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的秘密手抄报【精选3篇】
鸡蛋的秘密手抄报【精选3篇】一
《鸡蛋里的秘密》是一次科学活动,活动以故事“鸡妈妈和她的宝宝”作为引子,让幼儿产生探索的兴趣。了解鸡蛋的外形特征和内部构造,愿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本来是想把故事完整的说一遍,结果孩子们在讲述中就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没有嘴巴,没有手,是一个怪物!我决定把故事一分为二,让孩子们先讨论,也是对已有经验的一种表达。我问,这个宝宝是鸡妈妈的孩子吗?孩子回答后,我马上接着说;鸡蛋真神奇,它的里面会钻出小鸡,我们来看看它的秘密吧!互动较为自然。
在让幼儿摸摸感受蛋的外形时,滑滑的,凉凉的,后面的孩子都是照搬前面的几个孩子,我没有及时的引导幼儿用光溜溜,圆圆的,白的,黄的等词语描述鸡蛋的特征。有几个孩子观察的很仔细:上面有一个个小的洞洞。通过鸡蛋的图片孩子们认识了蛋白,蛋黄和蛋清,我又给每一组都准备了一个打开的鸡蛋,让他们去观察这三部分都在哪里,蛋白在哪里呀?孩子的好奇心一下就上来了,我也给了孩子们自己去发现的机会,最后我总结了生鸡蛋和熟鸡蛋的不一样的地方,虽然并没有讲的很深入但是也让孩子们有了两者不同区分的初步印象。
我想,在活动中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注意随机教育,适当保留一些有难度的内容让幼儿自己去尝试、探索,这点很重要。
鸡蛋的秘密手抄报【精选3篇】二
看到我这个题目,你也许会问了,小小的一个鸡蛋会有什么秘密呢?可我却真发现了鸡蛋的秘密,原由还得从我爱看书说起......上个星期日,我这只小书虫又去了图书馆,这次我借的是一本名为[[世界奇妙]]的书.你可别小看了这本书,就是它让我发现了鸡蛋的秘密.上面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大力士,能轻松的把砖头捏碎,很是骄傲.但是有一个书生却对他说,他抓不碎鸡蛋.那个大力士就想了:鸡蛋那么薄,我还会抓不碎?你真是太小看我了.于是,他拿起鸡蛋就抓了起来,可你猜怎么着?他还真没抓碎!我合上书本就起了疑,这怎么可能呢?相信你也不相信吧!于是我心里萌生了一个念头,试试!
第二天,在我苦苦哀求下,妈妈终于被我征服了,答应给我买一篮鸡蛋.一切准备工作很快就绪,我特意选了个\\\'\\\'黄辰吉时\\\'\\\'开始了我的实验:我先拿出一个鸡蛋,放在碗边轻轻敲打了起来,不一会,鸡蛋便粉身碎骨,壮烈牺牲了.这更加坚定了我的猜想:鸡蛋一定抓的碎,但是为了以防万一我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鸡蛋放在手里抓,还真没事!可我就是不信这邪,又把鸡蛋放在2只手里抓,这次我更加用力了,用个俗语怎么说来着,对了吃奶的力!可还是没动静,这下我可总算信了.但我却始终猜不出其中的奥妙,于是,我只好去请教我的解疑老师——《十万个为什么》,翻了好半天我终于明白了:原来,鸡蛋虽然很薄,但他是一个椭圆形的,当你去抓它,它就会把你使出的力量全部均匀的分布在鸡蛋的各个地方,所以它能承受很大的力量,一些薄形建筑物还是利用鸡蛋的这个原理建造的呢!这下我可总算明白了,你呢?
鸡蛋的秘密手抄报【精选3篇】三
今天沈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非常有趣的课,如何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
我小心翼翼地从书包里拿出两个鸡蛋,它们一只是生的,一只是煮熟的。远看像一个白生生的小胖娃娃,正在悄悄地朝你微笑;近看活像一个橄榄球,又像一滴放大的小水珠,一头较尖,一头较圆。
首先,我们先从外表区分生熟鸡蛋。你只要把这两个鸡蛋放在眼前仔细观察,如果一个鸡蛋的毛孔大得像老太太的皮肤的话,那就是熟鸡蛋了。因为在煮鸡蛋的时候有许多调皮的.热气淘气地钻到鸡蛋里,热气多了,鸡蛋的毛孔也就变大了。相反,如果鸡蛋的毛孔像小娃娃的皮肤一样细腻,仿佛风一吹就会有水渗出来,那就是生鸡蛋了。这个方法也不是万能的,品种不同,对错也不同,还是试试下一个方法吧。
“摇一摇”这个方法靠谱多了。如果生鸡蛋摇一摇,便会听到“咣当咣当”的声音,听,它们在喊“救命呀,别摇了,我晕车的啊!”因为蛋清是液体,摇动的时候撞到了蛋壳就会发出声音,而熟鸡蛋因为蛋清、蛋黄早已煮熟凝固,所以无论怎么摇动都不会发出声音来。
“让我们来转一转”,沈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拿起鸡蛋就转起来了。两个外表一样的鸡蛋,却一个转得快,一个转得慢。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液体的重心是不稳定的,所以才转得慢,而煮熟的鸡蛋变成固体,重心是稳定的,所以转得快。
当然,还有最后的杀手锏,那就是敲开来看一看到底哪个是熟鸡蛋,哪个是生鸡蛋。
通过这节课,我不但掌握了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的方法,更让我明白了,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掌握更多知识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