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俗活动的作文【精选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得关于民俗活动的作文【精选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民俗活动的作文【精选9篇】一
近日的雨让人心情意外安定,闭起眼听一曲黄梅戏,更显暇意。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其中,我最喜欢的还要数黄梅戏,听村里的老人说,这种戏剧原名黄梅调”,发源地就在我的老家安徽。
黄梅戏以唱腔委婉著称,严凤英的《天仙配》实为代表之一。我闭着眼听戏,在优美动听的旋律声中,我仿佛看到了绿水青山,听到了声声悦耳的鸟鸣,闻到了大自然清新的空气曲到高潮,我不禁睁眼,那精致的发髻,飘飘的衣带,华丽的刺绣,无不吸引着我的眼球,那飘逸之美一度环绕于我心间,那似清泉般清澈的音韵亦带走了周遭所有纷扰。
为什么黄梅人要唱黄梅戏呢?我心中甚是疑惑。原是黄梅县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水灾,当地人民深受其害,以适应灾年逃水荒、打连厢、唱道情行乞他乡求生存的需要,人们便唱起了黄梅戏。岁月流转,黄梅戏便以其行云流水的唱腔,通俗易懂的唱法,在各地人民群众中深受欢迎。
黄梅戏,演的是生活,唱的是淳朴,说的是人民美好的愿望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在戏中感受生活,懂得生活,像泥土一样,朴实而又深厚。
关于民俗活动的作文【精选9篇】二
早上起床后,我匆匆的吃完早饭,就和妈妈干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帖对联。家中有两副对联,一副贴屋门上,则另一幅帖街门上。
家乡说干就干,我和妈妈拿着椅子和胶带,放好位置用胶带固定好对联,将对联贴好以后。家乡就要打扫屋子了。妈妈负责屋顶和墙壁的干净,而我负责擦桌和扫地。为什么没有爸爸呢?因为爸爸在忙着挂灯笼。我认真的把桌擦得干干净净,妈妈更是夸张,她把家乡的家打扫的一尘不染。我把抹布弄得张兮兮的,就跑去水管洗。水管里的水可真凉呀,把我的手冻的直发抖,可是我并没有退缩,继续着我的工作。直到中午十一点左右,家乡才把家里收拾完。
到了晚上,家乡都会熬夜,一晚上都不睡觉。直到过新年的早上,噼里啪啦的'炮声响了起来,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的节日之中。我出门一看,真是满是“红花”红满地呀。也让我想起了一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光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关于民俗活动的作文【精选9篇】三
在永定土楼的客家习俗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当属每隔三年一次的湖坑“作大福”。据说这种习俗在永定湖坑已流传二百多年了。
回想起三年前“作大福”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时我刚读一年级,记得爸爸对我说:“鹏儿,这次‘作大福’,你去装‘福星’好吗?”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搂住爸爸说:“好啊!好啊!我要装‘故事’,我要当‘福星’喽。爸,您真好!耶!”于是,我日日盼望着“作大福”早日来到。
农历九月十一日湖坑“作大福”开幕了,重头戏是迎神踩街。一大早,父母精心地把我装扮成“福星”模样,与装“故事”的小朋友们稳当地坐在早备好的彩车铁架上。父母们陪护左右,在保证安全地缓慢地转动铁架。我们高坐在铁架上,看着热闹场景,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上午九时许,随着三声铳响,迎神的队伍终于从神宫出发了。长龙般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大福场走去,走在最前面的是“三眼”铳队,铳声震耳欲聋。接着是一村一队敲锣打鼓迎神抬神轿的队伍,抬神轿的小伙子黄衣蓝裤,裹红头巾,扎红腰带,走起路来左摇右摆,神轿里的“神仙”显得悠哉游哉。紧跟其后的是扛大龙旗的和擎彩旗的队伍,那大龙旗可真壮观,旗杆是碗口粗的大竹,足有二三丈高,得七八个后生才能扛得起来。装扮靓丽的舞蹈队渐行渐舞,腰鼓队边走边打,她们紧跟在旗队后面。我们装“故事”的队伍也不甘落后,瞧,“福禄寿”、“八仙”和“西游记”在向恭候两旁的群众招手……
迎神队伍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踩街游行,到了大福场,各路神仙在大福场的“神坛”里各就其位。我们也结束了“作大福”中装“故事”的特殊身份。
迎神结束后,人们纷纷上供,先是各村照例轮流“斋供”,接着农历十五集中“荤供”,然后“开斋”,各家各户大摆筵席宴请亲朋好友,最后在十六日上午“送神”,把“作大福”期间请来的各路神仙恭送还原处。湖坑“作大福”这才算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每隔三年一次的湖坑“作大福”,真可谓是热闹非凡,地方特色浓郁。“作大福”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我爱“作大福”。
关于民俗活动的作文【精选9篇】四
广东地区,是个富饶的地区,那里的民俗特色十分独特,下面就让我细数一下广东的民俗。
先到佛山去看看。佛山秋色,是佛山的民俗。〞秋色〞,是丰收的景色之意。这个〝佛山秋色〞是不是3股带民间艺术活动的称谓,也是佛山传统民间艺术的总称。每当丰收气节的时候,佛山的人民便会在大街小巷里庆贺丰收的到来。他们会作出各种各样的手工物品,让这些手工物品达到以假乱真、奇巧斗胜的艺术效果,这样的庆祝形式,成为了的佛山艺术品的独特的庆祝风格。当秋天最后一晚上,人们会不约而同地相约在大街小巷,携带着自己制作的工艺物品到台上上台进行表演,那个场面独自一格,十分壮观,是南国一道美丽的风景。
接下来,我们到广州去看看。广州的沙湾,不再另类的风情民俗。广州的沙湾飘色,更是让到来的游民赞口连连。沙湾是广州市番禺区的一个镇,这个〞沙湾飘色〞就是发源于沙湾这边的一带,这个〞沙湾飘色〞集聚了戏剧杂技和装饰艺术,每年的三月初三,正式在沙湾里面举行。
潮汕功夫茶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潮汕地区,那里的人们都有喝茶的习惯,他们热爱喝茶,潮汕的功夫茶的特点分为精和热,这两大特点便是功夫茶独有的精华,他们煮茶和喝茶都特别讲究,他们煮出来的茶是香浓汤热,他们喝茶是以小壶小杯的方式来进行的。
客家岁节舞龙,是客家人主要的民俗。这是他们最为突出庆祝民俗的表演方式,每逢佳节的时候,他们会聚集在村里每个角落,进行各种各样的表演,为节日增添喜庆,祈求年年平安。
广州民间传统庙会,代表着广州的一切。广州民间传统庙会最为出色的便是那波罗诞。波罗诞会延续3天,在这3天里,这个多波罗庙周围到处热闹非凡,展现出一派节日景象,路上人群拥挤,庙中沸沸扬扬,还有大串的炮竹,仿佛在过春节一样。
阳江风筝节。阳江除了有豆豉之外,还有风情,这风情带给人们放风筝的乐趣。阳江是南国风筝之乡,这风筝流传是历史悠久。阳江人民所造出的风筝,造型优美,多种多样,俞生俞活。他们那里的地势也造就了放风筝的良好场地,每年的9月9日重阳节,便能看到他们放飞风筝的壮阔景象。
广东民俗,还有许多数也数不完的民俗,它们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物质,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们,我们坚守着继承、发扬和保护它们的责任。
关于民俗活动的作文【精选9篇】五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回想起这首有趣、通俗的民歌,我也不禁发笑。想起来,这首歌和我还真有点相似呢!
我的家乡在东北,现在生活在大连,不管去怎么理论,我也应该是个东北人了吧!有句俗话说的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过话说回来,东北那里和其它地方还真是有点不一样吧!首先,东北地区民居就与其它部分地有所不同。在东北那里,住的绝大部分都是平房。东北人在住房上从不拮拘,从不去认认真真地分什么卧室、什么客厅、什么厨房的。他们所做的,仅是一墙之隔而已。东北的厨房有一口地窑,不太大,用来存放土豆之类的食物。东北的厨房还有一口生活的炉子,烧出的热气通过一根铁管子给输送到卧室,用来取暖。再看,就是两口镶在大水泥中的锅,当然,要一个通口来生火用。中间56个民族,恐怕百分之七十水的都是软软的床(我现在也是!)而东北那,睡得却是“炕”,所谓“炕”其实是一种又长又硬的床而已(我老家的炕足足有两三米呢!)。床下有一条空洞,是用来连接厨炊的。这样一来,当外面在做饭时,你做在热炕头上,如果是冬天,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呀!东北民居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客厅,从正门进去,先是厨房,再就是有炕的卧室了。富裕一点的人家,还会有一间小屋子。如果有客人来了,他们就会毫无拮拘地坐在人家的炕上,倍显亲切!其次,东北人家的口味也与其它地方的口味有所不同。东北人尤其爱吃炖菜。什么猪肉炖粉条什么小鸡炖蘑菇什么土豆炖排骨,都是东北人的最爱。再说,东北哪里的文化习俗也与其它地方的文化习俗有所不同。其它的地方唱的几乎都是哼哼呀呀的歌的舞。而东北的二人转却是不同凡响,清新脱俗。二人转在当地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小到十几岁的孩子,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能随时随地那么来上一段,既不需要舞台,又不需要服饰。可以一边哼哼歌曲,一边载歌载舞,又养眼有养心,不开心时来上一段,说不定心情会多云转晴呢!
最后,东北人的性格也与其它民族有些不同。东北人爽朗、大方、不拘小节,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特样风情,让人顿生亲近之意。有句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许就是东北这些独特的民风、习俗养育了像东北人这样大方、豪爽、不拘小节的民族吧!
关于民俗活动的作文【精选9篇】六
元旦,几个热情的学生驱车把我拉到了远郊的一个村庄里。在一家比较富有的农户的热炕头上,围坐在矮方桌边,我美美的饱餐了一顿二十余年未曾入口的杀猪菜。品尝着那特有的农家风味的杀猪菜,耳听着学生和老乡们的欢笑声,儿童时代的生活场景又清晰的浮现在了脑海中......我出生在吉林农村,儿童时代是在乡下度过的,对东北农村过年的一些习俗有着非常深刻的美好记忆。这些习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日后的生活态度和思维习惯。杀年猪、吃杀猪菜便是这些习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东北农村,劳累了一年的农民多选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杀年猪、吃杀猪菜,并由此揭开农历大年的序幕。从小年杀年猪吃杀猪菜过后,依次是年三十除夕吃年夜团圆饭、大年初一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闹花灯,再到二月二吃猪头,传统的农历过大年是要持续一月有余呢。
杀年猪的过程比较复杂,持续的时间也较长,一般得花费一个上午、好几个人力来处理这只年猪。早上,天刚麻麻亮,主人便起来做杀年猪的各项准备工作了。在杀猪师傅的指挥下,几个年轻小伙子合力把饿了两顿、肚子空空、肠胃得到清理的年猪按倒捆好,然后放在一个长条板凳上面,并在猪身下放一个大木盆。杀猪师傅手中握着一只尺把长的擒刀,非常熟练的从猪的下脖捅进去,一刀至心,绝不用第二刀。刀出猪毙,血从伤口流到了大木盆中。杀猪师傅用棍不断的搅拌流出的猪血,不使其凝固,以便一会用来灌制血肠。院内炉灶中木拌子燃着熊熊的火,大锅中的水也已经哗哗的`翻开了,整只猪被放入了滚水中。翻了几个滚后,杀猪师傅在猪腿上割了个小口,然后用长铁钎插入小口中,左右搅动,将皮肉略微分离,再用气桶向小口中打气。随着气体的不断进入,猪的身体也开始膨胀起来。等猪身完全膨大后,杀猪师傅开始用刮刀退毛,刮刀所过之处,皮肉一片雪白。最后,整只猪变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大肉桶。在屋里的一个大案板上,杀猪师傅开始了他的解猪过程。杀猪师傅先把猪身从头至尾在肚子这面用刀分开,然后小小心翼翼的把猪的心、肝、肺等五脏取出,再格外小心的把肠肚等下水取出放入盆中。取出这些内脏后,杀猪师傅才哗然响然的把猪身上的肉按部位分割成数大块。最后一道工序是洗猪肠,这是一个很脏又很费力费心的活,要求非常高,既要洗得干净又不能把猪肠弄破损,十足的技术活。
年猪宰杀整理完毕以后,杀猪师傅还得配合厨师炖制各类杀猪菜。可以说,杀年猪这一天,最忙碌、最重要、最有权威的人无疑就是杀猪师傅了。在过去,一个甚至几个村才有一个杀猪师傅,所以年关将近,正是杀猪师傅最忙碌的时候。在平时,杀猪师傅无论走到哪里,都被乡亲们另眼相看。
虽说杀猪菜上不得大雅之堂,但却极具东北特色,深得东北人民的喜爱。东北地域宽广,不同地区的杀猪菜也不尽相同。但以下一些菜肴是公认的能够反映东北特色的,哪家杀年猪一般都会炖制的杀猪菜:烩酸菜,蒸肉,拆骨肉,白肉血肠,蒜泥血肠,溜肥肠,溜苦肠,炒猪肝,猪肉炖粉条,猪皮冻等等。这些菜的显著特点是:肉多,片(块)大,量足,烂糊,肥而不腻,鲜美可口,香味四溢,热气腾腾。吃杀猪菜时,主人总是要把村里德高望众的老人、村里的干部、没有杀年猪的左邻右舍以及亲戚朋友请到家中来,共同享用这一年中不多见的美味佳肴。
一般要到下午两三点钟各种菜肴才能做熟弄好,主人和客人也才能依次落座。在主人致完开场白后,男女老幼兴高采烈的拿起了手中的筷子,伸向杯盘碗碟中的各式菜肴,品尝杀猪菜的过程才真正开始。人们一边吃着喷香的菜肴,一边谈论着过去一年中发生的奇闻异事;同时也猜测着来年的气候、收成以及国家的政策,高声宣布着自己的看法和预感。品尝杀猪菜的热炕头,是村民们各抒己见,阐述自己主张的最好讲坛;同时,它也是乡亲们尽情抒发豪情、表达内心喜悦的最佳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无所顾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高兴了还可以喊几嗓,唱一段,痛痛快快的的说出心里话。在农家烧酒的熏烤下,人们的兴致久久不减,猜拳行乐的呼喊声持续不断,吃杀猪菜的过程也往往要沿续到天黑透以后。在回家的路上,喝多了的村民们还不断的大声辩论着,探讨着,呼喝着......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早已是今非昔比,以白肉血肠、烩酸菜、蒸肉为代表的杀猪菜也走入了千家万户。现在,城市的街头时不时的就可以看到以杀猪菜为主打菜的酒店饭馆,百姓们再也不用等到年关时才能吃上一口杀猪菜了。但是,儿时杀年猪吃杀猪菜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音尤在耳。那摆满餐桌香气飘散令人垂涎的美酒佳肴,那几十人围坐在热炕上指东划西、谈天说地、其乐融融的热闹场面,那火爆、融洽、欢快、祥和的节日气氛……,回想起来,这些都和我们今天努力要达到的小康目标,孜孜以求的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有着颇多的相似之处呢!
关于民俗活动的作文【精选9篇】七
令人期盼的春节马上到了,大家是不是很激动呢?因为春节好玩的有很多。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味美、馅儿足、饱满的“耳朵”了,那个味道可比肯德基、麦当劳好吃健康多了,还是中国的传统食品。这个“耳朵”就是驰名中外的饺子,你猜出来了吗?
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放鞭炮,那“噼噼啪啪”的响声让我们感觉很开心,所以,放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春节习俗。
过年玩的时候把“腰包”花扁了,怎么办呢?不用担心,有压岁钱呢!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可是,有些家长要帮孩子保管,我觉得这样是不妥当的,压岁钱本来就是给孩子的,否则,孩子会被“岁”这个妖怪抓走。
春节还要贴春联,贴春联是为了增加节日气氛。此外还要贴门神等等。但你们知道贴“福”的时候为什么要倒着贴吗?因为这个意思是福“到”了。
现在春节又多了一项活动,就是大名鼎鼎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了看这项节目,常常要付出熬夜的代价。不过很值,因为春节联欢晚会可是非常精彩的。
嘻嘻,相信大家想起了以前过春节的时候许多好玩的事吧,那就让我们共同期待今年的春节吧!
关于民俗活动的作文【精选9篇】八
在美丽的大草原上,处处可见一朵朵盛开的白花”,这就是牧民们的家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特有的象征,它的形状亦有圆满完整、平安吉祥之意。
包”在蒙古语中就是家”的意思,充满智慧的牧民们为了生活的需要,设计了这样的房子”。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高10-15尺,由哈那(支架)、天窗、椽子和门组成。蒙古包的大小是由哈那的多少决定,最大的蒙古包哈那有十二个,面积有600平方米左右,远看如城堡一般。蒙古包不仅方便建造与搬迁,而且还具备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的功能,十分符合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
去年暑假的时候,我来到了美丽的大草原,也住上了蒙古包。我细细观察蒙古包,看着这白色的帐篷以及包顶天蓝的图腾时,仿佛正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策马奔腾,也似乎感受到了牧民们那辛苦的游牧生活,我的内心一度震撼。这就是蒙古包特有的魅力,果然名不虚传呀!
蒙古包虽然没有客家民居的壮观,也没有傣家竹楼的别致,但却也因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参观、体验!
关于民俗活动的作文【精选9篇】九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当地被称为着物,因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又叫赏花幕。和服不用纽扣,只用把结的腰带,腰带种类很多,打结方法也不同,广泛使用的是太鼓结,就是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一个纸或布做的芯。由于打结很费事,二战后又出现了改良带和文化带。
韩袍是韩国人的传统服装,它的样式适合韩国的气候,和韩国人起坐习惯,女性的韩服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上衣和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还加了明艳华丽的锦绣。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风情画,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各个国家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