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形势与政策课教案【精选3篇】
第1篇:形势与政策课教案【精选3篇】一
形势与政策课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我们总共进行了四节课的学习,给我们授课的老师的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们赞美他们,是因为他们的优秀,我们钦佩他们,是因为他们的睿智。他们的演讲使我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第一次给我们上课的是张文老师,他通过圆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关于人文素养培养的课。故事说有个圆一次不小心跌了一跤,跌得很重,以致于失却了一个角,更要命的是那个角不知道跌到哪里去了。于是圆为了找回原来的自己,便出发去寻找缺失了的一角。第一次,圆碰到了一个比它丢失的角大的角,但它们还是结合了。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它们就因为个性不合分开了。第二次,圆又碰到了一个角,这个角比它丢失的角小,它们又结合了,但圆嫌小角太过温驯,又不满意,它们分开了。第三次,好运终于降临到圆的头上。它找到了它缺失的一角。张老师讲:圆寻找缺失的一角的过程不就相当于我们完善自身人文素养的过程吗?在这过程中,我们可能急功近利,走了一些弯路,犯了些错误,但我们最终还是会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第二次为我们上课的是白金星老师与窦新华老师,他们的主题是“创业成就梦想”。窦老师主要为我们介绍了学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措施和创业大赛的有关情况。而白金星老师着重给我们讲了当今大学生创业的形势,鼓励我们创业。他还给我们例举了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毕业以后的工作中所应具有的能力与素养,如:语言表达能力,人文素养,团队合作能力„„他还为我们制定了大学四年的计划,令我们受益匪浅。
第三次是徐立青教授为我们讲授的,他以他丰富的专业知识为我们分析了当今世界和中国的经济形势。他认为这次经济危机最黑暗的时刻已经过去,各国经济将逐步复苏。他提出在2010年中国的GDP将有极大的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他还提出GDP第二并不代表什么总量再大,被13亿一除也是一个小数字,中国的经济仍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他的分析令我们对中国的未来充满期望。
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为我们讲课的是余德海老师。他围绕“团干部的领导力”为我们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讲解。他说领导力=权力+影响力。他认为领导力不仅仅表现在拥有权力的大小上,而且表现在对下属、对同事、对上级的影响力上。
第1篇:形势与政策课教案【精选3篇】二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
第四讲教学内容安排
一、教学背景
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2012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必须把握好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大政方针、主要任务。温家宝在讲话中全面总结2011年经济工作,对2012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有关重大问题作出具体部署。
二、教学内容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三、教学要求
本次课程目的在于教育学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具体做到:
一、教育引导学生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
二、深刻领会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即: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三、准确把握2012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参考资料:
认清经济形势
把握调控重点——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了经济运行面临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了明年宏观调控的方向和任务。深入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正确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准确把握宏观调控重点,对于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首先,价格水平开始平稳回落,通货膨胀势头得到初步遏制。2010年下半年以来,受到美国长期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内新增信贷规模较大、新出现的成本上升推动因素等的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明显上涨。面对通货膨胀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把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经过各方面不懈努力,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幅度回落到4.2%,已经接近年初制定的4%左右的预期目标。其次,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分别为9.7%、9.5%和9.1%,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在世界大国经济中依然居于首位。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25%左右,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速基本保持平稳,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顺差。宏观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第三,在物价涨幅开始回落、经济增长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势头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内需外需构成等结构关系的平衡状况均有所改善。此外,我们在防范和控制房地产市场风险、金融风险和地方财政融资平台潜在风险方面也取得了成效,保障了宏观经济的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综上,对2011年的总体经济形势可以做这样的判断:扩大内需战略方针的有效实施,正在使经济增长逐步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应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审时度势,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归功于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注意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保持短期经济增长与实现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201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
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2011年世界经济饱受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事故以及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影响,各方面对2012年世界经济普遍持比较悲观的态度,国际有影响的经济预测机构相继调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值。国际经济环境中存在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复苏步履维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最终结局如何难以预料。人们的普遍共识是,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增大,全球经济存在二次探底的危险。目前世界经济存在的问题,一是欧美各国财政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化趋势,财政赤字上升,政府债务暴涨,政府财政紧缩压力加大;二是国际金融风险加大,特别是欧元状况脆弱,使得整个国际金融体系雪上加霜;三是世界经济景气下降,全球贸易量锐减,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可能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好转,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保守的判断是,欧美经济即使不出现衰退,复苏也将是艰难而缓慢的,世界经济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处于低迷状态。国际市场萎缩导致我国近来出口增速明显下滑。欧美国家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潜在风险,也会对我国经济特别是金融的稳定性形成冲击。
国内经济运行出现新情况新变化。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在物价方面,虽然最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所回落,但是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不可掉以轻心。第一,农业基础薄弱以及提高农民收入、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价格上涨、加强环保等影响未来物价上涨的各种成本推动的刚性因素依然存在;第二,欧美各国深陷财政金融困境,必然采取扩张性政策应对危机,我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可低估;第三,我国虽然已经有效控制了流动性过快增加,但货币存量依然较大,形成通胀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此,我们必须继续认真搞好物价调控,防止物价走势出现反弹,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在经济增长方面,最需要关注的是自2010年末以来出现的经济增速缓慢回落。从2010年第四季度开始,季度GDP增长速度出现逐季减慢的趋势,特别是近几个月工业、出口、财政收入等增长速度都出现较明显减慢。增速回落,是外部因素和主动调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发酵,波及我国经济。其次,为了控制货币流动性过多助推价格上涨,我们在2010年底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胀的同时必然会使增长速度有所减慢。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仍处在合理区间,但存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应认识到,“保增长”,也就是使经济增速处在合理区间,在宏观调控中始终居于重要位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目标也是要使经济增速稳步回落至合理区间,把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上,从而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因此,当前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的一项重要对策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全力保持宏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此外还应看到,目前在提高服务业比重、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保持居民收入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同步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推进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
确保实现2012年宏观调控预期目标的政策组合
防止物价涨幅反弹和防止经济增速下降幅度过大的双重目标,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此外,如何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如何解决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问题,如何应对就业总量压力与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矛盾,如何扭转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实现滞后的局面,以及如何防范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潜在风险,都是2012年需要面对的复杂问题。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使宏观调控面临更多“两难”选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保证实现明年宏观调控预期目标的政策组合,是解决“两难”问题的关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这一政策组合的优势,能够有效保证在稳定的基础上实现发展,在“两难”问题上取得突破。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因为2012年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外需可能进一步减弱,国内投资和消费增长也可能放缓。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力度,继续发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另外,2012年保持财政政策的基调不变,力度和重点做适当调整,有利于我们应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稳定市场预期。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应保持适度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由于经济增长会有所减缓、结构性减税力度继续加大等原因,明年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而明年扩大内需、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支出还需要继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需要通过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加以解决。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财政支持重点,财政力量要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支持重点领域改革,更加注重加强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更加注重有保有压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在财政收入方面应进一步落实结构性减税措施。同时,注重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和风险防范。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流动性不断扩张,同时目前国内货币存量仍然较大,为防止刚刚略有回落的物价涨幅再次反弹,货币政策的稳健基调宜保持稳定。另一方面,过去一年多在连续调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存贷款利率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作用下,我国货币信贷增速逐步回归常态,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同时造成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经营困难。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货币供给总量的宏观调控不宜再紧。201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应兼顾控制通货膨胀、防范金融风险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三重目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应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确定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调节好货币信贷供给,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保持社会融资合理增长。同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两个着力点。一方面,把握住调控政策的大方向,掌握好政策措施总体框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防止宏观政策的急速转向和过激调整导致经济运行出现大起大落。另一方面,密切跟踪分析国际国内经济运行的各种苗头性、倾向性变化,特别是可能致使潜在风险演变恶化的趋势性变化,加强预研、预判、预测,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及时采取必要应对措施进行微调,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努力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增强宏观调控政策效果。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
第1篇:形势与政策课教案【精选3篇】三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形势与政策课教案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学分:1学分
总学时:16学时(理论教学:12学时;课内实践:2学时;课外实践:2学时)
学期: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
授课对象:各高职高专、成人本科开课专业。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教社政[2004]1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而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通过了解国际、国内形势,使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正确认识国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
二、本学期课程教学目的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下半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2017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本学期课程教学主要内容(专题教学)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扎实做好2017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了《2017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根据《2017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结合我校实际,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内容如下:
国内“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一、全面深入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党的十九大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教学中要把握好主题主线和重点着力点。一要突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新发展新创造,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二要突出治国理政这条主线,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阐释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精神、真挚为民情怀和科学方法论。三要突出新的理论创造和新的思想观点,展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时代感召力。要持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解和认识。
二、宣讲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宣讲六中全会精神,一要准确把握全会重要意义,宣讲好全会精神对顺利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二要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深入解读新形势新任务下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紧迫性。三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围绕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讲清楚。四要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宣讲中要准确领会、深入贯彻中央精神,灵活运用宣讲方法,掌握宣讲艺术,用国情党情世情具体而深刻的变化说服人、教育人、引导人。
三、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深入开展教育活动
要围绕青年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聚焦主题,主动设置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一要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大力宣讲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日益富强、民族日益振兴、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生动局面。二要结合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宣讲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基本原则、重要举措,引导青年学生按照党的要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三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青年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四、准确阐释当前经济形势和发展前景
2016年以来,我国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推进改革,妥善应对风险挑战,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一要准确阐释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我国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提高。经济结构继续优化,经济对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中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等矛盾和问题要高度重视,继续努力加以解决。二要着力宣讲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重点阐述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对经济工作思想方法作出重大调整,要坚定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三要深入宣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重点阐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重点阐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四要准确把握2017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重点解读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主要任务和要求。
五、全面把握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和主要任务
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未来五年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向和实施路径作出了明确安排。在教学中,一要引导青年学生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农业现代化已具有坚实基础,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梯次实现的新阶段。同时还面临很多新老矛盾,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农业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难度大等问题日益凸显。二要引导青年学生把握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定位、发展主线和战略重点。在发展定位上,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在发展主线上,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在战略重点上,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突出抓好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个重点,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三要充分阐释农业现代化的主基调,就是要“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四要描绘到2020年农业现代化前景,到2020年全国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产能稳固、产品安全、方式绿色、设施先进、规模适度、市场导向。
六、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两岸形势复杂严峻,克难前行。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新形势,一要深刻理解2016年国共两党领导人会面的重大意义。这是岛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之后国共领导人首次会面,对继续保持国共两党高层互动、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对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台海和平稳定、维护两岸同胞福祉,具有重大积极意义。二要准确把握指引两岸关系发展的六点意见,即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要深刻认识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坚持体现一中原则的政治基础,维护台海稳定,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民意基础。确保国家团结不被分裂,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意志。四要充分认识两岸关系发展、台湾同胞前途系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岸同胞都是民族复兴的参与者、推动者、获益者。两岸同胞愿望不可违,民族复兴大势不可挡。我们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一、把握大国关系发展方向
2017年大国内政将发生一系列重要变化,引发大国关系新的互动。一要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美国内外政策调整对大国关系及我国外部环境产生的影响,认识到不管美国政府和领导人如何更替,中美共同利益远远大于矛盾分歧、协调合作远远大于竞争摩擦,我国始终致力于与美国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确保中美关系继续沿着正确轨道健康稳定前行。二要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法国、德国、韩国大选。法国、德国是西方重要成员,韩国是我国周边重要国家,三国内外政策变化将引发主要大国关系调整,影响国际和地区局势变化。要向青年学生阐明我国与三国增强政治互信、推进务实合作、深化人文交流的一贯立场。三要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英国脱欧及后续影响,认识到虽然英国脱欧会导致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但中英“黄金时代”不会因此改
二、关注国际热点问题动向
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交替升温,恐怖势力扩散蔓延,各主要力量将继续围绕热点问题进行战略互动。一是朝鲜半岛局势或将升温。朝鲜进行第五次核试验及一系列导弹试验,美韩不顾中俄反对推进“萨德”部署,日本国内拟讨论是否在日部署“萨德”系统。一些国家散播所谓的朝核问题“中国责任论”。引导青年学生认识到我们将继续在周边热点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尽力维护周边环境及地区局势稳定。二是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成功推动各方翻过南海仲裁案一页,引导南海问题回到直接当事国对话协商轨道。要引导青年学生认识到中国将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坚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南海问题的正确方向,使南海真正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三是中东局势依然胶着。中东地区主要热点依然高温难解,叙利亚政治解决进程陷入停滞,也门冲突更趋复杂。中国在坚持不干涉内政基础上,始终积极参与推动中东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积极致力于中东地区和平稳定,积极和中东国家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要引导青年学生认识到中东乱局背后的历史、文化、宗教因素和大国角力,理解中国的中东政策和举措。
三、认清世界经济调整变化
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正处于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一是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经济总体形势。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低增长轨道。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动力仍然不足,英国开启脱欧谈判将进一步打击欧洲经济。新兴经济体出现回稳向好势头,但结构性改革步伐缓慢。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孕育兴起,人们生产生活方式酝酿根本性变化。二是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深度互动。世界经济增长低迷、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兴起客观上拖累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步伐,也为中国扩大经济影响力、推动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契机。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各国经济合作的主要伙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运营,中国将向全球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
四、了解“一带一路”倡议进展
“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成为最具影变,中英合作绝不会停下脚步,长远看全球化进程也不会因此逆转。响力的国际合作倡议,取得一系列成果。一是2017年我国将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要引导青年学生认识到此次论坛将深化有关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推动更多重大合作项目落地。二是“一带一路”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迄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示积极支持和参与,我国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三是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加快推进。雅万高铁开工,中老、中泰铁路等泛亚铁路网建设开工在即。我国同哈萨克斯坦成立产能合作基金。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输机制已然形成。亚吉铁路正式通车,发挥了中非产能合作示范作用。四是机制创新取得突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运营,丝绸之路基金首批投资项目顺利启动,沿线国家积极探讨建立或扩充各类双多边金融合作基金。一批产业园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深入推进。要让青年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树立全球视野,全面谋划全方位对外开放大战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
五、其它
1.教学方法建议:授课、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参与式教学、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结合。
2.考核方式:考查。
3.作业要求:作业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课内实践,填写实践教学手册。通过课外小组学习,提交研究心得或PPT总结,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学习心得,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教育部社政司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时事报告杂志社。(2)《“形势与政策”专题讲稿》【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教育部社政司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时事报告杂志社。(3)其它时事性期刊杂志、报纸等。
特色理论教研室教研室2017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