学生一样在课间十分钟里翻绳、拾沙包、跳皮筋、打"猫尾"、怎么像小学生一样庄严的升国旗……很快,这些学做小学生的社会性区域就成了孩子们的最爱,每天在其中提前感受着小学生的生活。
在数学活动《文具超市》中,我们运用幼儿的已有经验,根据幼儿对使用人民币的实际需要,通过上"文具超市"购买文具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玩中进一步认识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了人民币的简单兑换关系,进一步激发了幼儿使用人民币购买东西的欲望。在活动前,为了让幼儿提前认识常见的文具,提前对社会上流通的货币面值有一定的了解,我们布置了"我的文具"展和各种不同面值的货币展。通过这些前置性材料的投放,我们了解到即将升入小学的孩子对文具的兴趣和认知程度都是很高的,他们不仅能清楚的说出每一种文具的名称,还会正确使用大多数的文具;对于人民币,孩子们也都有一定的认识,都能正确的说出面值。但由于真正使用的机会不多,所以,在货币兑换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所以,我将本节教育活动的重点放在了货币兑换方面。有了前置性材料的投放,本节教育活动的前半部分--认识文具和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的相当顺利。而且孩子们还运用已有经验,会看着标价买东西。但在接下来的游戏环节中,我给幼儿提出了新的难题,文具的价格都不是用正好的'钱就能买到的,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很快就有孩子想到用不同面值的钱加起来凑出物品的价格,或是给售货员多一点的钱,让她来找钱等方法。我鼓励幼儿将他们的想法用"购买计划"的形式记录下来,并按照自己的购买计划,自己到"文具超市"去购买文具,与"售货员"进行互动,这样既激发了幼儿利用人民币购买东西的欲望,同时也在游戏中巩固了货币兑换的知识,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但是同时我也发现,还是有很多孩子只是跟着教师的示范,或是其他孩子的方法进行购买游戏,并没有真正自己掌握货币兑换的知识。所以在接下来的活动区活动时,我进一步又为幼儿创设了文具超市和银行的场景,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带标价的文具和各种不同面值的代币,鼓励幼儿通过扮演售货员和银行服务人员,先从银行取钱,再到文具超市根据文具的价格购买文具,使幼儿进一步熟悉10元以内的人民币,巩固其兑换关系,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正确使用人民币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知道小学与幼JL园的不同.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萌发上小学的愿望。
2.在辩论中能积极专注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通过调查、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活动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是以幼小衔接为主,情感为主线的一系列生动的活动。以幼儿参观小学掀开主题活动的帷幕,到对小学的好奇、想要上小学,再到对幼儿园的依依不舍、对老师朋友的分别,都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发展。与此同时,一系列活动中教师、家长的参与也是我们作为成人参与者心灵受到了孩子们的触动,萌发了想要为孩子留住幼年回忆的想法。
《我要上学了》大班教案及反思【精选3篇】二
设计意图:
进入大班后。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幼小衔接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逐渐了解了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辩论会”便是其中的一种活动形式。它对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规则意识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促使每个幼儿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辩论中倾听同伴的观点,接受同伴的观点。最后形成与入小学相关的认知经验。
活动目标:
1、知道小学与幼JL园的不同。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萌发上小学的愿望。
2、在辩论中能积极专注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已有讨论的经验。
2、教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有初步了解。
3、有关辩论的简单标志(如正方、反方标志)及奖牌。
活动过程:
1、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引出辩论的话题(可,FE据幼儿的兴趣与能力选择辩论题展开辩论)。
2、教师简单介绍辩论规则,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辩方,确定自己的立场。
3、幼儿分组。教师出示正方、反方的标志,并引导幼儿稍作准备。
4、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及时予以指导。
(1)教师参与较弱的一方,营造辩论的氛围。
(2)引导幼儿围绕辩论题表达观点。
(3)及时捕捉好的观点,引导幼儿继续辩论。
(4)指导幼儿遵守辩论规则。
5、交流小结辩论会的情况,并评选“金牌""辩手”。
附:
辩论题一:上小学后能不能带玩具
(分析:孩子上了小学后,发现带玩具成了问题,但有些孩子尤其是一些男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这种变化。因此教师希望通过辩论使孩子们关注这个问题。形成共识:上小学后可以带一些体育玩具,但是不能带其他玩具,并愿意在未来的小学生活中遵守这一规则。)
辩论题二:上小学后;上课时能不能随意喝水、小便
(分析:对孩子来说,上小学最大的困难也许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与幼儿园相比,小学的作息时间有了较大的变化。幼儿园较为自由、松散,小学较为严格、有规律,这一变化很可能使孩子感到不适应。通过辩论,孩子可对小学的作息时间安排有更明确的了解。以便将来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并形成这样的观点:上课尽量不要随意喝水或去小便,那样做会影响教师和同学们上课,应在课间十分钟做好这些课前准备工作。)
辩论题三:上小学后,放学回家先做什么
(分析:自我管理能力及计划能力是孩子进入小学后必备的一种能力。选择这个辩论题的目的就是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放学后的时间,并形成这样的观点:上小学后,放学回家可以稍作休息或做一些个人需要的事情,之后应尽快完成作业,不能只顾着玩,将作业留在最后完成。)
活动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是以幼小衔接为主,情感为主线的一系列生动的活动。以幼儿参观小学掀开主题活动的帷幕,到对小学的好奇、想要上小学,再到对幼儿园的依依不舍、对老师朋友的分别,都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发展。与此同时,一系列活动中教师、家长的参与也是我们作为成人参与者心灵受到了孩子们的触动,萌发了想要为孩子留住幼年回忆的想法。
《我要上学了》大班教案及反思【精选3篇】三
☆设计思路:
最近,我们正在进行“入小学”的主题活动,幼儿们参观了小学,并且又去小学报名了,他们对上小学产生了强烈的欲望,同时对小学中的事产生了好奇心,为了满足幼儿的这种心理状态,我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回忆、谈话,使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所关心的小学生学习、生活。
2、进一步激发幼儿期待上小学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参观小学的照片。
2、邀请小学生。
3、爸爸妈妈对孩子上小学的希望录象。
☆活动过程:
(一)、回忆参观小学的情景
让幼儿感知小学与幼儿园的区别之处
(二)、与小学生对话
1、鼓掌欢迎小学生。
2、哥哥姐姐自我介绍。
3、向哥哥姐姐提问。(集体—分组)老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向小学生进行提问。
4、老师作简短的小结。
(三)、播放爸爸妈妈对幼儿的希望。
1、你们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对你们的希望是什么呢?
(1)一起观看爸爸妈妈在录象中给幼儿提的希望
(2)教师将爸爸妈妈写在纸上的希望念给幼儿听。
2、听了爸爸妈妈的希望后,你们是怎样想的?(幼儿讲述)
(四)、幼儿送哥哥姐姐出教室,相互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