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精选3篇】
决战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精选3篇】一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重在精准,贵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重点突出,内容具体。
决战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精选3篇】二
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讲话个人心得
3月6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开年便受到疫情肆虐的危害,全国各行各业受到巨大的冲击,经济低迷。但也同样在疫情防控中,我们看到了、感受到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力量,这份力量也是成为为脱贫攻坚战打的一剂强心针,我们相信,只要坚定信念,就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3月初,我县“2+n”驻村人员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开展脱贫攻坚走访排查工作。这便是我们的干部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份诺言。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党中央带领着全国人民,从解放后解决温饱问题到奔小康,一直在前进的路上。期间多少风风雨雨,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顺利通过。起初,习总书记在提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一概念时,世界上多少国家报以怀疑的态度,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20已然到来,数据告诉我们:贫困人口从_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_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这份数据让全世界瞩目,如今,决战脱贫攻坚仅剩最后一公里。走完这最后需要依靠的是什么。信念,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信念。
只有信念坚定才能无所畏惧,只有信念坚定才能充满动力,只有信念坚定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习近平强调:“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心血,是广大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近年来,国家在制度上为贫困人口脱贫提供了保障,在行动上贫困人口引进了产业和脱贫岗位,在医疗和教育上为贫困人口解决了后顾之忧,最后关头,我们坚定信念,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决战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精选3篇】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这是一场硬仗,越是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到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和巩固脱贫成果的决战决胜阶段,脱贫攻坚战胜利在望。当前,国内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取得压倒性胜利,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不容忽视、不容懈怠。两场“战役”,都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越是到最后时刻、紧要关头,越是要对标脱贫攻坚“深水区”,紧盯疫情防控“硬骨头”,正确处理好脱贫攻坚与疫情防控关系,坚持“两手抓”实现“两不误”,越是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定力是最强的“免疫力”,定力是最好的“组合拳”。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发展,做到两不误,双促进,需要的始终保持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在抗疫防控中,长时间、高频次、大强度的工作已经让多方力量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和挑战,然而,“行百里者半于九十。”防控工作如稍一懈怠,风险随之而来;“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不仅有序有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经济平稳运行,还要避免“不思己过”的看客心理、“不伤大体”的侥幸心理、“不紧不慢”的拖延心理。两项大考,协同平衡,既要统筹“静下来”和“动起来”关联度,又要坚持“疫情图”和“复工图”相匹配。企业和从业、务工人员以及其他各类群体也要接受健康相扶、经济相依、秩序相存、发展相联的时代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