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议论文 >

一下语文棉花姑娘教学反思【精选3篇】

小编: 七号同学

一下语文棉花姑娘教学反思【精选3篇】一

在教学《棉花姑娘》第五自然段时,为帮忙学生理解,我让学生经过合作表演来理解了“很快”、“惊奇地问”等词语,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分主角表演,又让学生对表演进行评议。把读、演、评融为一体,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学习效果更好。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唤起了学习的情感,既发展了语言,学会了倾听、评价、欣赏,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教师关注了学生的发展,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个教学片段中,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学中,学生指出“圆圆的”一词要读得圆一些,这是件好事,但我没有及时引导更为重要的词语“很快”和“惊奇”应当怎样读更好,使得此处的品读理解只停留在浅层次上。在鼓励学生方面,我认为对孩子们不要太吝啬,要多看看他们提高的地方,让他们经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一下语文棉花姑娘教学反思【精选3篇】二

后面还有多篇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表演课文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它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资料的理解,体现了低年级学生勇于自我表现的特性,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本事与组织本事。

《棉花姑娘》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分主角进行表演,取得了必须的效果。在表演课文前,我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确定每个学生扮演的主角;然后让学生操练各自主角的动作和语言;最终进行小组的表演竞赛。在表演课文时,每组学生十分进取。有些学生表演得形象生动。有个扮演棉花姑娘的学生演棉花生病时就蹲着身子耷拉着脑袋,让人看到了一个生了病的小姑娘无精打采的神情。棉花姑娘最终病好时,她舒展手臂慢慢地站起来,还做了个开花的动作,将小嘴笑得甜甜的,多么开心啊!

可是,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表演要求过高,没有充分研究学生的因素。表演要求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而定,不宜过高,只要学生能对课文进行必须的文字上处理,就应当及时予以肯定。二、忽略对作为观众的学生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好动,不能专心地观看其他学生的表演。教师应当在表演前提出对当观众的学生的要求。三、忽略表演后学生的评价。如果让小演员向教师、同学谈谈自我表演课文的感受与自我满意程度;让当观众的同学也来评评表演的同学表现得如何。这样做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总之,表演课文这一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课文资料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合作意识。

一下语文棉花姑娘教学反思【精选3篇】三

《棉花姑娘》能够说是我工作以来上的最“惊心动魄”的一节课,从选课到教学设计成型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在选课之后我先看了教参了解单元说明,明确每节课的重点。《棉花姑娘》这节课的重难点是读好多个主角之间的对话,读出文中祈使句请求的语气,积累偏正短语,了解课文中提到的科学常识。课堂目标很明确,可是在课堂中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完成这些目标却很难,下头我就说一说在教学设计中那些“一波三折”的事。

《棉花姑娘》这一课选的时候,我就心里没底,因为它不像《小猴子下山》《小壁虎借尾巴》那样情节生动,为人熟知,讲起来也容易出彩。这篇课文简单,知识点少,可参考的名师课异常少,大部分教学设计都差不多,正是因为它知识点简单所以教学环节设计起来更费心思。选定课文后我按照自我的思路完成了初步的教学设计,把课堂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出来,仔细推敲每一句话,想让课堂语言精准起来。自我感觉初步的教学设计很完整,环节齐全,自认为“亮点”也很多,周一早上,信心满满地到其他班试讲。可是一试才发现暴露出很多问题,如:时间不够,某些设计不贴合学情,课堂气氛低沉等,整节课非但没有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反倒把自我上的气急败坏。听了我的课后,师父也为我捏了一把汗,她把我的问题一一列出来并给我进行了指点,并鼓励我重拾信心。根据师父的指点,我调整状态,完成了第二次教学设计,相比第一次做了如下改动:

一、充分了解学生实际学情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具体实际,将课堂第一部分的“学生用自我的话将课文资料讲出来”改为“带着问题听教师读课文”。在第一次设计中,这一环节时没有充分研究学生的实际情景,整个设计很梦想化,试课之后才发现有点拔高学情,提问后几乎没人举手,整个课堂死气沉沉的。师父点评这一环节时,认为课堂刚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大难题,犹如用一盆凉水浇灭了学生学的欲望。修改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教师朗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再降低问题难度将课文资料以填空的方式展示出来,全班一齐做,学生有了成就感,一下子就点燃了继续学习的欲望。

二、问题提出要精准

课堂时间很长,可是我却总觉得不够用,把自我讲的大汗淋漓,学生却无动于衷,用师父的话来说就是“提问语言和提问方式有问题,导致课堂废话太多”。比如我当时问学生“棉花姑娘为什么生病?”这个问题的提出把学生整懵了,不能进行引申、想象,还浪费时间,经过师父的指点,我将这一问题改为“棉花姑娘怎样了?”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引到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是谁让她生病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蚜虫身上,再结合课本插图让学生想象蚜虫都做了哪些坏事,由此加深对“可恶”这一词的理解,再趁热打铁继续引导学生体会棉花姑娘此时身体的难受和她多么盼望医生给她治病的心境。一个问题一气呵成,将整个自然段要讲的资料串起来,学生听的清楚教师的思维也不会乱。所以课堂中的每一个提问都很重要,提问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更是知识点串联的关键环节。

三、学会由“扶”到“放”

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为棉花姑娘和燕子、啄木鸟、青蛙之间的对话,也是学习的重点。第一次教学设计我将三段都设计为精讲,段落中每一句话都带领学生一齐分析,试讲时效果很差,学生们听着重复的知识点产生了一种抵触的情绪,没一会儿,孩子们就出现了“颓势”。

经过师父的指点,我将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用一段话学完对话里面的所有知识点,着重于朗读指导。首先我将棉花姑娘说的“请你帮我治病吧!”的标点符号稍作改动,让学生比较“请你帮我治病吧。”与“请你帮我治病吧!”体会语气的不一样,情感的不一样,再引导学生用读来表现情感。在不断地比较中,学生的体会越来越好,读得越来越好,完全能够体会棉花姑娘越来越焦急的情绪。燕子说的话我先让学生主角扮演读一下,再经过采访的形式问了学生这样几个问题“燕子燕子,你真的不愿意帮忙棉花姑娘吗?”“你为什么没有帮忙棉花姑娘呢?”“没有帮到好朋友棉花姑娘你此时心境如何?”从这三个问题下手让学生明白了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所以没能帮忙棉花姑娘,体会到了燕子无能为力的沮丧心境。最终整体把握再分析棉花姑娘和燕子的对话,从中让学生复习礼貌用语的知识点。第二自然段进行了精讲,再学第三四自然段时完全放手只为学生创设情境,经过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习,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将对话中的感情用自我的朗读展现出来。

四、整体把握课堂,合理分配时间

从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感受到一堂好课不仅仅要环节齐全,更要准确把握,将各环节放在最适宜的位置。本课的亮点是分主角朗读和演课本剧,这两部分都能够调动学生进取性,调节课堂气氛。设计之初我将这两个环节都放在最终,分主角朗读完紧之后开始演,整个课堂到最终学生才全部兴奋起来,相比之下前半节课显得很枯燥。针对此种情景,我将表演的部分提到中间,让学生学完三组对话后进行表演,一来能够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景,二来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课堂一静一动,一放一收,让学生感觉听课很开心。

本节课我用了38分钟讲完了所有知识点,剩下两分钟时我觉得也讲不了什么资料就直接下课了,这反映出我对课堂的驾驭本事不够,对课堂时间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听了师父及各位前辈的点评后,我才意识到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有用处,剩下的时间能够指导学生做很多事情,而不是盲目下课,能够做课后题,能够给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能够当堂练字......可是自我没有随机应变去处理,这是上完课后让我觉得最遗憾的部分。

经过这次课,我收获很多。在以后教学中不仅仅要抓住重难点,提问方法、学情分析、环节设置、时间把握等问题都要研究到,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上好一节课太不容易了,驾驭课堂的本事需要在平时讲课中一次一次练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必须会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学习,虚心请教,扎实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