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想像 >

读书笔记作文400字左右【精选3篇】

小编: 孤街浪人

读书笔记作文400字左右【精选3篇】一

  人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一放暑假,我和妈妈就来到了北京,登上了长城,体验了一回当好汉的滋味。

  那天清晨,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坐车来到了八达岭长城脚下。抬头仰望:长城,好似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又如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静静地守卫着祖国大地。如织的游人缓缓前行,与巍峨的长城相比,显得是那样渺小。

  我们迫不及待地加入了登长城的队伍。山路时而平坦,时而坎坷。坎坷时,每走一步,都要花很大的力气。渐渐地,我感觉双脚越来越不听使唤,脚步也越来越沉重。我咬牙坚持着,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终于来到了一个烽火台上。踏着脚下平整的青石砖,抚摸着被岁月侵蚀的城墙,沐浴着习习的山风,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在这险要的地势上,我们的祖先正肩挑手扛,把这一块块沉重的砖石运上山来,筑起这磅礴的气势;匈奴来袭,霎时,一个个垛口狼烟四起,一支支弓箭从这里射出,一场腥风血雨就此拉开……

  时间在我的思绪中悄然飞逝,直到耳边传来了爸爸的呼唤:“走了,我们要跟上队伍下山了。”我这才回过神来,跟着大家下山。再次抬头仰望游龙一样匍匐于连绵不断的山脊上的长城,我的心中充满着无比的自豪。长城,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昨天,祖先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建起了这伟大的工程;今天,我会努力学习,克服各种困难,迎接各种挑战;明天,我会尽我所能,筑起我们心中的长城——一个更加强盛、伟大的祖国!到那时,我将会是一个真正的好汉!

读书笔记作文400字左右【精选3篇】二

  朱自清的《背影》,让我潸然泪下。和许多读者一样,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片段:一是胖胖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来,给儿子买橘子;二是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著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写得平静自然,我们吟于心间,不能不为之感动,为之心痛。那个时候,朱自清已经是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了,虽然处在兵荒马乱,条件艰苦,有不安全的隐患,但他完全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可是在父亲的眼里,他仍然是个孩子,需要关照的孩子。他对儿子的那种关怀,总是那样无微不至。这篇表达父爱的传世之作,令人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都会令人热泪盈眶。泪光中就会想起自己的老父亲。

  在我的记忆中,陪伴父亲上下班的总是那辆修了又修的自行车,为了那点微薄的工资,父亲总是穿梭在一条来回四五十公里的路上,不管风吹日晒还是严寒酷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周六,母亲总是在等待中度过,有时等到我们吃过晚饭,等到星星挂在天上……

  母亲坐在灯下,一边纳鞋底,一边听着。熟悉的脚步声近了,母亲赶快跑到门口,掀起门帘,父亲满头大汗,车子前把和后座上都挂满了东西。这时母亲就开始唠叨:不能早点,孩子们都睡了。每每这时,父亲总是一边跟母亲搭话,一边一件一件卸下车子上的东西,嘴里还念叨着:这是发的大米、这是油、这是给孩子们买的吃的等等之类的。

  父亲实在太辛苦了!但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抱怨过。如今我们姊妹几个都长大了,父亲也退休了,弟弟妹妹们一个一个都出息了,按理说父亲应该歇息了,可是他仍然闲不住,家里的几亩地让别人承包,父亲说什么也不同意,他说农民不能丢了土地。腰弯了,背驮了,头发也渐渐花白了,这就是我的老父亲。辛苦一辈子!朴素一辈子!为了儿女操心一辈子!

读书笔记作文400字左右【精选3篇】三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白夜行》

  我所理解“结合的文学历程”不是从小到大学习文学的经历,因为小时候我不是很懂什么是所谓的文学。现在也顶多算个初生牛犊。如果阅读文学作品算是自己的文学经历的话,我的收获还是蛮多的。比如我接下来想讲的从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白夜行》里思考的对的看法。

  记得那英有首歌叫《白天不懂夜的黑》,里面有句词是这样的:白天和黑夜,只交替没交汇。也有本书叫《白夜行》,作者是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里边的男女主角唐泽雪穗和桐原亮司的角色设定就是白天天使和黑夜恶魔,但是是有交汇的。并不是想质疑和反驳什么,从文学的角度看我只是想从两者之中探索点什么。如果广而概之,《白夜行》也属推理小说,也属爱情小说,被成为东野笔下的“最绝望的念想、最悲恸的守望”。可是我认为单放长线谈收获的话,需要涉及的问题很多且每一个问题都是主要的,比如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社会;政府的敷衍无作为;关于恋童癖以及对孩子的保护;还有坚守的凄凉爱情等等。方方面面都兼备到是不可能,但是简略盖过又显得很糙,并且语言会很空洞。所以我想从小方面入手单纯的讨论一下互利爱情——白夜的灵魂和肉体。

  起初对爱情的想象是美好,阅读了许多文学大家的情话便更加坚定。梁实秋的《送行》:“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的风雨,我要去接你。”沈从文的:“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形状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顾城的:“我们是怎么开始谈话的,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你用清楚的北京话回答,眼睛又大又美、深深地像是幻梦的鱼群,鼻线和嘴角都有一种金属的光辉。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给你念起诗来,又说起电影又说起遥远的小时候的事情。你看着我,回答我,每走一步都有回音。”那时候认为琼瑶的爱情就是最值得推崇的,那种只有灵没有肉的,澎湃汹涌一发不可收拾的;唯美浪漫、纯情而带着毁灭性的爱情才是最高境界的爱情。

  可是现在我有个疑问:爱情的产生是基于什么?

  我想如果把答案设置成“心动”是最婉约感性的,但是不现实。然后我的脑子里就浮现出这样一个词——互利爱情。就是恋爱双方都拥有主体自身所需要的某种东西,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在这种互利的情况下产生了异性相吸,我们把它称之为“爱情”。爱情能持久多半也是因为两人有一种“互利”的基础。我对自己的想法感到可怕,第一次想到这个词是再看龙应台的《目送》时《爱情》一篇中,她与孩子因德文课上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老师发表关于爱情的看法从而产生的讨论。当时没有思考太多,但是看过《白夜行》后我猛然发现,这本书中坚守的凄凉爱情故事恰好可以印证爱情的互利基础。

  曾与同学讨论桐原亮司跟唐泽雪穗之间的爱情。第一种观点是:对亮司来说,雪穗就是白夜中唯一的光,这来源于爱;对雪穗来说,亮司是太阳的替代者,或许知识共生的亮司给了她希望,这种爱情,让人不敢相信也不愿否认。第二种观点是:也许依赖过,但是不曾爱过。唐泽是为了达到自己目的而不顾一切的人,桐原只是她唯一可以放心依附的对象,相比别人来说的确是比较特别的存在,但绝对不是爱,唐泽的心里只有自己。但是每一种观点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即互利共生。跻身上流社会的雪穗需要一个幕后的人帮助自己铲除异己,而亮司是她最能够相信的人。她是一个有野心也相当自私的人。童年的经历让她过早成熟,经历社会种种罪恶后,她自身也成为一个心狠手辣的披着羊皮的狼。相反桐原亮司是个没有野心的人。除了想”在白天走路”之外,他都在为雪穗忙碌着,不惜一切。除了爱情,支持桐原亮司如此付出的还有其他东西,比如赎罪。幼年时,亲眼见到父亲与雪穗最不堪的一幕,对雪穗的负罪感便重重的压在他的心上。为了赎罪,任何事情都可以做,任何人都可以伤害,雪穗的愿望就是自己的愿望,雪穗的要求就是自己的要求,雪穗的灵魂变成了桐原亮司的灵魂。在一次次满足雪穗要求的同时,实现了对自己灵魂的确认。这种互利共生的延续至案件事发,真相大白。亮司用剪刀结束自己的生命,唐泽雪穗没有掉一点眼泪,一次都没有回头。那是因为雪穗的灵魂同时死去,做为人的本质完全消失了。

  人都是自私的,或许我的这个观点不会得到附和。可是的的确确是存在着的。或许你想象;的爱情是杨绛和钱钟书的势均力敌,;是徐志摩跟陆小曼的相爱相杀;是王小波和李银河的缠绵悱恻;是席慕容和刘海北的平平淡淡.......这不过是我们在爱情互利的基础上所美化的现象。我想说的是,不要单纯的把“互利”这个词理解成一个贬义词。现实就是这样,追求精神的独立跟升华总是要立足实际的。可能现实中的爱情做不到桐原亮司和唐泽雪穗的互利共生。我们也不必特意去追求。大多人的爱情起源于感性,被理性支配的因素是比不过感性的,这也是现实中的爱情与小说中爱情的最大区别。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每一份爱情都被一定程度的感性支配着。若是过度便会适得其反。我不是很提倡为了爱情付出所有的做法,其实也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人是自私的,爱情是互利的,这点自己知道就好,说出来反而会引起一水的道德婊。所以,在爱情的感性面前,我希望广大同胞能及时保持理性的头脑。

  我并不是不赞成感性,这也不是一篇讲爱情道德论的文章,只是我从看一篇小说里得到的收获而已。个人观点,请尊重原创。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诗:

  我是个俗气至顶的人

  见山是山,见海是海

  见花便是花

  唯独见了你

  云海开始翻涌

  江潮开始澎湃

  昆虫的小触须挠着全世界的痒

  你无需开口

  我和天地万物便通通奔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