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议论文 >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实验心得【精选3篇】

小编: 北巷以北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实验心得【精选3篇】一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的内容,学生在初三已学习过化学反应从得失氧的角度分类可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且在本书这一章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已学习了简单的分类法及其应用,这一节课将进一步完善分类的方法,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可将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这是从反应本质上的分类。本节是概念原理内容的进一步补充,同时也为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

一、二章概念原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打下基础。另外,学生在初三已经学习了化合价,初步了解化合价的变化跟电子的转移有一定的关系,但具体是什么联系?微观过程又如何?我们常见的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又有哪些?这些学生并不是很了解。本节课通过回顾旧知识,引出新内容,一一解决学生这些问题。

教学目标[识与技能]

1、知道如何区分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能用双线桥表示出简单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学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精神。[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学习,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演变,培养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

[教学重点]

重点:

1、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难点:

1、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能灵活运用。

2、双线桥法的学习。

教学策略:激情导入法、回久引新法、启发讨论法、合作学习法、课堂练习法

教学基本程序:激情导入—回旧引新—探索新知—练习反馈—归纳总结【教学过程】

一、回顾并引新

【教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化学方程式:

1、

2、CaCl2+Na2CO3====CaCO3+2NaCl

3、CuO+C==Cu+CO2

4、

5、

同学们思考与交流后,回答老师的两个问题:

1、他们分别属于初中所学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那种?请把它们一一分类。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吗?

【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1为化合反应、2为复分解反应、

3、4为置换反应、5为分解反应;第二个问题出现三个答案:同时发生/不同时发生/不知道。

【教师分析】对于第二个问题,请同学们看到第三个化学方程式,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变成铜单质,发生了还原反应;而以此同时,碳得到氧生成氧变成二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就可以把这类反应成为氧化还原反应。

三、探究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教师设问】请同学们分析上面

3、4两个化学方程式反应前后化合价是否变化,思考:氧化还原反应中得氧和失氧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得氧化合价升高,失氧化合价降低。

【教师分析】对,得氧,发生氧化反应,同时化合价是升高;失氧,发生还原反应,化合价是降低的。我们可以得出: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即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追问】请同学们分析前面老师给出的

1、5两道化学方程式,并根据刚刚老师定义的氧化还原反应,你能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吗?

【学生回答】反应前后,它们的化合价都发生升降,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讲述】很好,现在我们可以知道,并非只有得氧、失氧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至此,氧化还原反应的的范围得以扩展。【教师继续追问】请同学们分析老师前面给出的第2道方程式,(也是最后一道还未分析的方程式),它有化合价的升降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吗?

【学生回答】没有化合价的升降,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讲述】对,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实它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如果从反应前后化合价是否变化的角度来分类的话,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至此,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过渡】其实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化合价的升降,那么其本质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其本质。

四、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教师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4页第三段文字并结合图2-12,再看下面的两道方程式,思考化合价的升降与什么有关呢?(提示: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考虑,怎样才能达稳定结构?)方程式:

1、在【学生】思考。

【教师】在解决这问题之前,老师先给出双线桥法的定义: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要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的关系。现在请相邻的五个同学一组,讨论交流化合价的升降与什么有关,并根据老师所给出的双线桥法来分析。

【学生】请部分组的学生代表上黑板用双线桥法分析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教师讲解]初步评价学生的分析情况,并讲述:初中化学中曾介绍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或偏移密切相关。

在1.的反应中,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成为而带正电,而形成稳定的8电子结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而带负电,也形成的稳定的8电子结构,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生成的为离子化合物。用双线桥法表示为:„„„„

2、的反应中,氢气和氯气获取电子的能力相当,所以它们都不能把对方的电子夺过来,而是双方各以最外层的1个电子组成一个共用电子对,这个电子对受到两个原子核的共同吸引,使双方最外层电子都达到稳定结构。但它们之间只有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且由于氯原子的吸引力更强,所以共用电子对偏离于H原子而偏向于原子,使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最后一段结合图2-13和阅读课本第35页一二段并结合图2-14,从而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理解。

【教师】讲述课本35页第三段。

【练习】分析下面一个方程式中化合价的变化关系,用双线桥注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小结并板书】

1、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为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为还原反应。

2、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志和判断依据及特征。

3、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从电子得失的角度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重点)

[作业]

课本36页第3题,和下面补充的一道题:

2、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实验心得【精选3篇】二

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

一、设计思想

新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设立和教材的变革,更是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它突出了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合法决策权力,摆脱了课程设计上的封闭性。从这一点上看,能否将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问题、困惑、理解、智慧、意愿、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丰富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引入教学过程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强有力的挑战。这不仅要求教师深刻地理解知识,理解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彻底地转变思想,将以前“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过程转变为丰富多彩的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能够打破“重结论、轻过程”的局面,更注重学习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唯有如此,“教师和学生才会真实地感受到教学过程是他们的人生过程,是他们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才有可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才有可能普遍地恢复教学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及化学反应本质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从电子转移和化合价升降层面去理解化学反应。但从教材内容安排来看,仅仅从概念上明确了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知道各个概念与电子转移和化合价升降的关系,仅处于“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阶段。这和在教师引领下由物质分类到化学反应分类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出的强烈的探究兴趣,显然是不能成正比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并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笔者在认真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和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分成了三个阶段: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感受氧化还原反应;感悟氧化还原反应。前两个阶段安排在高一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教学时同步完成,第三阶段安排在选修课中完成。第一节课以化学反应分类为基础,结合学生在初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逐步引申到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上,使学生理清概念,从而达到“认识”的目的。而主要的合作、探究和创新就围绕“感受”展开。通过合作探究可以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应用和分析的一般方法,这不仅符合认识规律,满足了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又为有理科倾向的学生在选修课中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运用其本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即感悟氧化还原反应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在体会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感受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准备

[1]1.对学生进行分组:2~3人为一个小组。

2.实验准备(按每小组设计):具支试管一支,试管二支,乳胶管,导管,止水夹、烧杯、磁铁、胶头滴管;

脱氧保鲜剂、水、84消毒液、FeSO4溶液、稀硫酸溶液。3.制作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模拟动画。4.场地:有多媒体放映设备的实验室。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的主要呈现形式

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进一步认识可以有多种呈现形式。一般的做法是直接呈现规律,突出知识点的训练,这样一下将引燃的兴趣引入了枯燥的记忆和练习中,缺乏由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的过程,容易使一些学生刚刚被激发的兴趣消失殆尽。有教育家说过:兴趣的延伸在于学习和生活的联系。要想将对一个事物的基本认识转化为较为深入的了解,必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创设合理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层递进地深入。

在感受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中,我们主要解决三个问题: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切合主题,合理地解决问题呢?可以考虑如下的解决途径。

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教学时正值中秋,我想到了月饼中的脱氧保鲜剂,并且将它安排在第一个实验,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来研究。实验在课前就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不少学生课前主动地查阅了有关脱氧保鲜剂的资料,为课堂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课堂上教师首先给出月饼变质的原因,引发学生对脱氧保鲜剂作用的思考,然后设计实验证明它具有脱氧作用,再设计实验检测它的成分并思考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看,脱氧剂起到什么作用。这样通过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突出了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强化了学生对基本原理的认识。

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这里谈到两种分析方法:1.利用物质所含元素价态的变化,推测物质可能具有的氧化还原性;2.利用物质中元素所处的价态,推测它可能具有的氧化还原性。

对于第一点,设计的实验是“84消毒剂的氧化性检测”,但因为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对应关系来判断物质的性质,所以教师需要做一个铺垫。本来教师想用酒后驾车检测来铺垫,但考虑到重铬酸钾和酒精的性质学生都不熟悉,切入困难,最后选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高锰酸钾检测学生生活中常见但性质不熟悉的葡萄糖,从而为学生用Fe检测84消毒剂具有氧化性打下基础。

对于第二点,教师则是从学生初三复习中很熟悉的一个知识──汽车尾气的处理入手,通过CO和NOx反应生成CO2和N2的过程中化合价的变化,体会元素所处的价态和它可能具有的氧化还原性的关系。

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由于这节课的定位是“感受”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对电子转移这个反应实质的呈现就很重要。那么在这里如何把握知识的深广度呢?电子转移是肉眼看不到的,原电池外电路中电流的产生是它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但在这里如果讲授原电池原理就无谓地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超过了“感受”的范畴。教学中首先展现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让学生体验反应分为两个过程:锌失电子成为锌离子,氢离子得电子成为氢气。在明确了电流计指针的偏转与电子流动方向的关系后,再做铜锌原电池实验,使学生“看”到了电子的转移,这就足够了。而原电池的微观示意动画,只是让学生了解这个装置并没有改变反应,而是把电子引到了外电路形成电流。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二)合作探究的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是探究的常见组织形式。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内在需要与他的环境所组成的生活空间就是‘心理场’。行为不是由刺激—反应调节的,而是由‘场’制约的。”小组合作就是为学生提供“学习场”,提供互相切磋、互相启发的机会。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安排邻座的学生组成小组,由学生推荐小组长进行课堂探究活动的组织和汇报。这种安排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活动,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合作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安排

这节课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一个是脱氧保鲜剂的脱氧作用探究,一个是84消毒剂的氧化性探究。要知道学生在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时,仅仅依靠教师讲授应用实例是不够的,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脱氧保鲜剂的脱氧作用并检验其成分,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看到脱氧保鲜剂的吸氧过程,理解吸氧反应原理,最终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而84消毒剂的氧化性探究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一个尝试,是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一个过程。这两个探究实验的安排使学生整节课的学习由被动地接受转变成主动地体验和研究。而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或失败正是体验和探究过程中必须有的一环。比如不少学生在振荡试管使脱氧保鲜剂和氧气反应后,打开止水夹并未看到水柱的上升,而是过了一段时间才看到明显的上升。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尝试发现原因是振荡时密封性不好,并不是反应速率的问题。这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又深入一步。在84消毒剂的氧化性探究中,学生提出的方案多种多样,有的方案甚至有点可笑,但正是在各种方案的比较中,学生最终发现了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这个过程使学生充分体验了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方法,达到的效果是演示实验无法比拟的。

六、教学实录2+【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已经能从化合价和电子转移两个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本节课我们借用一些实例从三个方面来感受氧化还原反应,希望由此引领大家一起分析总结,为以后能感悟氧化还原反应做好准备。

【板书】

一、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教师】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里先请同学们谈谈你所知道的生产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发言)

【教师】中秋刚过,吃月饼时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许多月饼中有一小包脱氧剂,为什么要放这么一包脱氧剂呢?

【板书】脱氧剂

【课件】月饼保鲜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月饼中微生物指标超标。食品包装容器内的大量氧气,会引起好氧性细菌和霉菌的快速生长,导致食品霉变和腐败。

二是油脂酸败。月饼中的植物油脂在空气中能被氧气氧化,从而导致月饼的酸败,产生异味,影响月饼的品质。

【思考】能否设计实验证明脱氧剂具有脱氧作用?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并巡视,学生提交方案,简述理由。)(学生实验,得出结论。)

【思考】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看,脱氧剂起到什么作用?推测它可能含有的主要成分?

(学生实验,得出结论。)【课件展示原理】4Fe+3O2+6H2O

4Fe(OH)3

(学生分析反应的化合价变化、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氧化剂和还原剂。)【教师】在刚才的分析中,大家体会了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分析方法。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独特的反应类型。如果能抓住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肯定能得出一些有用的分析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板书】

二、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

【教师】方法1:利用物质所含元素价态的变化,推测物质可能具有的氧化还原性。【教师】我们在进行化学研究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未知的物质,如何判断它具有的氧化还原性呢?这时我们往往从与它反应的物质入手,利用明显的化学现象所反映的价态变化,分析这个未知物质应具有的性质。(以把葡萄糖加入KMnO4酸性溶液的研究为例,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课件】84消毒液介绍

作用成分:为广谱杀菌类去污力很强的含氯消毒剂,主要含次氯酸钠等。

适用范围:对细菌芽孢、甲乙型肝炎病毒等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适用于饮食器具、瓜果蔬菜、家具、环境等的消毒。

注意事项:本品为外用洗消液,具有强氧化性,高浓度时对皮肤、金属器械和带色物有腐蚀和脱色作用。

【思考】如何设计实验证明84消毒液具有氧化性?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并巡视,学生提交方案,简述理由。)(学生实验,验证结论。)

(学生分析所发生反应的化合价变化,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氧化剂和还原剂。)【课件】汽车尾气材料是用于汽车尾气处理的催化剂。该催化剂是消除汽车尾气中NOx(如NO)的催化剂,它利用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在不加任何其他物质的情况下,将污染物质氮氧化合物和一氧化碳转化为无毒气体,达到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综合处理的目的。该催化剂对NOx的转化率最高可达55.6%,而且稳定性好、寿命长、有良好的抗中毒特性。

【思考】汽车尾气中含有CO和NO,它们在转化成无毒气体时,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看分别表现了什么性质。

【板书】(教师强调C、N所处价态和性质关系。)COCO2NO

N2

Mn〕,说明:葡萄糖中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葡萄糖

2+(还原性)(氧化性)

【教师】方法2:利用物质中元素所处的价态,推测它可能具有的氧化还原性。【课件】S元素的常见化合价

从硫元素价态的角度,分析下列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H2SSO2Na2SO3SH2SO4

【教师】刚才主要从化合价入手,体验了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我们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它是化合价变化的本质原因。这就是我们要感受的第三个方面。

【板书】

三、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学生分析锌与稀硫酸的反应。)【课件】反应原理示意图

Zn+2H+Zn+H2↑2+【教师】能否通过实验证明反应中存在电子转移?(演示实验)

【课件】展示原电池反应微观过程【教师】微观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课件】

结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电子转移的过程。体会: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在外电路形成电流,可以制得各种电池。【结束语】氧化还原反应的魅力是无穷的,仅靠我们这一堂课,看到的只是冰山的一角,希望大家多收集、多分析、多研究,最终能认识它、领悟它。【课后作业】

(1)已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请设计实验证明。(2)查阅资料,收集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3)完成相关练习。

(4)有兴趣的学生可尝试制作水果电池,并分析其原理。

七、点评

本案例是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新课。它首先通过自主实验、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使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基本技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在实践。在探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局面。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意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培养集体意识,实现化学教学的情感目标。

其次,这样的课堂设计在化学原理教学上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不仅抓住了知识要点,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各要点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和认知规律,可以让学生顺利地理清知识结构,萌发对新问题的学习和探究欲望。

另外,新课程的教学使教师深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教师、学生角色定位有了新的认识,对如何在化学课程标准的引领下用好新教材,适当地自主开发延伸教材内容有了新的认识。这节课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从结果看尝试是成功的,有益的。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实验心得【精选3篇】三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高中化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想准确把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就必须准确把握两条知识脉络:

其一,准确把握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在整个中学化学中的知识脉络。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从初中阶段的简单了解,到本节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再到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实际应用,再到化学电源本质的理解,再到有机化学中物质类型的变化关系,层层推进,高潮迭起。

其二,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在本节教材中的知识脉络。本节课从复习回顾初中的反应入手,从“得氧失氧”的初步认识,到“化合价升降”的基本规律,再到“电子转移”的反应本质,一步一步,环环相扣,由表及里地揭示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本节课充分运用“启发一探究”教学方法,恰当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探索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这正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课程标准:

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使学生了解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利用所获取信息设计实验方案,即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体验探究过程,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3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以及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二、

教学评价:

1.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和学生的合作探究,让学生亲历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有关概念。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及展示,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3.通过达标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及情感培养情况。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重点是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学案导学,课堂启发,引导学生从“得氧失氧”到“化合价升降”,再到“电子转移”,一步一步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化学反应类型,从复习初中的一些化学反应入手,总结归纳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提出新的化学反应:3CO+Fe2O3从而转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

2Fe+3CO2,说明初中所学知识不能对它进行分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判断氧化还原反应。2、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确定。

五、教学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粉笔

教学方法:导入新课知识回顾学生分析、讨论交流老师总结分析,教授新课内容随堂练习内容回顾总结布置作业、习题巩固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人类的衣、食、住、行,生物体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化工生产约50%以上的化学反应等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我们的生活、生命、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例如研究燃烧中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产物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与本节知识有密切关系。下面我们就讨论氧化还原这一问题。

2、知识回顾:先回忆初中化学反应的基本分类。

3、学生分析、讨论交流3CO+Fe2O32Fe+3CO2属于上述什么反应?

4、老师总结分析,教授新课内容

此反应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1)回顾初中学习内容:什么叫氧化?什么叫还原?氧化反应:得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失氧的反应;分类标准:得氧失氧;

(2)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分类标准将以下2个反应进行分类。举例:2CuO+C

2Cu+CO2↑3CO+Fe2O32Fe+3CO2

(3)总结分析,讲授新课。通过分析,我们发现2个反应中有一个共同点:反应中一种物质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另一种物质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反应中,既发生了氧化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所以说,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小结: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的一类反应。

(4)复习元素化合价的相关知识。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下面请同学们分析刚才那2个氧化还原反应各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并交流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5)总结分析。在上述2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反应前后均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而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在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在反应中发生了还原反应。

得出结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6)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的一类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现在又说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那是不是说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举例分析:2Na+Cl

2=

2NaCl标出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找出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并标出升降情况。

(7)得出结论: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反应中,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在这个反应中,并没有物质得到氧或失去氧,所以,我们可以说并不是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作为化学反应的分类标准。我们把元素化合价有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否则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四大反应类型分类标准为: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8)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为什么元素的化合价会发生升降呢?

从微观的原子来分析一下。我们以2Na+Cl2=2NaCl和H2+Cl2=2HCl为例一起来分析一下。

从NaCl和HCl的形成我们可以得到,化合价升降的本质是因为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识到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说,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9)四大基本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有什么关系?要求学生分析,画交叉示意图。

1、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说,有单质参加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2、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说,有单质生成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3、置换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4、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但是,有单质参与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石墨变金刚石,氧气变臭氧。(10)引入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相关概率及其相关关系。口诀: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正相反。解说口诀。

5、随堂练习:几个课本或习题上的题练习。

6、内容回顾与总结(1)氧化还原反应定义衍变(2)相关概念及关系

7、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