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感受乡村振兴成果,携手探索创新之路【精选3篇】

小编: 甜味拾荒者

感受乡村振兴成果,携手探索创新之路【精选3篇】一

  假如您问我徐州的春天哪里最美,我推荐的地方不是十里杏花的云龙春坞,也不是落英缤纷的彭园樱花林,也不是桃花灼灼的贾汪大洞山,而是我妈妈的老家——沛县俞庄。

  现在正是仲春,青翠的麦苗茁壮峭挺,向远眺望,百亩田地在春风的吹拂下,滚滚麦浪荡漾着勃勃生机,似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田间地头的荠菜既大又鲜嫩肥美,毛茸茸带着锯齿的荠菜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荠菜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开花的,没开花的。妈妈兴奋的大喊起来,用水果刀连忙挖了起来,不到五分钟,就挖了一大把。妈妈开心地说“晚上有荠菜饼吃了”我、姥姥、两岁的小表弟也跟着妈妈热火朝天地挖了起来。满手,满身都浸着荠菜的清香,望着绿油油的荠菜,我不禁想起了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句话“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是啊,荠菜味美性淡,还那么坚强。

  俞庄满眼的绿,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麦苗的、荠菜的气息和清香。

  俞庄有整齐的楼房,阳光下轩敞亮堂。但村南十几户竹篱茅舍,更是别具风情,妈妈说:“这些泥墙草屋就是妈妈曾经生活的地方,我要去看看。”我们走过去,我发现这里的老人孩子多,年轻人很少。有几个人认出了姥姥,忙着打招呼,热情的邀请我们去他们家,拉着姥姥的手问这问那。再三留我们吃午饭,我们婉言谢绝了。我说:“妈妈,他们太热情了,城里人都不这样。他们年龄这么大了,为什么不住新房呢?”妈妈说:“住习惯了,有感情,泥墙房子冬暖夏凉,多好呀。”

  我还不太理解妈妈的话,对我而言,那片麦地更有吸引力。我和表弟跑过去,和那里的小朋友一起玩,我们挖泥,堆城堡,捏泥人,过家家。一脸、两手都是泥,泥巴凉丝丝的,太舒服了。更过瘾的是,我们在齐小腿高的麦地里打滚,追逐。玩了一会,觉着不过瘾,我提议,四个小伙伴分成两组,玩打仗,青葱的麦苗为我们作掩护。真像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唱的“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老人们举杯那个孩子们欢笑”。

  回去的路上,我对妈妈说:“俞庄太好玩了。”妈妈问:“怎样好玩的”我说:“俞庄既安静又热闹,小朋友既热情又淳朴。樱花林、桃花林、杏花林太热闹了。五一节放假再带我来吧。”

感受乡村振兴成果,携手探索创新之路【精选3篇】二

  这一天,南宋词人辛弃疾来到扬州某乡村,放松心情,体验农家乐趣,同时也为吟诗作词收集一些灵感。

  此时,辛弃疾正在乡村小道上漫步,望眼路边,只见到处都是碧绿的草和低矮的茅屋。上前一步,啊,前面闪出一条弯曲的小河,河水清澈,在阳光的照耀下像水晶一样闪闪发光。河边,长满了一种茂盛的、不知名的野草,向着太阳的方向蓬勃地长着,碧绿的草叶在阳光下泛出金子般的光泽,美丽极了。

  辛弃疾看着这如画的乡间美景,不禁看入了迷,脚步也放慢了许多。不知不觉,辛弃疾走到了一片空地上,他往前一看,呵!前面有一座茅屋,那茅屋又低又小,茅屋前,坐着一对年迈的老夫妻。辛弃疾拢目光一瞧,噢,这对老夫妻刚刚喝了些酒,正相互依偎在一起,亲密无间地聊天、谈心呢!

  辛弃疾转头一看,正巧望见了这对老夫妻的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都在做自己的事情。瞧!大儿子正在那弯曲的小溪旁为自家的豆田除草。他干得多卖力呀!汗水顺着他的面颊和后背,一滴一滴地滚落,滴在地上,又很快地渗进了黑乎乎的泥土中,不见了。

  看!二儿子正在为家庭做贡献——编鸡笼。他编得多精致啊!鸡笼的厚度一样,就连每根绳子与每根绳子之间的空隙,都是那么的一致。可见,二儿子的手艺可真是超一流啊!

  “咦?”辛弃疾边转过身边自言自语道:“这爽朗的笑声哪里来?噢,原来是这个小家伙。”辛弃疾的目光放眼河边,他,又看到了老夫妻的小儿子。这个小儿子大约只有五六岁的样子,扎着两个朝天辫。他正卧在溪头剥着一个大大的莲蓬。只见他双腿悬空,正悠然自得地晃着腿。那样子,好不自在!

  看着这一派美好的乡村田园景色,辛弃疾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口吟出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词——《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感受乡村振兴成果,携手探索创新之路【精选3篇】三

  现在的人们,不管什么户口,总会有亲戚住在农村,于是也就有机会去感受乡村,亲近大自然。

  我外婆就住在乡下。每到长假我都会和妈妈一起回去度假。那里四面都是大山,真可谓“环外婆家皆山也”。大山挡住了外界的喧嚣与烟尘浊气,所以这里每一天都是宁静的,空气也一如既往的清新怡人。

  所谓“入乡随俗”,在农村就要像农村人一样生活。瞧我的装束:一顶草帽,一双人字拖,这就是当地农民的装扮。每到抛秧时,我和外婆、外公就都这样打扮,然后脱下拖鞋下地干活。这时田里的泥巴泡透了,稀烂稀烂的,一脚丫子下去全从脚趾缝间挤出来,感觉非常奇妙。

  抛秧并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拔棵苗苗大概地抛到某个地方就行了。这下效率就成了关键。只见外公外婆一手捧着几沓秧苗,另一手拨出几个,像开枪一样流畅地抛出去。我却每次在左手抓一把,右手好不容易拣出来一棵,再小心的投出去。回头一看,才发现自己已被外公外婆抛下的秧苗包围了,不禁苦笑。

  砍柴禾也是一件辛苦而又让人高兴的事。那些山头树林看上去野的很,实则分成一片一片地,承包给各家各户,那些树木要么出售,要么作为自家的燃料。外婆家后头的山就属于外婆,有时家里的柴禾不够了,外婆便拎着镰刀往山上走。我也喜欢山,于是也跟了去。这儿的山矮小,但植物繁杂,有乔木、灌木及一些藤蔓、杂草什么的。松树既是外婆的目标。

  外婆往往可以很轻松的上到山顶,然后开始砍松树。而我却总在山脚下听着有节奏的砍伐声“望山兴叹”。但路是人走出来的,我拎着镰刀钩住身边的树木,踏着满地的断枝败叶,割断拌脚的藤条,被公输草划得遍体鳞伤后找到外婆,而她已经捆好几捆松枝准备下山了。挥着外婆那把沉重的多的大镰刀,我试着劈了一下身边的松木。只见树干上留下一道无足轻重的刀痕,而我却被震得两手发麻。无奈,只好背柴下山。

  改革春风吹进大山,这些年来外公建了新房子,买了农耕机,生活越过越好,农村里的喜庆气氛,我感受到了。