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议论文 >

综合行政执法调查问卷【精选3篇】

小编: 北海有鱼

综合行政执法调查问卷【精选3篇】一

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就是发展,发展就要变化,变化需要创新。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日趋完备,如何加强城市管理、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及工作机制,理顺城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使其高效规范的运行,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2008年12月,经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了由法工委牵头的“

综合行政执法”调研组,通过历时两个多月较为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形成书面调研报告如下:

一、综合行政执法形成的背景与推行现状

1996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16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自1997年以来至2002年,全国有23个省、自治区的79个城市和3个直辖市经批准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2年8月22日国务院作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国发【2002】17号),该决定指出并明确了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指导思想、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范围、进一步做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要求。2002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编办《关于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意见》,该意见从充分认识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试点的基本内容、试点的组织实施四个方面提出了意见。2004年**市政府相继批准了我市渝中区、南岸区、**区、北陪区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实施方案,《**区人民政府关于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改革的实施意见》(**府发【2004】96号),即三定方案,将**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更名为**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为政府组成部门,专司行政监督处罚职能。至此,管罚分离的行政执法法制格局和综合行政执法的大格局基本形成。

从全市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推行的现实状况来看,已有渝中区、南岸区、**区、北陪区实行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格局,其推行情况亦不尽一致,有的完全没有了管理职能,有的还交叉了部分管理职能,有的是综合行政执法局一块牌子一套班子,有的是并列环保局、市政绿化局等多块牌子一套班子,但不论哪种机构设置形式,都基本形成了管罚分离的法制格局。

二、综合行政执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之分析

综合行政执法是提高城市管理法制化水平,构建管理长效机制的一种新型行政执法模式,具备执法主体唯一性、执法体制统一性、执法职能综合性、执法范围灵活性的特点,但该项工作的推行也面临着各种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现行法律资源与综合执法实践需要的矛盾

第一,我市试点的综合行政执法局是根据“三定”方案(政府规章)明确的授权方式进行执法。政府规章进行授权的方式,适用于行政机构,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根据这样的授权,综合执法队伍只能实施政府规章的规定,无法实施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因为由人大授权方式取得执法主体资格的对象,主要是具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因此,现行综合执法主体的合法性、包括其执法内容和程序均受到挑战。

第二,综合执法的法律依据过于分散,带有不确定性:目前综合执法依据散见于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中,这些地方性法规、规章规定的执法程序、内容和方式,部分是按照原行政执法体制和主体设定的,所以,一旦相关法规、规章发生变化,综合执法依据也将随之变化,执法体系始终处于不确定的动态之中。

(二)专业执法与综合执法的矛盾

一是有些执法行为往往同时涉及综合执法和专业管理部门,完整统一的执法行为被人为割断,制约了综合执法队伍职责的有效履行。二是专业管理部门囿于无明文规定,缺乏专业的有效指导,综合执法队伍面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执法领域,颇有无从下手之感。三是有效的沟通机制尚未建立,使得有的地方出现管理和处罚盲区,专业部门和综合执法部门两不管。

(三)综合执法工作机制不当、责权界限不清的问题

从调研组了解的情况来看,地方性规章对综合行政执法定性不准确,导致这支队伍存在职能职责不清现象,各部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责权利也很难划清。这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矛盾。

1、管罚分离的法律要求与执法实践中管理和执法脱节的矛盾

综合执法是解决管理权和审批权合二为

一、权权不分的一项举措,但执法是管理的形式之一,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和执法又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主要表现在:第一,管罚分离后,各试点区均出现不能及时处理违法行为的现象,管理部门在管理中发现的所有违法行为已无权处罚,综合行政执法局赶赴现场处理的当事人已逃逸,行政执法无法实施

,由此造成管理和执法效率低下的后果。第二,执法工作超越不了“事后执法”的属性,前期管理不到位,执法队伍成为“救火队”,后期管理跟不上,执法效果难以保持。第三,有的试点区现在两权分离的深度和广度还极为有限,管理和执法在许多方面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的机制尚未建立,导致管理和执法形不成合力。

2、综

合执法与街镇管理的矛盾

首先,街镇作为第三层面的基层组织,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面对量大面广的社区、村社综合管理任务,承担大量区政府下达的经济、社会等各项硬指标,其工作是需要有一支“拉得出、能办事”的队伍;另一方面,大部分街镇尚未真正从长期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网中摆脱出来,还无法真正站在管理和服务的角度对执法活动履行管理职责。

其次,面对权力上收、任务下放的综合执法格局,必然要求综合执法机构与管理部门加强联系与沟通,必然要求综合执法机构熟知各项行政执法的法律法规,否则就不能切实履行综合执法的职能,但实际工作中,由于上述必然要求之要素在客观体制和综合执法机构主观素养方面的双重缺失,使得条、块管理与执法的界限不明、责权不清。

第三,权责分离现象严重,“三定”方案明确授权执法主体和执法权力属于综合执法机构,而工作责任则延伸到了只有管理职能的街镇和相关部门,出现了街镇执法越位和执法不安的现象和心理,致使执法局综合执法编制和经费投入不到位,不仅使管理部门与执法部门均提出工作异议,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存在政府不依法行政的隐患,如若涉及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政府将处于不利与不法的地位。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街镇普遍认为综合执法局指导不力,人力不足,自己冒充执法主体冲锋陷阵,其不合法履职的隐患令人担忧,希望尽早取得合法执法主体资格,扭转条块管理和综合执法不尽协调的工作局面。

(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不顺的问题

一是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没有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对此,每一个试点的综合行政执法局无一例外深感困惑,同时法律赋予行政相对人申请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也缺位,不论从法律规范角度还是行政管理角度都有先天不足,部门设立的缺位,法律规定的缺失。

二是综合行政执法的工作职能名不副实。综合行政执法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城市综合行政执法,是与城市管理相配套的行政执法,即关于市政环卫、环保、园林、绿化等城市管理的行政执法,职能超出或职能不足都是不恰当的。而综合行政执法的职能超出(管罚不分)和职能不足(未能统领城市执法)的现象尤为突出,综合行政执法未真正实现其综合执法的目的。

三是现行综合行政执法本职任务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三定”方案以“7+1”规定了综合执法的职能、职责和工作对象,各试点综合执法区均反映执法局半成左右的时间和精力都在完成+1的任务,此项工作严重冲淡了其原本的7项综合行政执法任务。

三、对综合行政执法体制与工作机制的几点思考

综合行政执法局进行管理审批权与监督权处罚权分离,是按照行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要求,规范行政部门政务行为的重要举措。该工作格局有利于在相关的行政权之间保持一定的制约关系,防止行政权力的过量裁量;有利于行政执法队伍规范执法行为,防止执法权力部门利益化;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部门工作效率,防止相互推诿扯皮现象发生。因此,应扩大试点范围,巩固试点工作的成果,深化综合行政执法的改革。

(一)理顺体制

严格使权力主体、监督执法主体相分离,从体制上形成一种行政处罚职能相对集中、执法机构相对独立、权力主体相互制约的格局。

1、成立**市综合行政执法管理机构。可以成立业务全面的大部委形式工作机构,通过机构设置整合综合行政执法资源,解决一些专业执法问题,彰显综合行政执法的威严,同时让行政相对人多一条合法的行政复议救济渠道。

2、努力探索综合行政执法规范高效的工作体制。现在**的试点区中,南岸区市政环卫和综合执法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做法,在未实现“大综合”情况下,其权宜之法显得较为合理,既满足了管罚分离的法制要求,又能较灵活地处理管理与执法相脱节的矛盾,能一定程度避免多头管理执法难到位、多头管理不便执法的现象发生。

3、明确综合执法的功能定位。要对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功能进行科学定位,综合执法不能越俎代庖。“三定”方案中明确给执法局的“7+1”项职能,对“+1”职能中任务过于繁重应当引起重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做好疏导工作,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少用甚至不用行政执法队伍进行“围堵”,适当调整其该项职能,应“本位”而非“越位”。

(二)转换机制

要解决管罚分离法制要求与管理和执法脱节的矛盾,要解决综合执法与街镇管理的矛盾,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审批、许可等管理权与处罚执法权的分离,不是行政权力的简单加减,而是对行政权力的规范和制衡;综合执法与街镇管理同是行政行为,是同一行为的不同阶段。其次,就综合执法的整体状况而言,合理分配管理和执法的功效、合理区分条块管理的职能重点,我们可着眼既发挥综合执法的协调性、综合性和全局性特点,又发挥行业管理的技术优势,依托街镇管理的人财优势,建立一个高效协调、运转和谐的衔接机制。一是建立综合执法与行业管理之间科学、有效的沟通运作机制;二是探索街镇管理与综合执法之间既联系又独立的运作机制;三是建立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长效管理机制,疏与堵是城市管理的两种手段,两者不能偏废;四是建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评估机制、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五是建立执法队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人才流动机制。

就我区实际情况,可形成各街道、相关部门和管理处相对工作独立性和自主权,又可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调度集中的工作局面,有利于实现“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工作机制,有利于广泛调动各方面城市管理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法制保障

执法的有效性是基于执法的合法性,加快调整完善授权方式、组织开展前瞻性的立法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要以确立综合执法队伍的法律地位为核心,以取得强有力的综合执法手段为抓手,以清理修订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为配套,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可行的综合执法法制保障机制。(1)由市人大制定城管综合执法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进一步确立综合执法队伍的法律地位、执法手段和执法程序等。(2)对现有的涉及市容市貌的有关专业执法依据进行整体清理,并按照责权利的统一要求进行完善,为构建专业管理相对集中、综合管理重心下移的工作机制,整合行政执法资源,实现高效综合行政执法提供有效的法制保障。现行法律法规与综合执法实践需要的矛盾,专业执法与综合执法的矛盾亦便随之消弭。

(四)技术支撑

在理顺体制、转换机制和提供法制保障的前提下,城市管理执法手段应当现代化、科技化。对于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特别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建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监察信息系统,加快城市管理信息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的透明度、有效快速反应的能力,提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水平。**市全面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大格局后,具体技术要求如下:一是全市建立能提供相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信息的监察指挥系统;二是建立各区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监察信息局域网,并具备本区城市管理监察工作全过程电子化管理的功能;三是能实施现场无线监控和视频大数据量的实时传输;四是能充分利用正在建设中的各级政府网络,将各类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监察信息适时地提供给相关网站;五是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和简洁的操作界面。

综合行政执法调查问卷【精选3篇】二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主要调研报告

XX州顺应全国、全省农业综合执法改革的潮流,XX年经州编委批准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首家州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随后,全州10县也先后成立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实施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6年多来,全州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

一、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情况

为确保农业法律法规的有效贯彻实施及农产品质量安全,XX州按照《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于XX年经州编委批准成立了XX州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之后,全州10县也经县编委增加编制相继成立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目前,全州有专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11个,专业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人员113名大队91人)。为切实加强乡村集镇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XX州积极探索基层农业执法管理方式,于XX年率先在乡选聘农业执法协管员农技推广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兼任),按照“乡总人口在3万人以内的设1—2名,总人口在3万以上的设2—3名农业执法协管员”的要求,在全州103个乡配备了农业执法协管员177名,确保了全州农业执法体系向基层延伸和扩展,使全州形成了州、县、乡三级完整配套的农业执法体系。

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主要做法和成效

加强领导,健全机构。XX州XX年批准成立州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农业执法工作,州农业局及时派出人员督促指导各县尽快成立农业执法大队,之后,各县农业局积极行动起来,争取当地政府增编成立县农业执法大队,并安排资金购置必要的工作设备,设立固定的办公场所,开展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目前,州级及全州10县均建立了健全的农业执法机构。

加大培训,提高素质。XX州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成立后,及时采取措施开展执法人员培训工作,一是先后派出八名执法人员参加农业部举办的“全国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培训班”学习;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由州农业局统一组织举办了三期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培训班,培训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人员256人;三是组织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人员定期开展农业执法案件讨论和辩论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通过培训学习,使全州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人员综合素质逐步提高,目前,全州113名农业执法人员经考试合格全部取得了省政府或国家农业部核发的行政执法证,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依法办案。此外,州农业执法支队组织农业执法人员,编写了一套农资经营培训资料,组织10县农业执法大队,举办农资经营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15期,培训农资经营人员2869人,使全州农资经营人员综合素质同时得到提高。

健全考核机制,落实执法责任。为进一步落实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责任,XX州从XX年开始,制定下发了《XX州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考核办法》,每年均由州农业局与全州10县农业局和州农业执法支队签定《XX州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考核责任书》,明确农业执法工作责任,每年年底由州农业局统一进行量化考核,对考核总分名列全州前三名的县农业局给予奖励,一等奖3000元,二等奖XX元,三等奖1000元。考核结果在全州通报,对考核结果名列最后一名的县农业局实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通过层层落实责任,使全州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有人抓、抓得实、出成效。

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执法行为。为做到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规范、有序,根据农业部规范执法行为“六条禁令”及XX州农业局《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追究办法》、《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农业执法文书制作规范》等规定,州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先后出台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内务管理制度》、《重大案件集体审查制度》、《农业执法宣传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农业执法案卷评查奖励办法》、《农业执法人员“五不准”制度》等。县大队也随之完善了相应制度。全州农业执法机构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依法界定执法职权,分解执法任务,落实执法责任,做到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全州农业执法工作做到制度完善,管理规范。

设立举报电话,畅通举报途径。为方便群众投诉举报农资违法行为,按照国家农业部关于开通全国农业公益性服务电话的要求,XX州于XX年在省农业厅及州、县财政的支持下,统一开通了“12316”农资投诉举报电话,州支队及10县大队均成立了“12316”投诉举报受理办公室,健全了值班制度。

整合执法资源,加大执法力度。XX年,XX州按照国务院关于做好全国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州人民政府下发了楚政发44号《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种子市场监管的实施意见》,州、县两级统一撤销国营种子公司成立种子管理站,将种子管理站并入综合执法支队,执法支队与种子管理站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综合管理,统一执法,使农业执法机构的执法范围进一步扩大,执法资源有效整合,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

开展农资产品质量抽检,提升监管手段。从XX年起,州级财政每年设立3万元农资产品质量抽检专项经费。州农业综合执法支队认真组织州、县农业执法人员在全州范围内开展农药标签和农药、种子质量抽检工作,对抽检不合格的农药、种子生产经营企业依法进行立案查处。三年来,全州共抽查农药标签261个,农药产品43个,种子产品47个。通过开展农药标签和农药、种子农资产品质量专项抽检工作,使农资监管手段进一步提升,监管成效更加明显。

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处罚力度。XX州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成立后,把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监管作为执法工作的重点,逐年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就XX州而言,在农业综合执法队伍成立之前,全州每年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执法案件不足10件,主要以口头警告和责令整改为主,而农业综合执法队伍成立之后,全州每年执法案件达200多件,每年的农业行政处罚罚没款也由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成立前的1万元左右上升到成立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后的16万元左右。随着全州每年农业执法案件数量的增加,农业执法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

开展案件评查,提高案件质量。为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案件质量,从XX年开始,XX州每年都在全州农业系统组织开展案件评查工作,在案件评查过程中,邀请法律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并组织农业执法人员进行案件辩论。通过案件评查,对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同时,全州每年评出不少于6件的优秀案件,每件给予500元的奖励,使全州农业执法案件质量逐年提高,执法行为进一步得到规范。

通过开展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使XX州农资市场管理日趋规范,农资质量显著提高,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成效显著,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稳步推进,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人民群众饮食消费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全州农业执法人员身份长期得不到确定。我州从XX年开始先后多次上报省人事厅请求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但至今尚未得到批复。二是农业行政执法经费投入不足,照像机、摄像机等取证设备和执法车辆的配备与执法工作还不相适应。三是没有统一的执法服装,便装执法阻力较大。

综合行政执法调查问卷【精选3篇】三

酒类行政执法是开展酒类流通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商务行政执法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酒类行政执法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眾的饮酒健康和生命安全,对维护国家利益,社会稳定及保证酒类生產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水涨船高,各类宾馆酒店、夜总会、KTV、酒吧和夜市异军突起,**市一跃成為名符其实的饮料酒消费大市。加强酒类行政执法,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為此,**市商务局酒管办历经几届人的努力,克服机构调整、人员异动、经费短缺,执法环境不佳等因素的影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為指引,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產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及商务部****第**号令《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和《**省酒类流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坚持依法依规,严查快处的原则,有效打击制贩卖假酒和倒酒扰市的违法违规行為,為规范我市区域内的酒类流通秩序,促进酒类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利益,保护酒类生產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酒类流通现状

目前我市拥有合法酒类生产企业*家,分别分布在我市的**区和**县境内,其中年产量在**吨以上***吨以下的生产企业有*家,年產量在***吨以上的生产企业*家。另有已登记备案的酒类批发企业***家,零售企业****家。根据****年市酒管办收集的监测数据显示,****年我市共消费白酒****千升,黄酒****千升,啤酒*****千升,红酒****千升,累计共消费饮料酒*****千升。进口酒类由于营运成本较高,申请备案登记资料要求严格且市场需求不大,个别经销商虽有兼营行为,但均不愿主动向市酒管办提出许可登记和备案申请,业务往来基本都没有开具酒类随附单,故无法纳入监测统计。由于我市酒类生產企业基本属于中小型传统企业,生產能力低,品牌知名度不高,故我市目前酒类消费仍以外地品牌酒为主导。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流通的国產白酒品种数量有***余种,啤酒种类达到**余种,红酒品种多达**余种以上,价格高、中、低档齐全,其质量也是优劣参半,鱼龙混杂。虽然自开展酒类执法工作以来,市场较以往更规范,制贩卖假酒的行為得到了有效扼制,但由于我市推行酒类执法工作起步较晚,执法经验不足及执法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导致酒类行政执法工作推进速度慢,执法力度不强,执法影响不广,酒类行政执法工作可以说任重而道远。

二、酒类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一)酒管执法力量薄弱,执法经费短缺是导致执法不到位的直接原因。据统计,目前我市拥有合法酒类生产企业共*家,登记备案的酒类批发企业有***家,酒类零售企业****户。而事实上,*家生产企业除索卡黄酒办理了生產经营许可证外,其余*家都没有办理酒类生產经营许可证,应登未登的酒类批发企业也远远不止***家,酒类零售企业更是多达****户以上。而目前我市全部酒管人员(含执法人员)不过**人。个别县(市、区)的酒管部门还属于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经费短缺,酒管从业人员收入低微,相对于其他行政执法部门来说,商务酒管执法人员是典型的弱势群体。受人员和经费短缺的影响,对偏远乡镇的酒类流通监管执法显得力不从心,鞭长莫及。

(二)执法主体不明,职能部门协调不畅是导致酒类执法难到位的根本原由。酒类行政执法的主体是商务局酒管办,但打击假冒偽劣却归属于市工商局,质量检测又是技术监督局的职责。商务部门对无证经营和没有开具酒类流通随附单的酒类只能就地扣押,不能没收,这无疑削弱了酒类执法的权威。对于涉嫌假冒或者造假的酒类必须依靠工商和质监局的配合,才能执法到位,遇上暴力抗法,除了报警外没有其他有效的行政手段,而事实上是,目前我市部门之间各自為阵,互不协调,仅凭商务酒管部门单打独斗,面对宠大的酒类流通市场,明显势单力薄,事倍功半。

(三)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发动不到位是导致酒类执法不力的重要因素。我市酒管执法正面临著群眾不知晓、经营户不理解、不配合的困惑。从我省其他市州酒类执法现状来看,政府重视是关键。我省**、**、**等地市,当地政府在参照《国家食品安全法》和《**省酒类流通管理条例》的基础上都出台了符合本地区实际的酒类行政执法条例,并且充分利用本地电视电台、报纸刊物等新闻媒介资源,大力宣传酒类执法,广而告之,不仅让全市老百姓知道酒管执法是政府行为,同时也给当地的酒管执法部门找到了执法的依据。在培养酒类经营户增强持证经营、守法经营意识同时也从根本上起到了震慑制贩卖假酒违法犯罪的作用。

三、加强酒类行政执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定期开展打击假冒伪劣酒类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结合打击经销假冒伪劣酒类商品违法行为行动,大力宣传酒类执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良好的形象对外展示酒管执法队伍,以“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為平台,向酒类消费者和酒类经营者宣传酒类流通领域的法律法规知识,定期举办酒类流通法律法规培训,同时全方位与有关媒体合作,利用平面媒体、网络平台和全市各项专题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为开展酒类行政执法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政府支持,建章立制,為酒类执法提供执

法依据。参照我省**、**、**等地市的做法,在严格遵循《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產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及商务部****第**号令《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和《**省酒类流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按照《**省行政程序规定》和《**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参照市直相关行政执法单位的经验和文本,制定《**市酒类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发文实施,并在政府网站予以公布,从而使我市酒管执法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三)职能部门应相互协调配合,建立行政执法联动机制。酒类管理和行政执法涉及部门多,只有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形成战斗力,将案件执法到位。遵循法律法规关于执法职责划分的规定,与公安、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密切配合并建立跨部门的信息通报、联合调查、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建立联席联审会议制度,成立专项整治工作小组,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加强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监察等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努力提升商务综合行政执法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不断扩大商务综合行政法的影响。

(四)建立酒类行业协会,用行业标准促行业自律。我市是酒类消费和流通的大市,仅凭酒管执法人员的力量是不够的,应该尽快成立酒类行业协会,运用行业标准去促进行业自律,从而杜绝或减少制贩卖假酒及倒酒乱市行为的发生,真正保护酒类生產企业和经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提高酒类批发准入门槛。现行酒类批发准入规定对批发企业拥有资金要求不高,一般代理一个品牌或者其中的某个系列就能申办批发许可证,按照现行的酒类流通管理制度,批发许可证有效期為三年,期间不年审。事实上有些企业因为经营不善或资金周转问题而被迫提前中止经营,此时容易出现许可证转让或者租借等情况,由于联系人、联系电话和联系地址变更,导致出现监管盲区。提高酒类批发准入门槛,鼓励企业发展多种经营,既有利于酒管部门加强对酒类流通企业和酒类流通市场的监管力度,又有利于扶持酒类批发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产业。

(六)定期举办酒类从业人员的资格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目前我市酒类从业人员多达*****余人,应定期组织对酒类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发给培训证书。通过培训,增进从业人员知法、守法经营的自觉性和辨别真偽酒类的能力。规定所有酒类经营企业的从业人员未经培训,不予核发酒类批发许可证或者零售许可证。宾馆酒店,KTV酒吧、夜市等场所的酒类推销人员,未经培训,不予聘用。培训所需经费应由财政列入年初预算并建立专门帐户,做到专款专用。

(七)严格落实酒类随附单和建立进销台帐溯源制度。对所有从事酒类批发、酒类零售店实行酒类随附单及销售台帐制度,加大对超市、宾馆酒店、酒吧及KTV、夜市等终端消费场所的监督和检查。让流向市场的每瓶酒都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明,让消费终端的每瓶酒都做到有据可查。同时重点加大对国产名优名酒和进口红酒的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