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议论文 >

压岁钱写作文【精选3篇】

小编: 孤街浪人

压岁钱写作文【精选3篇】一

  “哇哈哈,我是手气最佳!” 一阵欢呼后,弟弟继续摩拳擦掌,全神贯注地盯着手机。红包一弹出,他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点入,即刻再次享受胜利的喜悦!

  你瞧!大人们围在餐桌上,喝着酒,聊着天,时不时在微信上发着红包,一家人其乐融融。而我们这些孩子则“蹲守”在家族群里抢红包。就在刚刚,我为了第一时间抢到红包,直接坐在路由器旁,一手拿着平板,一手拿着饭碗,惹得大家捧腹大笑。

  没错,现在不仅仅是春节,只要逢年过节,大家都互相发着红包,抢着红包,谈论着谁最幸运,说着谁最慷慨。不知不觉中,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更亲密了。是的,红包已经不再只属于“过年”了。

  一提到春节,我和小伙伴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团圆饭”和“压岁钱”了。回想小时候,大家吃完团圆饭,我便会激动不已地等着长辈发红包。记得爸爸每次都会拿起红包袋,将崭新的.100元一本正经地塞进去,接着写上几句祝福话,最后才微笑着递给我:“新年快乐!”爸爸总是这么说,而我则一脸满足地回应:“谢谢老爸!”不一会的时间,我就能收到好多红包,妈妈的,爷爷的,奶奶的,叔叔的……妈妈说,她永远忘不了当时的我拿着一个又一个红包袋时洋溢在脸上的笑容!

  如今,互联网正改变着千家万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改变了我们的“压岁钱”……但是,不变的是红包中传递的那份浓浓的情意。

压岁钱写作文【精选3篇】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要过年了,又能放开肚皮吃自己最喜欢的零食,还可以跟小时长大的伙伴们疯玩,特别是能得到很多压岁钱,好期待啊。我已经12岁了,也就是说,我已经收了十二次的压岁钱了。这些压岁钱来自长辈们,但都进了爸爸妈妈的口袋里。据爸妈告诉我,数目还不少。

  今年我长大了,压岁钱我要自己收,看看到底有多少,也好计划计划如何实现我的愿望。

  看着满屋挂着的中国结、红辣椒,听着外面的鞭炮声响彻云霄,我们一家人围坐年夜饭前,吃着香喷喷的饭菜,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哈哈,压岁钱肯定是少不了的。我心里盘算着,决定主动出击,就对奶奶说:“孙子在这给您拜年了,祝您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奶奶笑得合不拢嘴,掏出一个看来早准备好的红包递给我,说:“乖孙,好好念书,快快长大。”不约而同的,外婆、叔叔、姑妈也纷纷拿出一个红包给我。我高兴极了,连声感谢着,咦?好象很薄啊。我迫不及待的跑进房间,打开奶奶给的红包,里面只有一张红纸。怎么没有钱了?其它的呢?我一一打开,都是一张红纸,难道长辈们洞悉了我的想法?真是魔高一丈道高一尺?还是长辈们不爱我了?我生气的把纸片一扔。咦,纸上好象写着什么,我连忙拾起一看: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祝宝宝健康成长。我恍然大悟,转悲为喜,这是奶奶对我的期望啊,这可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这才是最好最多的压岁钱啊。

  爸爸妈妈走了进来,摸着我的头说小宝真的长大了。接着告诉我快出去吧,大家还准备了许多礼物给我。

  虽然这个春节没有拿到真正的压岁钱,但奶奶策划的这个“变化的压岁钱”,让我收益更多。我深深感到大家对我的期望和厚爱。我懂得了,新的一年我要怎么做了,这压岁钱,好!

压岁钱写作文【精选3篇】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一首《元日》,将过年的欢乐气氛写了出来。但今天我们就接着其中不曾提过,却令小朋友们怦然心动的“压岁钱”来讲一讲。

  手里拿着厚厚的压岁钱,是不是充满了满足之情,可又有谁用心去寻找压岁钱是如何来的呢?“压岁钱”的“岁”与“祟”谐音,据说可以压住邪祟,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年,由此便有了新年赠予压岁钱的习俗。

  以前的压岁钱,代表的是一种祝福,而现在呢?不过是走个形式罢了。在桌上说几句甜言蜜语,风风光光地收起长辈给的压岁钱,可到头来,还不是被父母以各种理由夺走。到了现在,压岁钱早已不是祝福,有的甚至成为了父母收钱的工具。

  说起这压岁钱就不得不说他的体重问题,我曾问过外婆,那个年代的压岁钱只有几毛,一两元,已经是特别多了,这些钱,只能拿来买几个小零食解解馋。到了妈妈那个年代,压岁钱普遍多了起来,都有几十元,可是够花的了。

  到底是钱的价值下降了呢?或是人们越来越富裕了呢?还是因为人们形成了一种攀比的心理呢?现在科技进步飞快,最近几年,连压岁钱用的红纸包都不用了。打开微信,发个红包,既省时又省事,随随便便成百上千。到了上学的时候人们见面不是聊聊过年发生了什么事,而是问问“今年压岁钱又领了多少?”这样到底是好是坏?是为了压岁钱变多而开心呢?还是为这样的变化担心呢?压岁钱,会不会成为人们过年时的负担呢?这些都将随着时间被一一验证。

  你们有没有忘记压岁钱最初的意义?压岁钱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即使时代一直在进步,社会发展,我们也不该改变它原本的意义,这样,才能把这美好的传统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