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绝不是几门简单的课程,而是一种传承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品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教育绝不是几门简单的课程,而是一种传承。
传承传统文化一
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发扬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是一个重要路径。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有着很强的时代价值。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课本、课堂、校园,可以让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贯通、与成长过程对接,让学子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传统美德、文学艺术,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很强的教育价值。优秀传统文化能为铸魂育人提供重要支撑,其中的道德、思想可帮助立德修身,文学、艺术可用来提升素养。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独特智慧,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宝贵财富。
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实践纳入教师培养体系、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纳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鼓励教育工作者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更好地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智慧和价值。
推动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关键在落实。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正是旨在充分发挥中小学课程教材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功能,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系统化、长效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支持各级学校结合区域特点研发、开设传统文化校本课程;鼓励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支持优秀传承人为中小学生开设相关课程;分学段、分年级开展中小学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特别是在传统节日和节气中潜移默化地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在学科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并建立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机制。同时,可以按照相关改革要求,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教学述评、学校和区域教育质量考评体系,并在学业水平测试中探索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考核。
传统文化教育绝不是几门简单的课程,而首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价值的涵养。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以强大精神动力凝聚人心、汇聚民力,才能筑造全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源源不绝的力量。
传承传统文化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年来,我区大中小学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日俱增。传统课堂、经典诵读等创新教学活动不断涌现,为学生输送精神养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日,记者走访了全区部分大中小学校,就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等问题,了解各校相关做法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品味经典“读”有秘方
近日,在立人小学运动场,47名老师和24名学生身着汉服,以“素读”方式诵读经典。
“素读”源于古代私塾授课方式,通过讲、读、吟、背等方式,让学生做到自然读书、艺术读书、愉悦读书、理解读书。
新学期该校全面推广“素读”。通过“朝读十分钟、课前三分钟、午间十分钟”的方式,规范学生学习习惯,进一步传承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这给予了我们极大的鼓舞!”该校校长张平表示,“素读”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是有益而无害的。“在这过程中,学生们积累了大量的古文经典,提高了写作水平,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下,行为和思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文化教育成果,并持续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充实和完善学校相关课程体系,细化“传统文化润心田”主题校园文化建设。
日前,盛景天下小学国学培训班正式成立。“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给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极大的自信。”盛景天下小学校长蹇福全说。
“国学培训班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文化底蕴,还号召教师、家长参与进来,互相监督,共同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据蹇福全介绍,国学培训班将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国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学校各种教学活动中,将分期、有计划地对全校师生以及家长,进行礼仪、礼节、文明用语的培训。
不仅如此,该校还将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通过“以歌释诗”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品读、欣赏到国学经典。
特色教育筑梦未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每个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暨华中学的全体学生伴随着飘扬的国旗和初升的太阳,齐颂经典诗词,以经典的诗句叩问和探索青春,成为该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暨华中学副校长唐守江看来,学生的培养既要有世界眼光也要有中国智慧,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打造诗词特色学校,成为暨华中学近年来的一大着力点。
“我们希望通过发掘传统文化的新活力,让学生发现真善美,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唐守江告诉记者,下一步,暨华中学将通过建立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教育品牌,起到更大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我校通过教师大会、升旗仪式等方式,组织全体师生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的深刻内涵。”渝北实验中学校长陈后林说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这正是我校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陈后林告诉记者,目前,渝北实验中学正在实施“海量阅读计划”,督促学生每天阅读一本中外名著,以此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此外,一年一次的“博彩经典节”也是该校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博彩经典节”前后,全校师生通过聆听经典、瞻念经典、诵读经典、创作经典等形式,营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滋养大学生文化自信
在西南政法大学,同学们热衷于通过汉服社、国学社、茶学社、武术协会等社团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记者了解到,学校汉服社每天都会在微博和QQ等社交平台传播汉文化信息。在传统节日里,组织社员一起参与赏灯、游园、射箭、祭祀等传统活动,并邀请国学社老师上课,为社员普及中华优秀文化知识。
学生社团之外,学校定期组织国学讲座,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为学生讲解传统文化之美,将传统文化精髓根植于学生心中。“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地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今后学校将加强国学经典教育,培养学生文化底蕴。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不断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学校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说。
在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一年一届的“墨香南译”书法大赛成为了全校师生品味国学经典的盛事。根据每年不同主题,选手可自由选择书写契合主题的古诗句或文章。
“学生和老师同台比试,在文化交流中促进了传统书法的传播和渗透。”据学校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比赛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师生参与热情极高。书法比赛在弘扬和传承书法艺术的同时,也积极响应“高雅艺术进校园”号召,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展现学生个人魅力。
此外,学校的艺墨书画协会、汉文化社等社团活动也为学生亲近传统文化提供了平台。“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传承传统文化提出新要求,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落脚点就是如何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提升爱国情怀。”学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下一步,学校将围绕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大力推进品牌活动。通过邀请知名校友开展国学讲座、鼓励传统文化学生社团发展等措施,帮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滋养文化自信。
以上就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教育绝不是几门简单的课程,而是一种传承,希望大家阅读之后有所收获。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查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