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想像 >

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3篇】

小编: 甜味拾荒者

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3篇】一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五常市特殊教育学校樊照彬

一、教材分析

《比例的应用》为全日制聋校数学第十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三部分内容,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从构建上更注重学生技能的养成和知识的运用。把通过三个相关联的量求第四个量的运算,用方程的方法呈现为比例的形式,这样从视觉上更附和了聋生的认识特点,同时也把复杂的等量关系更清晰的更简单的体现在比例的内容里。让学生轻松的理解比例就是在等号两边表示两组相等的比。这样的方法也是比例应用题的一大特点。同时更有助于学生从理论知识到技能操作的转变,使新课程理念融入于特教课堂。

二、教学方法

情趣导入法、总结法、问题导入法及指导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应用题中比例的意义,并根据比例的性质解决应用问题。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应用题中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分析并确定数量关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求解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自主探索的求知欲。

4、缺陷补偿: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积累语言发展思维。重点:利用比例的意义确定等量关系。难点:数量间的运算关系。

四、教学流程:

1、兴趣入题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毕业后未来的生活呢?现在我请大家为自己的将来设想一下,你准备做什么呢?”。

2、初探新知

出示根据学生的理想加工的题例。

董健昕同学经营一服装店,卖3件衣服可以盈利150元,按这样的收入计算,每月卖出80件可以盈利多少元?

让学生运用“三步”解题法,分析问题。1看

已知条件包括:3件、盈利150元、80件求知条件:盈利多少元?2找

从名数看包括四种数量:件数、盈利总额、件数、盈利总额。且四种数量是两两重复的。

确定数量关系:总额与件数间的关系是除法,进一步确定比例关系,总额:件数=总额:件数。

等号左边的总额为150元,件数为3件,等号的右边总额为,件数为80件。

3解

解:设盈利元。150:3=:803=150×80=150×80÷3=4000答:可以盈利4000元。巩固方法:

出示文本中的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让邻座的学生间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数量及数量间的关系并求解。即时小结:

比例的形式就是:比=比,应用题中的比例即为:左边的数量关系等于右边数量关系。如何利用比例来解应用题就是看是否有两两相对的数量,并确定对应的数量间是否存在正、反比例关系。让学生从抽象到直观的掌握方法。

课业布置:

紧扣学生的理想出示题例二:职业课上,每天做8面国旗,要10天完成,如果每天做10面要几天完成呢?

板书设计:

比例的应用

1看:(已知:3件、盈利150元、80件)(未知:盈利元?)2找:(总额:件数=总额:件数)3解

解:设盈利元。150:3=:803=150×80=4000答:可以盈利4000元。

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3篇】二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比例尺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一、导入(略)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比例尺的意义(1)、教师讲解: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比例尺”。(板书)

(2)、教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3)、教师指出: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2、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改写。

出示例1:把教材第49页线段比例尺改写数值比例尺。(1)、说一说方法。(2)、改写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50㎞=1㎝:5000000㎝=1:5000000

3、教学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教学例2出示例2,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教师板书解答过程

解:设地铁1号线的实际距离为Xcm。10:x=1:500000X=500000×10X=50000005000000㎝=50㎞巩固练习。做第52页的“做一做”。指名做,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19页的练习。

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3篇】三

《比例的应用》教学反思

比例的应用这部分教材包括正、反比例两个例题,它的知识在一定的程度上含有辨证的思想,让学生明白在某个前提不变的情况下,相关联的两个量的变化与这个前提之间因果的关系。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讨论题中不变量、变量中的比例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从而使学生掌握用比例解答的基本方法。

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基本把新旧方法进行对比。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了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运用。

课堂上我采用了以旧知引路——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通过设置两个表格,给于学生几个问题作为提示,通过问题带领学生,让学生在形象的数字中寻找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建立等式,然后去感悟这个比例式成立的依据进行自学,探究新知,而且通过以前学习的方法:旧知与正、反比例解法的联系与区别。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与思考的空间。

课堂上,我抛砖引玉,引导学生分析出题中有行驶路程和行驶时间的这两种量,关系是:路程÷时间=速度,题中的“照这样的速度”就说明速度一定,因此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教师:“运用前面我们掌握的比例知识,同学们会解答吗?你准备用哪方面的知识解答?”学生:“准备用正比例解答,因为题中的条件符合正比例的要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是互动的;交流是踊跃的,成功的。

练习题的设计能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尽量设计一些引起学生兴趣,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题目,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克服老教材中那种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的叙述、说法,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新课的认识。

当然,本课还有不足之处:如不能充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弄清题目的真正题意,虽照本宣科会做题,对于基本思路还是模糊的,其义还是不明,达不到较高的教学目标。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注意对做题思路方面继续努力。

《比例的应用》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抓住比例解答应用题的特征进行的。首先进行复习,一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二是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在新课的教学中,设问:用比例解首先要找到什么,(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什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比例相对应两个数的什么一定,(商一定)等。然后通过“练”达到巩固和提高。

本教案设计主要体现在“问”与“练”字上,怎样问,练什么,怎么练,我都做了认真的思考,深入研究,特别是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把学生放在首位,考虑学生已经会什么,他们现在最需要什么。学生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是独立思考还是合作交流呢。学生在这次教学活动中能得到什么?不同学生有什么不同的收获等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此,一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根据教师的巧妙设问,和富有启发性的引导,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很快学生就掌握了新课的内容。这节课既重视比例解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的教学,又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中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结构严密,学生练得多,掌握得好。当堂验收绝大多数学生全部正确,学困生都掌握得不错。

最后有一个疑问,用比例解答应用题,难度降低,正确率比较高,但是为什么学生不喜欢用这种方法,还是喜欢用算术方法解答,是因为嫌设未知数麻烦,还是其它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