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议论文 >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反思【精选3篇】

小编: 七号同学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反思【精选3篇】一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是是1994年,美国洛杉矾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小时,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的事,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

  课前备课时,我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和重点,针对我们两个班的实际情况,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精挑细选,对所教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教学重点设计提问。先找出课文中评价父与子的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设计提问,“了不起”是什么意思?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品读全文,及其它重点句,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等等描写父子语言,行动,外貌的句子,指导读,体会,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课堂上讲课时,我力求提出的问题围绕课文重点,按照课前的预设进行教学,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说父亲了不起,找出描写父亲了不起的段落,重点是课文的3、5、12自然段,先让学生朗读,谈谈体会,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放回课文中,再读,读出相应的语气。并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境。体会38小时有多长,平时这么长的时间,人们都干些什么,而父亲的38小时只是在干着一件事,不停地挖掘,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自学思考,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父亲为了儿子,快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持不懈、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说儿子了不起,我让学生找出体现儿子了不起的段落,是课文的16、22自然段,指名读,然后让学生谈体会到了什么,在老师的讲述下,引导学生体会年仅七岁的阿曼达在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食物,没有水,只有恐惧与危险的情况下,苦苦等待父亲的救助,但他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在出去吧!”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儿子的子不起。这时,我又提问:“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是课文中的哪句话支撑着他们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类似的话?”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自学思考,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波澜。

  这节课上完后,我及时的反思了本节课上的提问是否是有效提问,我觉得本节课能抓住课文重点精心设计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是有效提问。但我在文本的把握处理上,还是有不足之处,只抓住了文本的主干部分却忽略了其他细微的地方。这样是不够全面的,例如在教学“劝说”父亲部分,没有强调指出,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当时的情势是那样的危急。这场地震空前的巨大,这里的损坏程度是及其严重的,人员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倒塌、爆炸、余震等危险。所以其他人基本上认为援救已经没有意义。课文结尾时我没有再强调父亲的了不起是因为父亲不仅救了自己的儿子,还救了其他13名儿子的同学,不过还好学生有提到这点的,我及时给予肯定。儿子的了不起是因为有了父亲巨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他和同学才得以坚忍不拔地等到了父亲的救援,没有使父与子的了不起再次得到升华。如果那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而且我自认为,我提问的太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让课堂有些被动,这不是我想要的,我还是不够大胆,不敢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这一直都是我做的不好之处,其实都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将课堂交给他们是必然的,今后必须学会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做好我的引导就行。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吧!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反思【精选3篇】二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除了平时的安全教育课反复强调安全,提高学生的安全自救能力外。在学科教学中也能很巧妙的渗透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体现“安全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如四年级下册19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要学习孩子的镇定,父亲的坚持,最终父子劫后团聚,真是了不起。找准时机让学生讨论: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在危险的时候怎样脱离险境?在让学生把收集到地震逃生知识给大家做介绍,在学校组织的安全演练中,学生就不会是茫然的跟着跑,而是自然的运用知识进行练习。我在上阅读指导课《爱的教育》让学生谈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时,有学生提到了书中的一个小故事《获勋章的小英雄》,这个故事讲了老师带大家到市政府大楼参加一个颁奖仪式,市长向大家讲述了一个叫皮纳多的少年,勇敢救起落水儿童的事迹,并授予他勋章。学生在谈感受的时候,在别人遇到危险的时候,要勇敢的伸出救援的手。我抓住时机提出质疑:在那么湍急的河水里,就算是大人下去救,都感到困难,更何况是一个小孩子下去救人,可能会遇到什么危险?我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去讨论,最后达成共识,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大人求救,既不耽误救人的时间,小孩子又不会做出盲目的牺牲。

  以上事例说明,安全教育其实是可以渗透在语文学科教育中,既不是让孩子被迫接受,而是自然而然的获得安全的知识。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反思【精选3篇】三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讲述的是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本课教学过程,我以“一条主线”、“两个板块”整体规划:一条主线是父与子始终信守诺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板块”:一是“父亲了不起”。二是“儿子了不起”。这样的设计,就从线性梳理走向了立体把握。就以一条主线两个版块整体规划,一个版块就感受父亲的了不起,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第二个版块就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及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上课伊始,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父亲儿子的形象。接着,紧紧扣住中心问题:“文中哪些文字让你感到了父亲的了不起?”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反思我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品词析句,读中感悟父亲的果敢与坚毅。

  首先,学生汇报自己最受感动的文句。接着,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12自然段。透过人物描写的句子:“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体验父亲救子时内心的焦急和无助,在词句品读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

  (二)创设情境,说中感悟父亲的执著与忘我。

  课文中,父亲的爱无处不在!课文5—11自然段写的是人们不断劝阻父亲不要挖掘,而父亲没有停止挖掘,只是反复回答着同样的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抓住父亲的语言描写,采用情境对话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父亲此刻的内心情感。首先,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扮演消防队长、警察、围观的人等,其他学生则扮演父亲进行对话。在情境对话中,学生深刻地感悟到父亲因为悲痛,答非所问,不顾一切,只想着救儿子。父爱就体现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言行中。

  (三)对比阅读,比较感悟父亲的“失常”与伟大。

  面对父亲的坚持,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针对这个疑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2—1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词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从“匆匆赶来、大声哭喊、绝望地离开”等语言,体会到其他父母也是爱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他们的爱显得理智。而这位父亲,在人们看来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到:父亲的不同寻常,正说明他爱得更坚强!爱得更执著!爱得更深厚!他的爱,使儿子等十四位同学获得了又一次生命!父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这伟大的爱可歌可泣!

  (四)读写融情,感悟父子爱的力量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创造性地阅读,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当学生沉浸在父亲不同寻常的爱里,不禁要问:他的精神力量来自哪里?巧用文本,激情引读便可突破这个教学难点。

  (1)自由讨论:这位倔强的父亲左肩扛着肉体的伤痛,右肩扛着精神的重压。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

  (2)回放画面:当父亲看到一片废墟,悲痛欲绝的时候,让他重新挺立的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当许多人都来阻挡他,让他放弃的时候,他回响耳边的还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的时候,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总结提升:这句话是支撑父亲的一盏心灯,在他的心底永远亮着!让父亲成为一座大山,伟岸坚强!这首诗就是这座大山的真实写照,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诵,铭记心间。

  学生在反复读“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时,能够感悟到父亲对儿子的高度感,体会到“父爱如山”的力量!体会到课文反复出现这句话在表达上的好处。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挖父爱如山

  了满脸灰尘布破

  不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起不论……总……

  子:等父子亲情

  (六)渗透写法,指导习作。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以及神态描写,并告诉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也要加以运用。

  (七)作业布置,巩固拓展。

  摘抄文中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描写的句子。

  静下心来反思我的这堂课,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亟待改进之处:

  1、在文本的把握处理上,还是有些稚嫩,尚不够丰满。

  2、课件制作、多媒体操作不够熟练。在学生想象画面时,我准备了一段非常贴切、感人的背景音乐《生死不离》,它能起到很好的烘托气氛的作用,可是在播放时,却未打开,真是遗憾至极。根据教学的需要,我要适时出示幻灯片,但我却时常在翻页时一下就翻了两张。

  3、由于感冒,精神不佳,教学时不能很好的调动自己与学生的情绪。

  4、由于在说课文主要内容时,给了学生充分说的机会,耽误了时间,导致最后用“不论……总会……”说话训练的环节省略了,课堂积累语言,写作业也留到了课外。

  5、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与评价还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综观这堂课,我自认为是相当满意的,但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在反思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