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又观后感【精选3篇】
你好李焕英又观后感【精选3篇】一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电影《你好,李焕英》,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它戳中了人们心灵深处对母亲的爱,贾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含义。
影片“痛”的让人难以释怀。影片中贾玲说:“如果母亲当初生的不是我,应该比现在幸福吧?”她对母亲说:“我还没有来得及给你买大大的房子”……这些话充分体现出了贾玲内心的自责和痛苦。
于是她立志要出人头地,她对母亲说:“我以后肯定有出息,那你等我”贾玲想给母亲争光,让母亲过上好日子,正因为她有了这个目标,才让她最终成功,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喜剧演员,实现了对母亲的承诺,然而当影片最后贾玲开着跑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她却丝毫不快乐,那是因为母亲没有看到她成名的今天。
影片洋溢着贾玲对母亲强烈的爱。为了实现贾玲对母亲的爱,她穿越回1981年,见到了年轻时的母亲,她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与快乐,她想完成自己的心愿:让母亲快乐,为母亲争光,让母亲穿上那件绿皮大衣,实在自己未完成的愿望。
李焕英,这不就是天下所有母亲的名字吗?他们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子女,自己却无所求,只愿子女能够生活的幸福。让我们不留遗憾的努力生长,活成父母心中的骄傲!
你好李焕英又观后感【精选3篇】二
【导语】《你好,李焕英》根据同名小品及贾玲亲身经历改编,片名中的李焕英是贾玲已故的母亲,电影讲述女演员贾晓玲在经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后,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触摸年轻的父母和他们的梦想的故事。下面东星资源网为您倾力推荐了2021年你好李焕英观后感,希望您及时采纳。
独自看电影《你好,李焕英》,特意拿了一包纸巾出来,算是提前做好了被感动的准备,因为我泪点低。还喊儿子和同学也去观影,委婉地想让他们接受一份关于母子亲情的叙述诗,了解孝顺的痛点,真有点一厢情愿。某一个瞬间,我忽然有一个想法,看《你好,李焕英》,笑与哭切换自然,其实情节不复杂,被感动之余,我们是不是该想一想,对自己和母亲该做点什么?
这里有一个假设,影片中,如果李焕英还活着,贾晓玲会怎么样?生活中,如果父母还健在,我们又会怎么做?也许这种假设不合时宜,但是仔细想来,假如李焕英还活着,女儿能否真的会为母亲着想?为什么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时倍感伤痛,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回想起母亲中风时的场景,差一点失去她,就差一点,我也会加入没有妈妈的队伍。但是现在她身体恢复不错,我们一如既往的争吵,互相看不顺眼,又彼此相依为命。举手投足间充满默契。
如果母亲不在了,我将在最初的一两年自由自在,会有解脱的感觉,会更独立的做自己。但是我相信接下来的无数年,无数个夜晚,浸入骨髓的思念和哀伤会伴随终身。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一张席,父母不在了,人生只剩归途。听上去是不是特别的残忍?现实就是如此,没有了唠叨,操心,争执,分歧,欢笑,分享,惦记……然后呢?你连坐下来吃饭的勇气都需要心灵鸡汤的鼓励——因为桌面上永远少了一双筷子,一个碗。而我们最喜欢挂在嘴边的话是:“多大回事啊,不就是添一副碗筷的事吗?”那一刻,天会塌,真就是大事,没有妈了呀。
幸亏她还在!是的,她还在。看到贾晓玲奔跑在回去找李焕英时,泪奔了,看到了李焕英如愿穿上皮大衣,坐上轿车,很满足的舒心的笑,泪奔了。流泪的人都知道是幻想,都知道满足了内心的祈愿。我拨打母亲电话,长声后听到她说“喂”,低沉有力,我放心了,她还在。她一直在,唤着我的小名,开着客厅的小灯,桌上永远有我爱吃的剥好的石榴或者一碗蛋羹。我没打算改变和她不争吵的习惯,我一样厌烦她管束我,甚至我故意不和她说话,关门躲进卧室,只留她孤单的在电脑前打游戏。——但是,她还在,她还在呀!
这个春节,儿子在家特别宅,他更多的不是陪伴我,而是陪外婆。他似乎比我更有感知,总是长时间站在老人背后给按摩头颈,揉肩。俩人基本无对话,整个画面安静祥和。我没有问他是否看了电影,是否想有一天我成了“李焕英”,他会怎样。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现象才是常态,但需要在某一时刻觉醒:不要都成为“李焕英”后,才想起不做那个痛彻心扉的贾晓玲。
你好李焕英又观后感【精选3篇】三
如果说喜剧都有一个悲剧内核,那么悲剧则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多么痛心的领悟!近期,由贾玲执导的喜剧电影《你好,李焕英》正在热映。这部影片笑中带泪,通过一些简单的故事,描绘出了母亲在身后为我们付出的从未知晓的爱。看起来,母亲简单而普通,但在为人母事情上,母亲做的或许在别人眼中看似不起眼的事,其实她已是倾其所有了。这就是我们母亲对儿女最深沉的爱。荐读胡龙老师此文,让我们从中有所获。
夜深人静,一杯清茶,一部手机。凌晨一点,当我看完由贾玲执导上映的电影《你好,李焕英》,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这部影片由贾玲、张小斐、沈腾、陈赫主演,讲述了刚刚考上大学的女儿贾晓玲,因母亲李焕英遭遇意外,在悲痛与思念之极的意念下,她从2001年穿越回到1981年,与年轻时的母亲相遇相识的故事。
看完电影,我一时无法入眠,又深入了解了这部电影的创作背景,其源于贾玲本人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对已离世多年的母亲的思念,更是让自己内心深处有种“报恩”母亲的释怀。2001年,贾玲考入大学的不到一个月,她的母亲意外离世,成为了她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为了弥补心中的缺憾,后来成名的贾玲以母亲的名字——“李焕英”为名创作了这部电影。她为母亲做的这件事,以此表达对母亲的爱,与自己内心的那份遗憾和解。
1.“追忆”是一种美好寄托,要把握当下,力挽遗憾
影片中那个天真无邪、成绩倒数而“干饭”、体育竞技第一的少年贾晓玲,她总认为自己学习不好,做得也不好,没有在亲朋好友面前为母亲争得好脸面,认为自己没有做过一件让母亲真正开心的事情,作为孩子的她内心是自卑的,没有一丝成就感的她逐渐变得不愉快起来。因此,母亲的突发意外,让她追悔莫及,一心想着自己还未实现对母亲的承诺,母亲却已离去,她内心的遗憾与痛楚是悲愤的、无奈的,更多的是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这种无法释怀的痛楚,她借用了“穿越时空”的意念与形式回到了母亲还未结婚的1981年,想用自己的努力,让年轻时的母亲开心和高兴,帮她重新选好人生的后半生。当然,这种“穿越时空”的意念与“重新来过”的形式在常人看来或许是不可能的,却在贾晓玲心中,成了一种寄托着美好期望而无法实现的“追忆”。
其实在生活中,这种“穿越时空”想追忆和弥补的心情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如经常人们口中念叨着“如果当时…,就不会…”“本来应该…,可是后来…”“以为时间还长…”等等,但是,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人生是一条单程路,不可能回到过去,时光不可能倒流,我们只有把握住身边的人和物,努力过好当下的时光,尽自己努力把自己生活过好,用“洪荒之力”力阻“后悔之事”的发生。
2.作为儿女,理解和陪伴父母,才是的“报恩”
影片中的少年贾晓玲,她一直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没有让母亲引以为傲,更没有让母亲真正地高兴过。其实,这只是她作为孩子自己的想法,在母亲眼中,孩子们只要“健康、快乐地成长就行”,没有报以过多的“附加条件”。我想,这也是天下的母亲对孩子最简单的期望。
影片看到最后,让我最为感动的是,穿越回去的贾晓玲发现自己裤腿上所谓的“补丁”已被母亲用好看的图案缝补后,她边哭边跑着想要追回母亲,她努力的回忆着与母亲相遇的种种细节,才意识到其实母亲早已认识“穿越回来”的自己,并且也尽可能的在背后帮她实现自己所谓的“努力”,尽可能地让她感到开心和高兴,不再有自卑感。影片采用“穿越倒流”的魔幻手法再现了母女俩相互“帮助”、“成就”各自的努力,让人感动至极,热泪盈眶。
身为儿女,我们要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不能只是一味地以自己的想法做事。“我们长大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但成年后,才读懂它的深意。如今而立之年的我,成家立业,有妻有子,真正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阶段,才深深地体会到做父母的不易与艰辛。每次看到母亲那渐白而稀疏的头发、额头又多了几道卷起的皱纹,看到了母亲对现代电子产品不大懂时的焦虑,担心她每况愈下的身体……突然间,“母亲老了”这四个字在我心中涌现,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记得七年前,我带母亲去北京,那时她还很年轻,苗条的身材,记忆力较强,走到哪,回来还能隐约记得游玩的地方。四年前,我研究生毕业之际,我带着母亲去了读研之地——圣地延安,记得那次她非常高兴,我带着母亲看了我的大学——延安大学,拜访了我的恩师赵老师,瞻仰了革命圣地——杨家岭、枣园等地,又去观看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回家坐在火车里,她精神矍铄,毫无困意,仍在回味着这次游玩之景……近几年,特别在我成家立业后,工作忙忙碌碌,我很少再带着母亲外出游玩,只是尽可能地待在她身边,陪着她,照顾她,为了不让母亲与时代“脱轨”,我教会她如何使用一些现代电子产品,让她感受到新时代下的幸福成果。
“父母渐老,膝下有孩,陪伴左右,幸福美满。”我想,做儿女的,的“报恩”于父母,就是当父母老了,多给他们一些理解与陪伴,给他们寻找快乐、高兴之事。
3.人生没有迈不过的坎,需要与曾经的自己“和解”
“世间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来到这个世界,走过红尘,感受生离死别,尝遍酸甜苦辣咸,历练人生,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才能坦然处之,笑对一切。当成名后的贾晓玲为弥补对母亲的遗憾,而以母亲的名字“李焕英”为名创作了这部电影,与曾经的那个自己和解;
当歌手刘若英久久不能放下那段注定只是心酸守望、没有结果的感情之时,她借以电影《后来》与曾经的自己和解——“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当青年作家刘同处于人生创作、拼搏奋斗之际,在努力与迷茫之时,借以长篇小说《我在未来等你》,以郝回归穿越的方式,帮助17岁的自己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以后,获得了很大的成长,并找到了真实的自己。最终他回到现实,并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获得了幸福。
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要尽可能与曾经的自己“和解”。当我们处在人生低谷、沮丧而不能自拔之时,我们要以拿得起而放得下的豁达精神,抬头,用信念拨开迷雾,拓宽眼界,积极向上,不负韶华,努力拼搏,在大视野、大格局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未来可期,遇见更好的自己。
章首尾贯穿,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